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7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2/1806

[1]威尔弗雷德·坎特韦尔·史密斯:《信仰和信念》(普林斯顿,1979年),第10页。
[2]道端良秀:《中国佛教史》(东京,1958年),第231页。有关僧伽的资料可在下列著作中看到。陈观胜:《佛教在中国:一种历史考察》(普林斯顿,1964年),第435—436页;郭朋:《明清佛教》(福建,1982年),第3—41页;间野潜龙:《明代文化史研究》(东京,1979年),第243—334页;于君方:《中国佛教的复兴:祩宏与晚明的圆融》(纽约,1981年),第144—162页。
[3]《明实录》,成化二十年十二月,第259卷上(南京,1962—1968年),第49册,第4367页。那位官员的评论可在《明实录》中找到,弘治九年五月,第113卷上,第55册,第2051页。这显然是一种过高的估计。据何炳棣:“到14世纪末,中国的实际人口可能超过6500万……然而,晚明的人口统计表明,在15世纪上半叶人口稳定地减少,那时相对固定的人口总数大体在6000万水平上下波动。”参见何炳棣:《1368—1953年中国人口的研究》(坎布里奇,马萨诸塞,1959年),第9页。
[4]陈垣:《释氏疑年录》(北京,1964年),第370页。
[5]《明史》,第182卷,《王恕传》;引见郭朋:《明清佛教》,第7页。
[6]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北京,1940年;1959年北京重印),第130页。
[7]沈榜:《宛署杂记》(1593年;1961年北京重印),第195—202页。
[8]葛寅亮编:《金陵梵刹志》(1627年;1976年台北重印),第1卷,第1页。
[9]于君方:《中国佛教复兴》,第152—153页。沈榜对于寺院财富的奢侈以及宛平居民们对其信仰的挥霍,印象深刻并惊讶不已。他说:“万寿寺佛像,一座千金。”《宛署杂记》,第207页。
[10]布鲁克:《祈求权力:晚明中国的佛教与绅士社会的形成》(坎布里奇,马萨诸塞,1993年)。
[11]沃尔弗拉姆·埃伯哈德:《中世纪和近代中国的建庙活动》,载《华裔学志》,第23卷(1964年),第264—318页。
[12]布鲁克:《祈求权力》,第91—92页。引见余继登:《皇明田科欶文》,第226页。
[13]谢肇 淛:《五杂俎》(万历时期;1977年台北重印),第200页。
[14]宋濂:《慧辨琦禅师志略》,载《金陵梵刹志》,第3卷,第335页。
[15]郭朋:《明清佛教》,第12页。他的观察乃是基于《明会典》和《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
[16]《明人传记辞典》,第422—425页。
[17]《明人传记辞典》,第1319—1321页。
[18]《明人传记辞典》,第1561—1565页;牧田谛亮:《民众的佛教:从宋代到近代》,载《亚洲佛教史·中国编》(东京,1973年),第2卷,第96—108页。
[19]祩宏:《云栖法汇》(南京,1897年),第17卷,第12a页。
[20]《灵峰宗论》,第5卷之3,第3页。引见郭朋:《明清佛教》,第47页。
[21]于君方:《中国佛教的复兴》,第55页。
[22]宋濂:《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六会语录序》,见《卍
续藏经》(1905—1912年;1977年台北重印),第124册,第71页。
[23]宋濂:《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语录序》,第104页。
[24]宋濂:《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语录序》,第130页。
[25]宋濂:《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语录序》,第131页。
[26]宋濂:《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语录序》,第291—294页。
[27]曾普信:《中国禅祖师传》(台湾,1967年),第320页。
[28]张圣严提出了一些数据:“在《卍
续藏经》中所收录的有关《心经》的46部注疏中,26部撰于明代;有关《金刚经》的42部注疏中,14部撰于明代;有关《楞伽经》的11部注疏中,8部撰于明代。”张圣严:《明末中国佛教之研究》(东京,1975年),第54页。
[29]曾普信:《中国禅祖师传》(台湾,1967年),第321页。
[30]于君方:《中国佛教的复兴》,第166—167页。
[31]《钦录集》,见葛寅亮:《金陵梵刹志》(1627年;1980年台北重印),第2卷,第141页。
[32]张圣严:《明末中国佛教之研究》,第56页。另见霍姆斯·韦尔奇:《中国佛教的修持(1900—1950年)》(坎布里奇,马萨诸塞,1967年),第190页。
[33]龙池清:《明初的寺院》,载《中国佛教史学》,第2卷,第4期(1938年),第9—29页。另见《明代的瑜伽教僧》,载《东京学报》,第11卷,第1期(1940年),第405—413页。
[34]葛寅亮:《钦录集》,载《金陵梵刹志》,第2卷,第160页。
[35]葛寅亮:《钦录集》,载《金陵梵刹志》,第2卷,第161—162页。
[36]《憨山德清梦游集》,第20卷,第7页。引见徐宋彭(音):《一位明代佛教领袖:憨山德清(1546—1623年)的生平与思想》(帕克大学,1979年),第142页。有人发现《心经》作为考试经典之一。“佛祖”一词之所指并不明确,它似乎不可能指《佛祖通记》(54卷)、《佛祖历代通载》(22卷),或者是《佛祖刊目》(41卷),三部分别是宋代、元代和明代编撰的佛教编年史。
[37]祩宏:《竹窗二笔》,载《云栖法汇》,第25卷,第33页。
[38]见《金陵梵刹志》,第2卷,第159页。
[39]见《金陵梵刹志》,第2卷,第179页。
[40]谢肇淛:《五杂俎》,第205—206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2/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