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7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1806

[41]陈观胜:《佛教在中国:一种历史考察》,第442页。
[42]于君方:《中国佛教的复兴》,第151页。
[43]葛寅亮:《钦录集》,载《金陵梵刹志》,第2卷,第149页。这项职务在1386年设立,但在七年后,弊端就已经开始出现。许多砧基道人都粗俗无礼而且暴虐无道,他们不为寺院的僧人们服务,反而充当作威作福的主人。僧录司奉命宣布,今后无论谁如此行事,都将杖打100下,然后发配戍边。同上,第172页。
[44]郭朋:《明清佛教》,第19页。
[45]幻轮:《释氏稽古略续集》(《大正藏》,第2038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东京,1924—1934年),第49册,第943a页。张圣严:《明末中国佛教研究》,第53页。
[46]郭朋:《明清佛教》,第23—25页。
[47]《明人传记辞典》,第566—569页。她是经籍的一位资助者,并被认为是《古今烈女传》的著者。她还支持《内训》和《劝善书》的编撰。
[48]《卐续藏经》(1905—1912年;1977年台北重印),第1册,第682—683页。作为永乐皇帝的妻子,她在效忠上自然是非常忠诚的。对建文帝的统治期视而不见,并称这四年为洪武年统治的第三十二年至第三十五年,这四年事实上当然并不存在。
[49]《卐续藏经》,第1册,第696页。
[50]《卐续藏经》,第1册,第693页。
[51]《明史》,第331卷,《西域传》。引见郭朋:《明清佛教》,第26—27页。
[52]《释氏稽古略续集》,载《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册,第9416页。
[53]祩宏:《竹窗二笔》,载《云栖法汇》,第25卷,第17ab页。
[54]《释氏稽古略续集》,载《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册,第9416页。
[55]赵翼:《廿二史札记》,第34卷,《明史·成化、嘉靖中方技授官之滥》,引见郭朋:《明清佛教》,第35页。被保留的四名僧官是一名左觉义和三名右觉义。三名右觉义分别住在灵谷寺、天界寺和报恩寺,这些都是在南京的三大寺院。值得注意的是,佛教觉义的地位,在原先四级僧官中是最低的一级,他们的职责与掌管僧人、寺院戒律和惩治过错者相关,而不是与禅定或研究经籍有关。葛寅亮:《金陵梵刹志》,第52卷,第1774页。
[56]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1959年),第684—685页。
[57]赵翼:《廿二史札记》,第34卷;《明史》,第179卷,《邹智传》。引见郭朋:《明清佛教》,第35页。
[58]《明史》,第184卷,《刘春传》。引见郭朋:《明清佛教》,第32页。
[59]余继登:《皇明田科欶文》,第10卷;引见野口铁郎:《明代中期的佛教界》,载《东洋中学论集》,第7卷(1963年),第192—193页。
[60]《明史》,第307卷;引见野口铁郎:《明代中期的佛教界》,第189—232页。
[61]《明实录》成化十五年十月条;引见野口铁郎:《明代中期的佛教界》,第195页。
[62]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第130页。
[63]牧田谛亮:《策彦入明记研究》(京都,1952年),第1卷,第96、109—110页。
[64]马丁·柯尔克特:《五山:中古时期日本的临济禅寺制度》(坎布里奇,马萨诸塞,1981年),第191—192页。
[65]于君方:《中峰明本与元朝的禅宗佛教》,载《元代思想:蒙古人统治下的中国思想与宗教》,陈学霖与狄百瑞主编(纽约,1982年),第451页。
[66]曾普信:《中国禅祖师传》,第330—332页;祩宏:《皇明名僧辑略》,见《云栖法汇》,第17卷,第18—28页;《释氏稽古略续集》,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卷,第945a页。
[67]祩宏:《皇明名僧辑略》,见《云栖法汇》,第17卷,第24b—25a页。
[68]引见曾普信:《中国禅祖师传》,第333页。
[69]祩宏:《皇明名僧辑略》,见《云栖法汇》,第17卷,第48a—49b页;《释氏稽古略续集》,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卷,第944b页。
[70]祩宏:《皇明名僧辑略》,见《云栖法汇》,第17卷,第41a页。
[71]参见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
[72]祩宏:《皇明名僧辑略》,见《云栖法汇》,第17卷,第16b—17a页;曾普信:《中国禅祖师传》,第334页;《释氏稽古略续集》,第946页。
[73]祩宏:《皇明名僧辑略》,见《云栖法汇》,第17卷,第26ab页。
[74]祩宏:《皇明名僧辑略》,见《云栖法汇》,第17卷,第13b页。译见于君方:《中国佛教的复兴》,第56页。
[75]曾普信:《中国禅祖师传》,第338—339页;祩宏:《释氏稽古略续集》,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卷,第951ab页。
[76]徐宋彭(音):《一位明代佛教领袖》,第65—66页。
[77]《释氏稽古略续集》,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卷,第950。页;于君方:《中国佛教的复兴》,第120—123页。
[78]这些新趋向的有些内容,已由丹尼尔·奥弗迈耶在《民间佛教:晚期传统中国的异端教派》(坎布里奇,马萨诸塞,1976年),及理查德·H.C.石《晚明的宗教与社会:16和17世纪中国的教派与民众思想》(伯克利加州大学学位论文,1980年)有所探讨。
[79]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第679页。(原文误为2000斤,据沈著应为1200斤。——译者注)
[80]今枝真爱:《中世禅宗史的研究》(东京,1970年),第141—146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