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806


[33]关于王和皇帝称号的讨论,见第1章《从王到皇帝》。
[34]《汉书》卷一上,第22页以后(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55页以下)。
[35]同上书,第27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64页以下)。
[36]《汉书》卷一上,第28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65页以下)。《汉书》卷十三,第366页以下列表逐月叙述了这些国家的历史。
[37]《汉书》卷一上,第28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65页)。
[38]《汉书》卷一上,第24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60页)。
[39]同上书,第32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72页)。
[40]同上书,第36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79页)。
[41]《汉书》卷一上,第40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84页)。
[42]同上书,第46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92页)。
[43]同上书,第44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89页)。
[44]《史记》卷七,第333页以下(沙畹:《〈史记〉译注》第2卷,第316页以下);《汉书》卷三一,第1817页以下。
[45]《汉书》卷一下,第52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99页以下)。
[46]见 B.
J.曼斯维尔特·贝克:《中国的真正皇帝》,载《莱顿汉学研究》(莱顿,1981),第22—23页;鲁惟一:《秦汉两朝皇帝的权威》,载迪特尔·埃克梅尔、赫伯特·弗兰克编:《东亚的国家和法律:卡尔·宾格尔纪念文集》(威斯巴登,1981),第89—111页。又见本卷第13章。
[47]《汉书》卷二五上,第1210页。关于这个行动的意义,见第1章《帝国时期的思想潮流》和《前221年水德的采用》和第13章《班彪关于天命的论文》;及鲁惟一:《水、土、火——汉代的象征》,载《奥萨津和汉堡自然学和民俗学协会通报》,125(1979),第63—68页。
[48]关于爵的等级及用它们作为施政手段的情况见第1章《奖励》、本章《侯与爵》; 本书第7章《奖惩与法律》;鲁惟一:《汉代贵族爵位的等级》,载《通报》,48:1—3(1960),第97—174页。
[49]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剑桥,1980),第10页。关于官员编制的详细情况,见本书第7、8章;王毓铨:《西汉中央政府概述》,载《哈佛亚洲研究杂志》,12(1949),第134—187页。
[50]《汉书》卷十九上,第743页。
[51]例如,见《汉书》卷十九上,第726页关于奉常的职责范围。
[52]《汉书》卷一下,第54、58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103、108页);卷四十,第2032页。
[53]关于长安,见本章《惠帝统治时期和长安的加固》;斯蒂芬·J.霍塔林:《汉长安的城墙》,载《通报》,64:1—3(1978),第1—46页;关于洛阳,见第3章《京都》;毕汉斯:《东汉的洛阳》,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48(1976),第1—142页。
[54]见第110页注4。
[55]关于地方官员的官衔、职责和设置,见《汉书》卷十九上,第741页以下。《汉书》卷二八列出了公元前2年的帝国行政单位,还附有简短的历史注释,据此可以重新展现出以前的领地的安排和分配。关于王、侯领地的理论和历史,见表的几段导言文字,它们按年代顺序叙述了这些领地相继的主人(《汉书》卷十三,第363—364页;卷十四,第391—396页;卷十五上,第427页;卷十五下,第483页)。
[56]《汉书》卷十八,第678页;卷四十,第2047页;卷九七上,第3939页。
[57]此数包括内史治理的地区,公元前202年改组帝国后采取的措施把14个郡增至16个郡。
[58]关于爵的等级及用它们作为施政手段的情况见第1章《奖励》,本章《侯与爵》;本书第7章《奖励与法律》;鲁惟一:《汉代贵族爵位的等级》,载《通报》,48:1—3(1960),第97—174页。
[59]见本章《地方的变化和刺史》。
[60]《汉书》卷一下,第63页(德效骞:《〈
汉书〉译注》第1卷,第115页以下);卷九四上,第3753页以下。
[61]《汉书》卷九五,第3847页以下。
[62]同上书,第3863页。
[63]例如,见《汉书》卷三六,第1960页成帝朝(公元前33—前7年)快结束时刘向所作的提示。又见鲁惟一:《危机和冲突》,第301页。
[64]《汉书》卷一上,第3、38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30页以下、81页)。
[65]此人为黥布,是非刘氏的诸王之一,他作为淮南王于公元前196年被刘长取代。见《汉书》卷一下,第78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142页以下)。
[66]《汉书》卷二,第88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178页);卷三八,第1988页;卷九七上,第3937页。
[67]本章《宗教问题》。
[68]关于国家征集劳动力的情况,见以下《国内政策》。
[69]关于与北斗七星的关系,见保罗·惠特利:《四方的中轴》(爱丁堡,1971),第442页以下;霍塔林:《汉长安的城墙》,第5页以下;关于洛阳的平面图,见第3章《京都》;毕汉斯:《东汉的洛阳》。
[70]关于这些结论,见霍塔林:《汉长安的城墙》;王仲殊:《汉代文明》,张光直等英译(纽黑文和伦敦,1982),第1—28页。
[71]《汉书》卷二,第91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184页)。
[72]《汉书》卷二,第89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卷,第181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