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1806


[111]见《旧唐书》卷200下,第5394页;《资治通鉴》卷254,第8268页。
[112]见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卷2(四部丛刊本),第11—12页。
[113]《新唐书》卷225下,第6461页。
[114]《资治通鉴》卷225,第8277页。
[115]见刘掞藜《唐代藩镇之祸可谓为第三次异族乱华》,第851页以下。
[116]《新唐书》卷225下,第6461页;《资治通鉴》卷255,第8288页。
[117]关于围困陈州的情况,见《资治通鉴》卷255各处。赵犨的传记见《新唐书》卷189,第5473—5475页;《旧五代史》卷14,第5—8页;《新五代史》卷42,第460—464页。
[118]《新唐书》卷225下,第6463—6464页;《资治通鉴》卷256,第8311页。
[119]《新唐书》卷225下,第6464页。
[120]《资治通鉴》卷256,第8320页; 肖孚:《长安的最后岁月》,第168页。
[121]王重荣的传记见《旧唐书》卷182,第4695—4699页;《新唐书》卷187,第5435—5441页。
[122]《资治通鉴》卷256,第8322页;《新唐书》卷208,第5437页。
[123]《旧唐书》卷182,第4700页;《新唐书》卷186,第5419页。
[124]《资治通鉴》卷256,第8326—8328页。
[125]《资治通鉴》卷256,第8330—8331页。
[126]关中这条道路的详细情况,见严耕望《唐代长安南山诸谷道驿程述略》,第612—615页。
[127]《资治通鉴》卷256,第8231—8232页。
[128]关于朱玫和他试图将一个僭越者安置在皇位上一事,见栗原益男《朱玫之乱》,载《和田博士古稀纪念东洋史论丛》(东京,1961年),第373—382页;朱玫传记见《旧唐书》卷175,第4548页;《新唐书》卷224下,第6404—6405页。
[129]《资治通鉴》卷256,第8334—3335页。
[130]《资治通鉴》卷256,第8337—8342页。
[131]《资治通鉴》卷257,第8364页。
[132]同上书,第8376页;杨复恭传记见《旧唐书》卷184,第4774—4775页;《新唐书》卷208,第5889—5892页。
[133]《旧唐书》卷174,第4775页;《资治通鉴》卷259,第8446页中有藩镇蔑视朝廷的叙述。
[134]《资治通鉴》卷258,第8391页。
[135]《资治通鉴》卷258,第8396页。
[136]同上书,第8404—8405页。关于吐谷浑和他们的首领赫连铎,见莫莱《从北魏到五代时期的吐谷浑》,第191—219页及有关各处。
[137]《资治通鉴》卷258,第8409页;卷259,第8445页。
[138]《资治通鉴》卷259,第8446页。
[139]《资治通鉴》卷260,第8466—8467页。
[140]《资治通鉴》卷260,第8499—8491页。
[141]《资治通鉴》卷261,第8497—8498页。
[142]《资治通鉴》卷262,第8530页。关于唐末宦官和节度使们之间勾结的情况,见王寿南《唐代宦官权势之研究》,第47页。
[143]《资治通鉴》卷262,第8552页。关于大赦令的全文,见《唐大诏令集》卷5,第31—33页。关于甘露之变后王涯及其他大臣之死,见《资治通鉴》卷245,第7916页。
[144]《资治通鉴》卷266,第8674页。
[145]关于朱温生活的现有材料的讨论,见王赓武《五代时期华北的权力结构》,第27页注。
[146]《北梦琐言》卷17,第1页;《旧五代史》卷1,第2页。
[147]关于唐末至五代时期牙军的重要研究有周藤吉之《关于五代节度使的牙军的考察》,载《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2(1951年),第3—72页;堀敏一:《五代宋初禁军的发展》,载《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4(1953年),第83—151页;菊池英夫:《关于五代禁军的侍卫亲军司之成立》,载《史渊》,70(1956年),第51—57页。
[148]周藤吉之:《五代节度使的支配体制》,载《宋代通济史研究》(东京,1972年),第576页。
[149]关于这个骑兵军团的研究,见堀敏一《朱全忠的厅子都》,载《和田博士古稀纪念东洋史论丛》(东京,1961年),第819—831页。
[150]《资治通鉴》卷255,第8306页及以下各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