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1806


[151]王赓武:《五代时期华北的权力结构》,第56—57页;关于朱温政权结构的重要论述,见堀敏一《朱全忠政权之性质》,载《骏台史学》,11(1961年),第38—61页。
[152]秦宗权的传记见《旧唐书》卷200下,第5398—5399页;《新唐书》卷225下,第6464—6466页。
[153]《资治通鉴》卷257,第8382页。
[154]《资治通鉴》卷260,第8489页。
[155]见刘掞藜《唐代藩镇之祸可谓为第三次异族乱华》,第821—858页。
[156]关于唐代初期和中期沙陀活动的详尽记述,见章群《唐代降胡安置考》,载《新亚学报》,1.1(1953年),第311—312页。
[157]详细情况见莫莱《从北魏到五代时期的吐谷浑》,第196页注。
[158]见《资治通鉴》卷261,第8505页。
[159]关于李克用与阿保机之间联盟的详细研究,见陈述《阿保机与李克用结盟之年及其背盟相攻之推测》,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1(1936年),第79—88页。
[160]见罗伯特·克龙帕特《唐代的南方复兴:稳定江淮地区的计划、政策和外交》,加州大学(伯克利)未发表的博士论文,1973年,第54页及有关各页。
[161]见E.H.肖孚:《闽帝国》(拉特兰,弗蒙特,1954年)。
[162]关于南汉国,见肖孚《南汉国史,根据欧阳修的〈五代史〉第六十五卷》,载《人文科学研究所二十五周年纪念文集》(京都,1954年),第339—369页。
[163]关于王建的经历,有用英文写成的有用的概略,见冯汉镛《永陵王建(847—918年)王陵的发现和发掘》,载《美国中国艺术学会档案》,2(1947年),第11—20页。
[164]见江聪平《韦端己诗校注》(台北,1969年),第2页。
后记
剑桥历史丛书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这套丛书之一的《剑桥中国史》已出各卷国外书评予以肯定。其第10卷和第11卷已由我们译出,定名为《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也引起了一定反响。本书为第3卷,论述隋唐时期历史。《剑桥中国史》已经出版的先秦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我们已经译出,正在编印中;明代卷我们也已着手翻译。其余各卷国外出书后我们也拟尽快翻译出版。
本书各章的译者分别为:杨品泉(第一至第二章、第六至第八章),张书生(第三章、第九章),索介然(第四章),胡志宏(第五章),陈高华(第十章)。全书由张书生、杨品泉总校。李斌城同志在百忙中为本书写了前言,详细地论述了本书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这对读者很有帮助。谢亮生同志对全书的译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特此致谢。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全书难免有错误,尚望读者指正为幸。
图字:01—1999—1497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编;史卫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8
(2007.12重印)
书名原文: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6:Alien
Regimes
and
Border
States,907—1368
ISBN
7-5004-2211-3
Ⅰ.剑… Ⅱ.①傅…②崔…③史… Ⅲ.中国—古代史—辽金时代至元代 Ⅳ.
K24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142312号


人 赵剑英
策划编辑 郭沂纹
责任编辑 张小颐
责任校对 王应来
装帧设计 毛国宣
责任印制 郑以京 戴宽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发行
社  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 编 100720
电  话 010—84029453       传 真 010—84017153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