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1806


[64]《新唐书》卷50,第1324页。
[65]见杜洽《唐代府兵考》,载《史学年报》,3.1(1939年),第9—10页。
[66]见菊池英夫《关于南朝田制的一个考察》,载《山梨大学教育部纪要》,4(1969年),第1—44页。
[67]关于这个土地制度,可看崔瑞德《唐代的财政管理》第2版(牛津,1970年),第1—6页。关于这个问题的大量文献材料,见该书所开列的书目。
[68]见崔瑞德《唐代的财政管理》,第24—28页。
[69]见崔瑞德《唐代的财政管理》,第66—70页。
[70]见崔瑞德《唐代的市场管理》,载《大亚细亚》(新版),12.2(1966年),第202—248页。
[71]《唐会要》卷89,第1619页;《册府元龟》卷497,第7页。
[72]《旧唐书》卷50,第2133页;《资治通鉴》卷184,第5762页。
[73]《旧唐书》卷50,第2133—2134页。
[74]见仁井田陞《唐令拾遗》(东京,1933年),第12—13页。
[75]《唐大诏令集》卷82,第470页。
[76]《新唐书》卷44,第1163页;《唐摭言》(《丛书集成》版)卷15,第159页。见福岛繁次郎《唐代的贡举制》,载《中国南北朝史研究》(东京,1962年),第58—65页;戴何都:《〈新唐书〉选举志译注》(巴黎,1932年),第160页。
[77]《唐会要》卷66,第1157页;《资治通鉴》卷185,第5792页。
[78]《新唐书》卷49下,第1314页;《资治通鉴》卷185,第5792页;《唐大诏令集》卷105,第537页;《全唐文》卷3,第1—2页。
[79]《唐会要》卷47,第835页;《资治通鉴》卷191,第6001—6002页;见芮沃寿《傅奕与对佛教的抵制》,载《思想史杂志》,12(1951年),第33—47页。
[80]《唐会要》卷47,第836页;《旧唐书》卷1,第16—17页;《记古今佛道论衡》,载《大正新修大藏经》卷52,第381页。
[81]见芮沃寿《唐太宗和佛教》,载芮沃寿、崔瑞德编《对唐代的透视》,第245—246页。
[82]传统的史学家指出,经李世民劝阻,这一计划未付诸实施。见李树桐《唐史考辨》,第55—60页。
[83]《资治通鉴》卷184,第5738页《考异》;《资治通鉴》卷190,第5960页《考异》。
[84]布目潮风:《隋唐史研究》,第189—256页,特别是第218—249页。
[85]同上书,第217页起以下诸页;福泽宗吉:《文学馆学士》。
[86]布目潮风在他的《隋唐史研究》(第296页起以下诸页)中讨论了太子建成以下的这些安排。
[87]《旧唐书》卷69,第2515页。关于建成与世民敌对双方各拥有的支持者的问题,见陈寅恪的《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载《岑南学报》,12.6(1952年),第1—14页;章群:《论唐开元前的政治集团》,载《新亚学报》,1.2(1956年),第290页;李树桐:《唐史考辨》,第134—135页。
[88]有若干证据表明,太子建成是被诬枉的。见《资治通鉴》卷191,第5986页《考异》。李树桐走得更远,他认为传统记述都是唐太宗的支持者及后世史家——特别是许敬宗所精心编造出来的。可是在《隋唐史研究》(第276—281页)和《玄武门之变》(载《大阪大学教育部集录》,16
〔1968年〕,第29—32页)中,布目潮风反驳了这种看法,但他并未提出具体理由。
[89]《资治通鉴》卷191,第5990页。唐高祖告诉李世民说:“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耶!”
[90]见陈寅格《唐代政治史述论考》,第140—143页。
[91]按照布目潮风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说法,李世民所带领的人是12名,而不是传统记述中的9名。
[92]见傅乐成《玄武门事变之酝酿》,载《文史哲学报》,8(1958年),第174—175页。
[93]《资治通鉴》卷191,第6011页。
[94]《旧唐书》卷74,第2613页。
[95]《新唐书》卷97,第3871页;见韦克斯勒《天子的镜子:唐太宗朝廷中的魏徵》(纽黑文,1974年),第136—137页。
第四章 唐政权的巩固者唐太宗(626—649年在位)
后来的太宗李世民为高祖次子,600年生于今陕西省武功县。[1]他母亲出身于一个极有权势的氏族——窦氏。窦氏的姐姐是杨广(即隋炀帝)的夫人。它和隋、唐的皇室一样,是一个含有异族血统的氏族(其原始姓是纥豆陵氏),[2]它在初唐时期一直非常有权势,出了两个皇后、六个王妃、八个驸马和一大批高官。[3]太宗的母亲生长于她舅父北周武帝(他的妹妹是她的母亲)宫中,据说李渊在那里的一次射箭比赛中和她订了婚;她死于614年。[4]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自然只是一个贵公子,不可能受到任何准备将来做帝王的特殊教育。他受的肯定是当时上流阶级的典型儒家教育,因为后来他做皇帝时表现出他深通经、史,而且是一个书法家。李氏家族具有强烈的北方民族传统,当然是佛教信徒,高祖的几个儿子都有佛教的乳名。但和大多数的汉—突厥混血贵族一样,太宗早年受的教育侧重武术,尤重骑射。当时的史书里充满了关于他的勇敢和富有军事天才的故事。他擅长骑术,装饰他陵墓的他所喜爱的六匹骏马的浮雕,现在仍然被保存着。
和他的兄弟们一样,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接受了第一次战争考验。当他还只十几岁时就随他父亲多次出征,平定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据传统记载,太宗仅仅15岁时就曾率领一支人马,在山西北部长城的雁门救出被东突厥包围的隋炀帝。这个故事历来被看做太宗第一次出现于历史的记载,但恐怕不可靠。[5]
李世民的身份在唐朝的最初年代基本上还是一个军事将领。作为一个英勇而常胜的指挥官,他的品格形成于他夺取帝位的多年的艰苦野战时期。他确实有帝王之姿,在朝廷上显得很庄严威武。他好冲动,易被激怒,当他发怒时面色紫胀,使周围的人不寒而栗。他在处理突厥事务上的成功,多半应归功于他坚强的个性和英雄的风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