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1806


[24]《起居注》卷2,第15—16页。
[25]《资治通鉴》卷187,第5840页。
[26]传记见《旧唐书》卷55,第2245—2247页;《新唐书》卷86,第3705—3707页。
[27]传记见《旧唐书》卷56,第2280—2281页;《新唐书》卷87,第3730—3732页。
[28]传记见《旧唐书》卷55,第2252—2255页;《新唐书》卷86,第3711—3713页。
[29]传记见《旧唐书》卷55,第2256—2257页;《新唐书》卷86,第3714—3715页。
[30]传记见《旧唐书》卷54,第2234—2242页;《新唐书》卷85,第3696—3703页。
[31]传记见《北史》卷79,第2660—2664页;《隋书》卷85,第1894—1898页;《旧唐书》卷54,第2227—2234页:《新唐书》卷85,第3689—3696页。
[32]传记见《北史》卷79,第2654—2658页;《隋书》卷85,第1888—1892页。
[33]传记见《旧唐书》卷56,第2273—2275页;《新唐书》卷87,第3726—3728页。
[34]传记见《旧唐书》卷56,第2266—2268页;《新唐书》卷93,第3799—3801页。
[35]传记见《旧唐书》卷56,第2269—2270页:《新唐书》卷87,第3724—3725页。
[36]传记见《旧唐书》卷56,第2263—2266页;《新唐书》卷87,第3721—3724页。
[37]传记见《旧唐书》卷55,第2248—2252页;《新唐书》卷86,第3708—3711页。
[38]《资治通鉴》卷186,第5813—5817页。
[39]传记见《旧唐书》卷55,第2258—2260页;《新唐书》卷86,第3715—3718页。
[40]《资治通鉴》卷189,第5934页起以下诸页。
[41]全文见《册府元龟》卷83,第30—31页。
[42]《资治通鉴》卷186,第5834页。
[43]《旧唐书》卷57,第2293—2294页;《资治通鉴》卷187,第5861—5862页。
[44]《唐会要》卷56,第961页。
[45]见孙国栋《唐代三省制之发展研究》,载《新亚学报》,3.1(1957年),第39—41页。
[46]见筑山治三郎《唐代政治制度研究》(大阪,1967年),第29页。对高祖及其子女婚姻关系的异常详尽的研究,又可见布目潮风《隋唐史研究》,第314—367页。
[47]见布目潮风《唐朝创业期的一个考察》,载《东洋史研究》,25.1(1966年),第3—15页。此文重印于《隋唐史研究》,第154—167页。
[48]见布目潮风《唐朝创业期的一个考察》;筑山治三郎:《唐代政治制度研究》,第15—33页。又见《剑桥中国史》第4卷中池田温所写的一章;崔瑞德:《唐代统治阶级的组成》,载芮沃寿、崔瑞德编《对唐代的透视》(纽黑文,1973年),第47—84页;韦克斯勒:《初唐政府中的宗派主义》,载《对唐代的透视》,第105页。
[49]传记见《旧唐书》卷57,第2285—2289页;《新唐书》卷88,第3736—3739页。
[50]见《资治通鉴》卷187,第5867页,司马光干脆称他为懦夫。
[51]传记见《旧唐书》卷63,第2398—2404页;《新唐书》卷101,第3949—3952页。
[52]传记见《旧唐书》卷57,第2289—2294页;《新唐书》卷88,第3733—3736页。
[53]传记见《陈书》卷28,第372页;《南史》卷65,第1589页;《旧唐书》卷6,第2363页;《新唐书》卷100,第3295—3926页。
[54]传记见《旧唐书》卷62,第2381—2382页;《新唐书》卷100,第3926—3927页。
[55]传记见《隋书》卷67,第1577—1584页;《北史》卷38,第1387—1393页;《旧唐书》卷63,第2406—2409页;《新唐书》卷100,第3931—3934页。
[56]传记见《旧唐书》卷63,第2409—2411页;《新唐书》卷100,第3934—3936页。
[57]传记见《旧唐书》卷63,第2395—2398页;《新唐书》卷100,第3929—3931页。
[58]布目潮风的《隋唐史研究》(第153—197页)对统治阶层进行过深入而充分论证的分析。
[59]可是,在他的文学馆中有很大一批南方人。见福泽宗吉《文学馆学士》,载《熊本大学教育学部纪要》,1(1953年),第40—44页。
[60]韦克斯勒:《初唐政府中的宗派主义》,第87—120页。
[61]据《唐会要》卷70,第1232页,627年有州360个。《资治通鉴》卷192,第6033页,开列了这一年的州名,但此表有许多不合理的情况,比如它包括了7世纪后期才建立的州,所以没有反映627年的真实情况。事实上,唐高祖时代甚至建立了更多的州、县,总数远远超过了隋代的一倍。《旧唐书·地理志》(卷38—41)很详细地反映了唐高祖年间地方行政的变化,但还没有哪一位学者试图重新整理出这一复杂而变动不定的情况。很清楚,有许多建置是在618年以后,但又约在624年后陆续裁撤,而在唐太宗的627年大加裁并。
[62]《唐会要》卷68,第1192页;《旧唐书》卷38,第1384页。后者说它们建于边境或战略要地。
[63]据《新唐书》(卷50,第1325页)说有261个府;《唐会要》(卷72,第1298页)说有361个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