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4/1806


为了维护和巩固远东的和平,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这有利于中国和世界人民而不利于日本及其他所有战争贩子。然而,苏联同时要承担条约中的义务,就不能对我们进行直接的援助,而这一做法当然对我们有某些限制……我们无法理解俄国人的实际政策。[146]
毛后来带着痛苦的口吻回忆道:“他们不许中国革命:那时在1945年。斯大林想阻止中国革命,说我们不应打内战,而应与蒋介石合作。否则,中华民族将遭毁灭。”[147]
瞻望
日本投降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大地当然是一件伟大且令人欣喜的事件。它标志着外国入侵的结束,以及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在似乎无穷无尽的苦难和牺牲之后,真正的和平可能终于到来了。但是日本的投降并不意味战争在中国结束,因为日本入侵只是复杂、多边的政治和军事冲突的一部分,所有其他方面依然如故。甚至对日本人来说,射击还在继续,因为日本军队在执行国民党人的坚守阵地、不得向共军投降的命令。
这样一来,毛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没有时间喘气并庆贺一下他们自1937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中,毛还是花时间做了一下回顾和展望。过去被描绘得黑白分明;没有用浓淡不同的灰色来描绘抗战前或抗战中的国民党和它的领导人。据毛看来,内战的危险极大,因为蒋介石和他的外国支持者将极力夺取本应属于人民的胜利。毛非常冷静地看到,在中国,力量的平衡并非有利于中共:“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这是一个问题,但是,胜利果实究竟落到谁手……这是另一个问题。不要以为胜利的果实都靠得住落在人民的手里。”有一些果实——所有主要城市和东部沿海——将肯定落到国民党手里,另外一些果实是要争夺的,还有其他的——根据地和敌占区的乡村——会落在“人民”手里。唯一的问题是斗争的规模将有多大:“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爆发?……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呢?这种可能是有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和帕特里克·赫尔利将军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讨论和平、民主和团结问题。
最后,毛泽东强调要自力更生。他确认美国是一个敌对的帝国主义大国,并坚持不需要来自苏联的直接帮助:“(在世界上),我们并不孤立,(但)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然而,与此同时,“钟不敲是不响的……扫帚到了,政治影响才能充分发生效力。……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者,绝不作空想。”
*
*
*
[1]到1940年为止,据说每月补助行政费10万元及新给番号的八路军的三个经核准的师的维持费50万元。见詹姆斯·P.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史,1921—1972年》,第279页和引用的资料。
[2]《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竹内实等编:《毛泽东集》第5卷,第266—267页。
[3]《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1938年11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8页。
[4]《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182页,《论新阶段》(1938年10月)。
[5]毛泽东选用的词是“阵地”,意思是为进行军事行动或战斗而集结军队的地区。
[6]《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95页。
[7]中共派张国焘到陕西中部祭奠黄帝陵。——译者
[8]格雷戈尔·本顿:《“第二次王明路线”(1935—1938年)》,《中国季刊》第61期(1975年3月),第77页。
[9]同上。又见片冈铁哉:《中国的抗战与革命》。
[10]《中国的抗战与革命:共产党与第二次统一战线》,第72页以下。
[11]张国焘回忆,在十二月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懊丧地叹息道,“拿那么多军火给蒋介石,为什么不可以少分给我们一点”。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册,第418页。
[12]《解放报》第36期(1938年4月29日),第1页,声明是在1938年3月11日写的。
[13]《抗战的现状和任务》,载郭华伦:《中共史论》第3卷,第363页。
[14]片冈铁哉:《中国的抗战与革命》,第75页。
[15]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第294页。党员人数和军队人数不得加在一起,因为许多军人同时是党员。军人的1/3大概是党的某一类成员(正式党员、预备党员或发展对象)。
[16]晚至1944年,八路军的较佳单位步枪和卡宾枪数量只有战斗人员总数之半,而机枪和迫击炮缺口更大,火炮几乎完全没有。见莱曼·P.范斯莱克编:《中国共产党运动:美国陆军部报告,1945年7月》,第185页。
[17]简·L.普赖斯:《干部、指挥员和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训练,1920—1945年》,第8、9章。
[18]1941年夏以前,《解放》以杂志形式每隔约十日出版。然后该刊改为日报出版。
[19]林迈可:《不为人知的战争:华北,1937—1945年》。林迈可回忆,由于密码错误,毛泽东的“从群众中得到尊重”竟被译成“从迷雾中得到珍宝”。大约经过一年,在1941—1942年,日本人破译了中共密码,始能解读中共电文。
[20]中村隆英:《日本向华北的经济推进,1933—1938年:北支开发会社的成立》,载入江昭编:《中国人与日本人:关于政治和文化相互影响的文集》,第220—253页。
[21]平型关应在大同以南。——译者
[22]黎令勤:《日本军队在华北,1931—1941年:政治和经济控制问题》,第203页。
[23]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年》,第1—9页和第6章。
[24]黎令勤:《日本军队在华北,1931—1941年》,第108页。
[25]薄一波:《刘少奇同志的一个历史功绩》,《人民日报》(1980年5月5日)第2版。
[26]凯思林·哈特福德:《一步一步来:晋察冀边区的改革、抗战和革命,1937—1945年》(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0年),第118—119页。
[27]彼得·施兰:《游击经济:陕甘宁边区的发展,1937—1945年》,第99页。另有8.6万名移民在1941—1945年间到达。
[28]约翰·伊斯雷尔和唐纳德·W.克莱因:《造反者和官僚:中国一二·九运动参加者》,第179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4/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