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9/1806

[40]参看《中华年鉴,1926年》,第620页和《中华年鉴,1928年》,第534页。但在初期,在国民党禁令下达前,有时偶尔也有农民因种植罂粟被处决(《中华年鉴,1925年》,第575页),这全取决于地方当局。
[41]《中华年鉴,1926年》,第641页。在四川省西南部四个县(《中华年鉴,1931年》,第600页)和四川省外其他地方(《中华年鉴,1926年》,第626页;《中华年鉴,1928年》,第524、531页)也有拒绝重新种植罂粟的情况。
[42]《中华年鉴,1926年》,第641页。
[43]《中华年鉴,1926年》,第626、628页;《农业中国》,第129—130页。
[44]例如,1925年(《中华年鉴,1925年》,第571和574页),1928年(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PR福州/4,1928年4月4日第6—7页),1931年(同上书,PR福州/37,1931年2月)和1933年(同上书,PR福州/51,1932年4月4日,第14页)。这类冲突主要造成农民中的死亡,但有时如1934年春在惠安,农民也杀死士兵、税吏乃至县长(同上书,893.00PR厦门/80,1934年5月8日,第8—9页)。
[45]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年》,第181页;《中国经济》第1卷第1期(1933年4月),第16—17页,引自《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16页。
[46]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10916,精琦士电报(广州,1930年5月14日)。
[47]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PR云南/54(副领事查尔斯·S.里德每月报告),1933年4
月3日。
[48]关于余杭事件,参看三件有时说法不一的资料:《浙江二万农民暴动》;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PR上海/57(每月报告,1933年4月)和893.00/12371(克宁翰电报,1933
年5月20日);诺埃尔·雷·迈因纳:《浙江:国民党在农村改革和建设方面的努力,1927—1937年》(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73年),第221—228页。
[49]也是在1933年,(云南)昆阳小地主们在计划穿过他们的土地筑路时骚动。原始路线并不穿过他们的土地,但土地将被公路穿过的其他地主收买了负责官员。周荣德:《中国的社会流动》,第151页。
[50]《中国农村》第3卷第7期(1937年7月),第72—74页。
[51]《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25页。
[52]许多抗拒强迫劳动的事例载于《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25—1028页。
[53]戴玄之:《红枪会》,第192页。关于红枪会,参看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年》第4章。
[54]吕西安·比昂科:《中国省政的败坏(安徽1931年)》,《近代史和现代史杂志》第16期(1969年4—6月),第306—307页。
[55]关于龙田事件,参看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11815(1932年1月25日),893.00/
11837(1932年2月12日),893.00PR福州/48(1932年1月13日)和/49(1932年2月10日)中美国驻福州领事(伯克)的官方通信。
[56](其他数十事例中)有一例涉及(山东)平度以东地区,在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
8841,韦伯(芝罘),1927年4月2日中有叙述。
[57]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PR福州/57,1932年10月4日。
[58]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15141(高思,重庆,1943年9月29日)。
[59]引自查尔斯·F.罗曼努斯和赖利·森德兰:《史迪威赴华使命》,第369页。关于被征当兵农民的苦难和兵给老百姓造成的苦难,见周锡瑞编:《在中国的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谢伟思文电稿汇编》,第35—37页;白修德和贾安娜:《中国雷鸣》,第132—140、143—144页;吕西安·比昂科:《中国革命的起源,1915—1949年》,第155—157页。关于后期,见苏珊娜·佩珀:《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第163—168页。
[60]详细内容:贵州东部和西部(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14991;15095),四川北部(同上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14997;15022;15026;15055),特别是甘肃南部临洮地方(同上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15009;15033;15047;15074;15109;15112,刊载于周锡瑞编:《在中国的失机》,第20—22页)。
[61]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6.1044(高思,重庆,1944年6月10日),第13页和注26。
[62]张天翼:《仇恨》。
[63]萧公权:《农业中国:19世纪的帝国控制》,第361—366、419—429页;哈里·J.拉姆利:《械斗:中国东南部的暴力病态》,《清史问题》第3卷第7期(1977年11月),第1—39页;罗伯特·B.马克斯:《海丰县在海丰农民运动前夕的社会变迁,1870—1920年》,第17—29页。
[64]《大晚报》1932年6月22日和《时事新报》1935年7月5日,引自《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第1卷,第535页;美国国务院档案PR南京/68(1933年10月11日)第9页和PR南京/86(1935年4月8日)第11页;《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27页。
[65]吕西安·比昂科:《秘密会社与农民自卫,1921—1933年》,载J.谢诺编:《中国的民众运动与秘密会社,1840—1950年》,第221—222页。
[66]罗伯特·B.马克斯:《海丰县在海丰农民运动前夕的社会变迁,1870—1920年》,第18—19、24—29页。
[67]若干移民确实是外国人:在辽宁东部万宝山,500名中国农民在1931年7月破坏朝鲜移民建造的坝和灌渠。日本人在沈阳事变前两个月把这件事制造成外交事件。
[68]贝克:《与中国的饥荒斗争》(未刊文稿,1943年),第147页。
[69]长乐事件在下列材料中有详细叙述:美国国务院档案893.00PR福州/47(1931年12月4日);/48(1932年1月13日);/49(1932年2月10日);/50(1932年3月7日);/51(1932年4月4日);/52(1932年5月4日)。与此相反,四年后受到指责的长乐放债人的做法并未引起骚动:《东方杂志》,第33卷第10期(1936年5月16日),第111—112页。
[70]《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32页。
[71]《中华日报》1934年9月12日,引自《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31—1032页。
[72]《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第1卷,第423页。
[73]涉及河南和湖南的事例载《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30页。
[74]涉及河南、湖北、安徽和江苏的事例载《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33页;涉及四川的事例载《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29页。
[75]法国路易十四时期“面包贵风潮”中也采用同样的做法,参看伊夫-玛丽·贝尔塞:《起义农民史:17世纪法国西南部民众起义研究》,第548页。
[76]关于四川东部事例,见《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第1029—1030页(军阀杨森的军队派去镇压沦为土匪的饥饿农民)。
[77]参看1932年6月无锡的一个事例。[《新创造》第2卷第1—2期(1932年7月),引自《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第1卷,第428页。]
[78]我保留我在以前的一项研究中识别出来的六个特点中的三个,吕西安·比昂科:《农民与革命:中国,1919—1949年》,《外交政策》第2期(1968年),第124—129页。
[79]乔启明在1925年前后参观过的一个关押佃农的监牢有15个犯人,其中5个是女人,她们因丈夫出逃而被逮捕。每个犯人平均欠佃租不到30元,乔启明:《江苏昆山南通安徽宿县农佃制度之比较以及改良农佃问题之建议》,引自《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第1卷,第109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9/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