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1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7/1806

[51]布兰特等:《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第68页。
[52]许华茨:《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的崛起》,第52页。
[53]《新青年》,2(1923年12月20日),第79—102页,署名屈维它(瞿秋白的笔名)。
[54]许华茨:《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的崛起》,第52页;韦慕庭:《孙逸仙:受挫的爱国者》,第148—150页。
[55]国民党组织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出版地不详,1927年8月;参阅韦慕庭:《孙逸仙:受挫的爱国者》,第172—174页。
[56]校注:1923年3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在广州成立,孙中山任大元帅。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国、共两党合作。1925年3
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同年6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改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57]陈志让:《国民党左翼——一种定义》,载《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报》,25.3(1962年)。
[58]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史(1921—1972年)》,第58页。
[59]《向导周报》,101(1925年11月7日),第844—845页。
[60]德昂科斯和施拉姆:《马克思主义》,第228页。
[61]陈志让:《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第119页;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史(1921—1972年)》,第50页。
[6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编(北京,1954年,第546—549页)。
[63]陈达:《中国劳工骚乱》,载《每月劳工评论》,6(1920年12月),第23页。
[64]哈罗德·R.艾萨克斯:《中国革命的悲剧》,修订第2版,第123页;《向导周报》,159(1926年6月23日),167(1926年8月15日),168(1926年8月22日)。
[65]《工人》,第319—328页。
[66]《民国日报》,广州,1926年9月21—25日,载华岗:《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上海,1947年。
[67]《劳动周报》,5—8(1923年5—6月),引自李锐:《毛泽东同志初期的革命活动》,第172页脚注12;《泰晤士报》,1926年12月1日;邹鲁:《回顾录》,上海,1943年,1,第166页。
[68]参见湖北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27年1月,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第407—408、413页。
[69]简·德格拉斯:《共产国际,1919—1943年,文件选编》,1,第387页。
[70]同上书,2,第279页;《红色文献》,第254—255页。
[71]陈独秀在《新青年》第12卷第4期(1924年)上的文章;张国焘在《向导周报》第12期(1922年12月)上的文章。
[72]《新青年》,9.4(1921年8月1日),9.5(1921年9月1日),10.6(1922年7月1日);又见尼姆·威尔士:《红尘》,第199—200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编,北京,1953年,第35—39页。关于彭湃的工作,见《红旗飘飘》,5,第38—42页。关于彭湃和海陆丰,见卫藤沈吉:《海陆丰——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载《中国季刊》,8和9(1961年);尤其是小罗伊·霍夫海因茨:《浪潮》。关于恽代英的工作,可参阅《中国青年》,32(1924年5月24日)。
[73]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第63页;《毛泽东选集》,1,第14页。然而,李锐提供的1927年4月的数字518万人,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第288页。
[7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第391、410、413页。
[75]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载竹内本,1,第209页。
[7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第289页。
[77]董显光:《蒋总统传》,台北,1954年,1,第78—79页;《华侨日报》,香港,1926年9月7日。
[78]校注:六省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河南。
[7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第18—19页。关于农民运动夸大的叙述,也许是由于把“农会”(乡绅领导的农民团体)计入“农民协会”(农民领导的农民组织)。
[80]毛泽东:《全国农协最近训令》,1927年6月3日,载竹内本,2,第9页。
[81]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史(1921—1972年)》,第113页。
[82]柳直荀:《马日事变回忆》,载《布尔什维克》,20(1928年5月20日)。
[83]《汪精卫集》,上海,1929年,3(1927年7月5日),第141页。
[84]蒋永敬:《鲍罗廷与武汉政府》,第289—290页。
[85]郭华伦:《中共史论》,1,第240页;卫藤沈吉:《海陆丰——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载《中国季刊》,9,第162页;斯图尔特·R.施拉姆:《20世纪的政治领袖:毛泽东》,第98—99页。
[86]郭华伦:《中共史论》,1,第241页。
[8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第400—401页。
[88]蒋介石:《苏俄在中国》,第35—36页。
[89]校注: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25年7月成立,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亦于1925年7月成立,主任为陈公博。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不是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即总政治部)成立于1926年7月,主任为邓演达,副主任为郭沫若。
[90]《社会新闻》,1,14(1932年11月12日),第308—309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7/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