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朱熹译注)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9

与子偕行。[3]
朱熹云: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然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二南》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几,而一变其俗至于如此,则已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气矣。何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郑、卫骄惰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以兴起而笃于仁义;以猛驱之,则其强毅果敢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成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及也。呜呼!后世欲为定都立国之计者,诚不可不监乎此。而凡为国者,其于导民之路,尤不可以不审其所之也。
[1]赋也。袍,襺也。戈,长六尺六寸。矛,长二丈。王于兴师,以天子之命而兴师也。〇秦俗强悍,乐于战斗,故其人平居而相谓曰:岂以子之无衣,而与子同袍乎!盖以王于兴师,则将修我戈矛,而与子同仇也。其欢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苏氏曰:“秦本周地,故其民犹思周之盛时而称先王焉。”或曰兴也,取“与子同”三字为义。后章放此。
[2]赋也。泽,里衣也,以其亲肤,近于垢泽,故谓之泽。戟,车戟也,长丈六尺。
[3]赋也。行,往也。
渭阳
《诗序》:《渭阳》,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丽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诗也。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1]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2]
朱熹云:按《春秋传》:晋献公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太子申生。娶大戎胡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骊姬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谮申生,申生自杀。又谮二公子,二公子皆出奔。献公卒,奚齐、卓子继立,皆为大夫里克所弑。秦穆公纳夷吾,是为惠公。卒,子圉立,是为怀公。立之明年,秦穆公又召重耳而纳之,是为文公。王氏曰:“至渭阳者,送之远也。悠悠我思者,思之长也。路车乘黄、琼瑰玉佩者,赠之厚也。”广汉张氏曰:“康公为太子,送舅氏而念母之不见,是固良心也。而卒不能自克于令狐之役,怨欲害乎良心也。使康公知循是心,养其端而充之,则怨欲可消矣。”
[1]赋也。舅氏,秦康公之舅,晋公子重耳也,出亡在外,穆公召而纳之。时康公为太子,送之渭阳而作此诗。渭,水名。秦时都雍,至渭阳者,盖东行送之于咸阳之地也。路车,诸侯之车也。乘黄,四马皆黄也。
[2]赋也。悠悠,长也。《序》以为时康公之母穆姬已卒,故康公送其舅而念母之不见也。或曰穆姬之卒不可考,此但别其舅而怀思耳。琼瑰,石而次玉。
权舆
《诗序》:《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
於,我乎!
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于嗟乎!不承权舆![1]
於,我乎!
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
于嗟乎!不承权舆![2]
朱熹云:汉楚元王敬礼申公、白公、穆生。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尝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遂称疾。申公、白公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欤?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亦此诗之意也。
[1]赋也。夏,大也。渠渠,深广貌。承,继也。权舆,始也。〇此言其君始有渠渠之夏屋以待贤者,而其后礼意浸衰,供亿浸薄,至于贤者每食而无余,于是叹之,言不能继其始也。
[2]赋也。簋,瓦器,容斗二胜。方曰簠,圆曰簋。簠盛稻粱,簋盛黍稷。四簋,礼食之盛也。
陈风
朱熹云:陈,国名,太皞伏羲氏之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川,西望外方,东不及孟诸。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元女大姬妻其子满,而封之于陈,都于宛丘之侧,与黄帝、帝尧之后共为“三恪”,是为胡公。大姬妇人尊贵,好乐巫觋歌舞之事,其民化之。今之陈州,即其地也。
宛丘
《诗序》:《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1]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2]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3]
[1]赋也。子,指游荡之人也。汤,荡也。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洵,信也。望,人所瞻望也。〇国人见此人常游荡于宛丘之上,故叙其事以刺之。言虽信有情思而可乐矣,然无威仪可瞻望也。
[2]赋也。坎,击鼓声。值,植也。鹭,舂锄,今鹭鸶,好而洁白,头上有长毛十数枚。羽,以其羽为翳,舞者持以指麾也。言无时不出游,而鼓舞于是也。
[3]赋也。缶,瓦器,可以节乐。翿,翳也。
东门之枌
《诗序》:《东门之枌》,疾乱也。幽公淫荒,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1]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2]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3]
[1]赋也。枌,白榆也,先生叶,郤著荚,皮色白。子仲之子,子仲氏之女也。婆娑,舞貌。〇此男女聚会歌舞,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2]赋也。穀,善。差,择也。〇既差择善旦以会于南方之原,于是弃其业以舞于市而往会也。
[3]赋也。逝,往。越,于。鬷,众也。迈,行也。荍,芘芣也,又名荆葵,紫色。椒,芬芳之物也。〇言又以善旦而往,于是其众行,而男女相与道其慕悦之词曰:“我视女颜色之美如芘芣之华。于是遗我以一握之椒而交情好也。”
衡门
《诗序》:《衡门》,诱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1]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2]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3]
[1]赋也。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栖迟,游息也。泌,泉水也。洋洋,水流貌。〇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
[2]赋也。姜,齐姓。
[3]赋也。子,宋姓。
东门之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