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1986


他的目光也就可以先离开风陵渡口,望向西边儿了,那里有李神符的近十万大军驻守,在李破想来,今年秋末冬初,应该能出现一些机会……
那时才有大军用武之地,毕竟去到关西的道路,还是避开潼关为好。
可那样一来,时间紧迫了些,当然,这还是粮草的问题,大兵一起,今年的地差不多就等于是白种了。
这无疑让李破有些犹豫,若是不能一举攻入关西,那可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呢。
他其实十分希望这场关乎命运的战事在明年发生,能让积蓄起更多的力量,大致上也能稍稍消化一下河南所得。
可他知道,天下局势变化的非常快,就像王世充率大军来攻潼关一样,征兆也只起于三四月间,却是一下打乱了他的行程。
谁他娘的知道,接下来又会发生些什么呢?
大致来说,李破打算变动一些之前制定的战略了,以少兵入河南以为震慑,突破黄河阻拦,进入关西的通道他还是选在了蒲坂,龙门两处。
而他所期待的变化,无非就是西北的李轨和梁师都两人而已,李唐四面受敌,只要大家伙别停下来,早晚能耗死这只足下生云,头上长角,有着一飞冲天的潜力的家伙。
李渊曾经合纵连横,意气风发了一段日子,现在也该轮到他李破了,范文进早早便消失在他身边,宇文歆也去了突厥。
这两人能带来怎样的效果……好吧,那只有天知道了,因为李轨一直在装死,梁师都好像灵州左近转悠,打了不少的败仗。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的,都是从李唐降俘口中得知,两个家伙离着他太远,够不着摸不到的,也只能坐等消息了。
李破希望在之后能听到好消息,而他担心的则是,西北的两个大贼头和薛举一样,莫名其妙的就死了,那他就得想想,是不是人家李氏父子会诅咒什么的?或者是老天爷在跟大家开玩笑,其实早就内定了人选……那可就太糟糕了。
这并非李破的无聊想象,人家萧铣在蜀中打的好好的,都快把李孝恭等人打的满头是包了,好嘛,李世民一到,立马大胜。
薛举当时在西边占据了一些优势,没几天这人就病死了,于是薛仁杲这个败家子把所有的家底都送给了李世民,当时李破正率军一战破了李神通,李唐基业刚晃动一下,就又被稳住了。
之前王世充挥军西来,看上去倒也气势汹汹,可李破在黄河对岸瞅着,怎么瞧都像是来送死的,一战之下果然弄了个狼奔豕突,乱七八糟的便将二十多万大军葬送在了潼关之下。
若非他李破稍稍掐了下唐军的脖子,不然的话,让唐军冲出潼关,整个河南恐怕就都姓了李了。
其实就算又把唐军赶回了潼关,此时潼关守军兵力大增也成了不争的事实……
这都是什么狗屎运气,命运之子吗?所以李破表示,他很担心李轨和梁师都的建康问题,一旦西北的李轨和梁师都被李唐收服或者击破,那么李唐便再无后顾之忧。
他就是能牵制住李唐一些,可萧铣呢?
所以说,运气很重要……这大好江山,总归不会落入一个倒霉蛋的手里啊。
李破的思维很开阔,在黄河边上思索良久,便命人招来了步群和陈圆,李年三个,商议良久,在第二天,步群便领兵去了龙门,陈圆和李年则率军去蒲坂,归尉迟恭节制。
在风陵渡口这里,尉迟偕率自己所部以及过河的河南降军驻于黄河北岸,薛万彻则要率领骑兵渡河,归于张伦麾下。
战略上有了调整,说明李破对黄河南岸的战事渐渐失去了兴趣,而步群,陈圆等这些卫府将军未曾过河,也给张伦省去了不少麻烦。
过河的兵力几乎减半,速度一下便快了上来,三日之后,整个骑步大军便已聚于风陵渡口,张伦随即留下张士贵守渡口营寨,并负责运送粮草,他则率徐世绩,薛万彻等进兵弘农。
此时段达在弘农收拢败兵,刚刚离开弘农郡城。
这段时间里,河南军将亡魂皆冒就不用说了,被吕成大的五千骑兵给冲散了不少,段达先逃,到了弘农郡城的时候,身边也只剩了几千人马,可还是凭着他陈国公段达的名号,擒杀了王仁则,顺势成为西征大军中官职最高的人。
在弘农待了几天,陆续收拢逃回来的河南军将,此时段达的心思可谓是昭然若揭了,拥兵自重,回去洛阳……恐怕就是陈国公说的算了。
当然,段达也是焦头烂额,粮草短缺,士气皆无,这个样子回去洛阳,说的算的最后很可能不是他段达,而是其他什么人。
几天里,段达施尽浑身解数,才算勉强安抚住了残兵败将们,将在弘农截留下来的粮食,分吧分吧,便急急带兵向东而去,甚至于都没去管身后发生了什么。
而就在这三天当中,发生了一件悬案,郑帝王世充不见了。
一个皇帝失踪了,既没有回到弘农,也没传出被唐军捉到的消息,就这么没了踪影。
这让后来人产生了许多的猜测和传言,有的人说王世充心灰意冷,逃走之后便隐居在了潼关左近,许多年后还有人看见过一个老者,在山间自称天子云云。
还有人说,可能是死在了乱军当中,尸首早就喂了豺狼虎豹,如此死法,正是这个杀人魔王应该得到的报应。
有的人则说是王世充逃回了弘农,却被段达给杀了,这个说法也有依据,毕竟潼关之下段达先逃,这要是王世充回到弘农,又掌握了兵权,段达肯定性命堪忧,所以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反正,不管传言如何,王世充再没出现过,消息传到李破耳朵里的时候,李破猜测,这人八成是死了。
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李破也觉着这人没被抽筋扒皮,真是便宜他了,如果要是这人还活着……嗯,他娘的老天爷你还长没长眼睛呢?
不管老天爷怎么样,人们反正都是善忘的,多年以后,竟然有人给这个满身鲜血,弄的山东,两淮,河南一地浮屠的魔王立了庙宇,日夜祭拜了起来……
这真是个充满了讽刺意味的玩笑。
===第666章局面===
七月,张伦率兵陷弘农。
没费什么力气,段达只留了两千人在弘农,大军还没到,守军便按照河南军旅既有的节奏内讧了一场。
守将于文通率军东逃,剩下五百多人献了弘农郡城。
张伦驻军于弘农,看着东边流了些口水,却还是遵照李破军令,命人修缮城池,关隘,再不东进。
与此同时,萧铣派兵攻淮安郡,势如破竹,很快便将淮安郡据为己有,杜伏威也没闲着,攻下邳,谋彭城,大有挥军继续北向,冲往山东的意思。
两边情形都差不多,大军所到之处,降者如潮,没遇到几个敢于顽抗的。
所谓墙倒众人推,窦建德终于回军南向,驻于黄河岸边犹豫着,召集众人商议的都是打下洛阳会如何?
看看这个情势其实就知道,从隋末战乱中脱颖而出的几个诸侯都明白,洛阳是个烫手的山芋,不管入了谁的手,事先都得琢磨一下后果。
在经过隋帝杨广的祸害,以及翟让,李密,王世充肆虐之后,河南早已成了地道的烂摊子,东都洛阳的种种优势至此有点名不副实了。
换句话说,除了窦建德以外,其他人都有心无力,就算是窦建德,在收取河北,山东诸郡之后,想要进兵洛阳也得仔细掂量一下,一旦动兵,他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不会比其他人少上半分。
时间正在进入秋季,河南的冬天来的晚些,却也晚不到哪里去,所以说时间还是比较紧迫。
可依照此时局面,四家分郑之势已然形成。
而河南上下依旧在折腾不休,王世充虽然失踪了,可他的兄长齐王王世恽还在,联合长孙,元氏等洛阳世族,将率军急急而还的陈国公段达死死挡在洛阳城外。
两边都面临的是生死关头,谁都不会手软。
城中的王世恽挥起屠刀,不但杀光了段达家眷,而且段达党羽也纷纷人头落地。
段达率军在城外逡巡,攻城是没那个能力了,城中人等惧于王世恽凶威,又不敢放更凶的段达入城,于是局面也就僵在了那里。
段达驻军城外多日,见再拖下去,大军将要四散而去,也再无顾忌,将洛阳门阀在城外的坟头挖了个干净,除了将那些挖出来冥物赏赐将士,收拢将领人心之外,差不多也就是个断除大家后路的意思了。
七月间,段达率军在洛阳周遭大肆劫掠,以充军资,随后一路东行,过虎牢进入郑州,准备在这里过冬。
经此一役,河南剩下的那点元气算是整个没了踪影,渐渐寂静的河南郡县,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亡者的冤魂在四处游荡,生者却还在苦苦挣扎中逐渐堕入深渊,至此,当年北齐故地,差不多都已沦为鬼蜮。
窦建德于是成为了幸存者,显眼了起来。
可这个家伙缩头缩脑惯了,停兵在黄河岸边,竟然有点不知所措了起来,他耳边的声音也分外嘈杂,让他无法下定决心。
段达给他送来了降书,顺便讨要粮草,王世恽在洛阳城中也有意向他靠拢,只是这人的后路比段达多,和萧铣,李破都有书信往来,随后还派了人去杜伏威那里议和。
如此一来,河南的局面是越趋复杂,窦建德就更不敢动弹了,李定安已经过了黄河,萧铣,杜伏威在旁边虎视眈眈,窦建德犹豫良久,还是在冬天来临之前,率军归于魏郡,没有一脚踏进泥潭之中。
同时萧铣扩张的脚步也停了下来,李定安的晋军有点吓人,他若再往北走,说不定就要跟晋地兵马碰撞一下。
这是萧铣和他的臣下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形,要知道,在不久之前,唐军大胜之下,被李定安狠狠打了一棒子,堵在了潼关之内,竟然再没有出关一战的胆量和勇气。
消息传到萧铣处,立即便让欢欣鼓舞的梁国上下心生警惕,商议一番过后,梁军就此驻兵不前,萧铣的目光也也再次转回到了南方。
杜伏威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兵力一向不多,走的是和当今诸侯完全不一样的路线,他是当今诸侯之中,唯一一个扬帆出海,以资军需的家伙。
他是势力范围紧邻江口,手下有很多海边渔民和一些曾随来护儿出海的江淮劲卒,可喜的是他还在江都找到了些大船为用。
于是乎,这人几年来派兵出海转悠,除了跟其他人做生意之外,还剿除海匪……靠着海货,他的部下们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从上到下对中原战事都没了多大兴趣……
好吧,相比李破,杜伏威更像是一位前瞻人士,只是这位的野心比李破还要小些,从来没什么称王称霸的心思,总想找一条大粗腿来抱一抱。
实际上,杜伏威这两年一直在寻找“明主”,曾经屡屡向东都称臣示好,可那里打的一团糟,官爵给了一串,可竟然没人能真的收服这个江淮大寇为己用,不是人家不满意,就是杜伏威自己心不甘情不愿。
反正是总谈不拢,隔三差五洛阳城中还要换个皇帝什么的,让杜伏威失望了好几次。
而近两年,杜伏威先是觉着萧铣不错,书信往来几遭,萧铣自然是极愿接纳于他,可后来杜伏威却迅速对萧铣失去了兴趣。
没什么旁的原因,只因为两家离着比较近,他便打听了一下萧铣的为人和来历,萧铣名声别看不错,可注重出身家世的毛病也不是什么秘密。
萧铣麾下的将领出身草莽的挺多,在起家的过程中,翻脸无情,肆意杀戮功臣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而这些功臣的出身都不高,要知道杜伏威可是曾经当过窃贼,是地道的草根,他又不傻,去给人当牛做马,却还要时刻担心人头不保。
所以很快杜伏威的目光便转向了关西,李渊也有贤名,看上去很不错的样子,就是……弄了个禅让出来,你说你一个隋臣,又是隋室国戚,怎么就这么不着调呢,当个中兴之臣岂不是好,非要去坐那张龙椅做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