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5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1/1986

===第664章磨合===
当晚,张伦的将旗渡过了浮桥,被浮桥晃的有些心惊肉跳的张大胡子终于头一次踏上了河南的地面。
这个时候,他已经确定无疑,汉王殿下是要重用于他,河南的广阔天地一下便摆在了他的面前。
想想之前还在上党那样的穷乡僻壤欲要跟些山贼,匪人做过一场,可转眼间,便来到了黄河对岸的河南……
想到这些,张伦使劲的挠着大胡子,心里百味杂陈,难以述说清楚。
相比出身雁门小卒的张伦,徐世绩和张士贵两个的出身家世就算好一些,其实也强不到哪里去,而现在他们却都要居于张伦之下,听令行事。
然而跟有所感慨的张伦不同,他们两个志气正高,不会去想那么多。
当他们在岸边迎住张伦,同时捶胸施礼。
看着一身精悍,战了一场精神头还是如此旺盛的两个家伙,张伦稍稍生出了些嫉妒,暗道了一声,这两人还真是幸运啊,想当年老子居于介休绝地……
胆都快被吓没了,用尽力气才换了条活路,直到龙门一战,大黑天的在冰雪中跟人厮杀较量,也才算起了家。
这两个兔崽子呢,一个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了大王心腹,另外一个刚投过来,就一战功成,显然受到了大王赏识,啧啧,老子怎么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呢?
“两位将军如此辛劳,就莫要多礼了,大王已予我全权,之后还需两位多多相助……”说到这里,张伦稍稍拱手,“劳烦两位将军了。”
大胡子心眼儿多,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放低身段到如此地步,看的其实还是眼前两人的才能以及他们的将来。
而且他本人和李年,陈礼等人走的很近,如果强要划分的话,勉强算是汉王亲族一系,可话说回来了,他投效甚晚,名声又不太好,他的根基可以说是八个卫府将军中最浅薄的一个。
卫府组建至今,身边也没几个得用之人,不像尉迟,步群等人那么稳固。
而此时眼前的两个人,都是无门无派的“后起之秀”,又都和他相识,值此之时若不使劲拉拢,也就不是张大胡子了。
徐世绩,张士贵两个稍稍对视了一眼,徐世绩当即抱拳笑道:“将军说哪里话,有将军坐镇军中,尽可无忧矣,末将等之后听令行事,必不教将军失望。”
张士贵慢了半拍,他心里有点不舒服,我等建功如此,你一过来就露出争权之意,也太过心急了吧?
这只能说是习惯使然,经过好些年的磋磨,张士贵心灵创伤比较严重……
换个人过来,张士贵怕是要摆一摆脸色,显示一下存在感,这是他常做的事情,狠不讨人喜欢。
可来的人是张伦,他倒是能忍一忍,毕竟前些时初到贵地,和张伦交往了几次,“相处”的还不错。
“将军放心,披坚执锐,乃末将本分,之后但有所令,末将必然遵行不悖。”
张伦挠着大胡子呵呵一笑,心说,这两人还真是有趣,一个头顶上都长着心眼,另外一个却又好像“老实”的过了头。
你们配在一起……也难怪唐军败的那么难看,绝配嘛这是……
而不管绝配不绝配,他张伦既然率先过河了,那么也就不能放过这等先机,让后面过河的步群,尉迟偕等人捡了便宜,不然的话,在旁人眼中岂非无能的很?
简短的说了两句,便随两人一起进入了岸边营寨,一边走着张伦一边道:“两位之功,已然记录在册,大王甚为欣慰,言曰又得两员良将,想来论功之时,赏赐必在众人之前,实是可喜可贺啊。”
终于得了句准话,张士贵又不满意了,这样的功劳……殿下又在河边,不当即犒赏有功将士,难道和那李大一样,还要跟众人商议一下不成?那可就太让人失望了,军心还要不要了?
说实话,新来之人像张士贵这么别扭的真心不多,从这里也能看的出来,他要开始适应晋地的军旅生涯,恐怕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程。
徐世绩自然和他不一样,闻言立即大喜过望,随之还缩起了脑袋,锤击了一下胸膛,肃容道:“些许微功,能得大王亲口赞许,世绩惶恐之至……”
说到此处,这人转了转眼珠儿,话风一转接着道:“将军之后可莫要以我等之功,另眼相看啊。”
像是在开玩笑,张伦听了心里却当即道了一声奸猾,却也就只当是玩笑了,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张士贵。
好像张士贵肚子里的蛔虫一般,笑道:“两位将军才干非凡,想不另眼相看也难……嗯,张将军初来,许是有些糊涂……徐将军不若讲讲咱们这里的规矩,以免生出误会,毕竟,你我孚大王期望,重任在肩,还需同心协力才成啊。”
徐世绩连连点头,对张士贵道:“若非将军提醒,俺还真就忘了这个,张兄有所不知,赏功之事皆在战后,大王曾言,逢此乱世,军功尤重,不得不慎,所以自大王起兵以来,军功升赏皆在年关前后,能过个好年嘛。”
说完这些,徐世绩便住口不言,说话说七分,聪明人听了也就懂了,听不明白的……一个蠢物,理他作甚?
张士贵别看性情别扭,可无疑是个聪明人,稍一琢磨就明白了徐世绩话中的意思,这是惯例,你是新来之人,在这个上面较真的话,吃不了好果子。
再有就是在说,身边这个张大胡子已经看出他有些心急,之后还是恭敬些为好,不然将自己好不容易立下的功劳弄没了,可没人再帮你要回来。
想到这里,张士贵心里抽了抽,立马牵动脸上肌肉,笑着拱手道:“原来如此,末将新来,多有急切,还请将军莫要见怪……”
徐世绩在旁边恨不能捂上自己的脸,多好的说话节拍,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即好,摆到明面上来多难看,而且之后肯定要分兵而出,有了这话在前,你还怎么寻个好位置?
显然,认错的艺术徐世绩已经深得其中三味,张士贵还差的远呢。
果然,张大胡子当即颤着胡子就笑了起来,“张将军莫要如此,此正用人之际,所谓能者多劳,之后需张将军出力的地方还多着呢。”
说到这里,脸色一正,“大王有令。”
这三位脚步齐刷刷一顿,徐世绩和张士贵随之躬下身去。
张伦肃然道:“张将军领兵五千,驻守风陵渡口,随时刺探唐军动静,咱们再多等数日,待李将军,薛将军渡河之后,一道出兵弘农。”
这是将领间的初次磨合,谁吃亏谁占便宜简直是一目了然。
张士贵是河南弘农人,之后出兵弘农本应有他一个,但姿态稍显桀骜,就被张伦留在了河边,不管其他什么原因,显然其中有压一压的意思。
可换个角度想想,一个新降之人能领五千兵,驻于要害,却也不能说不得重用,所以说这个甘苦参半的果子,张伦咽下去的时候肯定有点难受,可也说不出什么来的。
进了早已准备好的中军大帐,张伦看着好像吃了个苍蝇一样的本家,笑道:“牛进达,沈青奴几个怎的不见?”
张士贵心跳又快了起来,在对岸相见的时候,他可没看出来,这个外表威猛的张将军竟然如此奸狡,多见几次的话,恐怕张士贵的心脏就要出问题了。
他头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大胡子想将河南降军充入他的部下,近日打了两仗,他对王世充部下的废物程度有了新的了解,是断不愿意手下有这样一些人在的。
终于,在连番逼迫之下,张士贵的智商也有所提高,没再如往常般愤怒,眨巴着眼睛就反问,“可是大王要见他们,末将这就使人送他们过河。”
张伦挠了挠大胡子,笑的分外憨实,“那就有劳张将军了,本来呢,降人为徐将军招揽,应是归入徐将军麾下,可俺觉着王世充的部下,乱纷纷的,还得多加操练,才能顶上用处,留在此处反而不美,徐将军你说是不是?”
这次却是轮到徐世绩被吓了一跳了,等到听完整了,徐世绩心中不由大骂,张大胡子还真不是什么好东西,有你这么揭人短处的吗?
要知道当初他可不就是这么一条路走过来的?
……………………
离开中军大帐的时候,看着张伦的亲信将领渐渐围住中军,徐世绩和张士贵的心情都不太美好,可即便如此,两个人却还得分工一下,按照张伦军令分头行事去了。
有的人肯定要说,有这么拉拢人的吗?
这才是想错了,军中行事,先定主次,再及其他,张伦别看出身卑微,做事却极有章法,张士贵性情桀骜,他早就看出来了,徐世绩又滑不留手。
而这两人又皆非凡庸,如今立下大功,若不能先让他们知晓,俺张伦不好糊弄,那这两人做事的时候,说不定就会给你来个先斩后奏……
===第665章布置===
月上中天,北岸中军大帐中,李破见到了几个好像霜打茄子般丧气的河南降将,加上之前送过来的王世伟,杨公卿两人,李破觉着树倒猢狲散,一场大败下来,河南人好像比他预估的还要……散的快些。
所以说,张伦所言并无任何夸张,李破对徐世绩和张士贵两人此战中的表现,很是赞赏,这一战不但打出了晋地军旅的气势,同时震慑住了潼关守军。
这对之后的战略无疑是有好处的,细想一下,好像这还是他头一次享受到了“名人”的福利,可惜,这些来到他面前的降人皆是“无名之辈”,不然的话,稍稍重用一下,说不定还能带来些惊喜呢。
他这里见了见牛进达等人,也闹不出多少新意,更不可能直接在他这里取得官职,和其他大致差不离,在旁处所得官爵大致作废,而且都要在之后回回炉,然后凭军功启用。
可还是得说,他们赶上了好时候,之前表现也算可圈可点,所以不用送回晋阳,就地留在了岸边营中,各领一千人,作为大军补充。
他们的其他部下会陆续被送过来,这些人要仔细甄别一番,汰弱留强……嗯,不能让人坏了晋军的名声不是?
熟悉军规戒律,操练人马,等他们能顶用的时候,再言其他。
这个过程在之前是很漫长的,比如说徐世绩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重新走到李破面前,而且这还得说是徐世绩身上有着幸运光环在起作用,不然沉于下僚才是大多数人的归宿。
可以说,乱世当中,机会很多,可最终出人头地,显赫于人前的,毕竟是少数,而晋军之精锐,也不是凭空而来,正是李破常年精心打造,没有起什么滥竽充数之心,时至今日才能屡屡破敌。
总之一句话,不管李破怎么想,像张士贵那样来之即用,用之即得的例子总不会太多……在他的心目中,忠诚和才能的考验才是降人应该面对的第一道门槛。
四个人中间,牛进达,沈青奴两人给李破留下些深刻的印象,之后若没什么幺蛾子的话,启用会快一些,至于其他人,就要看运气了。
倒是楚王王世伟正得其所,和杨公卿一道,李破命人送了他们去晋阳,王世伟其实挺幸运,懵懵懂懂的便过了河,没有再回去洛阳那个糟滥地界,而之前他的女儿才许给汉王李破不几天。
你说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至于杨公卿,王世充心腹,先去晋阳大牢里转一圈,等王世充魂归地府再说。
这个时候,大多数有名有姓的河南降人在李破这里的归宿其实已经定下来了,可得好好甄别一下再行任用,不然的话,王世充,李密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而此时,徐世绩和张士贵在风陵渡南一战的好处也显现了出来。
本来李破还想聚集大兵于风陵渡口,跟唐军硬拼上一下,现在看来却是要改一改了,这和他的初衷很是相合。
他没有和唐军或者王世充大规模决战的意思,这会儿唐军被吓的缩回了潼关,几乎是正中他的下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