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1986


说到这里,怕是也就没什么不明白的了,李唐当初使者四出,不可能漏下杜伏威,那会儿正是因为这个,杜伏威才婉拒了李渊的招揽。
说起来,杜伏威这人和隋末群雄有一点是极为相似的,不管他自己出身如何,却非常认同门阀世族讲究的正统之义,对那些高门大户的感情也极其复杂,既羡慕他们所享受的尊荣,又痛恨他们的贪婪和残酷。
这样矛盾的特性其实在窦建德,刘武周,李轨,林士弘等人以及很多隋末平民出身的将领身上都有所体现,只是在杜伏威这里表现的更为具体罢了。
总之去岁的时候,也许是见姓杨的已经找不见了,杜伏威又起意易帜,换个李字大旗来打一打。
属下们无奈的再次劝阻,要说萧铣还靠点谱的话,李渊就离着他们太远了些,这个时候你降了李唐,让王世充,萧铣怎么看?日子还过不过了?
杜伏威从善如流,此议就此作罢。
此时王世充一败,河南彻底糜烂,若非蒲公拓等怂恿,杜伏威也不会率军进入河南,可也只稍微伸展了一下手脚,他的其他部下就已经怨声载道。
没办法,此时正是出海的好时候,进兵河南所得甚少之外,还弄回来一些乱七八糟的河南降人,这些家伙杀的眼睛都红了之外,还穷的眼睛泛蓝。
来到杜伏威治下,正事不会干,争抢起东西来那叫个不遗余力,让杜伏威的老部下们十分看不过眼。
于是,王世恽的人一到,杜伏威立即和王世恽握手言和,撤了彭城之围,还送了王世恽些粮草,厚道的足以让这时节的英雄好汉们汗颜无地。
冬天来临的时候,杜伏威后悔的跟手下们道:“若之前降唐,此时正该出力,和潼关李建成相互呼应,打下洛阳坚城,那时咱们就都是功臣了,加官进爵,荫蔽子孙,总好过这种风吹日晒,无依无靠的苦日子。”
众人面面相觑间,心里都是嘀咕,主公这又开始作妖了……于是一群人开始七嘴八舌的相劝,气氛看着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很是融洽的样子。
从这也可以看的出来,杜伏威和部下们都很亲厚,威望也无人能够动摇,虽说少了堂皇的王者之气,日子过的其实挺舒心,比其他人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只是在这样一个如狼似虎的年头,想要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是真心不容易,不然的话以前同样比较惦记过小日子的李破现在也不会跟李唐玩命的较劲儿。
因为他靠着的可不是大海,而是他娘的突厥……
………………………………
七月的晋阳,暑气已消,秋风渐起,落叶纷纷。
晋阳上下一片忙碌,秋收就要到了,这是晋阳上下面临的头等大事,重要性上甚至超过了南边正在进行中的战事。
就在这样一个时刻,一队人马迤逦进入了晋阳南城城门……
===第667章接人===
魏征安稳的坐在马上,饶有兴趣的打量着晋阳那高大的城楼。
和每一个新来晋地的人都差不多,这里的安稳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长安其实也很稳定,而有着众多关西门阀聚集的长安城能安定如斯,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可那也只是西京一地,李渊南下时,关西的战乱便来到了巅峰时期,之后迅速平定了下来,然而到了魏征随李密降唐的时候,关西乱事又有所抬头。
无他,只因西北薛举相攻甚急,加上晋阳失陷,都让关西人心渐乱。
时至今日,薛举父子败亡,李定安割据晋地……好像笼罩在关西地面上的阴霾又厚重了许多。
反观晋地,一路走来,魏征敏锐的发现,这里好像已经出现了几许恢复的模样,黄河边上还有着厮杀声传来,可到了绛郡,除了道路之上还有许多运粮车队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很……平静。
田垄间渐显金黄,在其中劳作的农人期待着收获,官吏们一片忙碌,却又有条理可循,这一切,其实都昭示着一点,那就是他们自觉正在远离战乱,能安下心来做些别的事情了。
实际上,魏征的感觉和之前那些来到晋地的各方使者一样,都为这里所展现出来的生机所触动。
从大业八年山东乱起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十个年头,天下一片狼藉,从河北去到河南,又到关西的魏征,几乎整个见证了隋末北方战乱的起始和过程。
如今年岁不大的魏征多少有点心灰意懒,不受重用,也看不到战乱平息的征兆,和那些自负才能,想要趁此时机一展生平抱负的人不一样,这种“波澜壮阔”的世道,让魏征感到很难受。
魏征胆子不大,所以很迅速的接受了自己被俘的事实,而一路走来,他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这里。
他们这一行人走的很慢,押送他们的军卒将领们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魏征知道,他们在惦记着南边的战事呢。
前日晚间,他们宿在介休,即便前途未卜,魏征还是睡的很香,可周围响起的欢呼声还是将他弄醒了过来,晋军大胜,已然过河的消息终于来到了介休。
对于这个,魏征不怎么感兴趣,可心底里,他还是希望晋军能赢上这一场,因为如果是唐军胜了,那么晋地的局面会变得比较险恶,他不希望这里的安宁被打破。
嗯,在河南走了一遭的他,忠诚度确实有点问题,这还没怎么着呢,就已经把上个东家给扔到一边去了。
得到好消息的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行进的速度加快了起来,魏征的屁股便也受了些折磨,他感觉,晋地的战马和晋人有些类似,都要比南边那些暴躁许多,很不好控制。
晋阳城肯定不比长安繁华,可进出城门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从容悠闲”的让人羡慕,就像魏征羡慕他身边这位一样。
自从和魏征一道被绑送过河,阿史那大奈就过起了吃饱了喝,喝足了睡的颓废生活,这个突厥人现在正醉醺醺的骑在马上,在看到晋阳城的时候,叽里咕噜的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之后就再没了动静。
魏征感觉这个家伙个子突然变得更矮了,样子也更加丑陋,整个人都好像在马上缩成了一团。
魏征在心里嘀咕,咱们又非是只有死路一条,弄出这般模样来作甚……是在吓唬于俺吗?真是丑人多怪。
说起来,两人也勉强算是共过一次患难,又一道被送来晋阳,本应相互安慰一下,可一路走过来,日子不算短,竟然没说过几次话,也算是比较奇怪的一件事了。
城门口有军卒在等着,简单的进行了交接,那些护送了他们一路的军卒便径自他去,换了一拨人陪着他们两个入城。
领头的这位是汉王府司马张亮,见了魏征就笑,“一别多年,哥哥,嘿嘿……可还安好?”
故人相见,魏征颇多欢喜,当然了,他和张亮两人其实算不上什么故旧,以前在河南的时候也只能说是认识,并无多少交集。
再者说了,张亮只是一个农夫,行事又偏于凶残歹毒,和魏征天然就不是一路人,见了面肯定是话不投机,相见争如不见那种。
可两人在晋阳重逢于一处,魏征却是由衷感到几分庆幸,徐世绩,张亮都在晋地任职,对他之后是很有帮助的。
魏征打起精神,立即打开了叙旧模式,在马上抱拳道:“一别经年,世道多变,竟还能于此处见到贤弟,万幸万幸啊。”
张亮大笑,“前些时徐懋公送来书信时俺还不信,今日见了哥哥当面,才知那厮没有骗俺,走,先送哥哥入城安顿,等一切妥当,再把盏为哥哥压惊洗尘。”
“使不得使不得啊,被俘之人……贤弟还是莫要这般相待,以免留人话柄,那可就是为兄的罪过了。”
“什么被俘之人?哥哥且放宽心……”说到这里,张亮凑到魏征身边,压低声音神神秘秘的道:“你与大王有旧,只是莫要把脖子往刀口去凑,便能无事,如今晋阳官衙初设,缺职多的不得了,以哥哥之才,连魏公都有所称许,弄个一官半职费得什么事了?”
魏征本就有所预料,此时更是心安了几分,却还是谨慎试探道:“多谢贤弟好言相慰,可为兄和贤弟等不同,到底是被俘至此,哪有那般轻易便能……”
张亮自然是心里有底,不然的话,以他的为人又怎么会一见魏征就这般热情?在他眼中,其实即便没有徐世绩传回的书信,魏征魏玄成也属可交之人。
而今时今日,汉王府司马张亮想要结交的人物,也已很少有人能够拒绝于他,更不需那么小心翼翼的和人斗心眼了。
魏征的低姿态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称兄道弟可是河南人物相交的既有节奏呢。
“哥哥还信不过小弟?这地界和魏公那会儿是真不一样,汉王仁德,这城中你无论得罪了谁,也不用担心稀里糊涂丢了脑袋,而只要有所才干,也不愁没有用武之地。”
好吧,就算魏征分外喜欢这里安定平和的氛围,可张亮所说他是不信的,李定安自起兵以来,杀人无算,估计魏公都要膛乎其后,外间传闻或有夸大,却从来没有人说李定安仁德的。
此时魏征心里不由暗道,你这定心丸捏的太瓷实了些,吃的俺很难受呢。
从河南出来的人都比较多疑,尤其是碰到同类的时候,一句话,已是让魏征心肠百转,开始琢磨起张亮那句话说的是真那句话又是假的了。
两个人一边前行,一边嘀嘀咕咕,有人在旁边不满意了,“哼,贪生怕死,无耻之徒。”
魏征脸皮很厚,这话听在耳朵里根本没什么杀伤力,只是斜着眼睛看向说话的醉猫,“魏某如何,就不劳将军挂怀了吧?”
贪生怕死说的是魏征,无耻之徒自然指的是张亮了,张亮脸皮比魏征还厚,转眼笑着看向史大奈,笑道:“这位便是阿史那将军吧?西突厥处罗可汗的子孙……呵呵,能这般在晋阳说话的只有两位,俺是送将军去见哪一位好呢?”
阿史那大奈的身子明显哆嗦了一下,哼哼两声,大脑袋好像折了一般垂了下去。
两个河南人“大获全胜”,再不理他,又凑在一处耍起了心眼儿,你一言无一语的,怀古追今,越谈越是热络。
实际上,说的越多,张亮的话越少,话语权偏的厉害,张亮却还不会感到无趣,所以说,和满腹文章的魏征相比,年轻的张亮就要相形见绌的多了。
不一时,汉王府高大的门户已经出现在视线之内。
张亮又在卖好,“本来应先去吏部……可到底小弟乃汉王府司马,先让哥哥拜见一下王妃,之后会更好说话……”
“哦?这话怎么讲?”魏征愣了愣,脸色稍变。
这可不怪他多疑,换做什么时节,哪个地方,私下里去见女主人,都不会是一件正人应为之事。
尤其是在官场之上,更是有所忌讳,此时魏征心说,不会是你看俺不顺眼,想要借他人之手杀了俺吧?
嗯,这很符合李密那会儿的风气。
张亮有些无趣,你这胆小如鼠的模样,瞧着真替咱们河南豪杰丢人,可嘴上还是道着,“王妃气度恢弘,向得众人敬服,哥哥若是……也罢,俺这就送哥哥去吏部如何?”
最终,还是魏征硬着头皮踏上了汉王府的门槛,人在爱眼下不得不低头嘛。
穿门过户,走了许久,遇到了很多人,大部分人都要向张亮行礼问好,不过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路过,张亮也要陪上笑脸。
这无疑是个等级森严的地方,和长安中的诸王府邸没什么两样,区别之处只在于,这里已经带出了一丝丝一缕缕的金黄之气罢了。
一道高大的围墙出现在面前,大门敞开着,一个提着跟棍子的少女在那里来回打转儿,很无聊的样子……
===第668章府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