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1986


事情是越来越多了,就算是有几个很聪明的脑袋一直在帮着他思索,也让他神思倦怠,连以前耍小聪明,给自己找点乐子的念头都是越来越淡,嗯,总之一句话,李破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有点不满意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在权势之中畅游的他,那种颐指气使,一呼百应的滋味儿对于男儿而言,又哪里是其他乐趣能比得上的呢?
所以说到底,所谓的叫苦也不过是矫情罢了。
随着呼啸的北方,北方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李破一听就笑了,当初一句玩笑般的建议,如今却是变成了现实,突厥牙帐北迁了。
突厥使者南下到了晋阳,没见到李破,也没有来绛郡的意思,只留下了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的亲笔书信,就匆匆北归。
李破猜测,这应该是不想让自己知晓突厥局势而已。
其实就算来人不说什么,李破也能想象的到突厥现在所面临的困局。
第一个呢,女可汗登上汗位,自然会有叛乱发生。
二来呢,突厥汗国的敌人们也会借此时机向它发起进攻。
第三个,那些契丹啊,奚部啊,靺鞨啊,之类的附属部族应该也不会任由突厥人鱼肉。
内忧外患,如此种种,几乎就是大隋灭亡的翻版。
到了这个时候,李破也不得不赞上一句,这十几二十年的时光,整个南北,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无疑是属于杨家人的舞台。
一南一北两个庞大的帝国,相继都在杨氏中人的影响下走向衰落,怎么说呢,这样的事情可谓绝无仅有,之前不曾发生过,之后可能也不会再发生了。
李破拆开来函仔细观瞧。
越看越是惊讶,良久他才将书信慢慢按在桌子上,眉头整个拧了起来。
开头很平常,阿史那杨环盛赞李破南下讨伐逆臣之举,同样第一次委婉的亲口对李破助她登上突厥可汗之位表示了感谢之情。
这大概已经表示出了,她的可汗之位已然比较稳固,至于李破猜测的突厥内乱,即便是有,估计在信中也不会有所提及,更不会让李破帮助出兵平乱。
接下来就是让李破尽早派使者北上求娶伽蓝公主。
看到这儿,李破嘴角微翘,能让这位大隋义成长公主改口,再加上突厥牙帐北迁之事,已经算是彻底印证了李破的猜想,突厥人自顾不暇,正处于焦头烂额当中。
而既然突厥牙帐已经北迁,娶不娶伽蓝公主也就无关紧要了。
这个时候李破的心情明显是比较舒畅的,当年耀武扬威的杨广死了,率领突厥骑兵蜂拥南下的始毕可汗也死了。
被这两个家伙留在身后的都是一地烂摊子,杨广不去说他,如果真有十八层地狱,这人肯定在最底下一层,上千万的冤魂估计正在他身边徘徊不去呢。
始毕可汗死的是时候,不管他是不是回到了他们那个天神的神国,反正强盛的突厥若是就此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那对于李破来说不言而喻,他是非常愿意看到突厥这个大家伙轰然倒地的景象的。
如果这中间他再能踹上两脚,加快一下这个进程,那就太让人舒心了。
不过接下来信中所言就不那么让人愉快了,义成长公主欲送大隋皇后萧氏南归,归于何处也不用问,第一个落脚点定然是晋阳无疑。
信里没有怎么细说,只说萧氏水土不服,也有思乡之念云云,让李破备好晋阳宫室迎驾……
这显然是个不容商量的“建议”。
而李破看到这里就有点晕了,联姻加上送归皇后,他娘的,咱不是一下要成了老杨家的女婿了吧?
这里面的意味李破咂摸再三,很明显的一件事,这同样也是那位义成长公主殿下的无奈之举。
突厥汗国此时要真还能威慑四邻,这些拐弯抹角的手段也就不需在此时用出来。
李破牙疼的想象着头顶上多出一位大隋皇后的景象,从来没觐见过皇帝或者可汗的他,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啧啧,这位义成公主殿下还真是不怎么好对付,政治手腕儿相当的纯熟嘛。
头疼之余,李破眼中冒出了些凶光,他在想是不是派人在路途之上截杀了皇后萧氏,用最为蛮横的方式斩断一切因果。
当然,这只是最无奈的一种选择,后果也许会非常糟糕,从那位义成公主的行事来看,萧氏一死,没准这位就要发疯。
若是李破没有南下,还真就不怕她,可现在嘛,腹背受敌的后果他却不一定能承担的起了。
思来想去,李破将温彦博和裴世清找来商量。
两人都是很有城府的人,听闻此事之后,稍稍露出些惊容,便都沉吟不语。
温彦博不用说,前前后后的事情他都清楚,裴世清这时心中便多有释然。
若非和突厥有所勾连,并代大军又如何能倾力南下?
良久,先开口的竟然是裴世清,他稍稍露出些喜色拱手便道:“恭喜总管,大业将成矣。”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第493章名分===
文人的梗总是夸张在先,所谓语出惊人,就是这个样子了。
大业将成这话听的李破都心里跳了跳,再听到后面实在些的言语,那滋味儿和冰火两重天似的。
“今我兵强马壮,众人归心,割于河东,北连突厥,南抑李唐,基业初成矣……总管所缺者,唯大义名分,今迎萧后南归,立可承于正统,以讨天下叛逆,如此,天下仰望,诸侯俯首之日定不远矣……”
听了这些,李破心里直撇嘴,头上顶个女人又不是皇帝,真有这样的效果?难说的很啊,别看杨广才死了一年多,可如今的人们纷纷称帝自立,也称王的都属稀有动物了,还有谁会去管前朝如何如何?
那边的温彦博却是抚掌附和道:“裴公所言极是……”
说到这里,他犹豫的看了李破一眼,才接着道:“如今天下诸侯,多乃妄人,自称天子,受非人之福,必获罪于天。”
“唯李渊,王世充二人以禅让而得帝位,稍显不同,今我若迎萧后南归……总管称王之日不远矣。”
两个不远,话语看着不一样,可其中的含义相差却不大,他们看到的都是大义名分。
随着天下彻底进入诸侯割据的时代,现在还供着隋室的人已经彻底消失了,可得位正不正当,还是存在于一些人的心里的。
而这一些人所指,差不多就是各地的门阀大族了。
他们看中正统可不是因为儒家思想在作祟,而是因为只有继承权有着来历的人,才不会妄杀门阀世族中人。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看重正统传承的人,几乎必然会看重他们这些门阀大族,反过来说,有了他们的拥戴,这种所谓的正统才会稳固。
这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而草莽豪杰们大多不会在意这个,所以说你得位的轨迹正不正当,在门阀世族眼中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当然,这种所谓的正当,是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的,即便是掩人耳目的禅让,也会让许多人许之为正统。
这就是许多权势盖于皇权的人还需要让皇帝禅位的原因所在了。
这差不多是春秋时诸侯共尊周室遗留下来的老传统,却时刻的影响着一个个的王朝,一场场的政变。
它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让手握大权的枭雄们不那么的肆无忌惮,将杀戮和血腥控制在了一定范围之内。
这个时候,终于显示出了老人儿和新晋之人的区别来了。
温彦博接着便劝说道:“总管当日曾言,称王之日尚早,终有一天旁人会加贵冕于顶上,如今若突厥真送萧后南归,今我疆土也倍于当日……可谓时机已至,臣等拥总管于王座,总管可莫要再行推辞啊。”
裴世清听闻此言,微讶扭头,心想,之前已有称王之议?竟然还忍住了?
顿时对于这位的评价就又高了一层。
在这样的事情上懂得忍耐的人,必然非是寻常之辈可比,而今也确实有了收获……
想到此处,裴世清不由在心里道了一句,“难道真是天助其人?”
说到这里,其实也就差不多了,天助不天助的李破不管,他只是觉得两个人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这个时机确实很合适,称王的日子看来真的是不远了呢。
李破眨巴着眼睛陷入沉思,萧后归国对他来说竟然全是已益处?若真是如此,那这好处可就得来的有点莫名其妙了。
当然,他也知道文人们的习惯,说话总说一半儿,剩下的一半儿要自己来琢磨。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到了他这里也就成了挟皇后以令天下了,而萧皇后只一个辗转流离的女人,也不存在勾连内外,以制权臣的隐忧,看来还真是不错。
至于效果嘛,李破转了转眼珠儿,心说,听说窦建德那厮很喜欢亲近什么正统,到时候在他身上试一试?
此时李破心情一下就舒畅了起来,开始想着算计别人了嘛。
温彦博比较熟悉李破的性子,瞄了瞄就知道这位心情好了起来,立即轻声问道:“总管,皇后何时南归,可有定期?”
裴世清也道:“是啊,如今天气已寒,应该是明春了吧?若是隔了这许多时候,倒是不妨了,收拾晋阳宫宇之事,也能做的仔细一些。”
李破颔首,却矫情的叹息一声道:“唉,如今天下人吃饱肚子也难,还要修缮什么宫殿……我看就不必太过大张旗鼓了……嗯,你们谁与皇后有旧?”
听了这个,裴世清和温彦博面面相觑,裴世清随即苦笑道:“皇后乃南梁遗脉,吾等如何能与贵人有所牵系?”
李破就问,“和萧铣是亲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