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1986


实际上,李世民没在长安呆多长时间,可他留在长安城中的痕迹却比之前重了不知多少。
天策府在京师一枝独秀,几与太子东宫并列,天策府中人各个皆有军功在身,桀骜之处,一言难尽。
李世民在京师的这些日子,齐王李元吉缩在府中,几乎未出府门一步,其实怕的就是在大街上碰到秦王府中之人,起了冲突的话,刀枪无眼,说不定就有哪个不要命的家伙给他来上一刀呢。
等到李世民出京,很多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很多押在牢狱之中待审的秦王旧部,都被释放了出来,纷纷随李世民出京领兵去了。
秦王府的守卫也森严了起来,不太可能再有人敢强闯秦王府了。
这些天来最值得一提的其实就是与东宫洗马魏征交好的上仪同宇文士及改投秦王府,以随军司马之职跟李世民出京了。
之前秦王府的脸被抽的啪啪作响,如今人家反手一巴掌打回来,也挺疼的。
因为这位宇文阀的子弟,和旁人可不一样。
他是宇文化及的弟弟,娶的妻子也是隋室南阳公主,在宇文阀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当日宇文化及弑杀杨广于江都,后率军北上,宇文士及在半路上便离了兄长而去,投在李密麾下。
李密归唐,宇文士及也被送到了李渊面前,一番话语之后,李渊对他非常优容,时常带在身边,不多时便成了天子近臣中的一个。
这人投了秦王府,不管是苦肉计还是天子眼线,反正据说一入李世民麾下,便得了李世民赏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其人交口称赞。
而此时天策府正是风光之时,趋炎附势者多不胜数,倒也不缺宇文士及一个。
而这次李世民出京领兵也绝对不是毫无准备,除了在京兆招募关西府兵六千之外,又有两千各大军府卫士随军。
这些都可以说是关西军旅的精华所在,而李世民的亲军也是由三千西北骑兵组成,这些骑兵是李世民从西北军中精挑细选而来,带入京师的只是一部分,其他皆驻于长安县境内。
而这三千玄甲军,才是李世民最可靠的军事力量。
李世民领着万余兵马走了,随后太子李建成也出京去了潼关。
不久李渊便诏齐王李元吉,兵部尚书屈突通领兵西北,以防西凉李轨东进。
接着,李渊又令刘弘基,独孤谋各率五千兵马增援蜀中。
到了此时其实也就能看的比较清楚了,别看天策府风头一时无两,可实际上东宫的势力正在稳步膨胀之中,在这一番争竞当中占了不少的实惠。
李建成毕竟比李世民年长了十几岁,又有着李渊的一力支持,不慌不忙间,就隐隐站在了上风头。
说起来,这两兄弟看上去还这挺像当年隋时的太子杨勇和他的弟弟杨广的。
杨勇在杨坚登位时立下了很多功劳,比杨广也年长许多,若非杨坚晚年疑忌功臣,杨勇的太子位也不会那么容易动摇。
现在的情形和那会儿还真就差不多,几乎是只要李渊主意不变,李世民看上去根本没有多少机会。
只是李建成不是杨勇,李世民也不是杨广,李渊也更非杨坚,所以说局面再是相似,结果如何,还要看各人手段。
…………………………
唐武德二年八月,一行数百人形色匆匆的出了潼关。
又前行十余里,行进速度稍减,李密回首张望,良久他才缓缓吐出一口白气。
这是个瘦肖的中年人,脸上已经有了深刻的沟壑,每一条纹理都好像在诉说着他那精彩至极的前半生。
他正值壮年,野心的火焰几乎已经布满了他全身上下每一个地方,他的目光冷峻而又执着,沉静中掩藏着他那无尽的疯狂。
这个时候,当初的河南王身上虽冷,脸也被冻的有些麻木,可心中着实畅快非常。
在他看来,出了潼关就如蛟龙入海,再也不会回去那闷煞人的长安了。
他微微环顾左右,心中颇有欣慰,从长安离开的时候,只有十余人跟随在他身边,可过潼关之时,又有三百余人重归旧主。
这无法跟当初的千军万马相比,可这些却都是他李密最忠实的部下。
当年杨公兵败,他李密孤身一人辗转数千里,潦倒于路途之上,凄凉孤寂之处犹胜如今,所以说,这不算什么,只要他李密还有一口气在,以他李密之才,早晚有东山再起之时。
他不是霸王项羽,一败便难以翻身……
王世充……李密不屑的想着,早晚他都会一雪前耻,擒杀此贼于马下,嗯,还有李渊,沐猴而冠,实在可笑。
“魏公,咱们这就向南吧……”
王伯当小心翼翼的看着李密的神色,出了潼关,那个熟悉的魏公好像就又回来了,让王伯当有些心惊胆战。
他们在路途之上早已商议好了,河南腹地未可久留,别看李密有着自信,只要他举手一呼,定然还会应声景从,可事实上情形很难说会是怎样,因为王世充若是知道了李密重归河南的消息,定会派兵前来追缉,绝对不会给这个大敌以复起之机。
李密和王伯当商量了几次,都觉着应该先南下去襄城找寻他的旧部张善相,招抚其人再图复起。
其他人自也没有异议,至于什么狗屁的河南招抚大使,谁都没看在眼里。
跟着魏公重回河南,他们就都没想着再回去给李唐当牛做马。
马蹄和杂乱的脚步声响起,在荒芜的河南大地上踏起一溜烟尘,急急往南方行进,显然他们也怕潼关的人追上来。
实际上则是,李渊既没有下诏追回李密,李建成到潼关之后也没想着派人追杀逃人,就像这件事从来没发生一样。
只是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洛阳王世充的耳朵里,李密叛唐而走,不知去向。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第492章来信===
一场小雪过后,隔不几日,晋南又下了一场大雪,这下大家就都老实了。
罗士信和刘敬升只能无奈的驻军襄陵,看样子今年冬天是不可能再进上党剿平匪患了。
而上党方向的盗匪,也纷纷打道回府,驻扎到了潞城,这个冬天乱军们很逍遥,住的是以前他们眼中达官贵人的房子,潞城的人家任他们予取予求,还有一些人在跟他们暗通消息,眉来眼去。
上党各处的草莽豪杰们,在冬天里纷纷顶风冒雪来投奔大盛皇帝,隋末乱世的景象在这里表现的很具体。
当然,此时还能掀起这样的风浪,也说明上党虽也人口锐减,可元气还在,能让人们继续不管不顾的折腾一番。
而李破在绛郡呆的也踏实了起来,大雪一下,天气几乎是一下就冷了下来,这个时候他不可能再率人回去晋阳,军中各部也不再有何变动,军务也就少了许多。
可李破也闲不下来,按照渐渐形成的惯例,在冬天里,差不多也就是新年到来之前,不但要对这一年的收获和损失作出一个像模像样的总结,还要准备封赏有功之人。
说起来从李破起兵以来,封赏之事就有着延后的传统,这种延后还不是一点半点,最少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到了李破占据晋阳,这种现象大家都已是习以为常,也就是形成了惯例。
王庆率人冒着雪赶到了绛郡,和温彦博,裴世清等人一道,重新在绛郡组成了总管府幕府,汇同左右卫府盘算着军功升赏诸事。
李破这里几乎一年一个台阶,这次升赏和去年一样,不同以往。
李破告知众人,打算新开四个军府,步军骑军各占一半儿,步军好说,今年一战中其实只在介休立下了夺城之功,之后诱敌深入也有些功劳。
最终呢,风头还是被骑军抢了个精光儿。
所以封赏很简单,陈圆,尉迟信两人是当仁不让的开府人选。
骑军这里有点难办,破李神通一战,以及之后南下当中,有功的人太多,需要李破自己做出决定。
李破已经想了很长时间了,直接点了李年和薛万彻。
这是纯粹以军功作为依据,如此一来,李破就不得不考虑到其他东西了。
李年还成,他是李靖亲族,也是李破的妻族,又是当年恒安镇军的老人儿,一路走来,军功不比旁人低了,李年在此时开府,其实已经晚了不少,旁人也就更是无话可说。
可薛万彻不成,他是幽州降人,如果是其他地方,论一论家世也说的过去,但这里是晋地,李破起兵之后,在军中就已经尽量将门阀的影响力降到了最低。
所以说薛万彻资历不够,又不能以家世作为依仗,军功之上也并不突出,此次李破重赏其人,看的其实不但是其人的忠心还有他的才干。
而这里所说的才干,可不止是领兵作战之能,包括了与同僚相处的分寸,平时处置军务的熟练以及一些提出的建议。
如此种种,才能构成一个人才干的具体表现。
从这一点上来说,门阀中人几乎天生就占据着一定的优势,李破麾下尽多敢打敢杀的领兵将领,可在李破看来他们中间能稳稳当当建牙开府的,还真就不多。
说到这里也就比较清楚了,李破在此时就需要考虑到远近亲疏以及资历的问题了。
罗士信,刘敬升等人都还好说,李破只觉得有点亏待了王智辩。
人家当年就是雁门郡尉,归附李破之后任劳任怨,立下的军功着实不少,可就算改任娄烦郡尉的时候,其人也不曾有一句怨言。
虽说此时王智辩手握的兵权已非当年可比,然而话说回来了,官职上不去,位于他人之下的滋味儿,对于有志男儿来讲肯定不会好受。
考量到这些,李破便将王智辩招到自己面前,一番交谈过后,王智辩心满意足的走了。
而李破送走了王智辩,却是揉着额头叫苦连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