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825


然后他也忍不住发了条微薄--
“我研究了好半天,不太明白。是谁给你们的勇气,质疑一个论文通过《Acta-Matheatica》一审的数学大佬?
梁净茹吗!
这种大佬,别说是挂职的教研员了,来我们学校,直接给副教授,还要再给百万安家费!”
===第四十三章
不行我们也要给安家费===
“兄弟,什么叫《Acta-Matheatica》?解释一下?”
“过了一审,什么意思?”
“你能看懂那些东西?帮忙翻译一下呗?我就觉得不太对劲,人家被曝光,一点都不带怕的!”
黄凯才发了消息不久,就收到了好几条评论,都是想知道详细内容,绝大部分人只是知道,王浩发的图片和论文有关,但具体是什么论文就不清楚了。
好多人也想知道具体情况,来对事情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堵住耳朵、不听不听’的黑子,他们可不管论文是什么,就是觉得一个月发太多SCI不正常,认为二十出头的年纪,因为发论文被特殊聘任不公平。
这个大前提下,研究是什么论文有意义吗?
当看到黄凯发的消息,他们发现还真不知道什么《Acta-Matheatica》,心里马上产生一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直接反手就是一通喷,“哥们,多少钱一条,有钱大家一起赚呗?”
“五十万啊?”
“就你,上过学吗?凌晨玩手机不睡觉,就别来侮辱科研工作者了,好不好!”
“当事小号,口气都一样,坚定完毕!”
黄凯看到一些喷子的回复,心里也感觉非常的气愤,他一边耐心给询问的人回复,也一边和喷子们展开骂战。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
黄凯又发了一大堆消息,来说明论文很有含金量后,再注意一下手机,才发现已经三点钟了。
糟糕!
明天还要早起!
他有些不舍的放下了手机,带着疲惫躺到了床上。
……
实际上,黄凯只是众多看到消息,知道王浩的论文有水平的学者之一。
好多有点水平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是学术圈人士、相关领域的人员,仔细查看一下王浩的论文,就知道九成九以上,都不可能是所谓‘刷出来’的。
数学论文怎么刷?
核心期刊算法论文怎么刷?
一些互联网大公司的员工,都研究过王浩的两篇傅里叶变换算法论文,王浩还去阿巴云研究中心做过演讲。
这在行业内部并不是秘密。
但是,多数科研工作者、互联网公司员工等,即便是有微薄账号,也都只是个普通账号,微薄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个看新闻、消磨时间的手机软件。
他们不会去特意申请大V,账号自然也没有几个粉丝,发言说起王浩论文问题,也很快会石沉大海,能溅起几滴浪花就不错了。
学术领域有成果就是有成果,数学、算法等领域就更是如此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即便是国内不承认,国外也会认可,他们中多数人,最初看到消息,都认为王浩是‘论文刷子’,后来发现王浩的论文是数学、算法论文,马上就改变了看法。
他们也对于王浩发表论文的速度感到惊讶。
但是,论文摆在那里。
另外,发表论文的速度是可以有解释的,比如,论文是以前积攒的成果?
有一些东港大学的人就是这么想的,王浩的名字放在东港教职工里并不陌生,一则是因为爆出的实验问题,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王浩是留校博士。
东港的在读博士很多,其中能留校任职的凤毛麟角,都可以说是博士群体拔尖中的拔尖。
这种博士毫无疑问是天才,有一些成果、想法积累也很正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