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825


流量为王!
流量就是钱啊!
最后廖振宇还是拗不过人情,更重要的是,担心东港大学势大,还是删掉了最后一句话,只剩下当事的西海大学,还怕什么?
……
#西海论文事件疑似当事人回应#,话题热搜迅速飙升,到凌晨的时候,甚至冲到了前三位。
大量的关注、大量的讨论,有人十二点不睡觉都在继续刷着。
廖振宇认为自己是站在科研工作者的一方?
实际上,不是的。
黄凯就是一名标准的科研工作者,是长期待在实验室的化工男,凌晨的时候才完成了实验,就干脆睡在实验室里。
然后,他能享受一下,睡前独属于自己的悠闲,习惯性的打开手机,刷起了网络热搜新闻。
他马上就看到了#西海论文事件疑似当事人回应#。
黄凯仔细看了文章《破除唯论文主义大环境下,有高校顶峰作案》,心里也好笑竟然有人能一个月刷七篇论文。
七篇?
不可能的!
然后继续扒下去就发现,七篇还真是说少了,‘疑似当事人’火山浇油说是‘十篇’,他才终于知道为什么会这么火了。
当事人站出来不是澄清、解释,而是火山浇油的说是‘十篇’?
有恃无恐?
为什么?
黄凯不会无故到网络上发泄情绪式的跟风谩骂,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他会仔细的思考、追究原因。
他马上研究起了‘当事人回应’的三张图。
网络上多数人都不去研究,是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懂,三张图都是英文的邮件,里面有很多的专业名词,靠软件翻译根本不可能,多数人对应发的文字,只是知道图片和论文有关。
黄凯是化学博士,也写过几篇SCI,还是能看懂大部分的。
三篇,都是数学论文。
其中两个邮件是不熟悉的国外杂志审稿通过的回执确认信。
另外一个邮件,似乎是来自《数学学报》?
不会吧?
黄凯惊讶的张大了嘴,他顿时变得非常精神,索性不再继续躺着,打开电脑仔细查了一下,才确定邮件方确实是《数学学报》,不是国内的《数学学报》,而是《Acta-Matheaticas》。
《Acta-Matheaticas》,什么概念?
全世界有1500多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学期刊,《Acta-Matheatica》是公认发表难度最大的数学期刊之一,是由瑞碘皇家科学院Mittag-Leffler研究所出版,是四大顶级数学综合性期刊之一。
重点是,《Acta-Matheatica》发表论文的数量非常稀少。
一年发表两卷、四期,总计就只有十几篇论文。
从1882年成立到现在,《Acta-Matheatica》发表论文2097篇,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7篇左右,发表难度远超三大被人熟知的顶刊《自然》、《科学》以及《细胞》。
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国内学者只在《Acta-Matheatica》发表过八篇论文,同时也公认,能在《Acta-Matheatica》发表一篇论文,其能力就已经达到甚至远超杰出青年水平。
当事人截图的邮件,并不是审稿通过的确认回执,而是审稿状态变更的通知,但仅仅是审稿状态变更也很了不起。
这表明论文通过了‘期刊一审’,已经超过了九成五以上的投稿,并被送到了审稿专家组手里。
黄凯很清楚国外顶刊的审稿规则,往往一审是最难通过的,一审通过就说明论文内容达到发表标准。
《Acta-Matheatica》的专家组,都是顶级的数学家,有几个菲尔兹、沃尔夫获得者,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专家组,都是针对论文过程的评审。
只要能通过一审的论文,通过二审的概率最低也超过三成。
当研究到这里,黄凯已经有了结论,“这个所谓的当事人,绝对是个大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