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566

  顾炎武小心翼翼地提醒他。
  实际上这八个字顾炎武从来就没说过,他只是说出意思相同,但字数更多的一段话,然后由清末的梁启超概括出来,不过现在变成杨庆给他概括的了,但他这个人的思想,已经算得上很进步了。实际上明末这些借着心学皮的儒生,已经在向着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前进,虽然奇葩比较多一些,异端也有的是,但本质上他们都是在用思想上的变革来应对变革的时代。只不过他们后来都被咱大清一棒子打死,而已经开始被压倒的奴学,趁机在异族殖民者扶持下重新翻身并将心学直接踩进历史的尘埃中,直到清末才又逐渐从倭国反流回来。
  既然这样当然要诱导一下。
  “我也只是在听了你的话后那么灵机乍现脱口而出。”
  杨庆谦虚地说。
  “天下兴亡,兴不用说,那何为亡天下呢?若秦汉相继,于秦而言乃亡国而非亡天下,何者?刘氏亦华夏之民,同文同种无种族之别,此不过赢氏之国亡而刘氏之国兴,于天下而言并无兴亡之变。而亡天下者,如胡元之灭宋也,此为亡天下,何者?胡元非华夏之民,不说华夏之语,不书华夏文字,不祀华夏之祖,于华夏而言乃异族入侵,类似西班牙人之统治吕宋,荷兰人之统治爪哇,建奴之夺朝鲜,以其民为奴隶犬羊,杀其民与杀猪狗无异。
  此乃亡天下也!
  亡国者,家臣事也!
  亡天下者,虽匹夫亦有责焉。
  故得国正者,无过于明,何者?太祖起寒微,兴义兵,逐异族,重立华夏之社稷,于华夏之民而言,乃兴天下也!
  此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那么咱们再论这八个字,这八个字里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内容。
  那就是平等。
  天下兴亡,无论贵族,士绅还是平民都有责任,既然临难之际无高低贵贱,那么承平之时又岂能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华夏之地,一切士农工商皆平等,只是各司其职而已,农民种田,工匠制器,商人流通有无,士兵奋勇杀敌,官员维持调度,确保整个秩序的井然,这样才能在外敌入侵之时调动全民的力量抵抗,所有人都只有分工不同,而无高低贵贱区别,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紧接着说道。
  “那君王呢?”
  顾炎武很狡猾地问。
  “太祖皇帝兴天下,重立我华夏之社稷,后世子孙得太祖遗泽为万民之主难道不对吗?”
  杨庆说道。
  “那闯逆算什么?”
  顾炎武紧接着问道。
  “大明若亡于李自成则是亡国,但我等为大明之臣者,当竭尽所能以护朱氏江山,当然,要是你们愿意李自成过来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但本爵为大明之臣当为大明尽忠。相反若当初建奴入关,如灭朝鲜一般灭李自成继而南犯,并剃发易服以毁华夏传承那就是亡天下,无论是否朱氏之臣民皆应血战到底。”
  杨庆说道。
  他才不怕这些说法传到崇祯的耳朵里呢!
  他连崇祯都揍过还怕这个?
  再说类似的东西也不只他说,那些大臣们经常拿天下乃太祖之天下来教训皇帝们,大明皇帝才不会对这种观念过于敏感呢!
  “忠勇伯倒是很直率啊!”
  顾炎武说道。
  “我这个人一向直率,我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只可惜身边也没几个真正有见识的,有些喜欢的东西想找人说都没有,你能说出与我想法类似的东西也算是一个值得结交的了,要是有兴趣不妨多到我那里坐坐,咱们坐而论道也是不错的,我也很想知道你们这些江东才俊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杨庆说道。
  “那在下就谢过爵爷青睐了!”
  顾炎武说道。
  他以为杨庆是想借他跟江浙这些世家建立起沟通渠道,毕竟杨庆这样的北人,不可能不和江浙士绅有利益上的纠缠。
  然而杨庆只是觉得他还是一个可造之材。
  话说这个思想进步问题也得抓起来了,虽然这个时代宣传那些过于超前的东西还不太合适,但平等之类基本的东西,这个还是必须的,另外就是民族观念这个也是必须,还有科学思想这个也得有。而这些事情他肯定不能做,他必须得扶持一个思想家来完成这些,顾炎武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本身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就是他提出的,这实际上已经开始向现代的民族观念转变了,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同样已经有了平等和现代公民的雏形。
  那么就选择他来做这个封建时代的背叛者。
  另外他这个人重实践。
  他相比起那些浑身透着腐朽恶臭的所谓公子们,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异类,后者在秦淮河上吟咏风月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写天下郡国利弊这样完全面向现实的著作了。
  那么他同样也就更注重科学。
  事实上苏松一带这些新崛起的文人多数都注重科学,这是徐光启带动起来的,可以说长江口南岸这块三角洲如果不是被咱大清打断,是这个时代大明唯一有希望出现近代思想启蒙的地方。就把顾炎武扶持起来,然后让他带动这一带的潮流,必要时候向崇祯吹嘘他一下,崇祯现在可是求贤若渴,尤其是喜欢这些注重实践的新型人才。
第一二一章
疯狗们的反击
  “弹劾我?”
  杨庆愕然说道。
  “他们不会弹劾我在承天门外洒水致人死亡吧?”
  他紧接着换上一脸鄙夷说道。
  那个御史在当天晚上因为持续高烧最终还是没挺过去,另外那两百多重病的青虫里面也还有一半没有渡过危险期,很显然他这种暴行是对都察院那些御史们的挑衅,这群疯狗不咬他就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他居然如此把人家的脸面踩在地上摩擦,这些御史们不反击才怪呢!
  “这个倒是没提,他们弹劾你贪赃枉法,尤其是抄家时候中饱私囊!”
  老王笑着说。
  这样的奏折到不了崇祯那里。
  老王现在相当于魏忠贤,所有朝廷奏折先过他的手,他认为有必要崇祯亲自看的才会转给崇祯,不过相比起天启完全放手魏忠贤,崇祯自己处理的奏折比例高一些。
  事实上古代皇帝不可能真像电视里演的亲自批阅所有奏折。
  他们都有一个秘书机构。
  而弹劾杨庆中饱私囊这种奏折肯定不会转奏崇祯,那中饱私囊的人里老王和韩赞周都有份,事实上杨庆还兼职老王的经理人,毕竟作为崇祯最亲信内臣,老王在皇宫以外甚至连住所都没有,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百万家财放到皇宫自己的那间屋里,这些都在杨庆那里替他打理,两人也算患难与共的,老王很清楚杨庆是不会黑自己钱的。
  弹劾杨庆中饱私囊?
  那老王自己置于何地?
  “黄澍!”
  杨庆冷笑道。
  这一次带头弹劾他的就是黄澍。
  “我这里还有一份检举他的,楚藩一个宗室检举他,在巡按湖广期间向其勒索钱财。”
  老王阴险地拿出一份奏折。
  “下诏狱,勒索钱财都能勒索到宗室的头上,楚藩遭了那么大劫难,几乎全都被张献忠淹死长江,就还剩下那么几个幸存的,他居然还向人家勒索钱财,这还有没有人性了!”
  杨庆义愤填膺地说。
  话说李自成和张献忠,基本上已经给崇祯解决了宗室的问题,因为这时候那些藩王一多半都被他俩给弄死了。
  蜀王,楚王,庆王,韩王,代王统统灭门,秦晋二王至今还在北京算是软禁着,鲁,周,福,唐等北方各藩也都被杀得多半死亡,只剩下少数逃出生天的流落在江南。而江南各藩好点也有限,就连移藩到湖南武冈的岷王这时候都被流贼给杀了,常德的荣王府同样被攻破,至今荣王和他妈还没找到呢!长沙的吉王倒是刚在广东找到。
  实际上剩下保持完整的藩王里面只有江西的益王,淮王,广西的靖江王。
  至于桂王其实藩地是衡阳,而且也被张献忠攻破过。
  靖江王虽然是郡王,但却是一个等同亲王的郡王,因为这是朱元璋兄弟里面唯一后代的世系,也就是死守南昌顶住陈友谅为朱元璋奠定霸业基础的侄子朱文正后代。
  这是朱元璋活着的唯一亲人。
  其他多半都饿死了。
  尽管朱文正因为一些事被朱元璋软禁到死,但他的儿子依旧被封靖江王。
  准确说宗室诸藩没残破的就三个。
  剩下的还有封地的也就是江南的寥寥几个王,比如吉,荣,岷,桂等,其他绝大多数就算活着也成了难民,崇祯干脆在南京搞了一个救济所,把这些宗室都养在里面……
  这事崇祯其实不管。
  他嫂子在负责照顾这些人。
  张嫣也算是这时候大明的国母了,自然肩负起照顾宗室的职责。
  至于皇后也还没有,袁贵妃依然是贵妃,目前来看崇祯还不想封她皇后。
  至于那些死了的宗室,这个崇祯再傻也不会续封,哪怕是各藩还有剩种的他也没兴趣再继续封藩王,朝廷的大臣们同样再傻也不会继续背这些累赘。
  在这一点上倒是难得君臣一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