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742

  由于瓯顺县教育资源有限,每年都有不少家庭,会把孩子的学籍地从县里转到市里去,不过这个学籍转移,同样也有配额,而且基本上明码标价。另外转出去的学生,如果考试成绩优良的话,相应的年底考核成绩,还需要两边共享。
  比方说某孩子出门后突然爆种,考上985重点大学,那么这个指标,就由孩子所就读的学校和瓯顺县教育局平分,两边各得0.5个。看起来仿佛只是一个年底作报告时的数字,但对总人口只有20万的瓯顺县来说,也相当不容易了,相关领导心里头,绝对还是很在乎的。要是考上清北复交这档次的,那就更不得了。
  而另一方面,市里那些接收孩子的学校,也不用在意这个成绩被分掉。因为孩子就是在学校里读出来的,学校大可以在考试结束后,大大方方地发个红榜,热烈祝贺我校某某某同学考上某某某牛逼大学。从别的生源地搞来学生,为自己的学校创造成绩,双方可谓双赢。
  所以县籍管科要在江森的《学生手册》上盖个章,意思就是你的成绩有我们这边一半,到时候别想赖账。不过其实不盖章没关系,反正到时候大家都会按这个规则来办事的。
  江森特地过来跑一趟,只是尽到自己的本分而已。
  而以上这些操作,基本都只会在中流以下的学校之间发生。
  像东瓯中学和东瓯二高这种档次的,就完全不需要搞这些花样了。
  人家就是要最优秀的孩子,750分的满分,东瓯中学就要能考上690分这条线的,少一分都不行。所以江森这种没钱也没分的,自然也就只能听凭学籍转移管理科的安排。
  而最终,瓯顺县的学籍转移管理科也没有辜负领导的嘱托。
  他们先是大张旗鼓地“免费”把江森送到了市里,成功勾起不少花了钱转学的家长的愤怒,让那些花了钱的家长们纷纷觉得自己吃了亏,然后成群结队冲进县委办大楼,在莫怀仁的办公室外高呼不公平,要求退钱。接着在把老莫搞得焦头烂额的同时,他们又快速给江森找到了东瓯市十一中、十三中和十八中三个令人发指的下家,并在随后的“转会”见面会上,始终不提江森少民加分的事情,成功让东瓯市的二档学校,全部将江森排除在外。
  甚至于,在看到江森满脸的疙瘩时,十一中和十三中也一度不想招收他。
  理由很直白,就是看着恶心。
  只有程展鹏,当时看着江森的中考成绩单思虑半天,才忍着恶心收下了他。并且由于孔双喆不在现场,县里的人也就没给江森争取任何生活补贴。那坦然的做派,搞得程展鹏一度以为江森和不少孩子一样,根本就是个假的“特困生”,家里压根儿不缺钱……
  但无论如何,江森最终还是走出了那片大山。
  生活中,也再次亮起了希望的曙光。
  哪怕他付出的,是得罪瓯顺县很多很多人的巨大代价……
  站在瓯顺县教育局学籍转移管理科的办公室外,过去两年的艰辛苦难,历历在目。
  江森心里轻叹,嘴角却又微微上扬。
  到了今天,他终于牢牢地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瓯顺县教育局,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他的控制。
  因为十八中,是绝不可能再让他回县里读书了。
  过了足足有七八分钟,办公室的门突然打开,刚才那个没什么好脸色,直接让江森吃闭门羹的家伙,满脸的惊讶问道:“江森?!你是叫江森吧?”
  “嗯。”
  “青民乡转到市里十八中去的那个,对吧?”
  “嗯。”
  “这次全市统考第九十九名?”
  “嗯。”
  “来来来,先进来坐,先坐……”那人忙拉着江森进门,把江森按到办公室的沙发上,连声说道,“你先坐啊,我出去一下,马上就回来!”
  然后显得很是兴奋地小跑了出去,手里还拿着江森的那本《学生手册》。
  江森看着对方快乐的背影,淡淡笑了笑。
  这就是规矩的力量,谁都躲不过的。
第95章
不从
  江森在籍管科里等了足有十几分钟,才等来一个五十来岁戴假发的干瘦中年人。老伙计笑呵呵地自我介绍了一下,竟是瓯顺县中的校长,姓伍。
  和绝大多数这个级别的老小子一样,老伍这个人说话,方式上特别委婉,一上来绝不提他有什么目的,而是套路十分纯熟地先对江森展开了一番亲切问候,嘘寒问暖,和蔼可亲。
  江森眼见对手如此强大,不禁遇强则强,打起精神认真应付,先叹息着说我家倒是不要紧,主要是山里没有路,只要路通了,事情就好办了。
  面对这种基础建设方面的工作,伍校长果然无能为力,只能先呵呵呵,但又不甘心地问:“还有呢?除了路没通,还有什么其他困难吗?”
  “其他困难啊……”江森仔细想了想,认真叹道,“除了没有路,就是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网络,电网倒是拉上去了,不过用处也不大。不光是我们小寨,大寨那边也没通自来水和网络,要是大寨那边的生活环境好一点,其实我还是挺想劝我们小寨的人搬过去的。
  乡里也说了,只要我们愿意搬出小寨,就给搞个住的地方。大寨那边虽然还是山,但山和山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我家小寨出于深山野林,大寨就算是旅游点了,连冲水马桶都有……”
  听江森侃侃说着山里的情况,伍校长逐渐有点架不住了。
  但还是强颜欢笑着,耐着性子说:“江森同学,这个自来水和网络的事情啊,归县里管,归市里管,我是想知道,你自己个人,你家里头,还有什么其他具体的困难需要解决的吗?”
  “唉,这话怎么说呢……”江森很有觉悟的态度道,“村里的问题都解决不好,我家的问题又怎么能解决得好?我觉得我家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我们村系统性问题的一个具体写照。
  我们十里沟村那么多的大寨小寨,好多房子年久失修,塌了也没人管,好多老人就住在塌掉一半的房子里,青壮年都跑出去了,小孩子没爸没妈的,学也不上,学校也没多余的力气管。
  吃饭有一顿没一顿,一个个营养不良长不高,智力发育也受影响,将来一代传一代,要是再不管,这人口质量又要变成影响全社会的压力。
  但孩子老人也不想给社会添麻烦,说来说去,唉,苦啊。
  没钱什么事儿都办不了,想办事又必须花钱。可县里、乡里的财政就那么多,我觉得你们当领导的也不容易,算了,还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吧。我们小寨到我这一代,我能从山里下来,就算不错了,山里头剩下那几户,如果绝了,那也是历史和自然的选择……”
  原本只是打算勾引江森转学的伍校长,愣是半句话都插不上。
  就这么听江森鬼扯了半天,老伍终于被江森这看似老实巴交的态度搞得急眼了,仿佛完全忘了去年是怎么给江森甩脸子的,主动打断道:“江森同学,你说的这些,我都了解,但是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是很复杂的,不是说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你知道我更想解决什么问题吗?我其实更想解决你个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是有办法解决,甚至彻底解决的。”
  伍校长开始逼逼,抢着说了一大堆县中的贫困生补助政策。学费、食宿全免,每学期还有不低于八百块的生活补贴,高考如果出成绩,学校和县里都有重赏。
  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来回翻着江森两个学期对比明显的成绩,又想起刚才和市里阅卷中心确认过的,江森确实在最后的分数校正统计过程结束后,调整到了这次统考的全市第99名。
  看着成绩单上江森英语、化学和政治三门满分的变态成绩,伍校长再看江森脸上的痘痘,都觉得分外可爱起来——要知道瓯顺县中这次也参加了全市统考,作为市区以外五所县中当中实力最弱的,他们这学期高一全市统考的全市最高排名,只有全市800多位,被江森这个夸张的99名拉开了足足几个维度的身位!这样的本地野生高手,岂能让他流落在外?!
  “怎么样?”伍校长说完这话,目光炯炯地盯着江森。
  仿佛很期待江森能在他犹如父爱般的爱心感召下,立马跪下来磕头喊爸爸。
  然而江森岂是那种会乱认爸爸的人,区区副科级干部,他不配!
  “还行吧。”江森笑了笑,“跟十八中差不多。”
  伍校长一听这话,顿时脸色就变了:“十八中也给你这么多钱了?”
  “不光是钱。”江森看着伍校长,停顿了一下,“主要是爱。”
  伍校长:“……”
  两个人一通掰扯,最终还是什么共识也没能达成。但伍校长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仍然不太甘心,又问了江森一句:“孩子,你高二是打算读文科还是理科。”
  江森道:“文科。”
  “好!”伍校长的眼中,瞬间绽放出一抹亮光。
  江森物理58分,数学的分数也不是太高,选文科,大有前途!
  这一声好,不知道是几个意思。
  但看着伍校长离开,江森又看看办公室墙上的挂钟,觉得时间不早,也就不想再耽搁了,起身便向籍管科的科长告辞道:“叔叔,我该走了,那个学生手册,盖章了吗?”
  “这个啊?”籍管科的小喽啰拿起江森的学生手册,随手拉开抽屉,往里头一放,再把抽屉关上,摆明了硬抢,微笑道,“不着急,你过几天再来拿吧。”
  “哦,好。”江森也不当回事,那学生手册过来盖章,只是瓯顺县这边的要求,跟他在十八中读书没有任何关系,就算下学期不拿回去,日子也照样过。
  丢了这一本,十八中分分钟能给他补回十几本。
  说白了,县教育局现在不管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逼他转学……
  之前那种态度,现在倒想来摘果子了,就问贱不贱呐?
  江森内心很淡定地从凉爽的教育局大楼里出来,顶着大太阳走到距离县行政中心大院几百米外的中巴站台,然后等着许久,在大太阳底下暴晒了将近快一个钟头,才终于等到了从瓯顺镇开往青山民族自治乡青山村的乡间土巴士。
  他拿着蛇皮袋上了车,按照瓯顺县的规定,学生、伤残人士和军人、烈士之类的人,在县内坐这种巴士可以免费。被晒得发晕的江森抬手一摸口袋,忽地想起《学生手册》刚刚被扣留了,心里只能暗骂一句我草,然后乖乖掏出兜里头备用的仅剩的四块钱,刚好够买车票……
第96章
青山村
  瓯顺县县城,对江森而言只是个不得不经过的中转站。从县城出来,他才算真正踏上了回家的路。中巴车在不到20分钟后,就开出了面积极小的县城,再走出道路狭窄的县郊,很快就又开上了省道,继续一路穿山越岭,直奔整个东瓯市最蛮荒的地方而去。
  青山民族自治乡位于瓯顺县西北再偏北,距离瓯顺镇路途遥远。
  大热的天,中巴车上又没有空调,江森坐在车里,就跟坐在罐头里似的,被闷得几乎气都喘不过来。但幸好是山区,再热的天,总比满是热岛效应的城市稍好一些。
  看着车窗外飞快倒映过的山林,江森继续拿出他没吃完的梨子,咔咔啃着。
  连吃完两个雪梨,又再次陷入发呆状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