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56

  “这说的哪里话!”周忠良顿时不悦道:“你我是如何交情?还用得着这样客套?”
  “呵呵,俊臣兄富贵不忘故友,如今还能把小弟当成朋友,小弟实在是高兴不已,来来来,我敬俊臣兄一杯!”说完,彭荣给两人重新满上,碰杯后一饮而尽。
  放下酒盅,周忠良想了想道:“希文兄来投于我,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不过你我之间关系不同常人,有些话忠良还是要说一说。”
  “无妨,俊臣兄有话尽管直言就是。”彭荣点头道。
  “之前希文兄说什么忠良位极人臣,或许从外人眼中看起来似乎如此,可实际上忠良并无那般风光。不瞒希文兄,忠良如今虽身为大学士,可实际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
  “此话怎讲?”彭荣眉目一挑,顿时追问。
  一些话在周忠良心中藏了许久了,如今喝了酒又见了老友,周忠良忍不住就向彭荣倒起了苦水,从当年自己押解朱怡成去杭州首府,谁想到半路上碰着劫道的,阴差阳错落入袁奇之手。后来因为保命,无奈说出了朱怡成身份,随后又被迫投入义军,上了这条船。之后的事就是杭州大战失败,跟随袁奇一路西走,最终到如今之日。
  除此之外,对于袁奇军中的结构,包括袁奇所信任的几人也都讲了出来,更叹自己虽为大学士,是袁军中的文官之首,可实际上却没什么权利,说白了仅仅只是个摆设罢了。而且现在朱怡成在南京雄据天下,手下兵强马壮,已隐隐有王者之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那时候自己投向朱怡成又怎么会是现在这个模样。
  “希文兄,我这心里实在是后悔啊!”酒上了头,周忠良拍着胸口感叹道:“不过如今再说这些也晚,但不管如何我周忠良也算是袁军中有名的人物,如袁王爷未来真有结局,或者能做一富家翁吧。”
  这是周忠良心里的话,随着祝建才在中原攻城掠地,朱怡成又在东南创下如此基业,反而袁奇这里的地位越来越尴尬了。当年刚刚起兵时,袁奇以朱怡成在手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不可不盛,大军所指天下义军无不争相而从。而现在,袁奇虽然占据不小的地盘,手下的兵员也不少,可影响力却大不如前,周忠良是饱读史书的人,当然看得出袁奇已无王者之相,到时候这天下恐怕是落不到袁奇手中的。
  既然如此,那么最终袁奇会是什么结果?往最好的方向来看,那就是等尘埃落定之前投靠最终的胜利者,那么他作为袁部的文官之首也许还有一条退路。假如不是如此的话,那等天下平定之日也就是袁奇败亡之时了,到时候他周忠良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谁又能知道呢?
  所谓以酒消愁愁更愁,这酒一杯杯地下肚,周忠良从一开始的矜持到后来的胡言乱语,什么可说的,什么不可说的一股脑地全讲了。而彭荣也不断地向他劝酒,两人不知喝到什么时候,最终全部都醉了。
  第二日临近午时,周忠良这才悠悠醒来,只觉得脑痛欲裂。等洗漱完毕,喝了杯浓茶去酒后这才渐渐缓了过来。
  “俊臣兄!”等周忠良出了卧室,来到回廊的时候,不知道何时就在回廊拿着本书翻看着的彭荣笑着起身向他打招呼。
  “希文兄昨夜睡的可好?”周忠良笑呵呵地拱拱手,他是主人,对待客人当然要问候一下,彭荣连忙说好,两人在回廊这简单聊了几句。
  “俊臣兄,这酒多伤身,以后还是少饮为好。”彭荣提醒道。
  “是啊,昨天喝的多了些,对了希文兄,昨日酒醉后忠良未失态吧?”周忠良问。
  “呵呵。”彭荣笑笑道:“失态倒是没有,不过俊臣兄的牢骚可是不少啊!”
  “牢骚?”
  彭荣微微点头,简单挑了几句说了说,接着又压低声音问:“既然俊臣兄已看的如此透彻,为何不早作打算呢?”
  “这……。”周忠良脸上有些悔意,早知如此昨晚就不应该喝那么多酒,不过还好这话只是让彭荣听了去,如是被其他人知道这麻烦就大了。
  想了想,周忠良左右看看,见四周无人这才轻叹道:“不瞒希文兄,忠良如今已是骑虎难下,就算转投监国也已是不可能了,只能过一日算上一日,自求多福吧……。”
  “这倒也是,俊臣兄当日已恶了监国,而今再去江宁也无济于事,何况就算俊臣兄想去这袁王爷也不可能放你走啊!不过……这路难道天下就一条么?俊臣兄何不想其他办法另投明主?”
  彭荣这话一出,周忠良顿时警惕起来,他眼神瞬间变的锐利。
第187章
挑拨
  周忠良如今可不是当年手无搏鸡之力的穷秀才了,投靠袁奇后不仅是当时王友三强行令他手刃一人,以作投名状,之后无论是杭州大战前后还是后来的跟随袁奇的两次复起,周忠良在这段时间内手上可没少沾血,虽说这些血不是他亲手而为,可却是他所下之令,再加上他这个大学士虽然只是摆设,可别忘记他在袁奇军中这么多日子,手下也是有不少亲信的。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如今的周忠良已不再是之前的普通师爷,在九江虽无袁奇那么大的权势,可一念之间要杀掉面前的这位老友还是不费吹灰之力。
  “没想到多年不见希文兄,你彭希文长进了不少呀!”周忠良斜着眼嘴角挂着笑,可目光中却露出了凶光。
  “哈哈哈!”彭荣见此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大笑起来。
  “说吧,希文兄此来究竟何意呀?”周忠良冷冰冰地问。
  “无他,只是惦记俊臣兄的安危,特来见一见老友,并为俊臣兄指一条阳关大道罢了。”彭荣神色平常地回答道。
  “哦,何为阳关大道?”周忠良依旧冷笑着问。
  彭荣笑了笑,在回廊找了个地方随意坐下,反问:“昨晚酒宴上,俊臣兄曾问小弟是否还在青州,此事可否还记得?”
  “记得又如何?”
  “记得就好。”彭荣笑道:“小弟去年就离开了青州,你可知小弟去了哪里?”接着不等周忠良回答,他就自问自答道:“小弟受幕主推荐去了京城,也是运气所至,后来入了左副都御使王玉其大人府中为其幼子开蒙,之后又蒙王大人看重入其幕为友直至如今。”
  “王玉其?可是诸城王度昭?”
  彭荣点点头,王度昭是诸城望族,又是康朝明臣,虽然官位不高,但在文人中声望不小。
  “你既然已入王玉其之幕,又为何南下前来见我?难道你以为凭之前的交情我周忠良就不敢杀你么?”
  彭荣长叹一声,摇头道:“俊臣兄到现在难道还猜不出小弟的来意?或是说俊臣兄不想说?小弟此来见俊臣兄其实别无他意,就如刚前所说,是给俊臣兄指一条阳关大道而已。俊臣兄阴差阳错误入歧途,这是身不由己,其实不仅是小弟明白,就连王大人也是明白。而如今俊臣兄在袁军中又不得志,袁奇此人虽有枭雄之心却无其能,更不能重用俊臣兄之才,岂不是明珠暗投?”
  说到这,彭荣似是极为惋惜地摇摇头道:“以俊臣兄之大才,当然看得透彻,要不昨夜也不会酒醉后一吐为快了。至于江宁那位,现在看来到是有几分气象,只可惜俊臣兄又早早恶了对方,所以此路也堵死了。”
  “就因为这样,你就来劝我转投清廷?呵呵,如今清廷四面烽火,天下义军四起,这江山最终如何连清廷自己都不知道。这难道就是你所谓的阳关大道?再说了,我不去南京也可以北上,祝建才那边我周忠良还是有几分面子的,去了祝部一样可以位极人臣,何必转投清廷落得一个小人名声呢?”
  “这不一样!”彭荣情真意切道:“祝建才是何人?想来俊臣兄比我更清楚,如俊臣兄能北上投祝部,恐怕俊臣兄早就行动了吧?如果说袁奇有枭雄之相而无枭雄之度,那么祝建才此人就只是一草莽而已,以俊臣兄之才智难道会看不出来?”
  接着,彭荣又给周忠良仔细分析了如今局势,虽然大清四处烽火,天下义军四起,可是从整体实力来看依旧是大清最强。而且如果不是因为朱怡成打了大清一个措手不及,江南丢的如此之快,以清军的力量早就先把袁奇和祝建才部平定了。
  就算是眼下,这局势也只不过是僵持状态,再者大清正在调兵遣将,做反攻准备。只要一切就绪,百万大军兵分三路,一路压制住江南的朱怡成,而另外两路直接先灭掉袁奇和祝建才,等袁奇和祝建才两部消灭,这中原就再无后顾之忧,那么大清就可以集中力量进攻江南,彻底解决朱怡成。
  到了那时候,他周忠良别说投这投那了,恐怕先一步就随着袁奇灰飞烟灭,所以彭荣完全是看在老同学老朋友又是老乡的面子上千里迢迢赶来,是来救他出苦海的。
  “俊臣兄,事已至此,小弟该说的都说了,何去何从还请兄长多多思量啊!”彭荣把话说完后,深深向周忠良行了一礼,脸上满是真切。
  周忠良心中顿时迟疑不决,其实在他内心中对于大清并无太大反感,就如同彭荣说的那样,他当初就是被逼上梁山的,这才当了这么一个反贼。作为读书人,而且又是当了那么多年师爷的读书人,谁不想在朝廷中谋个好出身呢?另外如果袁奇真有吞并天下之相,那他周忠良或许也可以跟着袁奇一条道走到黑,可实际上呢?袁奇真是一条真龙么?恐怕这答案早就在周忠良心中了。
  见周忠良迟疑不决,彭荣又告诉了他一件事,他说只要周忠良带人反正,重投大清,那么清廷必然有重赏,至于什么大学士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当个布政使、巡抚或者六部侍郎什么绝无问题,甚至康熙皇帝还会亲自给他抬旗,从而一步登天。
  “这……能否容我想想……想想……。”听到这,周忠良心跳加速,口干舌燥,可是他又害怕这事被袁奇知道,久在袁奇之下,他是非常清楚袁奇此人的心狠手辣,一旦走露消息这可是要命的。
  “呵呵,俊臣兄恐怕还不知道吧?”这时候,彭荣又抛出了件惊天动地的事,当他告诉周忠良其实袁奇私下已经和清廷的使者在秘密会晤了,假如等袁奇先行投靠清廷,那么到时候袁奇肯定会把周忠良等义军中的重要人物当成礼物双手献给清廷以换取他自己的荣华富贵。
  “这……这如何可能?”听到这,周忠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是真假不了,以俊臣兄如今地位只要仔细打听一下就能证实。”彭荣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第188章
心动
  “王爷,人已安顿好了。”
  忠勇王府,高进来到后宅的书房,进门后顺手先关上房门,等走近袁奇身边这才轻声道。
  “没走露消息吧?”袁奇问道。
  “请王爷放心,我把人安顿在东巷的偏院里,派了可靠的兄弟看守,绝对不会有外人知道。”高进轻声回道,袁奇微微点头,高进做事还是很稳妥的,既然他如此保证袁奇也就放心了。
  “不过……。”高进说完后,迟疑又道:“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讲。”
  “你我兄弟,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高进这才道:“清狗此来招安王爷,卑职觉得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还请王爷多多思虑才是。”
  “放心吧。”袁奇笑了笑:“清狗的盘算瞒不过本王,本王又不是傻子,真当本王是宋江不成?如今南京被监国所夺,江南半壁几落入我大明之手,再加上本王和祝建才南北呼应,清狗一时间拿我们没办法这才用出此计,如本王猜的不错,等清狗那边缓过气来,到时候别说什么招安了,恐怕巴不得马上提兵来取本王的项上人头。”
  听到袁奇如此说,高进顿时放心了,但依旧还是有些疑惑。既然袁奇根本就没招安的想法,那何必还留着清廷的使者呢?直接把来人一刀拉出去砍了岂不更好?
  “此事本王自有计较,你就记得本王吩咐即可,给本王牢牢看着来人,不得让来人和任何人接触,等过几日你就明白了。”
  既然袁奇如此吩咐,而且还把话说的如此透彻,高进也就放下了心,两人又说了几句话后,高进告辞离开,等高进走后,袁奇坐在那边默默思索着。
  清廷这时候突然悄悄派人来联系自己,而且还开出比较大的筹码来招安自己,这让袁奇一开始的确有些意外,可仔细一想却想明白了清廷的用意。就像他和高进说的那样,现在江南半壁因为朱怡成的原因丢了,南京的势力一下子急剧庞大,再加上浙江、江苏的清军基本全败于明军之手,一下子就损失了十多万兵力,这对于清廷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其他不说,仅从袁奇这边的压力顿时减轻可以看出,在南京被攻下之前,清军已调集不少兵力试图夺回九江至武昌等地,可当南京失守的消息传来,为保江北防线,进攻袁奇部的清军很快就缩了回去,从而以攻转守,双方形成了现在的僵持局面。
  从这点来看,江南失守导致清军已有些顾此失彼,暂时无法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而且从天下各势力来看,现在占据第一的依旧是清廷,但第二的已是南京的明军,至于袁奇和祝建才虽然两部兵力不少,但无论从其精锐程度还是影响力根本不能和前两者相比。
  这种时候清廷突然派人来招安自己无非是打着两手算盘,一是拖延时间稳住自己,以让清廷能集中力量对付南京的朱怡成。其二嘛,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万一他袁奇真的被招安,那不仅能解决眼下袁奇部盘据九江一带的势力,更能驱使袁奇部掉转枪头对付祝建才甚至朱怡成。
  他袁奇虽然读书不多,可也不是傻子,水浒的故事也是听过的,想当年水泊粱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何等威风,但最终就坏在宋江守招安上了。被招安后,粱山好汉们先是北战辽国后又南征方腊,两战下来十亭去了七八,最终就连宋江本人都被朝廷一壶毒酒给送了性命,他袁奇既知其故事,又怎么会重滔覆辙呢?
  之所以暂留来人,而且派高进小心看守,不得走露风声,袁奇是琢磨着想借着这事做些算计,如今他的地盘虽然不小,可身处四战之地,要想发展不仅需打通往四川的道路,而且还需要大量的钱粮为基础。至于四川那边,袁奇已联络上了白莲一脉,但因为长江一线至入川的道路实在不好走,出入川的要地又被清军所控制,袁奇暂时无法谋划下一步。另外,经前些时候几战下来,控制区域的粮草军饷也略有不足,这使得袁奇无法对其部进行进一步扩张形成了制约。
  由于这些原因,袁奇打算来个将计就计,借清廷招安一事伸手向对方讨点好处,然后再趁对方大意之时再一举打通四川,等两地连成一片,到时候他袁奇就再也不怕了,进可攻,退可守,还能借天府之国之利养其百万大军,进而以图天下之谋。
  不能不说,袁奇的这个计划还是不错的,如果真用好了说不定还真能达到他所要的目的。再者,袁奇也仔细盘算过,就算到时候一拍两散对于自己也没有任何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可袁奇怎么都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私下和清廷使者接触的秘密在周忠良那边已不再是秘密,那位带着特殊使命前来的彭荣已把这秘密全告诉了周忠良,或者说在袁奇做着利用清廷算盘的同时,对方同样也在利用他,只是袁奇自己不知罢了。
  “你可看清楚了?”周忠良的大学士府,周忠良脸色阴沉,边上站着一人。这人是他的心腹手下,刚刚前来告诉他一件事,在东巷的偏院那边,高进派了几个人守卫着,那间偏院似乎入住了什么重要人物。
  “回大人,小的对天发誓瞧得清清楚楚,的确是高将军亲自安排的人,我来之前高将军还特意去了那边一趟,不过很快就出来了。”心腹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你没让人瞧见吧?”周忠良追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