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656

  “绝对没有!小人按您的吩咐远远跟着,高将军并无发现,要不小人现在也不会站在大人面前。”
  “行了,你先下去吧,给我好好留意着,再有什么情况立即来报!”周忠良把人打发走,他眉头紧锁了好一会儿这才起身,然后向后院走去。
  不一会儿,周忠良到了后院一处偏僻地方,这里就住着他的老朋友彭荣,之前彭荣直接向他和盘托出了来意,周忠良知道后先是大惊失色,紧接着迟疑不决,但最终还是决定暂时把彭荣软禁在这里。
  被软禁起来的彭荣倒也不慌张,仿佛什么事后没发生似的悠闲自得的在这住了下来,每日里喝喝茶,饮饮酒,再看看书什么,显得异常平静。
  当周忠良的脚步传来,正在院中花架下拿着一卷书兴致勃勃地翻看着的彭荣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顿时就笑着招呼:“俊臣兄怎么有兴致来瞧小弟了?来来来,刚沏了壶好茶,小弟原本是客,今日就先借俊臣兄的地方和这壶茶请俊臣兄品一品。”
  周忠良一言不发地在彭荣对面左下,看着彭荣拿着茶具给他沏了杯茶,随后伸两指捻起茶盅,放在鼻下嗅了嗅,却始终不品。
  “怎么?看起来俊臣兄是有心思呀?是否已证实了小弟所说呢?”见周忠良如此,彭荣微笑着问道。
  “彭希文,你实话告诉我,你此次前来是否打着借刀杀人或又浑水摸鱼之计?”周忠良放下茶盅,目光中露出利色盯着面前的彭荣。
  彭荣不慌不忙地先饮了自己手中的茶,接着笑眯眯地说道:“俊臣兄的确心思缜密更胸有大才,小弟这些把戏实在是瞒不过俊臣兄啊!可是俊臣兄知道又如何呢?难道小弟所说的可有半点错?想来如今俊臣兄已知袁王爷私下所为,一旦袁王爷先一步投于我大清,到时候俊臣兄你又何去何从?”
  “哼!”周忠良冷哼一声,说道:“就算如此又如何?难道袁王爷受了招安我周忠良就会丢了性命?简直是可笑!作为袁王爷下属,大不了王爷何去我周忠良何从就是了。再说了,万一袁王爷另有他想呢?事未成之前谁都说不清楚,到时候恐怕是你彭希文难以自保,还是先关心关心你自己吧。”
  “哈哈哈!”听到这,彭荣顿时大笑起来,他道:“俊臣兄这话说的有理,但小弟请问俊臣兄,如果袁王爷真的信任俊臣兄,以兄之身份地位为何不同你说此事?反而要遮遮掩掩私下会晤?难道你真能保证到时候袁王爷能护得住你?如是这样的话,我彭荣再无二话。”
  “这……。”听到这句话,周忠良脸色顿时阴晴不定,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袁奇这人心狠手辣,而且做事果断异常,谁能保证袁奇究竟会怎么打算?如果让周忠良把宝全部押在袁奇身上,希望依靠袁奇对自己的看重而保全自己,这话恐怕周忠良连自己都不会相信。
  不过,私下出卖袁奇直接投靠清廷,以搏取荣华富贵,他周忠良又冒不起这么大的风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周忠良在袁奇部虽然职位不底,但手上却没什么实力。
  如今袁奇拥兵近十万,但他手里的兵除了大部是自己直接控制外,其余各部都是手下几个心腹带领,周忠良作为文官手上能调动的人手也仅仅只有千人而已,这千人看起来虽然不少,但要和十万的袁军相比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第189章
说造反就造反
  周忠良此人,虽名为忠良,又字为俊臣,可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惜身爱命又彻头彻尾的小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为了保命不仅把朱怡成给供了出去,甚至还交了投名壮转身入了袁奇的伙。
  伟人曾有句话,知识越多越反动,他周忠良就是这样的人。一个读过书的小人,一旦要硬下心来可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再者他本就是一个立场不坚定的投机派,当有两路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周忠良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一条路。
  一时间,笑容顿时从周忠良脸上浮现,只见他主动拿起了刚才未喝的那盅茶一饮而尽,接着大笑道:“希文兄啊希文兄,你可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怪不得能受玉其先生如此重用,为兄实在是佩服不已,以后还得请希文兄多多关照才是。”
  “俊臣兄这话可言重了,我彭荣只是玉其先生的幕友而已,为皇上和幕主跑跑腿,哪里能有本事关照俊臣兄,等此事事了,俊臣兄必然会飞黄腾达,到时候小弟还得靠俊臣兄多多提携才是啊。”
  两个全是聪明人,而且又是老朋友,有些话根本不用点的太透。当即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两人就着这风花水月聊天说地,却不再提其他之事,看来就如同普通的两个老朋友一般。
  第二日一早,彭荣就悄悄离开了九江,带着周忠良行给他的通行公文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几日之后,彭荣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来了,这次回来他给周忠良带了一个礼物,当看见那份礼物的时候,周忠良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一卷圣旨,一叠空白告身。
  圣旨是康熙给周忠良的,里面的内容有三,一:周忠良抬入正白旗,二:封一等子爵,三:实授江西布政使之职。
  这三个封赏可谓不小,尤其是一等子爵的赏赐更让周忠良大喜过望,要知道清朝的文官封爵可是异常困难,一等子爵的爵位就连有些汉人大学士都未有过,没想到康熙直接给了他周忠良,至于抬旗虽然是早就答应了的,但抬入正白旗可以说恩赐也超过了预期,要知道正白旗可是上三旗之一,这足以看得出朝廷此举的份量,至于最后的江西布政使之职更是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另外,那叠空白告身,彭荣告诉周忠良这也是康熙的恩赐,凡是外任文官六品,武官五品,他周忠良都可在上面自己填上任何人的名字,然后交由户部即可。
  有了这些玩意,周忠良终于放了心,欣喜若狂之下反复看了几次,这才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俊臣兄,小弟的事现在算办完了,接下来就看俊臣兄你的了。”彭荣笑眯眯地说道。
  周忠良胸有成竹地道:“放心,忠良早就有所准备,还请希文兄稍侯几日,到时候定给你一个结果。”
  “好!那彭荣就在此耐心等候!”
  当周忠良和彭荣在私下安排如何行动的时候,袁奇和清廷的交涉还在继续暗中进行着。对于清廷方面的招安,袁奇表面显得异常热衷,可实际上却是狮子大开口,一口气可提了不少条件。
  其中,不仅要求清廷封他为异姓王,同时要效仿之前三藩故事让袁奇自己选一地驻守,并保留其十万大军的军力。另外,对袁奇部下的封赏和官员级别都需袁奇自己来决定,同时还向清廷伸手要钱要粮,以满足军队的开支等等。
  这些条件清廷使者如何能答应?想当年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作乱被平定后,清廷就彻底取消了异姓封王之事,而且还让袁奇自选一地驻扎并保留十万军力?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对清廷来说,最多给袁奇一个封爵,比如说伯爵也就撑破天了,至于官位嘛最多也是提督之类,至于他的十万大军也必须交出大半来,最多也就给他留下一二万人而已。除此之外,袁奇招安后必须听从朝廷指挥,立即加入对祝建才甚至朱怡成的军事行动,至于其他的一律根本不可能。
  双方的开价可谓相差悬殊,对此都各不满意,同时来回商讨也进展不大。不过为了安抚袁奇,清廷方面倒是主动提供了一批粮草,这些粮草数量不算多,但算是表明清廷方面的态度吧,当收到粮草后,袁奇虽然态度缓和了许多,可依旧咬着所提出的条件不放,丝毫不肯退让,让清廷一时间也拿他没有办法。
  “王爷,那边有些等不急了。”这一日,高进来见袁奇,告诉他在安置在偏院的清廷使者似乎没有了耐心。
  “呵呵,没关系,等明日本王再会会他,然后稍稍退上那么半步,估计他就有耐心了。”袁奇很是高兴地笑道,这些日子他在对方手里不仅弄到了一批粮食,而且还受了对方不少好处。在他看来,清廷使者就是一个善财童子,趁现在机会不多打点秋风更待何时?
  “可是王爷,话虽这么说,但长久下去此事必然暴露,而且这些日子似乎城有些谣言,说王爷意图投降招安,兄弟们心中不免有些不安。”高进劝道,在他看来袁奇这种做完全是在玩火,现在虽然消息封锁严密,但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其他不说,仅仅是上次的那批粮草,军中有些兄弟就觉得奇怪,这清狗子怎么会给义军送粮?只不过他们没敢直接来问而已。
  “怕什么!”袁奇不屑一顾道:“本王行的正,坐得直!说造反就造反,杀的清狗数不胜数,哪里会投清狗?本王现在只是用计把清狗手中的民脂民膏弄来给天下百姓而已,这话说到哪里去都是本王占道理。”
  说完后,袁奇又大大咧咧道:“再说了,这人现在捏在本王手里,是死是活还不是凭本王一句话?到时候大不了把人一杀,脑袋砍下来往城头上一挂,谁敢说本王和清狗眉来眼去?”
第190章
养廉
  南京的科举落下帷幕,最终录取总人数为一千零一十八人,其中进士科录取三百三十一人,明法取士一百七十五人,明算取士二百一十人,武科取士三百零二人,这个取士比例对于总考人数来说概率是非常大的。而且那些落榜学子在朱怡成安排下也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回乡继续进学,等来年再开科来考。而另一种是可直接以吏员身份先进各部任职,来年科举再开可以直接再考,假如到时候考中就能以进士身份根据之前工作能力转变身份实授为官。
  第一种方式没什么希奇,封建社会科举不中都是如此。至于第二种方式倒是新鲜,而且效果也不错,能够以生员身份入仕,哪怕是普通的小吏也是机会,更何况朱怡成还允许他们有再考科举直接转授为官的承诺,这种方法实际上在后世也被称为“以工代干”相比之前的一刀切更容易让人接受。
  科举的结束,使南京政府手中有了一大批可用的官员,就算他们的能力还待实践证明,但这些官员却极大缓解了基层干部的紧缺现象。另外,科举还笼络了江南等地的读书人和乡绅阶级,这更是一个进步,想来等到下一次科举进行时,其参加人数定会以已倍增。
  “这些日子辛苦廖先生了。”宫中,朱怡成很是满意地合上了手中的奏折笑着说道。
  “此乃臣之本责,不敢称辛苦二字。”廖焕之起身向朱怡成行礼。
  让廖焕之坐下,朱怡成继续和他聊了会关于所取士子的安排,尤其是对这些士子任官的一些细节方面,包括待遇等等做了交代,同时也要求廖焕之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尤其是贪污受贿等等现象必须严厉控制,不得丝毫放松。
  “自孤重登监国位以来,对官员的俸禄从不曾有缺,相比毅宗朝时官员俸禄不仅涨了好几倍,另还拨有专项的养廉银子,其目的就是要彻底遏制贪污腐化现象。廖先生是读书人,之前也在清廷为官,当知道我大明以往故事和如今清廷的情况,孤如此所为一来是让官员有份正常进项,能在不伸手捞银子的情况下就可保证其体面。二来也是要借此来解决贪腐问题,而今朝廷监察尤其重要,还请廖先生千万不要放松才是。”
  “监国高瞻远瞩,为臣定尽心竭力,不负监国之托。”廖焕之知道朱怡成把这如此重要的事交给他来负责不仅是重用自己,更是借此敲打自己。廖焕之现在是文臣之首,在这方面必须以身作则,假如他做不到的话,朱怡成自然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果然不出所料,朱怡成见廖焕之如此态度点头又道:“孤立了养廉银,既是给官员们的恩赐,同样也是督促!假如谁左手拿了孤的养廉银,右手又朝百姓口袋里伸手,一旦查出定严惩不怠!孤倒是要看看,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子,祖宗之法尤在,剥皮揎草勿谓言之不预也!”
  朱怡成最后这几句话虽然声音不大,却听得廖焕之心惊肉跳。别看朱怡成年轻,但廖焕之很清楚这位爷果断异常,是说到做到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从当初被袁奇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摇身一变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创出了如此基业。
  廖焕之连忙称是,并打定主意回去后就找下面人好好交代一番,要不然到时候真因为一些阿堵物丢了脑袋,甚至被拉出去剥皮揎草就太不划算了。何况朱怡成并不像朱元璋那么对官员如此抠门,不仅涨了官员俸禄还设置了养廉银,普通知县一年俸禄再加养廉银足有一千多两,相比之前的每年仅仅三十六两俸禄来讲,这些银子足够他们体体面面的过日子了,至于像廖焕之这样级别的就更高了,其他的不说仅是养廉银每年就高达近二万两之多,这笔钱以当前的购买力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巨款。
  而且,拿下南京后,朱怡成还宣布采取了火耗归公的政策,这和清廷那边已把火耗加到八分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此之外,宁波那边在试制铸币机,一旦等机器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以后明军所控制区域一律将使用新铸造的银元和铜子,以替代如今不方面携带和计算的碎银。
  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行,廖焕之相信朱怡成的统治将越来越稳,如今的他早就不是当年只想着保全性命的小小知县,在廖焕之心中,他已想了自己身后未来是否能青史留名了。
  科举完成,代表着大明已成江南正统,明军的高级官员也已有劝进的言论,朱怡成虽然现在是以监国摄政,但毕竟还未正式登上皇位。之前由于南京未下,根基不稳,以监国身份进行过渡是正常的,但现在不仅拿下了南京城,更开了科举,大明重兴之气象已蒸蒸日上,那么劝进为帝的说法自然而然地就占了上风。
  今天廖焕之前来一是向朱怡成汇报关于科举之事,二也是要再一次进行劝进,劝朱怡成早登大位已安天下之心。对此,其实朱怡成也有过心理准备,眼下从局势来看的确是再进一步的机会。
  “此事尔等先拿个章程出来,等孤看后再定吧。”这一次,朱怡成没有反对,而是说了这样的话,当听到这话后廖焕之顿时大喜,连忙起身拜倒山呼万岁。
  “萧永藻和查慎行现在如何?可又来寻廖先生?”
  “回陛下,萧永藻和查慎行这些日子依旧在想办法打点为臣,不过为臣一直和他们虚与委蛇,又以科举之事为由拖到至今,恐怕等臣今日回府他们又会想办法找来,如何应对还请陛下示意。”廖焕之直接改了称呼,毕恭毕敬回道。
  “他们在南京呆了一个半月了吧?”朱怡成算算日子问道。
  “陛下说的没错,前后已有四十七日了。”
  “再敷衍他们几日再说。”朱怡成如此说道,廖焕之也不敢多问连忙应了下来,随后起身告辞。
第191章
准备动手
  廖焕之走后,朱怡成在殿中走了几步,随后拍了拍手。很快一个暗卫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
  “去把张冉叫来。”
  暗卫应了一声很快就离开了,半个时辰不到,锦衣卫指挥使张冉匆匆来到。
  早在杭州大战之后,朱怡成脱离了袁奇掌握,随后占了桐庐,由此开始招兵买马进而东进宁波,最终在宁波拿下了一块稳固的底盘。那时,朱怡成就开始组建自己的情报机构,最初这机构是由李娟儿替他掌握的,后来渐渐由董大山负责,但随着势力的发展,情报机构的独立性越来越重要,在朱怡成正式重登监国之位时,他就把情报机构的主体从董大山手中剥离了出来,从而以此为基重建的大明赫赫有名的锦衣卫。
  重建的锦衣卫如今规模并不大,而且权力也未有之前那么吓人,现在的锦衣卫更像是一个单纯的情报机构,主要负责内外情报的收集和其他一些监视工作。当然了,随着之后的发展,这个机构必然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再说在朱怡成的考虑下未来也不会是锦衣卫一家独大,到时候还会有另外一个机构和它相互牵制相互竞争。
  张冉在义军中也算是老人了,此人祖上是锦衣卫的百户,这点倒和袁奇类似,不过自前明灭亡后,张冉祖上就隐名埋姓,当了普通人。桐庐之战后张冉投入义军,一开始并不起眼,后来因为其人虽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却做事执行力很强,而且对于情报方面很有些天赋。
  因为几件事成绩突出,被李娟儿注意后提拔了起来,后又入了董大山之眼专门负责情报搜集工作。这一年多来做的有声有色,尤其是杭州之战前后更为朱怡成提供了准确的清军情报,为顺利拿下杭州和南京包括整个苏宁立下汗马功劳。
  为此,张冉被特例提为锦衣卫指挥使,全权向朱怡成本人直接负责。如今朱怡成把张冉找来主要是询问江北清军的动态,还有福建清军的情况。
  根据张冉汇报,江北清军依旧在加强兵力进行设防,尤其是对扬州方面的防区尤为重视,恐怕是得到了萧永藻和查慎行从南京传出去的消息所至。此外,清军在北地还在大肆招兵和训练,不过因为清廷的银两不足进行的不是很顺利,清廷只能通过各种增派对地方进行收刮,以填补缺口。
  “福建那边呢?”
  “回监国,福建的蓝理和年羹尧并无异动,不过微臣有一事正要报监国知晓。”张冉回道。
  “何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