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9/656

  翌日,安北王朱伯沝的火车抵达丰台京师车站,一路南行的朱伯沝精神头不错,虽然从安北连日赶回京师,其中很长一段路靠着马匹,但过了长城后,朱伯沝的回程就方便多了,从张家口上车,在火车上睡上一日,等天亮时分就能抵达京师。
  “二弟!”
  一下车,朱伯沝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闻声望去只见身着戎装的太子朱伯正在不远处笑盈盈地站着。
  “大哥!”朱伯沝一喜,他和朱伯已有一年多未见了,刚一回京就见到朱伯亲自来车站接他,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感动。
  快步上前,兄弟相见,两人高兴不已。寒暄了几句,朱伯领着朱伯沝从特别通道出了车站,在外面已有马车等候。
  朱伯沝作为安北王自然不可能一个人回来,随同他一起的还有几十随从、侍卫,不过到了京师,这些人自然就另外安顿下来,在大明京师的安全是有绝对保证的,这点不用有丝毫顾虑。
  上了马车,兄弟二人坐下,马车缓缓启动,沿着去京师的官道朝着京师方向而去。
  “听说弟妹有喜了?”在车上,朱伯笑问。
  朱伯沝点点头,脸上是挥之不去的笑意:“离开北地前刚有的喜,现在算算两个月的孕。”
  “恭喜你了!”朱伯拍拍朱伯沝的肩膀,朱伯沝笑着问:“对了大哥,听说大嫂也有了?”
  “对!比你早些,如今三个月的身孕。”
  “恭喜大哥,贺喜大哥!”
  “哈哈哈,你小子,同喜同喜。”
  兄弟两人哈哈大笑起来,都为对方的喜事而感到高兴,同时又为自己马上就要做父亲而感慨。
  “这一路辛苦了,没遇上麻烦吧?”
  “没有,如今草原还算太平,就是这一路南下骑马有些不方便,所以在张家口停留了两日。”朱伯沝说道。
  朱伯点点头,草原的情况他知道,朱伯沝的封地在漠北北部区域,离着京师的确是远了些。这一路南下需穿过草原,草原上的路可不太好走。
  “铁道部已准备在草原建铁路了,等铁路建好以后你来往京师就方便多了,不过这需要时间,你也知道铁路的修筑不是说修就能修成的。”
  朱伯沝点点头,但依旧高兴道:“这倒是件好事,只要有了开头就不怕时间长,三四年不成,五六年,甚至七八年总能修成,等有了铁路不仅是安北受益,就连整个草原也都能受益。”
  “正是这个道理。”朱伯说道:“蒙古一地虽已经归顺,但草原民族终究不是汉人,要想彻底让其融入大明还需很长的时间,当年父皇封你安北王其中深意你当知晓。”
  “这些年,大明不断向蒙古渗透,军事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想真正让蒙古为大明所有你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万万不可大意。”
  朱伯沝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是他在安北这一年多的时间更对朱怡成当初的安排有了深刻的理解。蒙古人崇拜强者,蒙古人的率直和简单让朱伯沝颇有好感,但是蒙古人的羁傲不逊和骨子里的那种攻击性同样令人警惕。
  要想真正把草原变成大明的一份子,任重而道远,无论是自己还是大明还有许多事要做,可不管如何眼下大明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如此再继续下去,坚持一代或者两三代人,那么草原就能和大明真正融为一体,彼此再也分不开了。
  这是历朝历代多少君王的梦想,但在大明之前无论那位君主都未能做到。一想到未来的草原,未来的蒙古人同大明成为真正一家,北方再也不是中原的威胁而变成中原的屏障时,朱伯沝的心情就激动地微微发抖。
  在马车上,朱伯沝向朱伯讲述了他这一年多在安北的情况,并且谈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朱伯认真而仔细地倾听,时不时询问了一些细节,兄弟二人好久没有这样谈话了,分别这么久时日,他们就同少年时那样畅谈讨论,并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抵达京师的时候是当天下午时分,原本按朱怡成的意思是让朱伯沝先回自己的安北王府歇息一日,等第二日再入宫。
  但朱伯沝却拒绝了这个安排,作为儿子归来,第一时间自然是要去拜访自己的父皇和母妃,所以朱伯沝在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朱伯没有拒绝,让马车直接去了大内,随后兄弟二人入了皇宫。
  还是熟悉的地方,朱伯沝走在前往偏殿的路上,一路上处处可见熟悉的场景,一年多的时间,仿佛一切都未有改变,一切都如同自己离开时的那样。
  到了偏殿,小江子领着两人进去,步入偏殿后向里走了段路,朱伯沝一眼就看见了已经起身站着,脸上含笑正向自己望来的朱怡成。
  一时间,朱伯沝的神情有些恍惚,此刻他的心情激动万分,尤其是当注意到那张熟悉的面容上不知什么时候居然已有了皱纹,而朱怡成的两鬓也染上了些花白的时候,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
  “父……父皇……儿……儿臣拜见,儿臣给您磕头……儿臣回……回来了……。”
  扑通一声,朱伯沝冲着朱怡成跪了下去,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带着哽咽的声音向朱怡成行礼。
  见他如此,朱怡成心中同样激动,上前两步,微微颤抖的手触摸在朱伯沝的头上,掌心传来的感觉告诉他这一切是真的,自己的儿子的确回来了。
  “痴儿……。”朱怡成轻声说道,接着笑了起来:“起来吧,起来吧,地上凉……。”
  再恭恭敬敬冲着朱怡成磕了个头,朱伯沝这才在朱伯的搀扶下起身。
  等他们依次坐下,小江子带人上了茶离去后,朱怡成这才仔细打量起了自己这个儿子。
  相比离京之前,朱伯沝更成熟了许多,朱伯沝的容貌更像些他的母妃,同太子朱伯相比,之前的朱伯沝显得有些秀气,而现在的他却已没了那种感觉,取而代之的是坚毅。
  北地的风霜也比中原的更大,之前还有的那些少年气息已完全不见了,现在的朱伯沝可以说已完全成人,再加上这些日子的历练,举手投足之间也有了几分气度。
第1520章
光阴
  打量着朱伯沝,朱怡成心中满是欣慰,这个孩子少年时性格有些软,也许是二皇子的缘故,朱伯沝从小就跟着朱伯屁股后面混。
  不过入学之后,朱伯沝的性格就有所改变,变得开朗大方起来,尤其是毕业后去军中实习,原本朱怡成以为他会继续跟着朱伯,可没想到朱伯沝没有和太子选择同处,而是去了别地,从而才有了今日的安北王。
  几年下来,这孩子已历练出来了,已不再是记忆中那个比较腼腆的少年了。看着他洋溢着笑容的脸,还有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和沉稳,朱怡成暗暗高兴。
  父子相见,朱怡成问了好些他在北地的事,其中自然也包括琪琪格的情况。朱伯沝挑了些说,朱怡成含笑听着,时不时微微点头,而太子朱伯坐在一旁陪同,看着自己这个二弟不同以往的沉着和自信,心中同样欣慰不已。
  “北地的情况如不出意外就是如此了。”说着,讲到了北地的战争情况,朱怡成喝了口茶水道。
  兄弟二人点点头,他对北地的情况是了解的,尤其是朱伯沝作为安北王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北地战争,可目前明军打下来的地盘可是他的,自然会更为关注些。
  “俄罗斯派来的人叫托尔斯泰,是一个伯爵,在俄罗斯朝廷中算得上重臣。”朱怡成说道:“自俄罗斯沙皇彼得去世后,如今接任皇位的是彼得的皇后,眼下俄罗斯内部权利更替并不稳固,再加上又是女主登基,其内部争斗激烈。”
  朱伯和朱伯沝两人微微对视一眼,随后点头表示明白。
  朱怡成继续说道:“朕之所以要挑这个时候和俄罗斯开战其原因也是如此,如彼得还在,以俄罗斯的国力而言必然是我大明大敌,一旦北方开战,俄罗斯十有八九会从欧洲调兵增援,如此一来这仗就难打了。”
  “所以父皇趁彼得去世,俄罗斯国内政局混乱时果断出兵北上。”朱伯开口说道,神色中满是佩服:“父皇还真是挑了个好时候,如今杨帅能在北部占得上风都是父皇高瞻远目,儿臣所不及也。”
  朱怡成摆手道:“战争只是手段,政治才是目的。这点你们需记住,每一次战争的发动和结束都是为了政治所服务,如何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又如何结束,需要获得什么,什么才是重要的,需好好想。”
  朱伯和朱伯沝若有所思,两人同时点了点头。
  朱怡成提点了一下,也未继续深讲,这需要他们自己去领悟,朱伯和朱伯沝,一个是大明的太子,未来大明的皇帝,而另一个是北地塞王,如今的安北王。
  无论作为那种身份,这个道理必须要明白,朱怡成不可能一直为他们做决定,未来都需要他们自己去细细考虑。
  说了些接下来谈判需要注意的情况,从北地传来的消息,托尔斯泰已经南下了,估计再过几日就能抵达京师。等托尔斯泰到达京师后,两国对于西伯利亚地区的谈判就会正式开始。
  这一次谈判可以说是大明和西方国家对于边境的一次重大谈判,虽然之前新明有过先后几次谈判,尤其是对于新明的疆域和法兰西、西班牙直接的两次的谈判。
  可那两次谈判的重要性和这一次不同,因为这一次谈判直接关系到本土疆域的划分,其意义远比新明的谈判更为重要。
  此外,朱怡成还把这次谈判全权交给了自己两个儿子,也就是太子和安北王,这也是一种历练。
  略微提了下这件事,朱怡成没有继续多说,毕竟这种谈判只有直接参与其中才能领悟到更过。何况谈的如何朱怡成也不担心,最终还有自己掌舵呢。
  聊了大半个时辰,朱怡成就结束了谈话。朱伯沝刚刚回来,一路劳累,此外他的母妃还在翘首以盼呢,朱怡成笑着把他们打发走了,让朱伯沝去后宫拜见他的母妃,随后这几日在京中好好休息。
  “大哥,我先去见母妃,明日我在府中设宴,好好敬大哥您一杯。”出了偏殿,朱伯沝笑着对朱伯道。
  “说什么呢,你刚回来哪里轮得上你请的道理?”朱伯面孔一板,当即拍着弟弟的肩膀道:“我都准备好了,明天直接来东宫,顺便见件你嫂子,对了,你嫂子的手艺不错,到时候尝尝。”
  “嫂子她……。”朱伯沝迟疑了下,太子妃不是有孕了么?怎么还亲自下厨?
  “放心吧,你嫂子身子好着呢,有嬷嬷帮着打下手也累不着她。”朱伯笑呵呵地,又道:“几个弟弟妹妹都知道你回来了,正好趁这机会到时候一起见见,一起聚一下。”
  朱伯沝笑了起来,是啊,几个弟弟妹妹也都长大了,朱怡成如今有九子六女,除去年龄最大的兄妹三人外,还有三皇子朱伯沀、四皇子朱伯濷、五皇子朱伯潜、六皇子朱伯砅、七皇子朱柏沝、八皇子朱柏沯、九皇子朱伯濂。
  下面的七个弟弟中,老三、老四和老五已经入学了,年龄最大的老三和老四明年就要和两个兄长一样从皇家学院毕业服役实习,老五要等后年,老六明年才能入学,最小的三个还是娃娃,尤其是九皇子朱伯濂才刚刚两岁,说话都不利索呢。
  五个妹妹中,年龄最小的三个暂且不去说,两个大些的也都在皇家学院进学,但和大公主朱清研不同,这两位公主可要贤淑多了,一个好文学,另一个喜欢琢磨器械老是一有空就往皇家研究院跑,按照朱怡成的说法,这两个女儿以后也是有大出息的。
  想到以前的时候,他们三个年龄最长兄长姐姐的带着走路还跌跌撞撞的弟弟妹妹在宫中一起玩耍的日子,朱伯沝心中就是感慨万千。
  一晃时间过的真快,现在弟弟妹妹而已都长大了,自己离开京师后也有好些日子没见他们了,心里还真是有点想。
第1521章
印度八旗
  永业十八年年末,托尔斯泰远道来到京师,大明同俄罗斯对于北地的谈判正式开始。
  主持谈判的是太子朱伯和安北王朱伯沝,此外还有军机处、外交部、礼部、通事处各官员参与,俄罗斯方面除去托尔斯泰和他的随员外,俄罗斯驻大明公使馆人员也一并参加。
  谈判从年末一直延续到永业十九年的三月,经过三个半月的拉锯,两国对于北方边境终于达成了最终结果,大明和俄罗斯以贝加尔湖中线为界,其北部和西部地区归俄罗斯所有,而东部和南部地区为大明所有。
  这个结果对于大明来说是极为满意的,以此为界不仅直接把西伯利亚在贝加尔湖的东部地区全部归入了大明领土范围,同时也遏制了俄罗斯向东和向南的扩张脚步。
  当然对于大明有利,对于俄罗斯自然是不利的。可在眼前的局势下,俄罗斯方面虽在谈判上做出了极大努力,但是形式差强于人,北方的明军无论从军力还是形式都占据绝对主动,再加上随着冬季的即将过去,如果俄罗斯再不在谈判书上签字的话,那么明军春节的再次军事行动就要开始了。
  抵达大明京师,托尔斯泰亲眼目睹了大明的强大,由于彼得的去世,现在的俄罗斯正处在虚弱状态,托尔斯泰非常清楚要让俄罗斯从欧洲向远东大规模增兵是不可能的,在面对如此一个强盛的帝国,俄罗斯在远东根本无法战胜对手。
  随着天气的变暖,托尔斯泰没有太多选择,只能在谈判协议上签字,虽然协议还需俄罗斯政府最终签署承认,不过托尔斯泰作为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全权代表从法理来讲他的签字是没有问题的,何况大明方面还让俄罗斯公使也在协议上签字落笔,就算俄罗斯政府翻脸不承认这个协议大明也丝毫不惧,大明既然能打败一次对手,就能再一次赢得战争,如果到了那时候就不仅仅只是以贝加尔湖为界这么简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