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5/656

  攻下谢列霍夫要塞仅仅只是第一步,更为坚固也更难打的伊尔库茨克还在前面。
  连日作战,明军也疲惫不堪,杨勖下令在谢列霍夫暂时进行修整。
  “阁下,祝贺您。”伊尔库茨克城,副官敬佩地对总督大人,上将别列科夫祝贺道。
  谢列霍夫之战虽然以明军占领该地终结,但对于俄罗斯方面来说这一战意义重大。
  乌兰乌德丢失后,俄罗斯方面的士气几乎跌到了谷底,所有人都不看好是否能够守住伊尔库茨克,至于科尔沁那些墙头草甚至连招呼都没打一个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而谢列霍夫要塞一战使得俄罗斯方面重拾了士气,这一仗虽然失败了,却顶住了明军长达一个多月的进攻,再加上双方的损失来说,俄罗斯还比明军的损失更少,从这方面来看谢列霍夫之战并不算输。
  “小伙子们干的不错,这些黄皮肤的明人并不是战无不胜的,胜利终究会属于伟大的俄罗斯!”别列科夫自豪的说道,谢列霍夫一战不仅让俄罗斯的士气回来了,同时也给别列科夫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之前,别列科夫和他的部下一样对于谢列霍夫之战并不看好,他甚至以为谢列霍夫会和乌兰乌德一样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明军拿下。
  可事实却告诉他,俄罗斯民族是不可战胜的,那些明军也不可怕。谢列霍夫要塞驻守的士兵不过上千人而已,再加上几次增援,最终战斗的部队充其量也就是不到五千。
  可这五千人居然牢牢守住了谢列霍夫足足一个多月,如果不是因为明军的力量过于强大,攻击过于猛烈,增援未能及时导致失败,或许现在谢列霍夫还在自己的手中呢。
  现在,明军虽然拿下了谢列霍夫,可要打伊尔库茨克却是难上加难。相比谢列霍夫,伊尔库茨克的防御和地形更胜一筹,而且伊尔库茨克的守军部队足足是谢列霍夫的十余倍,以谢列霍夫的战况来说,明军根本短时间攻不破伊尔库茨克的城防。
  “阁下,您说的没错,伟大的俄罗斯是不可战胜的,您的名字也终究会留存在史书上为后人铭记。”副官的马屁拍的不错,这番话让别列科夫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在屋里回荡着,过了好久别列科夫才停止了笑,转而询问副官从圣彼得堡派来的援军是否有消息。
  副官摇摇头,告诉别列科夫援军暂时还没消息,不过从时间上来算按理说再过一个月援军就应该到了。
  对此,别列科夫叮嘱副官继续派人向西方求援,尽量让援军早一点抵达伊尔库茨克,只要援军一来,那么守住伊尔库茨克的把握就更大了几分。
  除此之外,还有该死的科尔沁、车臣和哥萨克这些墙头草,别列科夫下令尽快派人联络上他们,告诉他们明军已经被自己挡在伊尔库茨克西南了,如果他们不想之后被明军逐一击破消灭的话,那么现在就必须重新和俄罗斯站在一起同明军作战。
  别列科夫的要求不高,他只需要这些部落继续和明军作战,尽力骚扰和袭击明军的后路就行。只要这些部落的骑兵能够做到这点,那么明军必然要再一次分兵,从而再次削弱进攻的力量。
  别列科夫的想法和打算没有问题,这的确能给明军带来极大的麻烦。
  其实拿下谢列霍夫后,杨勖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相比谢列霍夫,明军继续进攻伊尔库茨克让杨勖有了些犹豫,谢列霍夫这么难打,伊尔库茨克更难打,如果久攻不下,杨勖实在有些担心。
  但在现在这情况下,不打也是不行的,为此杨勖必须要做长期战斗的准备,他思索良久提笔给朝廷和朱怡成各写了一份信,汇报了之前谢列霍夫之战的情况,同时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第1492章
新式战舰
  天津。
  位于天津港的北部,这里是渤海湾的另一侧,相比每日繁忙的天津港,近在咫尺的此处却要显得很是冷清。
  现在的天津可比原来的天津要大了许多,在大明复都之后,天津作为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这些年简直可以以日新月异来形容,每日来往的船只不计其数,东方、西方的商人川流不息,天津也越发繁荣。
  这一日,谁都不知道一列专列在凌晨缓缓驶入天津,整个天津站戒备森严,从专列下来的人在卫兵的护送下上了一辆看似普通的马车,随后离开了车站,一个多时辰后,这辆马车和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天津港北部的区域。
  此处,不少人正等待着,见到马车前来领头的黄履庄和其他几人连忙迎了上去,马车在他们面前缓缓停下,车厢门打开,朱怡成的身影露了出来。
  “臣等见过皇爷……。”黄履庄等人连忙上前行礼。
  朱怡成笑着摆摆手,让他们不要多礼。
  今天前来,朱怡成并没有穿着平常的服饰,而是着了一身没有军衔的海军军官制服,大明的海军制服和陆军制服款式一致,不过颜色采用的是白色,笔挺的制服穿在朱怡成的身上显得威武挺拔英姿勃勃。
  “辛苦了。”朱怡成微笑着向众人点点头,在场的人中有他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这些人中大多都是科学院的精英,还有海军部的几位将领,此外军机处的潘梦园也在此,潘梦园在担任军机大臣和新明总督之前原本就是海军将领,对于海军是现军机处最为熟悉的。
  “为皇爷,为大明,这都是臣等应该做的。”黄履庄同样笑着回道,同时伸手朝着一个方向指道:“皇爷,已经安排就绪了,是否现在试航?”
  “好!黄卿你领路吧。”朱怡成点点头,黄履庄在前引路,朱怡成同其余人等跟在后面一路向前,不一会儿他们这些人就来到了位于海边的一处高台,等上了高台后,黄履庄递给朱怡成一具望远镜,指着高台正前的海面:“皇爷请看,就是那边。”
  朱怡成举起望远镜朝那边看去,一艘三级战列舰正停泊在那边的码头。
  这边的码头和天津港码头不同,相比天津港的码头这里的码头要小了许多,而且码头上的设施也有区别,此外整个码头外围全部由军队封锁,闲杂人等根本就进不来,就连码头外的海域也有海军军舰巡逻,以防止普通船只闯入此处。
  这艘三级战列舰和普通三级战列舰外观上大有不同,相比普通的三级战列舰,这艘战列舰除去风帆和桅杆外,在舰体中部稍靠后方处居然还有两个高大的烟囱,现在这两个烟囱冒着淡烟,似乎在燃烧着什么。
  除去烟囱外,战舰左右两侧还有四组巨大的明轮,这四组明轮分别位于舰体靠前和靠后的位置,瞧起来有些别扭。
  没错,这艘三级战列舰是大明科学院最新研制的蒸汽战舰,随着蒸汽机技术的日渐成熟,目前大明在工业、交通各方面蒸汽机的使用越发广泛,其中最为常见就是铁路、矿场、纺织、冶金这些。
  蒸汽机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从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在原本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开始,也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最初的手工作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并为后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而现在,大明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于原本历史的英国人数十年的时间抢先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大明的抢先一步虽然占到了上风,但相比欧洲那边,大明所占据的领先地位并不算太强,如果稍有疏忽,随时会被西方世界所超越。
  在这些年来,大明科学院在朱怡成的关注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研究机构,整个科学院按照研究方向的不同分为好几个部门,分别由各部门的佼佼者进行领导和研究开发。
  此外,大明对于基础科学的重视也使得大明对人才方面的培养逐渐走向了良性循环。虽然大明依旧是科举取材,但这些年里朱怡成已经逐渐加重其他方面的人才选拔,推行科学人才的培养,用这种方式逐步消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并进行改革。
  在目前看来,朱怡成这种循序渐进的科举改革效果还是不错的,虽在民间有些非议和反弹,但因为控制得当和逐步推进并没惹出什么事来。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廷不断潜移默化通过宣传部的宣传,眼下绝大多数人已经慢慢接受了这种改变。
  工业革命,这是一个开创性的革命时代,朱怡成是绝对不会放弃大明作为世界领跑者的身份。所以当蒸汽机在运用一定程度的时候,朱怡成就给了科学院一个指定的项目,那就是研制如何把蒸汽机搬到战舰上去,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驱动战舰。
  现在的大明已经从陆地走向了海洋,海外领土同样是大明重要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海洋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谁掌控了海洋,谁就掌控了整个世界。
  这是原本历史已经证实的结果,朱怡成当然很清楚,所以对于海洋朱怡成是非常重视的,而要掌控海洋,拥有超越其他国家的战舰更是异常重要。
  蒸汽战舰,或者说蒸汽船的出现将是改变海洋力量的决定性方向,在之后的近百年中,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就算是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先进的机械和能源的使用替代最初的风帆依旧如此。
  看着眼前这艘似乎有些丑陋的战舰,朱怡成心中有些激动,同时也有着无比的期盼。
  这可是一艘即将改变世界的战舰啊,它是这个时代第一艘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战舰,它的出现是划时代的,更是令人无比兴奋的。
  “皇爷,是否开始试航?”黄履庄见朱怡成举着望远镜许许没有放下,过了好一会儿他忍不住轻声提醒。
  “试航吧,让朕看看你们的成果。”朱怡成说道。
  黄履庄应了一声,转身对身后已经做好准备的人交代了下,很快就有人向高台下打出了信号。
  信号打出不久,那艘停泊的战舰上的烟囱开始吞吐出了更为浓郁的烟雾,过了大约十几分钟后,随着一声类似火车的汽笛声响起,战舰开始缓缓启动。
  战舰启动并没有挂起风帆,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前的蒸汽战舰依旧是要使用风帆的,这是为了弥补初代蒸汽战舰的动力不足,并减少能源消耗所至。
  不过今天的目的是为了对这艘蒸汽战舰进行试航,所以特意没使用风帆,而是全部使用蒸汽机驱动。
  “动了!动了!”当战舰开始动起来时,许多眺望的研究人员包括海军军官情不自禁地轻呼,而朱怡成更是目不转睛地拿着望远镜看着这艘战舰。
  战舰一开始移动的很是缓慢,随着蒸汽机带动明轮,明轮开始驱动水流从而带动舰体前进。
  不一会儿,明轮的速度开始加快,战舰的速度也渐渐提了上来,等到大约一刻种后,战舰开始以维持每小时大约5海里的速度开始前进。
  “这战舰的最高航速是多少?”朱怡成看了一会儿,对身边的黄履庄问道。
  “采用蒸汽机推进最高航速可以达到6.5海里左右,不过这个速度无法持久,如果采取风帆和蒸汽机同时推进,最高航速可以超过10海里,也就是10到11节的速度。”对于这些数据黄履庄早就了然于心,当即回答道。
  朱怡成心中计算了下微微点头,目前大明的风帆战舰最高航速大概在9—10节左右,小型战舰会快些,大约在12节的样子,从这点来说安装了蒸汽极的战舰其实在速度上并没有什么太多提升。
  但问题不是这么看的,风帆战舰这个航速是在顺风情况的达到的,风帆战舰在海洋上行驶基本靠的就是风力,风力对战舰的速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风力不足,或者风向的原因,风帆战舰根本不可能达到理论最高航速,所以通常风帆战舰普通的巡航速度充其量也就是在8节左右。
  但蒸汽战舰就不同了,由于加装了蒸汽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风力的不足,这不仅能让战舰在巡航或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更好地控制航行速度。此外,在海战过程中,蒸汽战舰能够具有驱动和速度的优势,能够更快更灵活地让自己一方抢占地理上的优势,这是普通风帆战舰所无法实现的。
  “蒸汽机的工作持久性呢?”朱怡成又问。
  黄履庄迟疑了下回答道:“回皇爷,目前还无法长时间持久,根据测试蒸汽机使用前不仅需要一定时间的预热,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精煤作为能源,再加上蒸汽机的维护等等,大约在高强度使用一个半时辰左右必须停机,不过如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二个半时辰到三个时辰左右的使用,但这样做的话对蒸汽机的损伤是无法挽回的。”
  朱怡成估算了下点点头表示明白,虽然目前蒸汽战舰有着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可不管怎么说蒸汽战舰的出现是一个改变时代的发明,而且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蒸汽机技术会越来越完善,等到那时候蒸汽战舰就同现在完全不同了。
第1493章
华发
  现在这条实验性的蒸汽战舰还未达到实际远航的要求,后续需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尤其是那两组巨大的明轮,在沿海地区行驶应该问题不大,但在远航过程中,明轮对于战舰的稳定性和抗风暴能力尚有不足,再加上明轮的存在在海战中也是一个负担。
  蒸汽战舰除了蒸汽机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完善外,对于明轮的取消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用螺旋桨取代明轮成为战舰的推行动力,这是后世已经证明的前进方向,在又看了足足半个时辰的试航之后,朱怡成对黄履庄提出了这个要求。
  黄履庄是个优秀的工程师,也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家,他仔细思索了朱怡成的建议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随后重重点了点头。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不过这牵涉到机械的结构调整,臣回去后就组织人员进行研制。”
  “对了,你想过铁甲舰么?”朱怡成突然问道。
  “铁甲舰?”黄履庄一愣,随后疑惑地问:“皇爷您的意思是在战舰外覆盖铁甲么?”
  朱怡成笑着摇摇头:“战舰外覆盖铁甲这的确是一个办法,不过你不觉得直接用钢铁代替木料建造舰体不更合适?”
  “这……。”黄履庄开口刚想说这怎么可能?钢铁如此沉重怎么能替代木料建造舰体?这样建造的舰体落水还不直接沉下去了?
  但他的话还没出口,黄履庄猛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科学院对于物力的研究和浮力的计算,如果从理论上来看,用钢铁建造封闭的舰体这和直接把钢铁放入水中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舰体有着空间,空间中有着空气,空气原本就有浮力产生,如果这个浮力包括舰体大于水的密度,那么朱怡成所说的倒也不是不能实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