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656

  一时间,黄履庄有些呆住了,他甚至忘记了朱怡成就在他的身边,站在那边愣愣地琢磨了起来,过了好久黄履庄这才从思绪中回过神,可这时候朱怡成早就离开了高台。
  完成初代蒸汽战舰试航后,朱怡成并没有马上返回京师。好不容易趁这个机会出来,朱怡成打算在天津好好看看。
  在朱怡成视察天津的时候,黄履庄并没有陪同,而是带着几个人一头就钻进了科学院在天津的分部,折腾了整整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朱怡成在天津行宫刚刚起身,黄履庄就急冲冲地跑了过来。
  一见黄履庄,朱怡成吓了一跳,只见他头发散乱脸色发黄两眼通红,一看就是一夜未睡的样子。
  “皇爷!皇爷!成了!臣成了!”
  黄履庄手舞足蹈地傻笑着,手里还拿着一件物事,朱怡成仔细一看他手中抓着的居然是一个黑黝黝的船只模型。
  “什么成了?”朱怡成疑惑地问。
  “铁甲舰!成了!”黄履庄迫不及待地把手里那个船只模型摆在朱怡成面前,朱怡成伸手一摸就明白了对方为什么会带这玩意过来,因为这个船只模型居然通体都是用铁皮制造的。
  黄履庄指着这玩意对朱怡成解释,他昨天一回去就带人折腾了整整一夜,赶出了这个模型。这个模型看起来虽然简陋,却完全是按照普通船只的比例弄出了的,其材料全部都是用的铁皮,此外还用小块的铁块镶嵌在上面,用于作为载重测试。
  弄完这些后,黄履庄就把这模型放进了水池中,用来测试它是否可以浮在水面上并且抗击一定的风浪。
  在经过简单测试后显示,这铁皮制作的模型非但能够安安稳稳地浮在水面,同时相比木质的模型抗击风浪的能力更强,此外载重测试也证明了用钢铁来建造铁甲舰没有任何问题,至少在理论和初步测试得到了实际结果。
  “皇爷,臣仔细计算过了,铁甲舰完全可行,非但可以,还比木料制造的舰体更好不少。”
  看着手舞足蹈兴奋异常的黄履庄,朱怡成同样心里很是高兴,有了蒸汽战舰,再有了铁甲舰,大明对于海洋的统治力完全可以再进一步,等到那时候大明海军将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纵横四海再无敌手。
  高兴之余,朱怡成询问如果建造真正铁甲舰的话以目前的技术是否可以,当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黄履庄兴奋的神色稍稍褪去,他沉思了许久坦然告诉朱怡成,虽然铁甲舰从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以目前大明要真正建造铁甲舰恐怕还是不成的。
  铁皮制作的模型和真正的战舰还有极大区别,在建造真正的铁甲舰之前必须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钢铁也就是构成舰体的各部位钢材的选用,不是所有钢材都能成为铁甲舰材料的。
  就像是铁路一样,铁轨、机车、车厢等等,各个环境采取的钢材各不相同,大炮和普通火枪的材料也有着极大区别,材料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这些需要长时间的对比和研究才能确定下来。
  此外,钢铁在水中会有腐蚀,更不用说腐蚀性还强的海水,这对于钢铁的材质包括外面的涂层也是有着一定要求,要不然铁甲舰下水后过不了一两年这舰体被海水腐蚀,这铁甲舰自然也就没了用处。
  钢铁建成钢板后进行组装,需要用什么方式进行拼接和组装也是一个问题,按照黄履庄的说法基本可以用铆接,可铆接也有铆接的缺点,那就是铆接部位比较脆弱,这对于战舰包括普通船只抗风险能力会有损伤。
  舰体的重新设计和细节计算,这些都需要精密和长期的研制,短时间内绝对是弄不出来的。对此,黄履庄估计恐怕没有三五年是建不出一个初级版的铁甲舰,如果要让真正的铁甲战舰出现的话,这个时间或许是两倍甚至三倍更多。
  “不要说三五年,就算是五六年甚至十年朕也等得起!”朱怡成直接表面了自己的态度,郑重其事对黄履庄道:“对于铁甲舰和蒸汽战舰的研制是重中之重,一旦成功对于大明甚至整个世界都是颠覆性的变革,此事由黄卿亲自去办,要人要物黄卿直接报于朕就是。”
  朱怡成这句话直接给黄履庄吃了定心丸,虽然大明对于科学院的拨款数额不小,但随着这些年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的不断扩张,各个项目的支出也是不小的数字,无论是铁甲舰还是蒸汽战舰,这都属于大型项目,支出的比例占的极重,如果要全力投入的话,凭目前的拨款是根本不够的。
  现在朱怡成表明了全力支持的态度,黄履庄就彻底放心了,有了朝廷和皇帝的支持,资金不成问题,那么接下来就得看他的能力了。
  除去资金的支持外,朱怡成当即还让黄履庄选一个合适的地方进行研发,天津这里虽然地理位置不错,但天津港是目前大明的大港之一,之前初级蒸汽战舰试航放在此处还马马虎虎,可一旦全力投入这个地方就不合适了。
  所以朱怡成打算让黄履庄重新找个地方,找一个更加合适的场所,此外朱怡成会派锦衣卫作为警戒和防范的武装力量,以确保研究机构的保密性。
  对此黄履庄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当即笑呵呵地领命。
  说完了正事,看了一眼黄履庄,朱怡成发现他这些年苍老了许多。其实从后世的角度来看,黄履庄如今并不算老,刚过五十的黄履庄放在后世还是年富力强的代名词,可在这个时代五十岁就能称为“老夫”了,尤其是这些年黄履庄执掌科学院,再加上繁重的研究工作,黄履庄早就满头华发。
第1494章
争吵
  朱怡成的行宫不在天津城内,作为大明的皇帝,他到天津没有大张旗鼓,除去几个重臣和科学院的人外,就连天津知府都不知道朱怡成悄悄来了。
  穿着便服,在锦衣卫的保护下,朱怡成如同常人一般在天津的街道闲逛着,时不时还走进商铺问问商品的种类和价格这些,走的累了,找个街边的茶铺歇歇脚,顺便吃点东西。
  这些在常人看来很是平常的举动,但作为朱怡成这个大明皇帝而言却是难得的休闲,当年在南京的时候朱怡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城中走走,可到了京师后,由于国事繁忙朱怡成这样做的时间就很少了,现在在天津城中漫步,倒让他回想起了当年在南京的时候。
  说句实话,对于朱怡成而言南京更比现在的京师让朱怡成感到舒适,一来是他原本就是南人,南方的气候相比干燥的北方更让他适应。二来相比南京的皇宫,京师的紫禁城实在是太大了,这么大的皇宫住在里面让朱怡成总有些空荡荡的感觉。
  此外,还有饮食、习俗等各方面的习惯,不过当初决定还都,从南京搬到京师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再加上大明本土的重心如今在北方,京师位于北方,对于大明各项政策的施政更为合适。
  天津是一个新兴城市,虽然天津早在前明初期就存在了,当时前明在天津设置了天津卫,天津卫就是天津的前身。
  不过天津卫一直到明军北上偷袭天津城以来,这个地方向来都是驻军所在,那时候虽然已有天津城,可当时的天津城又小又破不说,除此之外并无什么特色。
  这样的没有什么特色的天津当然也就没什么特产,就连天津的小吃什么的也都是那些卤煮、糕饼之类的玩意,这些东西说是特色其实都是当初驻军普通士兵和码头作业的普通人吃的,他们因为没钱,吃不起好东西,再加上北方原本就不如南方繁华,为了解口腹之欲从而弄了出来这些玩意,时间久了就成了特色美食。
  其实就算是京师也是如此,后世曾今有句话叫“京师无美食”指的就是这个道理,要不然这中国八大菜系怎么会没有京菜或者津菜?但吃惯了山珍海味,朱怡成就着寻常人等喝的“高沫”吃着这些普通人的东西,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茶铺并不大,也就能摆上六张桌子,三十多把椅子的样子,不过茶铺的老板比较会做生意,不仅卖茶还卖这些小吃和面食,所以买卖很是不错。
  朱怡成坐在其中一张靠近里墙的桌上,于他同坐的分别是潘梦园和两个锦衣卫的千户,其他几个随从的锦衣卫分别坐在离他这张桌子不远的另外两张桌,这两张桌子恰好把朱怡成的那张桌子包在了里面,以便进行保护。
  “这东西味道不错,你们也尝尝。”朱怡成吃了两口卤煮,再咬了口芝麻饼点点头,见潘梦园和两个千户坐着没有动静,用筷子冲桌上的东西指指笑着说道。
  潘梦园倒没什么,当即拿起筷子大口就吃了起来。不过那两个锦衣卫千户却有些迟疑,见朱怡成目光向他们扫来,这两人这才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卤煮放进嘴里。
  “记得当年路过天津的时候,这天津还不是现在这个模样,没想到几年时间过去,天津居然繁华如此。”朱怡成边吃边感慨了一句。
  “是呀,自我大明恢复北地,这天津一日比一日繁华,先不说这天津城规模比最初大了几倍,眼下天津港已是北方第一大港,虽不比南方的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地,可也相差不远了。”潘梦园点头说道,这句话倒是没错,天津的发展迅猛,除去天津现在作为北方大港背靠京师,有着极佳的地理优势,此外更重要的是现在大明基本已取消了漕运,由漕运改为海运,这样一来就更加重了天津的地位。
  “我记得天津目前是东海舰队的驻地?”朱怡成开口询问。
  在外,朱怡成为了避免麻烦不称自己为朕,而是自称“我”,同时也关照了身边的人不能称他皇爷或者陛下,直接让他们喊自己为先生。
  潘梦园当即回道:“先生说的是,当年北上攻击天津,之后收复京师以来,这天津就是东海舰队的驻地之一,除去海军外还有一师兵力的陆军在天津西南驻防,毕竟天津是大明京师的门户,这样的驻防是必须的。”
  朱怡成明白潘梦园说的是实话,天津作为京师的门户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当年大明之所以能够收复京师靠的就是偷袭天津从而直接攻到了清廷腹心区域,最终逼迫清廷西窜。
  当年的这个战术如今已是大明军校的经典战例之一,被直接写进了教材里。
  为了防止有类似这个战术的再次发生,大明后来在天津的发展中不仅注重商业和民生,同时也注重其防御,天津港不仅是东海舰队驻地之一,更驻扎了整整一个师兵力的陆军,以防备从海上向天津的可能攻击。
  “你觉得有必要驻扎这么多兵力么?”朱怡成突然对潘梦园询问。
  潘梦园微微一愣,一时间没明白朱怡成的意思,但当他仔细一思索后却若有所思。
  “先生的意思是驻军太多对于天津后续发展不便?”潘梦园试探地问道。
  朱怡成微微点头,他今天在天津走了走,尤其是去码头那边看了看,由于东海舰队的驻军需求,天津港原本不大的地方划了大半给驻军,导致民用码头的地方显得有些狭小。
  现在天津每日来往的商船和民船诸多,港口吞吐的不足使得这已经成为制约天津发展的瓶颈了,从这点来说,假如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恐怕天津的发展潜力有限。
  如果把军港全部划归民用,这个瓶颈自然也就不存在,这不仅能加大天津港吞吐的规模,更能促使天津包括北方地区的发展。
  但就如潘梦园所说的那样,天津是京师门户,必要的防范和军队驻扎是必须的,所以从这点来看军港的存在也不例外。
  “昨天试航的那地方现在属于天津府么?”朱怡成开口询问。
  潘梦园想了下回道:“说是也可以是,但那地方现在归东海舰队,天津府仅是名义上划归。”
  朱怡成想了下道:“让军机处和海军部并同天津府商议一下,重新划归军港,扩大天津港的民用范围,另外一个师的兵力驻扎在天津西南我觉得没这个必要,眼下天津同京师的火车早就通行了,调兵极为方便,地方驻扎兵力过多恐会给地方民政带来压力,这个你同陆军部商议下,我以为暂放一个团的驻军足够了。”
  潘梦园点点头,把这件事给记了下来,等待回京后就召见海军部和陆军部进行商讨,然后再寻天津府沟通此事。
  对于朱怡成提出的想法潘梦园还是赞同的,毕竟如今和当初不同,当初大明刚刚占据北地的时候,北方还不稳定,而现在随着大明的政权稳固已没有这些顾虑了。
  此外,现在大明海军是世界最强的海军之一,战舰纵横四海,完全控制住了东海、南海更部海域,甚至还包括从本土到新明的航线。在这种情况下,东海舰队在天津的驻地已不需要这么大的地盘,减少天津港军用,或者说在天津北部区域重建军港,从而把现有军港转为民用的确更为合适。
  正当潘梦园琢磨着这件事的时候,外面突然间一片喧哗,似乎是出了什么事。在茶铺中的锦衣卫顿时紧张起来,其他两桌的锦衣卫同时站起了身,分出一半向朱怡成这边退来把他们保护在其中,其余一半警惕地向茶铺外看去,双手也下意识地放到腰边,一旦有变随时可以从腰间把藏着的自发火铳拔出来射击。
  “去问问,出什么事。”朱怡成没有半分惊慌,他抬眼朝着外面方向看了一眼,却因为锦衣卫堵在前面看不清。
  微微皱眉,朱怡成对同桌的锦衣卫千户交代道,这千户连忙点头起身,分开人群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千户转了回来,低声告诉朱怡成茶铺外的街道上有两个西方人起了争执,吵闹的很凶,而且似乎有动手的架势。
  听到这,朱怡成扬了扬眉毛顿时起了兴趣,当即起身要去看看热闹。潘梦园等人知道朱怡成主意大自己劝说不了,只能苦笑着一同起身陪同,反正有锦衣卫的保护,只要不动用火器朱怡成的安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几步走出了茶铺,这时候外面的街道已经有着不少人了,朱怡成看见两个年轻的西方人如同斗鸡一般针锋相对,两人中一个稍年轻的黄头发的西方人显得有些气急败坏大声喝骂,而另一个年龄稍长的,留着胡子的西方人却一脸冷笑,似乎对对方不屑一顾。
第1495章
新大陆风云
  朱怡成走出茶铺的时候两人已经争吵了一些时间了,等朱怡成刚刚站定,只见那年轻的西方人满面通红,突然从手中取下手套往对方的脸上狠狠丢去,当白手套落到那留胡子的西方人脸上时,对方的脸色顿时大变,直接说了一句话,随后就拔出了腰间的西洋剑。
  陪伴在朱怡成身边的潘梦园在年轻西方人丢出手套的瞬间直接就一个闪身急急迈步挡在了朱怡成身前,在新明当了那么多年的总督,潘梦园对于西方风俗有不少了解,年轻人向对方丢出手套这是表明要和对方决斗的姿态,尤其是直接丢在对方脸上,这更是一种不死不休的架势。
  朱怡成现在是白龙鱼服,虽四周有着锦衣卫的保护,可谁能保证混乱之中不出现意外?潘梦园抢先挡在朱怡成身前,以防止万一,同时低声让刚反应过来的锦衣卫千户和其他锦衣卫马上把朱怡成立即护送回茶铺中去。
  朱怡成倒不紧张,甚至有些好奇。他会一些英语,可那两个西方人说的不是英语,好像是法语。
  这个时代,英语还不是后世的所谓“世界语言”,欧洲最强的国家自然是法兰西帝国,相比在海岛的英国而言,法兰西才是欧洲的代名词,而且优雅的法语更适合作为贵族语言,而不是被鄙视为乡巴佬才会说的低俗英语。
  除去法语外,如今世界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运用也比英语广泛的多,在历史上英语的崛起那还是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之后的事了,等到一、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美国霸权的崛起,这才彻底替代了法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地位。
  当然在这个时代,由于大明的异军突起,中文隐隐已有了巨大影响,随着大明的扩张和强大,西方人因为羡慕东方文化和对于大明强盛的崇拜,中文也逐渐在西方世界外来语种地位不断提升。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朱怡成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而且西方文化中的决斗他只是听闻却还从来没有亲眼见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