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656

  闻此,隆科多脸色微变,虽然现在满清和俄罗斯的关系比较复杂,两者之间的合作断断续续,尤其是在大明进军西域,依靠强大火力大通了西北走廊后,俄罗斯就有些知难而退了。
  雍正死前,俄罗斯就基本退出了满清和大明直接的战争,在雍正死后,康德曾今派人联系过俄罗斯,意图继续和俄罗斯合作,以牵制东方的大明。可是俄罗斯并没有同意,转而和以前一样只答应私下卖给满清火器这些什么,至于其他的一概没有。
  这个结果让康德很是恼怒,所以当他得知大明去年时候向北出兵要打俄罗斯的时候,康德心中还有些欣喜,在他看来大明敲打一下俄罗斯对满清来说不是坏事,如果俄罗斯在大明手里吃了亏,那么接下来自己这边和俄罗斯合作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
  可康德万万没想到,仅仅半年的时间,俄罗斯不仅在大明手里吃了亏,甚至连乌兰乌德都丢了,当消息传来后康德一筹莫展,他现在开始担心一旦俄罗斯被大明彻底击败,那么满清就失去了最后一个可能和大明抗衡的盟友了。
第1478章
讲述
  如果是在从前,康德或许还有打回中原的想法,可是现在已经早就没了。
  如今的大清不是当年的大清,自己这个皇帝也只剩下身上这块遮羞布了,再也没有号令天下的权威和能力。
  在早些时候,淳亲王去了一趟大明,这次出使大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不过也不能说没有半点用处。至少大明虽然没有完全给大清什么承诺,但在大清的一系列条件下还是稍稍松了些口,看样子短时间内是不会继续西进了。
  其实康德心里也清楚,这所谓松口只是表面而已,而且是建立在自己去帝号的基础上的。而且现在的大明不是不想西进,是为了更稳扎稳打才在哈密停下了脚步。
  如果大明不顾代价西进的话,灭掉自己的大清不是太大问题,当然大明必然也要承受不小的损失。而现在大明在西域搞什么建设兵团,开荒屯田,这么做的目的除了稳固地方统治外就是为后续西进做好准备。
  可不论怎么说,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再怎么样刀子还没架到脖子上的时候终究有些期望。现在的康德就是这个心态,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无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说完了北边的事,康德显得有些疲倦,其实这不是身体的累,是心累。
  “舅舅在,正好说个事。”康德牵强地笑了笑,伸手冲着淳亲王指道:“九哥回来,明廷那边开出了条件,其他的暂且不说,第一个就是去帝号……。”
  “皇上!”隆科多顿时一惊,正要冲康德下跪恳求,康德抬手制止了他的动作。
  “其他的话就不用多说了,朕早就有这个准备,其实在先帝当年的时候就曾今有过这个打算,一直拖到现在已算不错了。”
  康德的话中有着说不出的惆怅,他所指的先帝当然不是雍正,而是建兴。当年建兴也曾今意图和大明谈判,却被大明直接拒绝了,如今康德所做的和当年建兴没什么区别。
  再说了,所谓的去帝号只不过是对于大明而言,在大清内部怎么称呼还是大清自己的事,关起门来别说称皇帝了,就算自称玉皇大帝都没问题,可这么做对他们这些最爱面子的满人而言却是极为失落的。
  “皇上啊……!列祖列宗啊……!奴才……奴才罪该万死……奴才无能呀!”隆科多瞬间泪流满面,他这一哭在场的郭亲王、淳亲王等人心里也不好受,康德就更不用说了。
  眼眶湿润的康德长叹了一口,心中难受之极。可事到如今又能怎么办呢?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年太祖爷起家之初不也这样?在李成梁手下不知道受过多少委屈,如果没有忍耐的能力,之后的大金,后来的大清又如何会存在?
  再说了,皇帝的帽子只不过是个名义罢了,当个大汗也是一样。说不定那一天,等大明虚弱了,大清依旧会卷土重来,重新掌控天下。虽然这个可能性极小,可毕竟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流了好一阵马尿,嚎哭了几嗓子,康德继续说事。
  现在大明那边再搞建设兵团,关于建设兵团的情况淳亲王一路东行有所目睹,虽然大明那边并没有让淳亲王知道太多,可淳亲王在有心打听之下倒也了解了些,再加上这一次去大明淳亲王是眼界大开,亲眼看到了大明的强盛和先进。
  淳亲王回来有几日了,这几日他一直在和康德还有郭亲王探讨未来的大清究竟何去何从。如果还是抱着老一套的话,那么大清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就算是偏安西域,大清也不能一直这么下去,必须给大清找一条出路才是。
  这些日子,康德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大清早就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太祖延续下来的那一套东西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适应,如果大清只想躺平的话当然没问题,但又能躺平多久呢?一年?两年?三年或者更久些?
  依康德的眼光不难看出大明的意图,大清和大明之间只能存在一个,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大明早就把大清远远甩在了后面,那么能存在下来的绝对不会是大清。
  西域可以立足,却不能永远立足西域,大明必然会继续攻打大清,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再加上淳亲王从大明带回来的许多信息,更让康德心中有了改革的想法,只有改革,大清才有可能出路。
  在之前,大清不是没有想过改变,比如对军队的改变,对火器的研制等等,这些都是学着大明去做的。可其实这些改变仅仅只是表面,大清的本质却没有变化,这也造成了所谓的改变是换汤不换药。
  康德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他在当阿哥的时候就被视为众阿哥中的佼佼者。要不然后世也不会有关于他和雍正之间所谓的“传位于四皇子”的传闻了。
  先不说这个传闻假多真少,可能够有这么一个传闻就足以能看出康德的才能不凡,而且自建兴和雍正先后,放眼康熙之子中,康德是唯一一个能够有能力继承大统的王爷。
  正是因为这样,康德的上位后得到了满清王公大臣的拥戴,并没有像当年建兴即位和后来雍正即位那么有所异议。在所有人的眼里,康德即位是顺理成章的,而且也只有他才有资格当这个皇帝。
  今天正好除了郭亲王、淳亲王外隆科多也在,在场的没有什么外人,要论起来都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那么康德决定开一个小会,四人好好聊聊接下来的大清究竟何去何从。
  “改革?皇上,您莫非要变法?”隆科多没想到康德居然有这个想法,顿时极为意外。
  “说变法倒也不差,眼下这情况不变不行。”康德叹了口气,目光扫向淳亲王:“九哥,你同舅舅说说在东边看到的那些。”
  淳亲王点头,然后就开始讲述了他这一次去大明的所见所闻,虽然淳亲王已经同康德说过一次了,但康德依旧听得很仔细,至于隆科多也是如此,起初的表情还有些淡然,可随着淳亲王的讲述,他的神色渐渐变的凝重起来。
第1479章
康德变法
  淳亲王这么一说就是足足一个时辰,这还是他挑着说的,并未说的太过仔细,如果把他东行的所有所见所闻全部细细说上一遍的话,恐怕连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想不到……想不到东边居然已是如此……。”饶是隆科多知道些大明的情况,却也没料到大明的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短短十数年的时间,这中国就变得和当初大清统治时期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淳亲王说的一切是真的话,那么简直难以让人想象。
  对于大明,在场的诸人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最初的时候,称呼朱怡成是反贼,之后又称其为伪明。这些称呼从字眼上来说是极其贬低的,而且有着高高在上对下位者的无比鄙视。
  就算大清丢了北京城,中枢逃到西安的时候,对于大明的称呼依旧没有改变。而随着中原彻底丢失后,相比大清的日渐西下,大明却如同初升的太阳一般光辉耀眼。
  作为满清高层,就算嘴上不承认,可心里却也不得不认可大明的强势崛起不可阻挡。从这一刻起,对于大明的称呼就有了改变,从最初的反贼、伪明这些称呼变成了“东边”甚至“大明”。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淳亲王这一次前去大明深深体会到了这点,相比大明的强盛,他的心中是无比羡慕又无比失落的。
  一直以来,一个疑惑总在淳亲王心里,那就是朱怡成为什么会把大明治理的如此强大,而偏偏大清坐天下的时候却做不到呢?
  无论是农商又或者军事和其他,大清不如大明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其实不仅是淳亲王,康德同样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当淳亲王回来后康德和他细谈后,更进一步确定了要改革的想法。
  “现在明白我们和东边的差距了吧?”康德叹了口气问,在场其他人都没说话,但他们的神色却告诉了康德答案。
  “和东边相比,这不是多练些兵,多造几杆火枪,或者多铸几门大炮就能弥补的。如今已到了不变不成的时候,如我大清依旧如此的话,那么将来最多也就能苟延喘息些时日罢了,最终还是躲不过覆灭的结果。”
  说到这,康德看了众人一眼,郑重道:“祖宗基业已败坏如此,如大清彻底没了,我等死后又有如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变则通,不变则亡啊!”
  “可是皇上,改革可不是一件小事,奴才担心朝中……,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啊!”虽然隆科多心里赞同康德改革的想法,也明白现在这情况下不变是不成了的,可是大清内部矛盾依旧,旧势力顽固的情况他很清楚,尤其是如今大清威严早不如从前,康德这个皇帝说起来是皇帝,实际上已是一个大点的部落首领而已,一旦改革力度大了,弄不好就会遭遇反弹。
  康德的面容坚毅,他站起身走了几步,回头道:“当年商鞅变法,秦国臣工反对者比比皆是,商君有言,朕今日思之感慨颇多。”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此言一出,隆科多哑口无言。隆科多是熟读史书之人,也看过史记中的商君书,康德这些话正出自于此。
  既然如此,皇帝已经下了决心,隆科多心里也明白改革是件好事,与其现在这样继续下去倒不如改革找寻一条出路。
  “皇上,您说怎么办吧?奴才别的本事没有,杀人的手段还是可以的,谁敢阻拦皇上,先问问奴才手里的刀子快不快!”一直没出声的郭亲王突然开口道,说话间还冷哼一声,冰冷的目光若有若无地向隆科多那边扫了一眼。
  隆科多心中一颤,顿时明白过来今日康德的真正想法,当即起身磕头表态道:“既然皇上已有决心,奴才甘愿为马前卒,为皇上,为我大清保驾护航!”
  “好!”康德抚掌大笑,连忙扶起冲自己跪下去的隆科多,赞道:“有舅舅协助,朕就放心了,舅舅不愧是我大清栋梁,以后国家大事还望舅舅多用心才是。”
  “皇上此言让奴才诚惶诚恐,奴才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服了隆科多,康德的心情大好。正如隆科多所想的那样,康德今日见隆科多还特意把郭亲王、淳亲王两位重量级的王爷请来作陪,目的就是要拉拢隆科多为自己的改革做好后盾。
  大清如今虽已经日落西山,可一旦康德要大行改革必然会破坏所谓的祖制。
  在大清内部,一些王公贵族们虽然文不成武不就,要说本事没什么本事,可是往往这些人的影响力却不小,而且思想僵化,抱守残缺,很有可能会成为改革的阻力。
  康德要确保改革成功,把大清从废墟上重新复兴起来,必须先压制这些力量,不能让他们影响自己的改革施政。而隆科多不仅是大清重臣,更是军中大将,如果他站在改革的对立面话,对于康德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隆科多是必须要拉拢的,康德在见隆科多之前甚至想好了万一隆科多反对改革的后手,如果到了那种地步的话,为了大清说不得康德就会对隆科多下手,而现在隆科多表面态度支持自己,这是最好不过的结果了,这让康德心中大为满意。
  康德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既然确定了要进行改革,几日后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正如同康德所想的那样,当他向王公大臣们宣布了大清改革的想法后,赞同者有,可反对者同样不少。
  对于大清的改革,这些反对者直接就把祖制给抬了出来,叫嚣着康德如此是违背祖制,是要从根子上毁了大清。如果学大明那么做,大清还是原来的大清么?到时候这大清不亡也亡了,所以改革是万万不能的,如皇帝一意孤行改革的话,他们绝对不同意。
  对此,康德早就有所准备,毫不迟疑地痛下手去,无论是谁凡是反对改革者一律处置。一时间,被康德囚禁甚至杀头的王公大臣就有十几个,其中还包括了几个地位极高的大臣和皇族成员。
  当这些人的人头落地,兵权又牢牢握在康德的手中,军中大将基本都是康德的人,甚至包括隆科多这种重臣也旗帜鲜明地站在皇帝这边的时,反对改革的声音几乎一夜间就从清廷内部消失了,从而取而代之的是赞同。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康德彻底整肃了清廷内部,消灭了反对派,从而取得了改革的第一步基础。
  随后,康德宣布调整八旗制度,把原本八旗旗主的制度全部收归于皇权所有,这样一来彻底从基础上废掉了八旗旗主能够和皇权抗衡的资本。
  在康德看来,八旗制度就是一把双刃剑,当初建兴能够用这个制度威胁康熙,从而登上了太子和皇帝的宝座。而康德也利用了八旗制度逼迫雍正妥协,从而从雍正手中获得部分皇权,为自己后来登上皇位打下基础。
  可是现在康德已经是皇帝了,就算在大明那边去了帝号,他关起门来依旧是老大。
  所以在他眼里,八旗制度这种落后的制度不仅是改革的阻碍,更是可能未来威胁自己皇权的工具,必须要在正式推行改革制度的第一步废除八旗,可直接废除八旗有些说不过去,满清之所以能够当年取得天下,八旗是功不可没的,而且满清王公贵族的权利和地位也来自于八旗,一旦没了八旗他们就彻底失去了基础。
  从这点来说,康德完全废除八旗制度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他可以先改革八旗制度,收八旗权利为皇权所有,康德是必须要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