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0/656

  处理八旗后,康德依造大明的制度着手开始改革。上书房制度暂时不动,大明有军机处,大清的上书房虽和军机处有所不同,可只需要对职权进行调整即可,除此之外康德按大明例子建立了总参谋部,选拔年轻军官和军中大将进入总参谋部,以确保军权牢牢掌握的皇帝手里。
  此外,组建建设兵团,对西域进行屯田开发,以确保基本需求。
  对于军队方面,加大新军的编练,由最初的八旗、绿营等按大明的例子改制为大清新军,多造多练火器战术,适应新的战法。
  对于商业方面,大清以前是看不起商人的,对于商人也是有颇多限制。而现在康德颁布了鼓励商业的诏书,意图用商业来弥补农产的不足,以增加朝廷收入。
  西域原本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康德虽然失去了中原,但手上依旧有不少从中原迁移过来的军民,这些军民的如果仅仅只是屯田的话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除去建设兵团和新军外,商路的重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大清通过并吞西域掠夺了不少物资和财物,可这些东西总不能只出不入,要想重振大清,必须要有财赋来源,而在失去中原之后,大清的财赋来源早就不多了,所以说商业是最能见效,也是现在大清唯一可以依靠的方面。
  在这些林林种种的改革措施之下,康德还在考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域并不安全。
  一旦大明继续西进,大清的危急依旧存在。何况改革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再说大清的改革究竟能起到多少效果,什么时候才有成果,这些康德心里也没底。所以康德思来想去除了西域他必须再要弄一个安全可靠的地盘,只有这样大清才有机会。
第1480章
只会吃大米
  康德盯上了藏地,没错,就是藏地。
  策妄阿拉布坦这个家伙之前妄图趁大清虚弱攻打西域,却没想被隆科多领军打得鼻青眼肿,狼狈逃回藏地。
  如果不是藏地气候清军不适应的话,恐怕现在策妄阿拉布坦的脑袋都摆在康德面前了。
  现在,隆科多的大军返回,主要的原因是高原气候让清军损失颇多,不过在康德看来这只是一时的,康德已经找了不少医者和长期生活的在藏地的藏民,通过他们了解了些如何适应藏地气候的方法。
  对于藏地和策妄阿拉布坦,康德是打定了主意要一气拿下,留着这个祸害对于大清不是什么好事,一旦东边的明军再次西进的话,说不定这个策妄阿拉布坦又会像上次一样卷土重来。
  解决掉策妄阿拉布坦不仅能解决一个后患,更能让大清获得藏地这个可周旋的地盘。
  当然了,其实对于大清现在的情况来说,还有一条路比藏地更合适,那就是继续向西北扩张,可这样一来势必就要和俄罗斯碰上,康德倒不是怕俄罗斯,在他看来俄罗斯虽然强大,可大清如今也不算弱,再加上他手中的人马不少,现在俄罗斯的主要军事力量不是在欧洲就是在西伯利亚那边和明军对峙,再西北恰恰是一个空档,如果清军继续西进的话吞并一些草原土地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可这个念头刚起就被康德否决了,再怎么说俄罗斯和自己勉强算得上盟友,而且现在俄罗斯正和大明交战,自己如果在俄罗斯背后捅上一刀的话,那么对于大清并不算好事。
  如果因为大清的原因导致俄罗斯远东总督府彻底崩溃,这不仅帮了大明一把,更得罪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康德哪里会做这种蠢事?就这样康德只能把目标盯在藏地。
  其实盯住藏地不仅是因为策妄阿拉布坦,还有一个原因其他人不清楚。那就是藏地和尼泊尔接壤,通过藏地清军可以从尼泊尔进入印度。
  在西域久了,康德也曾收集了不少情报,更了解不少以前所不知道的一些事。印度古称天竺,这可是一个佛国,更是一个拥有无数财富的黄金之国。
  印度的富饶一直在史书上有所流传,而且印度的气候和土地也不是贫乏的西域能比的。如果能够拿下藏地,进一步打下尼泊尔进入印度的话,那么大清就能彻底摆脱现在的困局,从而在印度重新焕发新生。
  对于这个宏伟的计划,康德思索了许久,越想越是一个好主意。就这样,康德已经定下了继续攻打藏地,吞并策妄阿拉布坦的打算,而且这速度必须快,一旦慢了话等东边的明军反应过来,大清就再也没地方可去了。
  康德的想法的确不错,他这个构思对于现实来说也是最好的办法。可惜,康德想的虽然好,事实却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别说大清了,就连大明打西域都是步步为营,一点点来实施这个目标,这不是大明的军力不行,而是有许多问题并非简单的战争能解决的。
  康德变法,由上至下,为了改革康德采取了严厉的手段,清除了一大批满清内部的反对者,从而推行了这次变法。
  在康德看来,只要大清能够变法成功,那么大清就能脱胎换骨获得新生,到时候就算打不过明军也相差不会太多,再加上自己先取藏地后入印度的大计划,大清重生不是难事。
  可变法不是想变就能变的,康德想的虽然好,计划的也不错,但事实上变法一开始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当开春时变法开始推行的时候,一个个问题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那哥!上面的活你怎么安排?”在一个营帐中,两个佐领喝着酒吃着肉,这两人都是八旗的满人,虽然现在的八旗权利已经全部归皇帝所有,但内部的编制依旧还是原来一套。
  那三大嚼着肉,拿起桌上的酒喝了口,这才就着酒水把肉咽了下去。
  抹抹嘴,那三斜眼看了问话的佟福,似笑非笑反问:“怎么安排?兄弟,你又是怎么安排的?”
  佟福挠挠刚剃过发着青色的头皮,摇头道:“这次皇上让我等搞什么建设兵团,仿效东边开荒屯田,可是那哥,你也知道我这打生下来就没种过地,这粮食倒是从小吃到大,怎么种是一概不知。眼下正为这事头大呢,这不找那哥你出出主意。”
  “找我?”那三伸手朝自己一指,反问:“兄弟,你觉得我种过地?懂得怎么伺候庄稼地?”
  佟福一拍脑袋,哭笑不得:“那你说怎么办?这春耕就在眼前了,上面交代下来的差事弄不好可是要掉脑袋啊!”
  “爱咋办就咋办,反正老子没办法。”那三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摊着双手道:“老子早就问过了,这旗下会种地的一个都没,找了半天就找着以前京里看庄子的两个管事,可也不顶用啊,要论吃大米绝对没问题,可要说种大米两眼一抹黑。”
  听到那三这么说,佟福顿时苦着一张脸,长吁短叹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办才好。
  其实这情况不仅是他们两个,其他几个佐领那边同样也是如此。要知道满人原本就不是农牧民族,当年在白山黑水的时候,满人靠的事渔猎,后来建立大金靠的事掠夺。
  等大清成立,满人入关得了天下,靠的是关内的汉人来养活。再说了,满人一生下来就有铁杆庄稼,但这庄稼地满人自己是肯定不会种的,种地的都是汉人,满人是老爷,是人上人,这天下会种地的满人能有多少?
  就算丢了北京城,从中原逃到西安,后来又一路西行,这些满人同样没有摆弄过庄稼。让他们拿刀子杀人是没问题,可弄庄稼全都傻了眼,就像佟福说的那样,大米饭是吃过不少,可这大米是怎么种出来的一概不知。
  这一次皇上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居然要让满人搞什么屯田,还组织了什么建设兵团,效仿明军。
  这听起来似乎不错,可是上面就不想想这些满人中有谁会种地的?不仅是他们这些满人,就连当地的那些人要说会种地的也不多,西域各地许多民族基本都是游牧民族,放羊放牛不少,种地的寥寥无几,而眼下眼看着就要春耕了,无论是那三又或者佟福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干呢。
第1481章
反了
  现在,所谓的建设兵团是搞起来了,地也圈了不少,而且为了圈地满人还直接把原本当地人的草场占为己有,用来进行开荒。
  这样一做,使得当地的牧马们没了草场,激发了满人原本就和当地人的矛盾。在满清进入西域后,为了控制地方,满人对于当地各族可没少干烧杀抢掠的勾当,要不然满清也不会一直通过这种方式掠夺物资,从而维持到现在。
  而现在康德变法,除军事和政治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屯田搞建设兵团了,这一点在康德看来是极为必要的。
  打仗靠的什么?当然靠的事钱粮,尤其是后者,没了粮草打个屁仗,不用等明军打来恐怕就全都饿死了。
  从这点来说,康德变法效仿大明搞建设兵团是正确的,如果能够屯田成功,那么康德就没了粮草的后顾之忧,能办的事也又了几分底气。
  可是康德,又或者赞同改革的满清上层却没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满人会不会种地问题。
  假如是在以前,也就是满清占据中原的时候,这种事推行起来问题还不算大,因为那时候的治下汉人居多,种地是汉人的本领,汉人靠着种地活了几千年了,让他们种地不是小菜一碟?
  可是现在不同了,自丢掉了中原,又从西安一路撤至西域,眼下大清统治之下的汉人早就不如从前了,除了一些铁杆跟着满人的汉人绿营外,普通汉人老百姓寥寥无几。
  现在大清的统治下,除大部分的满人和少部分的绿营外,更多的是原本西域的各族,这些人对于种地相比满人好不到哪里去,让他们放弃放牧的本事改去种地?简直开国际玩笑。
  相比之下,大明那边就没任何问题。所以大明在哈密的建设兵团是搞得热火朝天,康德看到了表面却没看清实质,这个作业照抄也是抄不好的。
  可现在干不了也得干,这是康德硬压下去的“政治任务”,为了推行康德变法,康德高举屠刀狠狠处置了好些王公大臣,其决心之大有目共睹。
  无奈之下,下面的这些满人,就比如那三、佟福这些人就算种不来地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先圈了当地各族的草场,然后强行让当地人编入所谓的建设兵团,然后再让他们去种地。
  好不容易从各处找来几个勉强会种地的人,让这些人带领着大家开荒种地。但就算这样,那些普通满人这一辈子都没摆弄过庄稼,至于那些各族人也是如此,在这情况下所谓的屯田开荒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一转眼就是两个多月过去,屯田开荒非得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而且还适得其反。
  那些开荒的草场,现在被屯田的建设兵团挖得狗啃似的,种下去的庄稼不是没长出来,要么就是长出来的草比庄稼还多。
  除此之外,由于草原的破坏,和强行推行屯田政策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当地各族和满人的关系更势同水火,仅仅这两个月里就发生了不冲突,为了强压当地各族,满人毫不迟疑地举起了屠刀,杀得地方血流成河,可人死了,这地依旧没能种起来,而且连草场都没了,原本的牛羊也没人去放了。
  下面的满人为了捂盖子,生怕被康德不满对于这些事居然没有上报。所以康德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这些,在康德心里还举得自己的新政变法推行顺利呢,志得意满的想等到秋收的时候有好的结果。
  可惜,康德高兴的太早了,就连下面的满人也没想到这盖子越捂越是捂不住,当半个月后西边的一群部落直接起兵造反,杀了负责屯田的十几个满人的时候,这盖子终于捂不住了。
  消息传来,康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好好的屯田开荒怎么就造起反来了?
  但不管如何,事出了就必须要先解决,康德连忙派军队去镇压,同时又把马齐给派了出去,让马齐替自己去了解情况。
  马齐老了,尤其是雍正死后,这位对大清忠心耿耿的老臣似乎已夜间老了许多。
  作为四朝老臣,马齐可以说是如此满清中资格最老,地位最高的臣子了。可是那么多年来,马齐东奔西走费尽心血,却是一事无成。大清非得没有蒸蒸日上,反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一次康德变法,马齐作为重臣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谁都不知道马齐究竟算是支持还是反对。但就算是这样,对于马齐这老臣康德还是信得过的,因为康德清楚马齐对大清的忠诚,更清楚马齐是一个厚道人。
  为了让众人知道自己的马齐的重用依旧,康德特意把这个差事交给了马齐,并且给了他足够处理事务的权利。
  马齐也没退却,直接领命出发,可过了没多久马齐的奏折就加急送了回来,当康德看到马齐的奏折一开始还算平静,可当随着他仔细看马齐奏折中的内容后,越看脸色越是铁青。
  “狗奴才!一群狗奴才!居然……居然如此欺瞒朕?”
  康德的双手颤抖,他没想到事态不仅严重,更要命的是他一直认为推行顺利的屯田开荒政策实际上已成了一个笑话。
  根据马齐的报告中所言,大清的建设兵团根本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组织,不仅破坏了大量草场,逼迫原本放牧的地方各族强行推行屯田制度,而且还在地方乱搞一气。
  马齐不会种田,但是马齐却对农事不陌生,早在康德时期马齐就作为朝中大臣多次视察过地方,对于农桑有所了解。
  在他看下来,现在的屯田开荒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荒是开了,地却没种出来,就算那些勉强种的估计等到了秋收连播下去的种子都不一定能收回来。
  至于地方的叛乱完全是因为建设兵团的强行实施逼出来的,试想那些原本放羊放牛活的好好的各族,一下子没了草场,又不让他们放牧反而让他们强行去种地?这样一来让他们以后吃什么喝什么?把人逼到了如此绝境,不反才怪呢。
第1482章
麻烦
  康德气的不轻,在马齐报告来之前康德还是笑呵呵的一副模样,在他看来自己的变法推行的极为顺利,仿效大明搞的建设兵团蒸蒸日上,各地开荒屯田弄的热火朝天。
  这一切让康德的心情很好,他已经憧憬不久后秋收时的收获了。等到那时候,西域粮草的问题就能解决大半,而大清也不再需要继续压榨西域各族,从而缓解西域的地方矛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