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656

  如今大明的京师,当年大清的北京城,在淳亲王眼中熟悉而又陌生。
  从马家铺车站下车,他们一行人登上了前往京师的马车,马车载着向北一路前行,半个多时辰就到京师。
  一路上,官道和之前大不相同,满清时期从丰台到北京城就有官道,可现在的官道相比原来的官道无论是宽阔还是平整都不是之前能够相比的。
  至于马家铺这个地方,早年间淳亲王是来过的,留给他的记忆仅仅只是丰台地区的一个小镇子,整个小镇人口不足一千,周边不是农田就是满清贵族的庄子,来往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农民。
  而现在的马家铺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现在的马家铺热闹非凡,当初的小镇如今已是一个庞大的交通枢纽,整个车站的占地面积远超之前马家铺整个镇子两倍还多。
  除此之外,出了车站后,沿着官道两旁随处可见商铺、酒楼、货栈等等建筑,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来往的人中既有普通人,也有商人,更有官员,还有不少高鼻梁的西夷人,这样的场景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等越近京师,也越发热闹,当进入外城的时候,淳亲王突然发现这走道和自己预料的不一样。
  按照之前的规矩,由丰台向北入北京城需先进外城然后由崇文门而入,因为京城的九门南边的分别是宣武门、正阳门和崇文门三门,其中宣武门因为靠近菜市口,被人称为“死门”,而正阳门有专门的御道为皇帝出行专用,所以由南向北入京师通常都是走的崇文门。
  崇文门最有名的是什么?当然是税官了。
  崇文门的门税在整个清朝都是一项丰厚的来源,后世的和珅不就靠着崇文门收税捞了无数银子么?原本淳亲王以为从崇文门入门的规矩和之前一样,谁想这一次重回京师,崇文门却前所未有的通畅。
  随着车流、人流的依次前进,在印象中天天堵得水泄不通的崇文门如今井然有序,守门的警察(衙役)除了查验入城人员的身份证明外,对于个人携带的随身物品基本不查,而运输货物也只是核对货物清单品名和货物是否相符,并没见到收税的流程。
  排了仅仅一刻钟,就轮到了淳亲王一行,陪同淳亲王的明军军官向守城的警察出示了文件,对方确认文件真实性后就直接放行了。入了城内,淳亲王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开口询问为何没见崇文门收税。
  “收税?为何要收税?”明军军官诧异地反问。
  “崇文门的入城税啊!除了这还有货税和人头税这些。”
  “哪里来这些,这几年来往京师就从来没见过崇文门收税的,而且我大明早就取消人头税了,现在就连田赋也少得可怜,倒是朝廷对商税规矩很是严格,可商税收税有一套专门的制度,这个由税务司负责,和崇文门没半点关系。”那军官笑着回答道。
  淳亲王有些发蒙,崇文门不收税也就算了,可大明居然取消了人头税,就连田赋都少得可怜?这不等于田赋可有可无?这在淳亲王看来简直无法想象。
  要知道历朝历代朝廷维持天下靠的就是赋税,人头税、田赋是最重要的两项,这两项组成了赋税的基础。至于商税不是没有,但商税从前明开始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满清时期虽然对商税的要求比前明时期稍重视些,但因为满人的特权和一些官员的照顾,实际上商税收入根本就是差强人意。
  此外,就是广州十三行的关税了,这倒是一块大项,但这些相比基础的人头税和田赋来说所占比例只是部分而已。淳亲王虽然知道现在的大明重视商贸,却没想到大明会如此调整赋税结构。
  当年,康熙为了安抚天下百姓,信誓旦旦地保证“永不加赋”,还特意写了这四个大字。但这仅仅只是不加赋罢了,赋税赋税,大清除了赋还有税呢?何况不加赋并没有说免去之前的赋,可大明倒好,居然直接取消人头税不说,还以极低比例收取田赋,这在淳亲王看来是无法想象的。
  按理说,大明这么干朝廷哪里还有什么收入?难道仅仅就靠收取商税就能维持整个天下的统治么?
  对此,淳亲王忍不住询问大明的赋税来源和具体收税执行情况,对于这些那军官就无法回答了,毕竟这些问题远远超过了他的能力,军官只能笑着告诉他如果想知道这些的话可以去找一本由大明税务司颁布的《大明税法》看看,他想知道的一切在这本税法上都有详细说明。
  听了军官的解释,淳亲王暗暗记下了《大明税法》,准备等安顿下来后找来仔细研究一下。大明能够这么做,而且还能维持国家的繁荣和不断进步,甚至在财政上保持良好运行,虽然淳亲王现在不明白大明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可不管怎么说大明做到了,既然如此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或许对大清是有莫大好处的。
  入了京师,淳亲王一行人的安顿之处是早就安排好的,他们的住处原本是满清时期一个三品官的府邸,现在这地方属于大明朝廷官方的房产,平日里作为招待各国外交人员的住处。
  对于这个地方淳亲王倒不陌生,因为他的府邸就在离这不远处。可现在物是人非,早年的九阿哥府已不再是自己的家了,已经成为大明官员的府邸,当年的主人现在已成了求和的使者,只能在此落脚。
  军官带他们到了地方,帮着安顿下来,随后叮嘱了淳亲王等人几句。
  无非是按照规定他们必须住在这里,平日里可以外出,但不可在外住宿,每日外出需向守卫此处的锦衣卫登记,此外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外出期间不得着满清服饰的打扮,对于这点军官尤其着重关照,虽然淳亲王听了心里有些不舒服,可如今这北京城已不是大清的北京城了,他们这些满人也不是当年的主子,在这种场合和情况下再以满人身份在北京城中出入的确不合适。
  这些只是小节,淳亲王一口答应下来,同时询问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见到大明皇帝,或者大明军机处的几位大臣也行。
  对此,大明方面表示这个需走程序上报看上面的安排,让淳亲王一行耐心等待,也许几日,也许更多些时间,自然会有人前来通知。
  人再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对这样的官方回复淳亲王也只能无奈点头表示知晓,随后就在此处休息了下来。
  当天晚上,躺在床上淳亲王一夜都没睡好,虽然他再一次回到了北京城,可现在的北京城给予他一种莫名的陌生感,这让他觉得记忆中的北京城完全是两个地方。再加上身负重任,淳亲王心里一直琢磨着接下来如何做,同时又牵挂着西域那边的战事究竟到了如何地步。
  直到凌晨时分,淳亲王这才昏昏睡去,但睡了没多久他就醒来了。
  醒后的淳亲王稍稍洗漱换上了明人的袍服,戴了一顶帽子,然后按照昨日关照在守卫的锦衣卫那边登记后带着随身的奴才出了门。
  出门后,淳亲王明显感到身后还有人跟随,对此他并不意外,这肯定是锦衣卫的安排,而且对方特意让他知道也是用这种方式提醒和警告他而已。
  北京城的风貌大变,但城中的许多道路依旧还是原样,在北京城生活了那么多年的淳亲王安步当车很快就找回了一些熟悉的感觉。他先去了不远处的集市用了早餐,早餐是简单的豆汁和焦圈,这两种东西自离开这里后淳亲王已经好久没吃到过了,现在再一次品尝到熟悉的味道,让他心中感慨无比。
  用完早餐后,找人询问了下,淳亲王就去了附近一家书店买了本《大明税法》,这本书到手后他草草翻阅了下,的确如昨日的明军军官所言,里面的内容极其完善。
  把这本税法塞进怀里,淳亲王沿着街道随意走着,也许是有意,或者也是无意,走着走着他居然走到了之前自己的府邸附近,当他察觉到周边的景物时这才发现。
  “算了,见倒不如不见……。”停下脚步,淳亲王哭笑着对自己说道,当年的府邸虽然还在,可惜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再去看未免触景生情,这又是何必呢?
  想到这,淳亲王决定掉头离开,可刚一转身不小心就碰到了一个从身后匆匆而来的行人。
  “抱歉,这位爷,您没事吧?”人家是正常走路,淳亲王是莫名其妙掉头,自然理亏。
  “没事没事,是我走的急了些。”对方其实也没什么,就是稍碰了下而已。
  既然对方没事,淳亲王点点头就准备离去,可还没等他走出两步,刚才碰到的那人和淳亲王擦肩而过,突然间回头向淳亲王迟疑喊了声:“九爷!您是九爷么?”
第1430章
小武
  淳亲王一愣,猛地回头,只见那人三十来岁的样子,容貌依稀有几分熟悉。
  “关……关……。”一时间,淳亲王开口呼对方的名字,可名字到了嘴边却又想不起来了。
  “还真是九爷您!”那人仔细端详,确信没有认错人,连忙冲着淳亲王要鞠身打千儿,可这手膝刚伸出去却又想到了什么,急忙收了回来,同时又有些后怕地左右看看,见没人注意到他们这边这才松了口气。
  “九爷您吉祥。”接着,那人用汉礼向淳亲王拱手,用只有两人才能听清的声音轻声说道:“九爷,奴……小的是关效武呀,老关家四房的二小子,当年跟着九爷您去过木兰牧场。”
  “对对对!关效武!”淳亲王猛然记起了这个名字,要说起来这关效武不是外人,祖上是满清勋贵,老姓瓜尔佳氏,是大清八大姓之一。
  关效武的祖宗可不一般,那是大清开国第一功臣,三等信勇公,额驸费英东,要论起来也算是皇亲国戚。
  不过关家后人众多,关效武又非长房所出,继承信勇公爵位根本轮不上,除了一个区区恩骑尉的赏爵外连个正式差事都没。
  不过关效武这小子比较机灵,经常凑在当年康熙几个阿哥身边混,说白了就是一个“帮闲”角色。
  当初建兴为八阿哥,在朝野素来就有八贤王之称,周围笼络了一大批勋贵子弟,关效武就在其中。
  淳亲王当年可是八爷党的骨干,这些帮闲自然是认识他的,再加上淳亲王性格爽直,为人慷慨大方,又讲义气,相互之间关系着实不错。
  自当年明军从天津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北京城,清军仓促迎战在直隶兵败不敌。
  眼看着明军大胜,北京城不保,清廷狼狈出逃。可清廷中枢跑了,底下的普通满人跟着跑掉的却不多,所以当明军占领北京城后整个北京城包括北京周边未来得及跑掉的满人还有不少。
  关效武就是没能跟着跑的满人之一,作为关家的旁系,关效武得知消息后再准备跑路已经来不及了,等到明军一入城,这想跑也是不可能了。
  就这样,关效武就在京师留了下来,因为他的身份尴尬,家里又早就离开了关家主枝,一家老小五口人仅只有城中一个小小院落罢了,就连家中积蓄也没多少,平日里除了区区恩骑尉的一年45两俸银外,靠的就是在阿哥们身边帮闲弄的那些赏银,生活只能算得上勉强。
  谁想大明收复京师,对城中满人勋贵进行一系列清算,一些高高在上的豪门大族被夺了院子家产的可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不少罪大恶极者直接被送去“劳动改造”。
  在这种情况下,关效武这样的普通满人家庭反而没什么影响,按照大明的政策,对于城中普通满人只是让他们改汉姓,弃风俗,以汉人自居即可,至于家产什么的,这些人原本就没什么,所以大明也未对他们有什么严厉处置,仅仅在监视居住一段日子后由地方进行观察,如能遵守大明律规范,一两年后就和普通明人没什么区别了。
  这样一来,倒是关效武的福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和解放前赌博输光了家产的赤贫地主在解放后被评为贫农没什么区别。
  虽然大明收复北京后上面没了主子,关效武也当不了阿哥的帮闲,就连一年大清发的45两的俸银也没了来源,可在京师这样的天下首善之地,再加上关效武这小子头脑不笨,善于钻营,大明商业气氛浓郁,这些年海贸大兴商业、制造业发达,关效武同人合伙开了个牙行,凭借他在京师地头熟居然赚了些钱。
  去年的时候关效武把牙行转让后在京师开了个铺子,铺子的买卖很是不错,一来二去倒是成了殷实人家。
  “九爷,您……怎么……怎么突然回京了?”问了安,关效武神色诧异打量着淳亲王,如果是普通满人故旧在京师碰上也是正常的,可淳亲王是谁?这可是当年康熙爷的九阿哥,后来建兴皇帝的九弟,眼下的大清早就被赶出中原了,听说正在西域那边折腾呢。
  “别怕,我可不是偷偷跑回来的,这次来京见大明皇帝的,并非什么探子。”见关效武的神色不定,淳亲王略微一想就明白他在担心什么,当即笑着取出一面身份牌给他看了看,见到这面牌,关效武这才长出了口气,脸上又一次堆起了笑容。
  “抱歉九爷,奴……小的……刚才……。”
  “没事,假如是我的话恐怕也会和你一样想。”淳亲王拍了拍关效武的肩膀,和蔼说道:“一别就是这么多年,看起来你现在过的不错,既然碰上了就是缘分,能再见到你我也算放心了。”
  说完,淳亲王也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份让关效武为难,当即冲着他笑着点点头,转身就要离去。
  当淳亲王转身的时候,关效武脸上的神情很是纠结,似乎有些轻松,同样又有些难堪,而更多的却是羞愧。
  “九……九爷!”终于,当淳亲王已经走出几步,离关效武两三米距离的时候,关效武再也忍不住了,开口喊住了淳亲王。
  “小武,还有什么事……?”
  “九爷,您刚才说的对,既然碰上了就是缘分,当年小的跟着九爷可没少受您的照顾,这次九爷您回京,小的如果见了九爷就躲那还算得上是个人么?如九爷您不介意的话,就让小的请您老人家喝顿酒吧?”关效武仿佛下定了决心,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请我喝酒?”淳亲王看着关效武,见他神色中的坚持想了想笑着点头道:“好哇!爷昨日刚回京,还没来得及再喝京中的酒呢,怎么着?小武,你打算请爷去哪里喝?”
  “当然是醉仙楼!”关效武想都不想就说:“记得九爷当年就喜欢那边的酒菜,今天小的来做东,请九爷去醉仙楼一醉!”
  “好!还站着干嘛,走吧!”淳亲王哈哈笑道,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当年做阿哥的时候。
第1431章
闲子
  深夜,五军都督府不远处有个宅院,这处宅院外面看起来很是寻常,相比宏伟的五军都督府和东侧的六部衙门而言不知道的人只以为这里是六部中那一部的偏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