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7/656

  可实际上,这处宅院却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衙门所在地,从并不宽的正门进入,首先是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都是高墙,这条长廊足有三十米左右,四处没有任何可遮拦的地方,而高墙后却能藏人,假如外来者从正门而入,在长廊中简直无处可躲。
  过了长廊,才是一面照壁,绕过照壁后这才到锦衣卫衙门的真正所在。
  整个锦衣卫衙门实际占地面积比六部中的刑部还大,除去普通办公室的场所外,还有专门的各种场所设施,当然曾谈者色变的“诏狱”现在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审讯房和拘留室。
  三进的正房,这里是锦衣卫指挥使张冉平日办公的所在,按理说这么晚了张冉早就应该回自己府邸歇息。可是今夜,张冉却依旧还在衙门里,坐在正房的堂上静静聆听着手下的汇报。
  汇报的手下是京师千户所的千户,此人姓穆名忠明,没错,他就是当年满清在南京的金陵八旗佐领穆费勒,在劳动改造中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改了汉名,由满人彻底转变成了汉人,并且为大明拿下天津、京师两地从而立下赫赫功劳的穆忠明穆千户。
  穆忠明现在的官职并不高,仅是京师千户所的千户,这在锦衣卫中属于中坚力量,但这个官职放在朝廷中却算不了什么。
  不过,穆忠明对于现在自己的地位却很满意,相比在其他地方他更认同自己锦衣卫的身份,也许这和他的出身有关吧,比起去军中或其他地方在锦衣卫反而让穆忠明感觉适应。
  再者,朱怡成几次调整了锦衣卫的职能,现在的锦衣卫已经和最初的锦衣卫大不相同了。如今大明锦衣卫已是彻头彻尾的情报机构,和通事处一内一外,替朝廷掌控各项情报的收集、分析等等,在各职能部门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几年前,朱怡成又重新设置了锦衣卫的军衔,对于锦衣卫内部一直使用的指挥使、同知、指挥佥事、镇抚使、千户、副千户等称呼继续保留,授予正式的军衔。
  军衔的授予,标志着锦衣卫脱离原本尴尬的地位,直接进入军队行列,从而挂上了军方的名义。
  张冉作为指挥使被授中将,同知为少将,指挥佥事和镇抚使分别为上校和中校,普通千户为少校,十四所实权千户和镇抚使相同为中校,其余以此类推。
  穆忠明是京师千户所千户,不过他之前因为功劳除千户实职外还多了一个指挥佥事的虚衔,所以他的军衔实授是上校,从这军衔就能看出他现在在锦衣卫中的地位了。
  “这件事没引起他疑心?”听完了穆忠明的汇报,张冉满意地点点头,同时又问了一句。
  “回大人,关效武是下官亲自发展的下线,这些年在京师先做牙行,如今又开了铺子自己当起了东家,除下官之外没什么人知道他真正的身份,这点下官完全可以保证,就算平日里信息传递也一直按照所里的规矩来,并无同外人接触过,这点还请大人放心。”
  听穆忠明如此解释,张冉的神色轻松了下来。其实像关效武这样的满清投效人员锦衣卫有着不少,穆忠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过穆忠明因为功劳太大,名气太响,知道他的人也太多。而关效武这些人平日里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而且他又有着满人的一层身份,在许多事情上往往能够起到意外的效果。
  锦衣卫向来讲究全盘掌控,又善于布局设子,关效武这颗棋子以前看似乎用处不大,但在必要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就像现在,关效武转瞬就从一颗闲子成了有用之人。
  “这个伪王九阿哥此次前来还真是来谈判的?”张冉微皱眉目道。
  “这应该不差。”穆忠明回道:“关效武请伪王喝酒,伪王在酒席上就是如此同关效武讲的。”
  “嗯”张冉点点头,其实淳亲王来京师谈判锦衣卫早就得到了消息,虽然锦衣卫的初步分析和现在实际得到的情报差不多,不过对于这样的大事锦衣卫还是要反复确认,以免情报有差。
  “除了谈判一事,你刚才说伪王还向关效武打听一些其他事?”
  “回大人,伪王的确是问了许多其他事,都是些日常,此外今日伪王外出还特意去买了一本《大明税法》,据下官得到的消息,是昨日伪王入城时见崇文门……。”穆忠明当即把昨天淳亲王一行在崇文门的情况汇报了下,张冉听后默默点头。
  思索了下,张冉交代穆忠明,让穆忠明安排关效武继续同淳亲王接触,只要不损害朝廷的利益情况下,淳亲王但所有需关效武尽力满足,他要彻底摸一摸淳亲王来大明的意图,看看满清在谈判的表面下究竟还想做些什么。
  穆忠明是个机灵人,这样类似的事他干过不少,张冉这么一说他就明白了,当即就表示自己会安排下去,一定仔细交代关效武好好做,绝对不会坏了大人的大事。
  过不多久,穆忠明告辞离开,穆忠明走后张冉没有回府,眼看着夜已经很深了,再过两个多时辰就是临近天明,现在回去也没必要。
  当夜,张冉就在衙门里歇息了一晚,第二天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张冉就穿戴整齐向宫门那边而去,对于淳亲王的情报锦衣卫必须及时向朱怡成汇报。
  朱怡成刚到偏殿,就接到了张冉求见的消息。等让人把张冉带来的时候,朱怡成还在用早餐。
  “臣张冉叩见陛下……。”
  “起来吧。”朱怡成抬抬手,用眼角看了他一眼:“来的这么早?用过早饭没?要不陪朕用些?”
  “谢皇爷,臣在衙门已经用过了。”张冉连忙回道。
  “小江子,给张大人上茶。”朱怡成点点头随口吩咐了一句,然后也不管张冉自己继续用膳,朱怡成贵为皇帝,这用膳却远不如满清的皇帝那么气派,他的早膳无非就是一些很普通的小食、咸菜再加一碗小米粥罢了。
  有滋有味地用了膳,朱怡成用一旁的帕子擦了擦嘴,等人把餐盘收拾干净后这才询问张冉一大早进宫来找自己为了何事。
第1432章
稳稳
  张冉当即汇报了关于淳亲王的一些情况,不仅包括他到京后的一些举动,还包括了昨天酒后的言论等等,对于汇报张冉没有丝毫添油加醋,更没有做什么想当然的分析和判断,作为朱怡成的耳目,他只需要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完完整整地汇报上去,至于其他的朱怡成自然有自己的判断。
  对于张冉的汇报,朱怡成听的仔细,在他汇报过程中没有插口询问,只是聆听思索。
  等张冉汇报完了,朱怡成心中略有满意,他虽不知道张冉用的什么办法搞到的这些消息,不过张冉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就是吃的这碗饭,假如淳亲王人都到了大明地盘锦衣卫还摸不清对方的底的话,那么张冉这个指挥使也不用干了。
  最后,这场汇报以朱怡成一声“知道了”结束,汇报完毕张冉起身告退,等他走后朱怡成仿如什么都没发生一般和平日一样投入正常工作之中。
  直到下午时分,把手头的事务处理的差不多了,朱怡成这才空闲了些,看看外面的天色不错,朱怡成吩咐了左右一声,起身出了偏殿。
  自到京师,朱怡成出宫的时间比在南京的时候少了许多。这固然是因京师的紫禁城比起南京的皇宫更大缘故,同时也是因为每日需处理的国家大事实在是太多了。
  相比在南京,朱怡成个人空闲的时间要少了许多,所以也没太多时间出宫逛,通常只会再空闲时候抽出个小半时辰在宫中几处景色不错地方走走,用这种方式劳逸结合。
  不急不缓地散着步,朱怡成思索着满清那边的情况。随着镇远城的拿下,雍正固然自尽而亡,但满清却没随着雍正的死而就此飞灰湮灭。
  其实在雍正死之前,满清内部就已经分裂了,一东一西分为两部,以所谓的八王议政方式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这种平衡直到大明拿下河西走廊,直取镇远城后彻底打破。随着雍正的死去,东边的满清中枢已经转移到了西边的清廷,而现在当初的诚亲王即位为帝,弄了个所谓康德的年号出来,继续苟延喘息。
  不久前,朝廷接到了从西域传来的消息,策妄阿拉布坦趁火打劫由藏地出兵西域,意图在满清虚弱的情况下捞些便宜。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大明最好的机会,趁着策妄阿拉布坦和满清狗咬狗的时机继续挥军向西,一举歼灭满清残余主力,彻底平定西域。
  可实际上现在的大明在西域的军队已经没有太多能力继续西进了,虽然大明的国力强盛,新军也比之前的军队更为强大,尤其是火器的广泛运用使得大明军队的攻击力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
  但是打仗不是简单的,尤其是在西域如此广阔的土地上,明军在占据镇远城后因为后勤和部队机动力所限,只能进行缓慢推进,而无法再和攻击河西走廊一般高歌猛进。
  火器的运用取代了最初的冷兵器,改变了战争的姿态,这是时代的进步,可同样给军队后勤保障带来不小压力。
  西域地广人稀先不说,交通更为难走。整个西域除了极少地方外别说什么官道了,就连普通的道路都是没有的。
  从一地到另一地,大多只是依靠向导的指引,还有马匹、骆驼等牲畜运输,这些条件不仅制约的物资的运输,更为军队进军带来极大不便,再加上明军根本不可能把兵力分散使用,也无法直接抓住满清的主力所在展开一场直接决定命运的胜负战,在这种情况下西域战事无奈只能暂告一段落。
  技术的进步因为地形和空间的限制所带来的制约暂时无法改变,相反没有拥有什么火器,依旧大部分依靠传统战法的满清和策妄阿拉布坦部反而好些,这也是明军方面的无奈。
  对此,朱怡成只能同意岳钟琪的建议,让明军以镇远城为前进基础进行修整,同时适当地向西准不推进,巩固地方的统治。同时加紧对前线物资的运输和补给,以满足大军需求。
  可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后期补给压力也越来越大。大明的铁路仅仅只开通道大同,由大同到河西走廊,再经河西走廊到前线,这一路足有几千里地,前线大军十多万人,这么庞大的军队每日需要的物资消耗是天文数字,再加上一路上的损耗和人力物力,大明在这方面的压力极大。
  搞清楚了这点,朱怡成才明白为何在历史上满清拿下整个西域前后历经三帝近百年时间,期间大小仗打了无数,耗费亿万万两白银这才彻底拿下。
  大明虽然比历史上的满清更强,财政也更雄厚,可是在没有飞机大炮导弹和装甲部队这样的钢铁洪流之下,依靠现在的军事力量想以一战就吞并整个西域根本就不可能。
  现实摆在那边,朱怡成也是无可奈何。此外陆军部方面也提出了西域动用军力过多,时间过长所导致的军中一系列问题。
  如果从最初朱怡成开始布局西域之战到现在算起,前后已有三年多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西域方面的部队是一增再增,同时许多部队的军士服役也到了一定限度。
  大明军制在朱怡成改制后已经类似于后世近代的军制制度,取消了原本的军户制和征兵制,重开募兵制,同时又在募兵制的基础上建立的服役制度。
  这样一来使得军队成为职业军队,虽然在财政支出上比较巨大,可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大明的军事能够维持现在的精锐,同朱怡成改制的军制有相当的关联,并且作为正式制度实施。
  但这制度同样也有弊端,或者说不是弊端而是这制度的规则限制。既然现在是服役制度,那么军官暂且不说,士兵都是有服役期限的,按照大明目前的服役期限,普通士兵从入伍后通常为五年服役时间,如在服役时间内因功提升为军官,那么就能转为职业军官继续在军中服役,要不然服役到期后就正常退役,回到地方进入预备役行列,给予安置。
  也就是说,现在在前线的军队中已有不少人士兵已经达到了服役期限,按照军制规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会有不少退役的人员。
  军方固然可以以战时需要延长服役时间,可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再加上大明军队中西北所占比例极少,长时间在外征战思想情绪难免,这对军队士气保持就带来极不稳定的变化。
  按照陆军部和总参谋部的建议,目前西域之战可暂由镇远战役结束为节点,接下来的军事行动需在调整后再进行。
  此外,现在西域的部队至少三分之一需要撤回,派其他部队前去换防。除去普通士兵外,军官包括将领同样也是如此,其中就提到了岳钟琪。
  算下来,岳钟琪在西域领兵前后已有五年多了,作为一方统帅他在西域的时间太长,这已不利于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对于岳钟琪的忠心,朱怡成是比较放心的,可在这个问题上军机处不少大臣都表示在适当的情况下把岳钟琪调回来,这些大臣不仅包括文官,也有武将,众人的这些看法就算是作为皇帝的朱怡成也无法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朱怡成也是要考虑到他们的态度。
  林林种种问题,再加上国际上各国情况的变化,大明内外看似平缓,实际问题诸多。朱怡成再心急也知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所以权衡之下决定放缓西域后一步计划,先稳一稳再说。
第1433章
建设兵团
  稳一稳不代表就把满清搁在一旁,对朱怡成来说满清是必须要灭的,西域也是要必须拿下来的。
  不仅是西域,还有藏地,还有漠北等地,这些都属于中华历史上的故土,前明没有做到的,现在的大明一定要做的,而且是必须要做到。
  除出上面所说的问题外,那就是占下西域领土的控制和开发。当年朱怡成故意逼迫满清向西域发展,除了先辽东后西域的政策外,还有个主要原因就是借满清之手清洗西域各族。
  西域的民族组成极其复杂,自汉时到如今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西域先后存在过大大小小几百个民族和国家,等到了蒙古人统治中原时期,从西方而来的民族和文化开始不断进入这个区域,从而再一次增强了西域的民族、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多样性。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假如过早介入西域,必然会碰上很多问题。倒不如让满清在西域先清洗一遍,那么等到大明彻底解决满清问题之后,西域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作为君王,朱怡成在这点上算是合格的。他这样做符合内圣外王的要求,更能让以后的西域能更好的融入中华文明,而不是弄一个烂摊子把国家宝贵的财富和精力投入到这个无底洞去。
  这点,在大明拿下河西走廊,占领镇远城也体现了出来。因为满清的缘故,大明在吞下这些地盘后地方上的乱子少了许多,尤其是没有那些各族贵族、王公甚至宗教的影响,使得大明在这方面少了许多麻烦。
  以目前情况来看,暂时缓一缓是必要的。此外朱怡成打算向西域移民,对西域进行初步开发,以为之后的进一步西进做好准备。
  这些年,随着大明在全世界的不断扩张,大明的人口已经有些支持不住这样的大范围移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