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656

  至于大炮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明军的铸炮工艺在这几年中发展迅猛,除了重型火炮外,普通野战炮的铸造从材料、射程、威力、重量等都比之前超越了许多,而在满清这边依旧是老一套办法,铸炮方式大多都是满清初期的“作坊”操作,铸出来的大炮又粗又重,非但运输不便,威力和射程也远不如明军的野战炮,两者相比之下,大明从技术到装备几乎呈现全面碾压的姿态。
  “九哥,你到想法是对的,可是……。”康德不是蠢人,他在康熙诸皇子中才能是有目共睹的。
  或者说康熙的皇子中没有蠢人,哪怕那位因为搞事被夺了太子之位的老二。
  淳亲王代替马齐去同大明谈判,从身份和地位绝对没问题,而且相比“实在人”的马齐,淳亲王更能把握谈判的尺度,从而随机应变。
  此外,就是淳亲王所提到的大明技术发展了。这些日子康德一直在关注满清对于火器和军队的研制和整顿方面,但效果甚微。
  军队整顿还好些,这只是对人的,可火器的研制和制造却让康德大失所望。目前满清制造的火器依旧是那老一套,这些玩意和大明的火器相比相差甚远,就算俄罗斯的火器也比满清自造的强出许多。
  虽然满清可以通过俄罗斯购买火器,可这样做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俄罗斯开出来的价格可不便宜,一杆两杆也就罢了,可要装备几万甚至十几万部队,这花出去的钱简直和流水一般,失去中原的满清哪里来这么多银子。
  靠俄罗斯不可能长久,何况俄罗斯和满清之间仅仅只是利用而已。这些黄毛鬼的真面目康德早就看清楚了,雍正的死就是一个警惕,如果不是俄罗斯人突然丢下河西走廊的满清军队撤走的话,整个河西走廊如何能这么快被大明攻陷?而雍正也不会面临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黯然自尽了。
  有句老话说的好,靠人不如靠己。何况离开中原这么多年,据说中原那边的变化极大,就连康德都想有机会亲自去瞧瞧,看一看为何大明会发展如此迅猛,又如此强大的真正原因。
  “九哥,朕是担心你的安危呀。”
  “皇上,奴才的安危算得了什么?”淳亲王真挚道:“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奴才能跑上这么一趟,给我大清带来改变,让我大清国祚延续下去,奴才就算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说到这,淳亲王笑笑又道:“再说了,奴才是大清的使者,是去谈判的,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朱皇帝再不济也是堂堂天子,难道他会砍了奴才的脑袋不成?”
  “九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郭亲王在一旁劝道。
  “老十,这可不是你的性子呀。”淳亲王顿时笑了起来,拍拍他的肩膀道:“这天下做事哪里没有丝毫风险的?再说这件事我去是最合适的,为了皇上,为了大清,做哥哥的我冒点风险又如何?”
  康德神色复杂地看着自己这个九哥,说句实话之前他对自己这个九哥的印象一直存在于摇摇鹅毛扇的概念,相比雄才大略的八哥和大大咧咧的老十,还有锋锐无比的老十三,或者自己那位如同毒蛇一般不动责罢,一动就要人性命的亲四哥,这位九哥的存在感并不强。
  可是现在,康德在淳亲王的眼中看到了坚定,更看到了一股勇气,他知道淳亲王主意已定了,这一趟他是非去不可。
  “好吧,那就麻烦九哥了,朕这杯酒先祝九哥马到成功,等九哥归来,朕再设家宴为九哥洗尘。”
  几日后,同隆科多出兵几乎同时,淳亲王一行也踏上向东的路程。
  当回首茫茫之时,淳亲王心中难免无比感慨,他知道自己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也许再也回不来也是有可能的。
  虽然淳亲王说过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可大明就算不杀他囚禁他也是轻而易举的。况且西域如此广阔,一旦来去的路上遭遇些意外,那么同样会有极大的风险。
  可就算这样,淳亲王依旧还是要去,这是他心中坚持。此外,正和康德想的那样,离开中原那么久了,他也想回去看看,看看那片曾今生养自己的土地究竟有什么变化。
  东行五日后,淳亲王一行就撞上明军的小股部队,面对呼啸而来的明军骑兵,淳亲王丝毫不惧,直接单人匹马上前交涉,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得知淳亲王一行人的身份后,明军倒没为难他们,不过也不可能任凭他们独自前进,所以明军直接护送他们一行先去了镇远,在镇远淳亲王见到了岳钟琪。
  说起岳钟琪,淳亲王之前倒是见过一面,两人虽然不熟但也算认识。可现在岳钟琪已是大明军方的统帅,和当初的九阿哥现在的淳亲王已不处在一个阵营。
  对于淳亲王一行,岳钟琪接见后不敢擅专,当日就把这信息传回京师,同时邀请淳亲王在镇远暂住。
  住在镇远城,淳亲王很是配合,约束手下几乎不出半步大门,以免明军误会。在镇远呆了十多日后,岳钟琪来访告诉淳亲王朝廷已经同意他们去京师,随后岳钟琪派了一队人护送淳亲王继续向东,穿过河西走廊前往京师。
  这一路上路途遥远,虽有明军护送安全不成问题,可从镇远经河西走廊再进山西抵达京师,淳亲王一行人足足走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等他们到达山西大同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初秋时分。
  “主子,听说在大同要乘火车去北京城?这火车是啥玩意?”越是往东,淳亲王一行人越是感受到大明的不同,相比大清时期,现在的地方变得更为繁华,街道上来往的人们脸上的笑容也更真挚。
  刚到大同,跟随淳亲王的奴才就忍不住询问,在刚才护送他们的明军告诉他们到了大同后歇息一日,然后换火车直接前往京师。
  这火车是什么东西,淳亲王并没见过,他之前只是隐隐有所耳闻,说是大明那边弄出了什么火车,就如马车一般可以拉人载货,异常方便。
  用着自己的理解淳亲王大致说了下,奴才们这才恍然大悟,同时又有些不屑一顾。
  在他们看来马车就是马车,偏偏弄了个什么火车的名头,估计是明人故弄玄虚罢了。
  可当第二天他们一行人来到车站,亲眼看见卧在铁轨上的火车时,所有人包括淳亲王在内全是目瞪口呆。
  “这……这是何物?”用着微微颤抖的手指着火车,淳亲王对陪同的明军军官问。
  “这就是火车!”明军军官自豪道,随后对他们一行人提醒:“快点上车吧,火车开车是有规定的,误了车次就得等明天了。”
  说完,那军官领头就朝打开门的车厢走去,而在他身后淳亲王一行人依旧呆呆站着,怎么都想不明白如此巨大的铁疙瘩怎么能跑起来?
  淳亲王定了定神,让自己努力表现出镇静的模样,对身边的人咳嗽一声道:“还都愣着干嘛?跟着上车,没听人说误了车就要等明日么?”
  几个奴才连忙应了一声,提着大小包行礼就跟了上去,可还没等他们上车,耳边就听得呜的一声巨响,吓得几个人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直接把提着的东西一丢就慌忙趴在了地上,就连淳亲王也是惊得脸色惨白。
  “哈哈哈!瞧这些土包子……。”正当他们一行找寻哪来的声音时,不远处几个商人模样的人指着这边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同时,又是一声呜呜着响,这时候淳亲王顺着声音的来源望去,发现声音来自于车头,车头那边还冒着白汽,陆陆续续还有机械的声音传来。
  淳亲王虽然不知究竟是什么情况,但他已经隐隐猜到了这应该是所谓火车的机器声,再看看其他明人都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瞧瞧自己手下这些人一个个惊慌失措的样子,淳亲王的脸猛然就涨红了。
  “起来!丢人现眼!”淳亲王直接踹了最近的那奴才一脚,随后铁青着脸就上了车厢,今天的面子丢大了,再呆着给人指指点点,他淳亲王的脸面何在?
第1428章
东行震撼
  由于淳亲王一行人身份特殊,大明方面专门给他们安排了一节专用车厢,这车厢的装饰比起最普通的车厢要好的许多,按照大明这边的车厢等级而言属于“包厢”级别。
  车厢内部有着七个包厢,每个包厢内都有上下床铺,可坐可躺,还有一些日常所需的设施。
  一个包厢可最多容纳四人,七个包厢也就是二十八人,不过淳亲王一行仅十七人而已,其他人四人一间,淳亲王单独中间一间,至于首尾的各一间包厢由护送他们的明军入住。
  对于这样的安排淳亲王不置可否,上了车厢后他表面上平静如常,可内心中却对这所谓的火车大感兴趣,同时琢磨着这火车究竟何为火车,这样大的车靠畜力肯定是拉不起来的,难道依靠的是“火力”这才有火车之说?
  可是火力又如何能让车动起来呢?淳亲王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他坐进包厢后,目光在四周扫视着,意图找出些让他能够破解其中奥秘的东西,可惜的是他看了半天都没看出什么名堂来。
  “呜呜……呜呜呜……。”
  随着又是一阵阵汽笛声的响起,静止的火车终于开始启动了。
  当火车动起来的那一刻,淳亲王等人诧异莫名,虽然他早就知道这火车肯定是会动的,但像这样毫无预兆的启动,而且又如此平稳有些出乎意料。
  而接下来的更让淳亲王惊愕不已,随着火车的启动,火车开始渐渐加速,火车头吞吐着滚滚浓烟,车轮在铁轨上发出有节奏的响声,火车的速度也随即越来越快,窗外的景物飞快地向后掠去,按照推算,这速度已不亚于骏马奔驰。
  可再好的骏马奔驰再快也不可能持久,而火车的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只要蒸汽机运行良好却能一直维持下去。
  小半个时辰后,淳亲王同样发现了这点,心中略算了算火车的速度和行程,顿时把自己给吓了一大跳。
  “如此军国重器,这……这大明是如何造出来的?”淳亲王呆呆地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景色,整个人都僵直了。
  淳亲王是满清王公中对于科学颇有研究的人物,从少年时他不仅喜好西学,更自学过几门外语,精通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在当皇子的时候还研发过战车。从这些就能看出淳亲王和普通满人的不同,他毛遂自荐去大明当使者,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底气,可现在人还没到大明京师就被火车这个新兴事物给震惊了。
  火车的速度、运力是他之前无法想象的,凭着淳亲王的聪明他马上就能想到火车的巨大作用。
  这种交通工具虽然他暂时还不知道是如何让火车跑起来的,可现在大明拥有了火车这样的东西,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两地人力、物资运输问题,不仅在民生上有着巨大作用,同时在军事方面的用处更大。
  自雍正死后,康德上位,西北的满清能够依旧存在,这不是因为大明的军事力量不强,而是因为西域实在是太过广阔。
  整个西域的面积是中原十几个省那么大,大明要想在这么大的地盘上彻底消灭满清力量有着极大难度。正是因为如此,康德才有几分底气继续和大明周旋,可一旦大明直接把火车这样的交通工具铺设到西域的话,那么大明的机动力量和控制度远不是目前能比的,同时满清也会因此失去原本的地利优势。
  想到这,淳亲王的脸色有些发白,心中更是发虚。他突然发现自己这边的优势在大明这边居然成了劣势,那么满清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生存么?
  更可怕的是,现在他还没到京师呢,据说大明这边还有无数日新月异的新兴事物出现,如果都如同火车一般,其简直不可想象。
  天色渐渐黑了,车窗外面的景色已经看不清了,但淳亲王依旧坐在那边呆呆地望着窗外。
  不知道过了多久,淳亲王长叹一声,合衣在一旁床上躺了下来。这一夜,他几乎没有睡,直到第二天天亮,两眼通红的淳亲王依旧没从震惊中平复。
  从大同到京师有近800里,如是从前就算是快马兼程起码也得三日左右,而像淳亲王他们一行的前进速度,一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抵达。
  但因为火车的原因,除去中间停靠几个站的耽搁外,大同至京师最快速度只需整整一日,这样的速度是淳亲王在之前简直无法想象的。
  当第二天傍晚,火车渐渐停在了京师车站时,淳亲王这时候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京师火车站的选址坐落在北京西南的丰台马家铺,这个地方也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马家堡总站的所在。
  当初选址修建车站的时候,大明工部和铁道部对京师火车站的选址进行了实际勘测,最终和原本后世选择了同一个位置,不得不说这个地方是最适合的。
  丰台马家铺站离京师不远,又是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把京师站设置在这不仅能连同南边,更是沟通东西。
  现在,大明的铁路已经开始全面铺设,围绕南北两个重心,也就是京师和南京两地形成向周边辐射,并且将来在这个基础上陆续建成纵横线,从而把各省各府逐一连通。
  这个规划是极为雄伟的,当然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目前建好的铁路也不过寥寥几处罢了,按照铁道部的计划显示,要全部完成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对此朱怡成并没有意外,修筑铁路原本就不是容易的事,何况许多地方还要架桥打洞,靠目前的人力和技术能力很难达到。
  可就算这样,随着南京至上海的铁路、京师至天津、大同至京师、京师自江北、上海至杭州……这几段铁路的陆续建成,铁路给大明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打好了基础,以后逐渐在枝干上添加和完善即可,一代人不成就两代,两代人不行就三代,只要大明延续下,终究一天能够完成这个辉煌的蓝图。
第1429章
故人
  故地重游,彷如隔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