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656

  “再者,从军事角度来看,双方是在谁都奈何不了谁的情况下搞这么一出,就算真的用八王议政的方式联合又如何?一旦遭遇外力,内部必然动荡。原本这些人就是同床异梦相互防备,妄图用这种方式来同我大明对抗简直就是笑话。如臣判断没错,只要等明年用兵开始,清廷内部矛盾必然激化,八王议政谁做主导?如人人都要争做主导,那又如何应对我大明?”
  “等到哪时候,恐怕不等我大明天兵打到,他们自己阵脚就乱了起来。所以依臣看来,八王议政非但不能凝聚清廷力量,反而会让清廷变得一盘散沙。如此,我大明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最后,庄岩很是有信心道:“总参谋部对于明年用兵已做了多次推演,清廷根本就不是我大明的对手,无论清廷搞什么八王还是王八都是无济于事,按照兵法所言,他们搞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堂堂之师实力为上,何必考虑其他呢?”
  这话一说完,朱怡成当即就大笑起来,随着他的笑声响起,蒋瑾等人同样也笑出了声。
第1316章
骑兵
  众人大笑一阵,气氛轻松了许多。
  不过之后庄岩也指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北包括西域广阔的面积,从目前大明的实力来看,拿下兰州击败清军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想彻底消灭满清确不那么容易。
  毕竟西域的面积太大了,整个西域堪比蒙古,如果再加上一些地区的话比蒙古还大。
  西域的地形也很复杂,雪山、盆地、沙漠、丘陵……,当初大明拿下辽东前后花费了近三年的时间,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战术,再加上不断向辽东移民以充实辽东地方,这才让辽东的满清退无可退,最终怡亲王在这种困局下孤注一掷。
  从面积而言,西域更甚辽东,地形也更复杂。相比辽东,西域更加地广人稀,再加上西域的汉人不多,在满清之前西域都是由蒙古人和其他各族混居,各部落比比皆是,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大明要达到战略目标并不容易。
  “骑兵怎么样了?”朱怡成问道。
  庄岩主管参谋部,对于这情况是最为了解的,当即现场做了汇报。
  大明以陆军和海军起家,现在大明的陆军包括海军可以说是极为强大的,尤其是后者随着大明在海外的不断扩张,海军从规模和重要性已经不亚于陆军了。
  但是作为陆军的一个兵种,也就是骑兵部队,大明有着先天不足。中原不产马,所以大明的骑兵从一开始就无法组成规模,仅仅只是作为辅助作战。
  直到蒙古的鄂尔泰归顺大明,大明这才从蒙古获得了战马的来源。实际上,大明本土的骑兵远远落后于新明骑兵,要知道新明地广人稀,原本就适合养马,而且西方各国在发现新大陆后就把马带到了那边,经过百多年的繁衍生息,新明那边根本就不缺马,那些马虽然不如蒙古马吃苦耐劳,但作为骑兵用马却是极好的战马。
  可惜的是新明和本土之间隔着茫茫大海,新明那边不缺的战马不可能用海运的方式送到大明本土来,要不然大明本土的骑兵部队组建也早就没有丝毫困难了。
  所以目前大明的骑兵部队除去很少部分使用的是西方战马外,绝大多数依旧是蒙古马,再加上时间太短,骑兵部队还未完全形成陆军主力。
  这点在辽东战役和蒙古战役中就能体现出来,虽然这两场战役大明骑兵部队都有参与,却仅仅是作为辅助作战使用。尤其是在蒙古战役之中,由于大明的骑兵的数量较少,追击怡亲王的部队组成依旧以蒙古人为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解决了蒙古和辽东之后,大明的战略目标就移向了西北,西北作战同蒙古作战有着极大相似,仅仅靠步兵是很难获得最佳战果的。从这点来讲,在西北战役中,大明的骑兵要从辅助作战转为主力作战。
  “西北军现在又两个师的骑兵部队,其中大部分是刚从蒙古和辽东那边调过去的骑兵,这些骑兵经历过蒙古和辽东之战,虽然从骑术上比不上蒙古人甚至满清的骑兵,但从装备上的优势进行弥补,我军依旧有着优势。”
  庄岩如数家珍地汇报道,他的话还没说完一旁的马功成就皱起了眉头:“两个师的骑兵?似乎少了些,不是东边还有一个师的骑兵么?为什么不调过去?”
  大明的骑兵师一师大约是8000—10000人左右,战马数量是人数的两倍,也就是约二万匹战马。两个师的骑兵也就等于有四万匹战马,再加上不到二万的骑兵数量。
  除去骑兵人数和战马外,骑兵部队还拥有轻便携带的火器,这些火器包括骑兵使用的新式三眼火铳、佛郎机炮、步军的火枪等等,从这些方面来看大明的骑兵并不弱,甚至战斗力极强。
  但仅仅两个骑兵师,在马功成看来还是少了些。要知道西域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没有骑兵作为机动力要想在西域围剿和消灭满清很难做到。
  西域作战,许多方面靠步兵是干不了的,骑兵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马功成对仅仅两师骑兵略有不满的原因。
  “马帅别急,听我往下说。”庄岩微笑着示意,继续说道:“驻扎在东北方向的骑兵部队暂时不能动,一旦西北开战这只部队需要配合步军对蒙古和辽东方向的军事控制,以免有什么意外产生。不过放心,按照总参谋部计划的西北战略部署,西北之战最快也要明年四月开始,所以我们还有小半年的准备时间。”
  庄岩很有把握道:“科尔沁一战,从科尔沁我大明获得了十万匹马,虽然这些马不可能全部都是战马,但其中挑选三四万匹战马来不会有什么问题。此外,鄂尔泰那边还能提供大约两万匹战马,所以从这来看足够我大明再组建三至四个骑兵师,如今新组建骑兵师已在进行之中了,等到明年三月前就能全部完成。”
  听到这,马功成神色缓和了下来,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问题了,西北战役大明只要拥有四到五个骑兵师再加步兵就能全面压制住清军,同时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完成对清军的包抄切割和彻底歼灭。
  “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那边是什么反应?”这时候潘梦园突然问了一句。
  对于这个问题庄岩一时间没办法回答,他把目光投向了蒋瑾。
  蒋瑾轻叹了声,缓缓摇头:“进展不是很顺利,虽说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同满清之间有着仇怨,尤其是前者更恨不能灭掉满清以报之前深仇大恨。可惜的是,接触下来至今两者都没明确答复,暂时还处在观望之中。”
  西北战略不仅只有满清一个对手,实际上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也是大明潜在的对手。按照朱怡成的构想,在解决掉西北满清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但在目前而言,大明暂时不会向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出手,非但如此还要拉拢对方,以防备这两支力量和满清联合起来造成对西北战略的影响。
  这些日子,大明一直在和对方接触,但效果不大,毕竟无论是准噶尔汗国还是拉藏汗都不是傻瓜,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明白,何况眼下的大明如此强大,他们也必须要防备大明会接下向他们出手。
第1317章
塞思黑
  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的情况朱怡成之前已经得到了汇报,对此也略有不满。不过事实摆在面前,在解决满清问题之前大明是不会向这两股势力下手的。
  “这件事暂时放一放,就算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不答应我大明的建议也是无妨,只要拿下西北,解决掉满清,大明依旧游刃有余,这才是重点!”
  朱怡成强调了下,把这件事暂时搁置下来。接着众人对西北战略计划继续进行讨论,趁今天御前会议的机会来对整个计划的细节和不足进一步的完善。
  而在朱怡成和他的重臣们讨论西北战略计划的同时,远在兰州的雍正却没有往常的沉稳,现在的他就如同一头受伤了的雄狮一般,整个人散发出无比的愤怒、无奈、狂躁和不甘。
  为了大清的基业,雍正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和郭亲王、诚亲王甚至包括背叛自己的隆科多谈判,期望他们能够以大局为重重归清廷,结束双方的内战。
  雍正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张廷玉的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廷玉用死谏的方式劝告雍正,虽然雍正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可他也不得不承认张廷玉说的的确有道理,如果大清再继续这么内耗下去,等不了多久大清就会在大明的打击下彻底飞灰湮灭。
  雍正是一个能力极强,也胸有抱负的君王,他当初之所以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发动政变,囚禁建兴代之,其实雍正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对建兴施政的失望所至。
  在雍正看来,建兴志大才疏,根本就不是为人君的人,更不用说当一个扭转乾坤的明君了。
  大清在如此危难关头,建兴非但没有能力改变,反而让大清一步步滑下深渊,这是雍正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的。
  为了大清基业,为了祖宗江山,雍正这才毅然发动政变夺取了皇权。可当他真正坐到这个位置上之后却同之前的建兴一般陷入无数看不见的旋涡之中,更被郭亲王等人的背叛而拖得筋疲力尽。
  在雍正看来,目前大清落到这个地步50%是建兴的错,而另外50%是郭亲王等人的错。假如当年建兴拥有一定的能力,那么大清也不会被大明赶出中原。
  如果郭亲王等人不起兵反抗自己,那么雍正就能集中力量整顿大清内部,从而养精蓄锐重整旗鼓,让大清再一次强盛起来。
  但是他们所做的这一切让雍正原本的雄心壮志成了梦幻泡影,这些年来雍正焦头烂额根本就是一无是处,这让自负的雍正愤怒之余又满是无奈。
  现在,怡亲王在蒙古的战败更给了雍正一个极重的打击,要知道怡亲王可不是普通人,他在雍正的心中分量之重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怡亲王的死,等于让雍正失去了左膀右臂,使他痛彻心扉。
  派马齐去联系郭亲王和诚亲王,雍正做出这个决定很不容易。因为他这么做等于是作为君王的自己向自己的臣子低头了,大清历代皇帝中谁会如何?雍正是头一个,而他又必须这么做,张廷玉的死提醒了他,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大清就彻底没救了。
  为了取信郭亲王和诚亲王等人,雍正可谓付出了极大诚意,在他看来只要郭亲王和诚亲王他们还认为自己是大清太祖太宗的子孙,身上还留着努尔哈赤后代血脉的话,就应该和自己联手,双方抛弃前嫌,以大局为重。
  但没想到,郭亲王和诚亲王对雍正如此诚意非但不认可,反而提出了一个极为过分的要求,那就是恢复祖制,八王议政。
  当消息传到雍正这里时,雍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等到他仔细搞清楚这所谓的八王议政的内容后,雍正心中顿时就冒起了一团火,这火烧得雍正简直无法自己。
  “狗奴才!狗奴才!”
  当天,雍正是暴跳如雷,不顾自己的身份破口大骂,不仅骂狗奴才,还大骂郭亲王为塞思黑,就连和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诚亲王也被他骂成了阿其那。
  在雍正看来,这哪里是在合作?分明就是要直接把他从皇位上拉下去。假如雍正答应了对方的条件,搞这个所谓的八王议政的话,那么雍正的皇权就不复存在了。
  更要命的是,郭亲王和诚亲王还建议把老大、老三、老九等人也算在八王议政的行列中,让这些家伙同时握有权利,这怎么可能?
  雍正的手段远比建兴当年强硬,而且做事毒辣。当年建兴上位后对于各兄弟虽然防备可实际上还是不错的,别的不说就说老大吧,要知道老大和建兴之间早年可是有仇的,两人为了皇位争夺不休,但建兴上位后反而善待老大,给了他一个大将军的名义,虽然没让老大直接领兵,却让他负责新编部队的训练,后期还负责制造火器等工作。
  至于老三,虽然因为康熙之死的事老三故意抹黑建兴,可建兴也仅仅只是囚禁他而已,除了不能外出外平日的一应用度都不缺少。而其他兄弟,建兴基本都是善待,包括废太子老二的待遇也不错,并没采取什么激烈的报复行为。
  但当雍正取而代之后,这些兄弟就苦了。建兴的下场不用说,作为一个皇帝他和他的皇后之死足以看出雍正的狠毒。
  其他的兄弟们除年幼的几个外成年的全部被剥夺了一切权利给囚禁了起来,尤其是原本已经放出来的老大更惨,现在老大和早就囚禁的老二老三一般被关在一间小屋里,每日里粗茶淡饭度日,天知道还能熬多久。
  从这点来看,雍正的兄弟中几乎个个对他没什么好感,甚至仇恨之极。一旦让这些兄弟出来一起搞什么八王议政,雍正用屁股都能想得明白他们会如何反抗自己,又如何敌视自己。
  雍正又不是傻瓜,除非他真的大无畏到不惧生死,又或者丝毫不贪恋权势的地步,要不然他根本就不可能答应郭亲王和诚亲王他们的这所谓建议。
  一旦他答应下来,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雍正心里很清楚,所以除非他死,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
第1318章
无奈的马齐
  紧紧握着双拳,雍正心里那个恨啊!
  为了郭亲王和诚亲王闹出来的妖蛾子,平日里以孝为先,每天早上都要去母亲那边问安的雍正居然今日没有去,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从这,就能看出雍正心里对这两位兄弟的恨意,尤其是后者,要知道诚亲王可是雍正同胞的亲兄弟,作为亲兄弟,这个弟弟从小就不同自己亲近也就罢了,反而跟着该死的老八,也就是早就升天了的建兴处处和自己作对。
  现在,建兴早就死了,坐在皇帝位置上的是他雍正,按理说这个兄弟就应该大彻大悟,痛改前非投靠自己才是。
  但谁想到,作为亲兄弟的诚亲王居然和郭亲王勾结,挑起清廷内战,如今还帮着郭亲王出了这个八王议政的点了,简直让雍正气歪了鼻子。
  发泄了一阵子,雍正这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虽然他恨得咬牙切齿,可雍正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因为他知道大清再也经不起内耗和折腾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大明是绝对不会放过大清的,在解决掉辽东和蒙古问题后,大明下一个目标就是西北的清廷。
  这点,雍正毫不怀疑,而且这些日子从东边传来的消息也证实了这个判断,明军已向东边开始集合军队,调集粮草,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来年开春明军就会对西北用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