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1/656

  对于田文镜的改造,当初朱怡成并没有在意,只是让下面的人对此事进行继续,必须要彻底改变田文镜的错误观点,重新竖立他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大明朝廷作为汉人朝廷正统,对于这些误入歧途的人当然是要以治病救人为主,这向来就是朱怡成的看法。所以这大半年来田文镜一直都在这样的教导下渡过,至于经过和改变状况朱怡成也没去询问。
  但现在,朱怡成居然看到了田文镜写的这些东西,如果是在以前根本就不可能写的对满清黑暗面的批判和自我认识。
  当朱怡成仔细阅读这文章后,更为惊喜。因为田文镜在文章中不仅能看出他思想的彻底改变,还用了极锋锐的笔法对满清十八代祖宗到如今的雍正等人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逐一批驳得一无是处。
  此外田文镜还在最后对自己之前思想错误认真的批判,竖立了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后,田文镜把当初的自己骂得狗血淋头,甚至直接痛喝自己猪狗不如。
  随后,田文镜又用不少笔墨大力吹嘘大明盛世,表现了对朱怡成的无比拥戴和忠诚,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上万言,字句遣词可以说是天花乱坠,朱怡成看完后全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了,仿佛就和吃了人参果一般舒坦。
  “好!写的好哇!”
  朱怡成看得是眉飞色舞,不得不承认田文镜写这些东西的确有两把刷子。也许他的文采比不上汪景祺等人,但他的笔锋却有后世鲁迅先生的八分水准。
  朱怡成赞同之余同样心里也知道,田文镜之所以写这些东西也是因为改造的原因,而且他现在改造的如此彻底,实在有些让朱怡成意外,但仔细一想历史上对田文镜的评价,朱怡成也有些理解了。
  田文镜这人是能吏,这点无需讨论,同时田文镜也是一个抱大腿的能手,说抱大腿这话或许过了些,如果换成对皇帝忠心更为合适点。
  历史上,田文镜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后台,而且他的性格也不合群,所以田文镜在官场上的朋友不多,再加上他行事手段强硬得罪了不少人。为此,田文镜就索性做了一个“孤臣”也就是对皇帝惟命是从,反正他一切都向皇帝负责,皇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而且要干好,要往死里干。
  正是这样,历史上的雍正对田文镜极为赞赏,后来田文镜还被称为雍正朝的名臣之一。而现在田文镜这么做同样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当田文镜想清楚后,他就彻底豁出去了,开始找朱怡成的大腿来抱。
  “这个田文镜,冲锋陷阵是把好手,或许可以用一用他……。”朱怡成放下手里的那篇文章,若有所思地琢磨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第1314章
马前卒
  一个月后,教育部的尚书人选终于确定了下来,由福建左布政使蔡世远左迁教育部尚书,这个结果对于大明朝堂来讲并不意外,蔡世远无论从那方面来看都是最合适的人,而且在之前朱怡成已经有了这个意向,也得到了军机处的认同。
  但让人意外的是,除蔡世远任尚书外,朱怡成又直接任命了一个左侍郎,这个人居然是名不经传的田文镜。
  对于田文镜许多人并不熟悉,除去极少部分人知道田文镜曾今是清臣,在不久前才刚刚从满清那边跑到大明外,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朱怡成的这个任命让人感到意外,因为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朱怡成会突然任命一个在大明没有任何官职的满清降臣担任如此职务。
  要知道左侍郎一职在大明已经是正三品高官了,教育部左侍郎等于教育部二把手,如此重要的职务为何给一个名不经传的田文镜?
  不过,众人再纳闷,但朱怡成依旧直接以中旨任命了田文镜这个职务,并且在偏殿单独召见了田文镜。
  召见田文镜这一日,据说田文镜在偏殿呆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和朱怡成聊的极为投机,而且之后还被朱怡成在宫中留膳以示恩宠,这样的高待遇除了寥寥几位重臣外,普通臣子很难享有,偏偏一个几乎是布衣的田文镜却得到了,这让许多人都大跌眼镜。
  在朝堂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田文镜侥幸得宠一步登天,一时间对田文镜的嫉妒羡慕狠比比皆是,许多人私下讨论这田文镜肯定是做了什么事或者通过什么办法才让朱怡成如此厚待,这家伙简直是个踩了狗屎的幸运儿。
  对于这些,朱怡成自然有所耳闻,但对此不做丝毫解释,相反还对田文镜格外关照。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的架子开始逐渐搭建了起来,在尚书蔡世远如今正在路上还未能正式上任的情况下,由左侍郎田文镜暂时进行教育部的筹建工作。
  对于教育部的建立,朱怡成是极为上心的。自宣布教育部的尚书和左侍郎人选后,朱怡成几乎每日都会关心教育部的筹建工作进展。
  让朱怡成满意的是,田文镜虽从未在六部担任过主官,但他被任命教育部左侍郎后,田文镜却做的极好。
  就算之前对田文镜为左侍郎的任命有所非议,甚至认为他是幸臣的官员们也不得不承认田文镜这个人的能力极强,而且田文镜还精力极其充沛,每日工作长达八九个时辰之久,做事果断,御下极严。仅仅几天时间,教育部的框架就在他的手中逐步完成,等到半个多月后,当尚书蔡世远抵京正式上任的时候,整个教育部已经从礼部完成了拆分,已可以初步运作了。
  对此结果朱怡成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田文镜这人在朝中根本就没有任何派系,他也不可能在朝中和其他人走近,从这点来讲田文镜不仅是个能臣,也是一个孤臣。
  其实这个结果正是朱怡成想要的,对于田文镜这人如何使用朱怡成早就有所盘算,而且朱怡成所做出的那些对田文镜的看重和待遇从根本来讲是故意做给所有人看的,其目的就是要让臣子们对田文镜有这样那样的错觉。
  教育部极其重要,要不然朱怡成也不会从礼部进行拆分以成立单独的教育部。尚书蔡世远是掌管教育部的合适人选,却不是最为合适的人选,相比朱怡成对教育部的设想和后期的政策推行,尚书蔡世远恐怕很难执行到位。
  为此,朱怡成必须要给尚书蔡世远配备一个强有执行能力的副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最终选择了田文镜。
  田文镜这人身上缺点不少,尤其是表面清高实际对于权利极其热衷的个性是成为这个副手职务的最合适人选。
  在历史上,田文镜是一个能臣,可同样对于他的品德非议颇多。说句不好听话,田文镜其实和后世的那位大名鼎鼎的流氓才子郭鼎堂有几分类似,都有着极强能力,却同时又有着性格上的缺陷。
  这样的人别人或许不敢用,但朱怡成却认为反而更好掌握,而且朱怡成也不担心田文镜将来会拉党结派搞什么事,因为田文镜无论从身份、地位、性格等各方面都注定了他只能做一个孤臣,除去朱怡成外,他在大明没有任何依靠。
  只要田文镜心里有着对权利和地位的欲望,那么田文镜就只能对朱怡成惟命是从忠心不二,而且朱怡成也需要田文镜这么一个能力极强的孤臣来对大明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
  换句话说,田文镜就是朱怡成手里的一把枪,这把枪将为大明的教育新体系改革冲锋陷阵。
  田文镜做好了自然好,到时候朱怡成肯定也会给予他所要的东西,无论是财富还是官职,甚至是爵位都没问题。
  一旦田文镜没有做好,甚至闹出麻烦来也没关系,等到哪时候直接把田文镜给抛出去即可,也算他为大明教育体系改革事业做出了一份应有的贡献。
  对于这点,真正能看明白的人并不多,许多官员只看见了朱怡成对田文镜的宠信,却不明白朱怡成的真正用意。
  反而在军机处中,这些老奸巨猾的军机大臣们个个眼睛雪亮,他们对朱怡成的了解远比普通官员深得多,所以在这件事上很快就察觉到了朱怡成的真正目的,所以对于田文镜,他们非但没有嫉妒,反而感觉到此人在光鲜之下隐藏的悲哀。
  当然了,这些军机大臣就算明白也不会说出来,各自心知肚明罢了。而且他们也想看看,田文镜这么一条鲶鱼在教育部能够做出什么成就,对此极为期待。
  “中堂,西北来的急件。”一人连门都没敲直接就闯进了蒋瑾在军机处的办公室,蒋瑾抬头一看来人是庄岩。
  庄岩亲自送急报过来肯定有大事,蒋瑾不敢怠慢,连忙接过急件先看了看封面,当他看清楚封面上有着锦衣卫和代表岳钟琪的印记后顿时神色有些凝重,连忙打开细看内容。
  几眼过后,蒋瑾眼皮顿时一跳,直接就合上了这份东西。
  “此事重大,马上请马帅和潘帅过来,我等一起入宫见皇爷。”
  “回中堂,我来前已让人去喊两位了,算算时间他们应该很快就到了。”
  “好!”蒋瑾点点头,起身把急件往袖里一塞:“事不宜迟,边走边说吧。”
第1315章
不管它
  朱怡成皱着眉头,手里拿着刚才蒋瑾看的那份急件。
  这份急件是锦衣卫和岳钟琪在西北所部发来的紧急情报,直接通过西北军大营的渠道送往军机处的。
  西北军,没错!就是这个名称!
  收复辽东,赢得蒙古一战后,大明的军事目标随后发生了调整,整个战略方向由东北转为西北。
  在这基础上,大明重新改变了北方野战部队的组成结构,在辽东方面形成新的地方军区,由两个普通师的兵力取代原本的主力师进行驻扎,同时取消辽东军团的编制。
  此外,东蒙古和蒙古中部地区在原有边军基础上新成立北方军区,目前同辽东军区由杨勖全权负责。
  至于岳钟琪这边,随着辽东和科尔沁的覆灭,岳钟琪部的重心开始偏向西北,按照大明的战略规划,等明年四月初将对西北正式用兵,所以西北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新成立的。
  这个时代用兵不像是后世,其实就算在后世的时候,大规模的战争依旧会考虑到天气原因。
  冬季用兵是兵家大忌,像二战中三德子之所以失败,除去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因外,寒冷的冬季所占的因素极大,再往前推,横扫欧洲的拿破仑也是败在严寒之下,从这点就能看出天气对战争的极大影响。
  “八王议政?”朱怡成念出了这四个字,有些意外地哭笑不得摇头。
  “这么说,雍正已经打算和他的两位兄弟和解了?”朱怡成开口问道。
  蒋瑾等人交换了下眼神,蒋瑾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回道:“此事究竟如何还不清楚,不过西北那边送来的消息中说的明白,清廷内部已经提出了这个意向,似乎双方还在谈判之中。”
  顿了顿,蒋瑾又道:“假如雍正和伪郭、诚两位亲王用这种方式进行联合,那么西北清廷至少从表面上结束了内战,恐怕对我大明明年的西北用兵有不小的影响,皇爷,此事不容忽视。”
  “你们怎么看?”朱怡成微微点头,目光朝着庄岩、马功成、潘梦园三人看去,这三位都是军机大臣,同时也是军方的重臣。
  自董大山正式退休后,军方的主要人物中除去在新明的王东和东边的杨勖和西北的岳钟琪、林建章外,剩余的军方主要将帅就是他们三人了。况且这三人中庄岩主管总参谋部,而马功成无论从资格还是战功等方面来看也是仅次于董大山和王东的第三人。
  马功成之前在西北,对于西北的情况在三人中是最为了解的,所以他先回答这个问题。
  “回皇爷,臣觉得此事不必多虑。”
  “哦,仔细说说。”
  马功成说道:“雍正取代建兴上位,其手段极不光彩。伪郭亲王、诚亲王都是建兴心腹,雍正取而代之,并要整合清廷内部,双方必然发生冲突。如当初不是两位在外领兵,恐怕早就被雍正所处置了,后来的内战也正是出此原因。”
  “眼下,双方意图以八王议政的方式进行联合,其用意很是显然,就是担心我大明接下来对西北的用兵,妄图以联合对抗我大明天兵。说句实话,这个办法听起来似乎不错,可实际上很难做到,先不说雍正是否真肯答应此事,就算真的答应了,清廷内部又是否会联合一心,这还是两说。”
  “马帅说的没错。”潘梦园在一旁接过话去道:“臣之前久在海外,但对于清廷的事却也知晓一二。依臣看来,雍正绝不甘心放下权利,要知道建兴死后双方已成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难道仅仅凭一个所谓的八王议政就能解决的?”
  “再者,情报中说的明白,提出这建议的并非是雍正,而是伪郭、诚二王,他们这么做的道理也很简单,除去想联合对抗我大明之外还有自保的想法,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有借此机会进一步削弱雍正权利,为建兴报仇的企图。由此来看,清廷根本就不可能一条心,根本不必过虑。”
  潘梦园虽然是军人出身,但他当了这么多年的新明总督,考虑问题的角度已经和以前不同了,更多的是从政治角度和人性方面来进行判断,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极有道理。
  微微点头,朱怡成接着望向一直没说话的庄岩,见庄岩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当即笑问他在琢磨什么。
  听得朱怡成询问,庄岩连忙先是向朱怡成行礼,随后这才道:“皇爷,臣所思的倒不是什么八王议政,臣更多的考虑是明年如何用兵。”
  “哦,那你说说你的看法。”朱怡成饶有兴趣的问。
  庄岩应了一声,这才侃侃而谈。
  “皇爷,先不说这什么八王议政如何,就算真成了又怎么样?”庄岩首先说了这么一句,见众人目不转睛的望着他,庄岩淡淡一笑:“无论清廷如何,以我大明原本定下的策略就是要向西北用兵,所以从这点来讲议不议政并不影响我大明的战略部署,也不影响明年出兵的安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