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656

  果然不出所料,当马功成的大军开出台州,在部分宁波水师的配合向兵锋直指温州的时候,福建方面大为惊恐,如今殷化行虽已接替闽浙总督,可他毕竟人还在浙西,一时间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福建的地方只能迅速调动兵力做好地方防务,同时快马报殷化行,以求支援。
  马功成在出兵前被朱怡成招到宁波长谈,此次出兵虽然声势浩大,可实际上并没有拿下温州的想法。台州方面只需要摆出架势,功掠地方,尽量向福建方面施加压力即可,如有机会也可以和清军打上一仗,但对于会带来大伤亡的攻城战必须尽量避免。
  可谁想到,台州出兵后仅仅几天时间,福建那边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不仅让殷化行措手不及,就连朱怡成也是大为意外。
  由于马功成兵压温州,福建绿营那边仓促调动,导致福建内陆地方兵力不足,就在此时在福建漳平,天地会旧人陈五显聚众两千人突然起义,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初战就击败当地清军留守绿营,杀了清军领兵游击,声势顿时大振,接着连下永顺、德化两地,福建清军闻讯大惊失色,可其主力已调往温州方向,根本就来不及调回镇压,陈五显趁此机会招兵买马,不到半月已拥兵万余。
  这事件的发生对于福建的清军而言是雪上加霜,而对于朱怡成来说是拍案叫好。他也没想到台州出兵的佯攻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连忙派人打听陈五显的消息,试图联络福建的陈五显,同时密切关注福建的变化。
  而这时候,宁波水师已出现在崇明岛,崇明岛属于苏松镇范围,但因为主力调走岛上驻扎兵力并不多,当水师在长江口浩浩荡荡地来到崇明岛时,岛上的清军根本就没任何反应,仅仅一日时间,崇明岛就轻而易举地落入朱怡成的手里。
  水师以崇明岛为基地,北可至海门(南通州,即如今的南通),南可打松江(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如顺江而上直接威胁到苏州,甚至能一口气打到江宁。当崇明岛被宁波水师攻占的消息传来,海门、松江、苏州等地大惊失色,连忙向江宁求援。
  苏松一带也有长江水师驻扎,但这水师无论规模还是装备远不如宁波水师,丢掉崇明后,长江水师从江阴出兵仓促应战,谁想到宁波水师早有准备,初一交战长江水师就在一顿铺天盖地的炮火中溃不成军,慌忙沿长江而上拼命向江阴逃去。王东不紧不慢地击沉对方十几艘战舰后收兵,直接封锁住长江严阵以待,在他看来已没几条破船的长江水师根本就造不成威胁,而拿下崇明后最主要的就是攻击苏松,几日之后,在宁波水师的协助下,董大山的大军在毛空浜到鹿河一带开始登陆,直接插入苏松腹地要害,大军登陆后地方是望风而逃,清军更是惶惶不已。
  苏松一带是清王朝的税赋来源重地,其重要性不亚于浙江,别忘记曹寅在担任江宁织造之前任职的就是苏州织造,现在的苏州织造是李煦,此人和曹寅一样是康熙的心腹重臣,自康熙三十二年担任此职以来一直未挪动过,足以证明此人在康熙面前的份量。
  “殷化行在搞什么?剿匪剿匪,居然把匪剿到苏松来了?”江宁织造府,李煦见到曹寅后一改平日的温文尔雅,在他面前拍着桌子破口大骂。李曹二家是通好,李煦的妹夫就是曹寅,两家的关系极为密切,当得知宁波大军拿下崇明并登陆苏松,李煦马不停蹄地就亲自赶到江宁求援。
  “大兄不必着急,先在我这里住几日,苏松之事江宁方面已在调兵遣将,不日定能解苏松之局。”面对李煦的焦虑,曹寅连忙安慰道,其实他心里对殷化行也极为不满,尤其是殷化行在战前把苏松镇兵力全部调走更是恼怒。
  在他看来,如果苏松镇主力还在,宁波的反贼怎么会趁此机会打到苏松来?殷化行作为老将,明明知道宁波反贼势大,却不做任何防备,为了围剿浙西发贼直接调走了苏松的兵力,这才是导致如今局面的原因。
  只不过,苏松镇受殷化行节制是康熙皇帝下的旨意,作为臣子不好反对,但对于殷化行的不满却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看来,殷化行作为闽浙总督只顾自己根本不管苏松的死活,此事定要好好参他一本。
  “江宁何时可以出兵?能出多少兵?还有苏松镇什么时候可以回来?”相比曹寅,李煦心中是焦虑万分,一旦苏州被拿下作为苏州织造的他最起码也是丢官罢职。
  “噶礼已在安排,大兄,你来前苏州那边现在是如何情况?”曹寅询问道。
  李煦摇头道:“陈鹏年在做城防准备了,可苏州的情况你也清楚,城中并没多少守军,我来江宁之前特意打听了一下,此次宁波的反贼几乎是倾巢而出,水陆两军足有几万人马,如援军再不赶到,苏州可是凶多吉少呀……。”
  曹寅紧锁眉头,起身走了几步道:“既然情况如此危机,大兄同我现在就一起去见一下噶礼吧,无论如何这苏州城是绝对不能丢的。”
  “走!”李煦当即也站起身来,两人急急出了织造府,朝着总督府而去。
第130章
杠头
  总督府,总督噶礼正在会客,当听闻李煦和曹寅前来连忙让人把他们请进去,入到前堂,只见噶礼正坐在上首,在他边上坐着的是江宁将军鄂克逊,往下依次是刚刚到任的江苏巡抚张伯行、江南提督师懿德、狼山镇总兵赵昂、徐州镇总兵钱大昌……。
  当见李煦和曹寅二人进来,众人连忙起身,虽说他们二人的官职并不高,可他们的身份可不一般,是康熙派在江南的亲信,就算是总督噶礼见了也不敢怠慢。见在场这些江南的文武官员中头面人物都在,本对援兵一直未有音讯的李煦心中气顿时就消了几分,看来这噶礼并非没有动作,而是还未商讨完全。
  按身份,李煦和曹寅只比噶礼、鄂克逊、张伯行稍低,应坐在他们三人下首,不过军情紧急他们也顾不上客气,直接就在钱大昌边上落座。当刚刚坐下时,张伯行就迫不及待地开口向李煦问起如今苏州的情况,作为江苏巡抚,张伯行本应该坐镇苏州衙门,可张伯行原本是受命前来接替于淮任职江苏的,可谁想他刚走到江宁就传来了宁波义军大举进攻苏松的消息,为督促噶礼尽快出兵,张伯行就暂时留在了江宁。
  李煦和张伯行之间并不陌生,之前张伯行曾任过江苏按察使,两人之间打过不少交道。见张伯行问起,李煦当即就把自己所知道的逐一说出,同时也向噶礼要求尽快出兵,以解苏松之围。
  “莱崇不要着急,本督把大家找来为的就是出兵苏松一事。”噶礼和颜悦色地安慰道,说实话,噶礼这个总督和张伯行的关系并不好,当年张伯行任江苏按察使的时候双方因为政见和理念之间闹的很不愉快,作为总督的噶礼更没少给他穿小鞋,可张伯行这人向来软硬不吃,甚至直接告了噶礼一状,为此噶礼还被康熙当面训斥过。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是义军压近,苏松方面危机,噶礼怎么说也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轻重缓急还是心里清楚的。
  “师将军,你继续往下说吧。”说完,噶礼对师懿德示意道,看来李煦和曹寅来之前他们就在讨论这件事,李煦当即竖起了耳朵,听师懿德开口。
  师懿德清清嗓子,说道:“我绿营在江南共有总兵力三万九千人,其中狼山镇九千一百人、徐州镇九千五百人、我提督直辖和督标共八千六百人,另外苏松镇再加原崇明守军一万一千八百人,如再加水师的三千人,从人数上来看足有四万二千人的兵力,这还不包括驻防八旗……。”
  说到这,师懿德看了一眼在座各位,众人微微点头表示对这个数字没什么异议。
  师懿德继续道:“从总人数来看我江南占优,可其实不然。先说苏松镇,江南三镇中苏松镇的兵力最多,也是最能打的,可惜苏松镇如今在浙西,就算加紧调回起码得半个月的时间。而崇明已落入宁波反贼手中,再加上长江交战水师惨败,七七八八算下来如今能用的也就是狼山镇、徐州镇和我提督直辖及督标了,这些人数加起来也就二万七千余人……。”
  “有这三万人想来也足够了,宁波反贼虽说声势浩大,可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还希望师提督尽快带兵南下,以解苏松之围。”张伯行听到这急切说道,在他看来三万绿营的战斗力足足可抗十万反贼,如今宁波在苏松登陆的反贼撑破天也就一两万人。
  “张大人,这打仗可不是比人头,不能这么算的。”张伯行的话让师懿德哭笑不得,虽说张伯行是有名的能吏,可他毕竟只是一个文官,对于打仗根本就是十窍只通了九窍,如果仅以兵力多寡来计算,那这天下的仗也太好打了。
  见张伯行一脸不解的样子,在一旁的狼山镇总兵赵昂特意解释了几句。师懿德说的没错,整个江南除去不在的苏松镇外,现在总兵力接近三万,可不要忘记这些兵力都是分散在整个江南各地的,其他不说仅仅说狼山镇,狼山镇的驻地在通州,同苏松隔着长江,而如今宁波水师击败了长江水师,直接封锁住了长江口,这样一来狼山镇的兵力如果要调动的话就得先渡长江。
  在长江口被对方封锁的情况,要渡过长江谈何容易?必须绕道而行,从江阴,甚至江宁想办法过江后再集结,这一来二去没十天半个月根本是不可能的,假如中间出点意外时间就更长了。至于徐州镇也是如此,只不过徐州镇比狼山镇稍好些的是有部分兵力驻扎在江宁一带。
  此外,绿营调动也不可能全部把所有兵力一口气调走,绿营还担任着维持地方的重任,一旦把江北的兵力全部调空,假如地方不稳出了什么时,那不等于后院起火么?
  如此算来,眼下江宁能够集结的只有江南提督本部再加上徐州镇的部分,两部加起来最多也就是一万余人,如果再算上驻防八旗在江宁的六千人,那么撑破天也就是二万人。
  二万兵力,假如面对的是普通反贼,师懿德倒也不担心,可现在攻击苏松的可是宁波的反贼。虽然从去年到现在,闹的最厉害的还是袁奇和祝建才二部,宁波反贼躲在浙东显得不怎么起眼,可特意研究过宁波义军的师懿德心里却清楚,宁波反贼远不是袁奇和祝建才等部能比的,假如说袁、祝的义军是名副其实的乌合之众话,那么宁波的反贼已经算得上是一支正规军队了,尤其是施世骠在宁波战败身死,这更让人不能不警惕宁波反贼的战斗力。
  再者,长江水师虽然比不上原福建水师,可也是大清的主力水师之一,可谁想在长江口的一战居然差一点儿全军覆没,师懿德特意询问过当时的战况,长江水师败将告诉他,宁波水师绝对是一支不亚于原福建水师的强军,而且其火炮强度甚至更甚,虽说接战前长江水师有些大意,可此战败的一点都不冤枉,假如再来一场,长江水师依旧是惨败的下场。
  另外,还有个关键问题无论是师懿德还是赵昂或者钱大昌都避而不谈,那就是绿营的人数。没错,师懿德刚才说的人数从名册上来看肯定是对的,可实际上绿营中吃空额的情况难免,现在虽然只是清初,不像清末时期的空额吃的如此厉害,但太平日子过久了,绿营和当初八旗一样也难免逐渐腐败。
  现在从空额情况来看,整个江南大约有一成半到二成的空额,如果按二成计算,那绿营实际能出动的人数更要打个八折。还有驻防八旗,从数字来看在江宁的八旗有六千人,可谁心里都清楚这六千人里能挑出一半能上战场的就不错了。
  听完赵昂的解释,张伯行沉默片刻,猛然站起身道:“总督大人!鄂大人!师将军!赵总镇!钱总镇……。”他团团向众人拱手行礼道:“如今苏松危机,一旦苏松被反贼所占,那江宁又将如何?这天下又如何?唇亡齿寒,为了大清,为这天下百姓,还请诸位大人尽快派兵救一救苏松!我张伯行就算身死也心甘情愿!”
  “张大人,这……这是何必,我等不在正商议着么?”众人连忙起身相劝,可张伯行依旧对众人深深行礼,礼毕后他起身转身就走。
  “张大人,您要去何处?”噶礼喊问道。
  “本官是江苏巡抚,本官当然去的是苏州,诸位大人,本官在苏州等着你们来援!”张伯行头也不回地说道,紧接着在众人目瞪口呆之下快步走出了前堂,转眼人影都不见了。
  张伯行的臭脾气让噶礼气的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可却又不能说什么。毕竟张伯行说的没错,他是江苏巡抚,而江苏巡抚的衙门就在苏州,从这点来讲张伯行去苏州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是如今局势不同,宁波反贼已在苏松登陆,大军正在集结,很快苏州就将成为战火之地。这时候张伯行这么一个还未正式上任的江苏巡抚自己先跑去苏州等于把噶礼和在场所有人全架在了火上烤,一旦张伯行出了问题,那么他们这些人谁都逃不了。
  “总督大人,苏州是丢不得的,这样吧,我带本部兵马并徐州镇一部先行南下,其余兵力集结还请总督大人多多协助,另外殷总督那边还请总督大人尽快催促,放归苏松镇兵力赶到。”瞧见噶礼脸色气的发青,师懿德在一旁建议道。
  此时,地位超然的江宁将军鄂克逊也提出可以从驻防八旗中调三千人协助师提督一起南下,在众人如此劝说之下,噶礼这才恢复了平静。
  “这个张孝先,满朝难道就他是清官好官?简直是……。”噶礼先埋怨了一句,紧接着对众人道:“如此,就拜托诸位将军了,事不宜迟,还请师提督尽快出兵。”
第131章
驱赶
  张伯行可不是那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作为文人,尤其是程朱门下的理学家,其人一向洁身自好,秉性耿直,从不巴结上司,对官场的腐败风气深恶痛绝。正因为他这种性格之前在江苏做官时和上司闹得很僵,最后还是因为康熙看重,把他调任福建当官,这才保住了他。
  这一次康熙把张伯行重新摆回到江苏担任巡抚,目的就是要借重张伯行在民间的威望,以安抚地方,解决因为去年粮荒所带来的地方不稳。可谁想张伯行还未正式上任就碰上了朱怡成举兵北上的事件,为逼迫噶礼尽快出兵,解苏松之围,张伯行不顾自己安危直接去了苏州。
  张伯行这么做着实将了噶礼一军,噶礼再讨厌张伯行也不能坐视他在苏州出事,毕竟张伯行是受过康熙当面嘉奖而且重用的人物,何况他还是江苏巡抚,一旦张伯行死在苏州,就算再有理由康熙也饶不了噶礼。
  就在张伯行前往苏州的当日,江南提督师懿德就开始抓紧集结兵力,李煦和曹寅二人也没闲着,紧急动用了织造府的钱粮为出兵做准备,同时各自向康熙发出密奏,说明江苏情况,而总督噶礼也不断催促浙西的殷化行快速回军,以解苏松之围。
  张伯行马不停蹄地赶到苏州,第一时间就从知府陈鹏年手中接过苏州防务大权。张伯行在江苏民望的确不小,他来苏州之前整个苏州是人心惶惶,拖儿带女准备北逃的人数不胜数,而张伯行接过城防后当日就贴出了安民告示,告知所有人不要惊慌,他张伯行将亲守苏州,只要他张伯行在苏州绝对能保得住。
  由于张伯行的威望高,再加上百姓见到堂堂张大人在这种时候居然来到苏州还亲自担任防守,既然如此那苏州一定是守得住的,出于对张伯行的信任,苏州城的民心很快就稳定了下去。
  同时,张伯行也没闲着,到了苏州城就开始招揽青壮编练民团,加固城墙以准备死守苏州。这时候,在毛空浜到鹿河一带的宁波部队已全部完成登陆,一万多义军浩浩荡荡,再加上江面四处可见的宁波水师,其兵锋锐不可当。
  “大人!师提督的前锋已到无锡了,如不出意外明日可到苏州。”巡抚衙门,张伯行正在和陈鹏年等人商讨守城之策,当听到抚标百户此报顿时大喜。
  “好!太好了!前锋有多少人?何人带队?师提督如今又在何处?”
  “回大人,师提督率大军刚到常州府,前锋统领是参将李质,三营人马约一千二百人。”百户回报道。
  一千二百人,这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对于目前的苏州来讲也算是好消息,何况师懿德的大军离的也不远,最多也就三日能够抵达,这让张伯行心中大松了口气。
  同时,张伯行也暗暗得意,如不是他故意主动跑到苏州以身为饵,江宁方面哪里会这么快出兵?
  张伯行相信只要等师懿德大军一到,这苏州城就彻底保住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攻击宁波反贼,只要打垮了宁波反贼,然后把这些反贼统统赶下海去,那么他张伯行的威望将如日中天,定能在青史重重留上一笔。
  张伯行想的虽然不错,可已登陆的宁波军队却没按照他的意图行军,或者说从一开始宁波军队就没有打算去攻苏州。
  这次出兵是比较仓促的,关键是因为袁奇和祝建才两部败的太快,从而导致江南局势大变。为此,朱怡成只能暂时把攻击台湾的计划搁置,从而兵分两路出兵苏松。
  打苏松目的是为了吸引清军,而且要削弱清军在江南的力量,以减轻对宁波方面的军事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去打苏州这样的坚城,朱怡成可没这么傻。
  苏州可不是好打的,先不说苏州城高墙厚,苏州更是三县同城的要地,整个苏州府拥有人口近百万,而苏州城内就占了其半,要想拿下苏州就算朱怡成的部队有这个能力也必然伤亡惨重。
  董大山部队集结后,先是摆出了一副攻击苏州的模样,接着就开始分兵三路由三个方向朝苏州方向逼进,但实际上他的部队分为三军只是扫荡苏州周边各县,如能打的就打,如不能打的就直接绕过,同时不断驱赶当地百姓朝着苏州城方向去,一时间无数百姓四面八方朝苏州奔逃而来,仅仅几日苏州城内就多了十多万人口,刚刚安抚下来的民心顿时又惶惶起来。
  董大山这样的战术受损最小,收益最大,而且还给江苏地方带来了极大破坏性。要知道如今已经开春正是农耕之时,大军过地百姓弃家而逃,不仅荒废了田地,更给清廷造成了之后隐患。
  而同时,江苏也有不少反清组织在,对于这些反清组织董大山虽不会直接吸收,但必要的支援和扶持却是免不了的。这也是他出发前朱怡成特意交代过的,一时间苏松地区被董大山搅的翻天覆地,地方上各路大大小小的义军也一夜间冒了出来。
  “这些贼子,实在是可恨!”见到苏州不断涌入的难民,张伯行心中焦虑万分,可要让他关闭苏州城门拒百姓在城外而不顾,张伯行却是万万做不到的。
  要知道张伯行可是大名鼎鼎的好官、清官,怎么可能看着百姓们受苦呢?但随着城中难民数量的急剧上升,苏州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别的不说,这么多难民的安置和吃用就是天文数字,张伯行只能咬着牙硬挺着,要说之前他是担心宁波军队来攻苏州,而现在却是巴不得宁波军队早点来攻。
  而抵达苏州的师懿德却比张伯行想的远,毕竟他是江南提督,是一员将军。董大山的战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可细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宁波反贼太过狡猾,居然用这种方式压迫清军,虽说这样做苏州的安危暂时不会有,可时间长了这后果却是极其严重的。
第132章
咬住
  “将军,庄前已被我军拿下!”
  “清狗动静如何?”董大山没在意庄前,像庄前这样的小地方自登陆已来已占了十多处,不过义军都未长占。这次出兵目的是打击苏松的清军而不是抢地盘,如每处都要分兵驻守,那么以义军的兵力而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