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56

  “王爷,其他话就不说了,还是早点安排好后路吧。”高进劝道。
  袁奇点点头:“老二呀,有些话刚才不方面讲,把你留下来我就是要吩咐几句。”
  “王爷请讲。”
  “你悄悄带一部人马往南去,小心清狗在江西的动静,一旦青阳那边打起来你就给老子好生留意着,无论如何也要给老子打通到鄱阳湖的路!”
  高进顿时点头道:“王爷尽管放心,我明白怎么做了,不过王爷在青阳可得小心呀。”
  袁奇摆摆手叹道:“这不需你来说,你早点去吧,如不出意外你我兄弟定有相见一日……。”
第127章
可惜
  袁奇料的没错,殷化行并没给他什么时间,拿下文昌后,士气正振的清军直接朝着泾县扑来,袁奇在泾县的兵力并不多,也就仅仅二千余人而已,面对杀气腾腾的清军仅抵抗了没多久城池就告破,拿下泾县后,殷化行大军继续向西扑来,一日功夫就杀到了石门口。
  而此时,袁奇已经调集兵力东进青阳,双方直接接触的距离已经很近。袁奇并没在青阳等殷化行打过来,他很清楚靠着守城是守不住的,而且一旦死守,等清军四面八方包围过来这青阳就是死地,如想死中求活,也只有主动出击这条路可走。
  从石门口到青阳一路多山,如小黄山、坐基山、虎型山、桐岭山、旗山等等,大大小小的山头有十多个,虽然这些山并不太高,可一片连着一片很不好走,袁奇阻敌的办法就是靠着这地形和殷化行周旋,以期挡他在青阳以东。
  要说运动战,袁奇可是老行家,说句不好听的这更是流寇的本能。袁奇把手中兵力分散开来,除自己本部的7000人外,其余兵力以1000到2000左右进行分配,让手下的老兄弟带着人在石门口到青阳一带进行作战,这一来的确给殷化行带来不少麻烦,在打祝建才地盘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清军当踏出石门口的一瞬间就被打了个伏击,伤亡数百人,其锐气顿时一挫。
  受到损失的清军连忙把情况报给中军,殷化行得知情况后先是一愣,接着就是一喜,他没想到袁奇会有这样的胆量和自己交战,同时也对直接面对袁奇部而感到兴奋。
  殷化行可不是毛头小子,他是康熙朝赫赫有名的战将,更有丰富的围剿反贼经验。面对这个情况,他早就有所安排,当得知袁奇已到青阳,试图用这种方式来阻挡自己大军的时候,殷化行不紧不忙地下令全军稳扎稳打,缓步推进,同时传令在各省的部队朝青阳、池州一带靠拢。
  官兵和流寇的打仗特点非常明显,官兵是以力压人,而流寇是飘突不定,双方各有所长,既然己方兵力占优,也知道了袁奇所在的位置,殷化行最担心的是袁奇跳出包围圈。所以,暂时的小小损失他并不在意,他只在意的就是袁奇的主力,只要把袁奇主力盯死打垮,从而抓住这个反贼,那么一切也就尘埃落定了。
  可这么一来,清军的行军速度就比之前慢了许多,而且由于袁奇的战术改变和地形,清军也遭到了不小损失。当清军推进到离青阳不远的旗山时,离袁奇主力所在已很近了。
  “大帅,翻过这个山头前面就是青阳了。”一员副将指着旗山道,殷化行满意地点点头,这些日子清军损失了二千余人,这都是袁奇部不断接战所至,不过清军的斩获更大,被打死和打垮的袁奇部队却是自己的三倍,等过了旗山,到青阳一带基本是一马平川,就算有青阳城为依托,袁奇也跑不了了。
  “其余各部到哪里了?”殷化行问道。
  “苏松、衢州、永州三镇已按大帅之令到达位置,正朝池州方向压近,尤其是衢州、永州二镇已切断了反贼西退之路,安徽的绿营封锁住了长江,保证袁奇插翅难逃。”
  “好!”殷化行大喜,不过他同时又吩咐道:“传令各部严守各要道,千万不能大意,一旦让袁奇逃出去这次围剿就功亏一篑了。只要能灭掉袁奇,彻底清剿反贼,老夫定上报皇上为诸位请功!”
  “谢大帅!”众将兴奋地回道,现在大家全看见了希望,眼看着反贼就要彻底剿灭谁心里不高兴呢?要知道大清可是最重军功的,等抓到袁奇,彻底平定反叛,在场的众人不仅会升官,说不定康熙一喜封个爵位也是有可能的。
  也许是知道旗山是最后一道防线,当殷化行大军抵达旗山时,早就在这守候的袁奇部猛然就扑了出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虽然袁奇部占了地形要势,而且提前做好了准备,可惜的是殷化行早就料到,再加上清军的战斗力凶狠,兵器精良,而且围剿胜利就在眼前全军士气高昂,袁奇的部队仅仅抵抗了两日就崩溃了,除战死和重伤的义军外,其余人全翻过山头拼命朝青阳逃去,见次殷化行也不客气,挥兵直接追了下去。
  当殷化行大军追到青阳,青阳已是惶惶一片,而此时更好的消息也传来了,安徽的绿营已渡长江直击池州,经过一番苦战拿下了池州城,如今袁奇等于是坐守枯城,再无退路。
  胜券在握,殷化行踌躇满志,他传令大军在青阳外驻扎,同时派人去劝降袁奇。可谁想过了不多久,城中就把派去的人的脑袋给挂在了城上,还射下一份文书中大骂殷化行为汉奸老狗,替清狗卖命为虎作伥,辱没先人等等,见了此信殷化行是气得火冒三丈,二话不说连夜攻城。
  青阳防守严密,而且地处内陆,要攻城也只有靠死攻。殷化行的大军虽然装备了攻城炮,可一时间却拿不下坚固的青阳城。更何况青阳城在袁奇的指挥下殊死抵抗,攻城仅仅两日,双方的伤亡巨大。
  “大帅,是不是让兄弟们歇一歇?”这一日傍晚,已连续攻城超过十几时辰的部下对殷化行劝道,可谁想殷化行脸色一变就喝道:“歇什么?拿下青阳三日后封刀!如明日午时还未拿下,老夫就拿你们先开刀!”
  听到如此杀气腾腾的话,众人心中都是一颤,哪个还敢再劝的。同时他们心里更把袁奇给狠的死死的,如果不是袁奇不肯投降,还射了那么一封信的话,殷化行如何又会气成这样?
  殷化行下了死命令,清军无奈继续攻城,当第二日太阳升起的时候,青阳城再也支持不住了,随着清军登上城头的越来越多,青阳守军开始崩溃,半时辰后,当青阳城头彻底被清军攻占,青阳终于打下来了。
  拿下青阳,殷化行的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可当进到城中听到先进城的部下回报时这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之极。
  “没抓到袁奇?这怎么可能?难道袁奇会长翅膀飞了不成?不!这青阳被老夫围的死死的,此人根本就跑不掉,一定藏在城中,给老夫好好的搜!”
  命令下达,清军搜了一日都未有袁奇的下落,甚至连几个袁奇军中的重要人物都莫名其妙失踪了,直到最后才得知这袁奇居然早就不在青阳城,当石门口外的战斗打响一刻起,袁奇就悄悄离开了青阳,留在青阳的只不过是他一个替身罢了。
  除了这么一个替身,指挥青阳作战的是袁奇的一个亲信,此人在义军中也算是一个人物,更是在四明山时期就跟着袁奇的老人。只可惜,此人在青阳失陷一刻在城头战死了,也正是因为他的死导致义军崩溃,从而丢了青阳。
  至于那替身,兵荒马乱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而且在殷化行看来,这个替身根本毫无价值,之后经过仔细搜索终于找到了这个替身,结果也证明了就是如此。可袁奇本人究竟去了哪里?难道悄悄回池州了?不可能!池州已经被自己拿下,袁奇回去就是找死,那么他又在何处?
  青阳攻陷入,标志着闹的江南整整一年的反贼终于被基本剿灭,现在除了宁波和台州的朱怡成外已再无反贼势力。而攻入青阳后,殷化行也兑现了自己承诺,部下对青阳大索三日后才封刀,如此整个青阳几乎成了人间地狱,清军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等三日后,青阳已成了一座死城,看着兴高采烈的部下,殷化行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袁奇并未在青阳,而如今他的下落不明,究竟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
  无奈,殷化行只能派出部队不断在青阳、池州四周搜索,以期找到袁奇的下落,可惜的是找了半个月都没音讯,无论是袁奇或祝建才,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面对如此结果,殷化行无奈只能上奏康熙请罪,不过康熙对此结果并没有过于责罚,只是让殷化行直接接任闽浙总督,加紧灭掉盘据在宁波和台州的朱怡成,同时暗中查找袁奇和祝建才等人的行踪。
  接到此令,殷化行总算松了口气,而在此时宁波的朱怡成也接到了浙西大战的消息,由于祝建才和袁奇两部失败的速度实在是太快,朱怡成根本就来不及反应。
  “袁奇就这么死了?”朱怡成不由得呆了半响,由于清军的消息封锁,对外宣传的是袁奇、祝建才已死于战阵,朱怡成并不知道祝建才早在开战前就跑了,而袁奇等人更是下落不明。
  虽说对于袁奇这个人,朱怡成曾经是狠之入骨,尤其是自己被袁奇当成傀儡的那段日子更是想起来就不寒而栗。可不管怎么说,毕竟当年是袁奇救了自己,如果不是袁奇误打误撞截了囚车,自己也许早就坟头草老高了。另外,朱怡成更承认,袁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枭雄,这样的人物就如此死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第128章
两路出兵
  袁奇和祝建才部在这么短时间内被灭已超出了朱怡成的预计,同时也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
  在朱怡成原来的计划中,袁奇和祝建才怎么着也能拖个半年,而自己趁这时间拿下台湾,然后再逐渐做进一步的图谋,可谁想殷化行的动作居然这么快,更令人不解的是袁奇和祝建才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就干掉了,实在是出乎意料。
  “大都督……。”王东被朱怡成招来,先行了礼,随后见到已经入坐的董大山、廖焕之二人点了点头,随后在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
  “水师准备的如何?”朱怡成也不客气,见他入座直截了当地问。
  “回大都督,水师尚在加紧准备,不过一应物资需要时间,再加上如今是冬季,所以……。”王东最后的话没说出口,但在场众人都清楚,无非是原来计划是开春后再进攻台湾,可大家谁都没想到江南的变化会这么快。
  现在离开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从这点来看王东的准备也还在计划中。但如今计划没有变化快,王东心里也清楚随着江南局势的变化,宁波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朱怡成问道:“袁奇、祝建才两部的消息你们也知道了,此两部一灭,我宁波就首当其冲,接下来如何应对诸位说说吧。”
  话音刚落,屋内鸦雀无声,众人一时间都未开口。对于局势的情况大家心里很清楚,虽说宁波战力不弱,而且占据台州后义军也有了不小地盘,可相比整个大清王朝却并不算什么。
  之前宁波一直底调行事,甚至为了大局暗中给袁奇和祝建才两部不少支持,其目的就是想让袁祝二人死死拖住清军而无法东顾,可现在随着这两部的飞灰烟灭,清军的目标已从浙西转为浙东是肯定的了,到时候宁波将面临整个清王朝的打击。
  “老夫一时间也想不出好办法,不过依老夫来看,如陆地不敌至少我宁波水师在手,退往舟山或还能支持一些时日,再说了,如果能加快速度拿下台湾,以效国姓爷当年割据海外也不是不行。”作为狗头军师廖焕之先开了口,他这方案听起来也有些道理,福建水师如今一蹶不振,宁波水师现在是整个中国最强大的水师力量,如果陆地呆不下去,那么去海外也算是一条路,只要水师在手,清王朝暂时也拿他们没办法。
  “走国姓爷的老路倒也不是不可行,但仅是困守台湾的话其结果未免会和郑家一样。”董大山摇摇头,廖焕之的办法不是不可行,但失去大陆地盘也就是坐守孤岛,以清王朝的实力就算没了福建水师用不了多久又能建一个起来,等到那时候又何去何从呢?
  “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南洋,这天下如此之大哪里去不得?”廖焕之急切道,在场众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如果去南洋倒也是条路,可对于如今的中国人而言,一旦远走南洋那么对无法预测的未来谁都心里没底啊。
  “我看不如以攻为守!”这时候,反而是水师统领王东开口说了句话,他起身道:“我宁波可不是软柿子,说捏就能捏的。袁奇、祝建才无能,这么点时间就把地盘给丢的一干二净,简直是丢了义军的脸。现在与其想退路,倒不如趁着清狗还在浙西的机会我军直接西进给他们点厉害瞧瞧,到时候把整个江南搅得翻天覆地,谁笑到最后还不得知呢。”
  “浙江之地现在地方情况如何?”朱怡成转而对董大山问。
  “浙江巡抚年羹尧的确是个厉害人物,之前由于粮荒导致的各地动乱已基本平息,如今除了少数几处还有些不稳外可以说差不多被他压住了,大都督如果想在这方面做文章有些难呀。”
  当初年羹尧初到浙江,义军上下都没在意此人,当然除了朱怡成外。一开始董大山还以为朱怡成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可谁想这年羹尧真是不简单,心狠手辣杀得人头滚滚,短时间内就平定了浙江大部,被粮荒搅起的乱局居然就这么给他强压制住了。
  “年羹尧是不简单,可惜他只是浙江巡抚。”朱怡成意味深长地说道,见众人有些疑惑,他笑了笑也不多说什么。在接到浙西消息后,朱怡成就在琢磨接下来如何面对的方案了,这些日子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今天把人招来议事也是要宣布接下来的动作。
  “王东!”朱怡成神情一敛,王东连忙站起。
  “给你十日时间,尽快抓紧一应准备,水师随时做好出征。”
  “卑职明白!”王东拱手应道,不过他又忍不住问了一句:“这出征……是台湾?”
  “等候命令!”朱怡成沉着脸道,王东连忙点头再也不敢应一声。
  “董大山!”
  “属下在!”
  “陆军同样十日内完成准备,另外传令在台州的马功成集结待命!”
  “属下听令!”
  最后,朱怡成对廖焕之道:“廖长史,水陆两军的一应物资由你来调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有不足可直接找王樊想办法,或来报我。”
  在如此大事面前,廖焕之哪里敢怠慢,他如今也是上了这条船的人,一旦船翻就是死无葬生之地的下场,当即连忙应下。
  时间紧迫,下达命令后朱怡成就让人各自抓紧准备。如此,整个宁波立即开动起来,而同时宁波方面也在密切注视着江南的清军动向。
  如今的宁波再加上台州,其总兵力已超过了六万,其中陆军四万多人,水师一万多人,如再加上青壮和舟山的船队,拉起十万人的队伍根本就不在话下。何况,宁波义军在朱怡成手上一直保持着训练和整编,自占据宁波后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其战斗力和士气都没什么问题,这也是朱怡成的底气所在。
  当十日过后,水陆二军已完成集结和准备,朱怡成这才正式下达了攻击命令,但和众人所想的不同,朱怡成一没准备打台湾,二也没和王东所说的那样直接西进打浙江,而是兵分两路,一路由王东的宁波水师为主,再加陆军一万多人直接北上先占崇明,以崇明为前进基地直扑苏松,而另一路由马功成由台州出兵摆出一副攻击温州的架势。
第129章
苏松
  朱怡成这样安排是以攻为守,同时企图打乱殷化行的战略部署。另外之所以选择苏松,那是考虑到苏松的地理位置和对清廷的重要性,何况如今苏松镇的兵力并不强,因为围剿袁奇和祝建才部,殷化行已把苏松镇的绿营调至浙西,这就给了朱怡成可乘之机。
  前面说过,早在决定攻击台湾之前,朱怡成就琢磨过如何运用水师作战。如果不是现在的宁波水师还没有十足把握,再加上考虑到宁波陆军的后勤补给方面,或许朱怡成选择的就不是苏松而是天津了。
  朱怡成不是军人,但他拥有这时代人不具有的眼光,而且思维也更天马行空。对于现代战争的模式,可以说这时代无人和他相比,假如作为常规战,朱怡成也许不是殷化行的对手,可跳出常规战的圈子,用这种方式来打击清王朝,实在是出人意料。
  主攻的力量摆在北边,台州方面只是佯攻,目的是为了牵制浙江和福建方面的注意力,同时为苏松登陆做好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