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656

  “倒是有几分胆略。”年长官员点点头,随后突然间笑了起来:“都说李卫的胆量不小,不错不错!李卫,坐吧。”
  李卫顿时一愣,原本他以为自己这番话必定会遭到训斥,谁想到对方非但没有训斥自己反而让自己坐,而且神态也和刚才咄咄逼人不同,显得有些和善。
  道了声谢,李卫这才在下首坐下。
  等他坐下后,年长官员询问起李卫在吕宋的事来。既然述职,这些李卫早就有所准备,当即一一道来。
  这些年,李卫在吕宋的施政可不仅仅只是杀人,杀土人的目的只是为了报复和稳固统治,作为马尼拉知府,李卫实际管理着整个吕宋,除去稳定地方,发展生产外,李卫还做了许多事。
  比如说,吕宋的各地新城建立,内外贸易的发展,对农业的扶持还有工厂的修建等等,这些李卫也是极为上心的,而且他也干得着实不错。
  眼下,吕宋的粮食和其他特产产量不断上涨,工商也日渐兴旺发达,仅仅一年时间,吕宋就由原本的大明财政支持转为向大明交纳财税,这些都是李卫的政绩。
  在汇报过程中,李卫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实事求是地进行说明,甚至对于他在施政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讲了出来。此外,在两位上官的询问下,李卫还谈了谈后期吕宋发展的规划,虽然这些规划还不全面,但从李卫的讲述中可以看出,李卫的确是用了心思的。
  这一谈就是整整一个多时辰,直说得李卫口干舌燥,那年轻官员让人给李卫上了盏茶,李卫谢过后连忙端起茶来喝,喝了几口这才觉得好了些。
  “李卫,你可知我们是何人?”年轻官员笑问。
  李卫回道:“回上官,此也是卫想询问的。”
  “哈哈哈!”两位上官顿时大笑起来,那年轻上官说道:“我是户部左侍郎……。”
  “户部?还是左侍郎?”李卫顿时疑惑,既然对方不是吏部上官怎么在这里?而且询问了自己这么多?
  可对方接下来的话让李卫大吃一惊。
  “我是户部左侍郎曾逸书,这位大人是吏部左侍郎孙锡公孙大人。”
  听到这两个名字,李卫下意识地就站起了身,这两位虽然官职仅仅只是侍郎,可他们真正的身份却大不简单。无论是曾逸书还是孙嘉淦,两位可是堂堂的军机大臣啊!李卫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到吏部居然会碰上这两位大佬。
第1158章
君恩
  “皇爷,曾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朱怡成淡淡说道,继续写着大字。
  当皇帝劳心劳力,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普通官员还有沐休,但朱怡成这个皇帝却是二十小时待机的。所以时不时朱怡成也会给自己找些放松的事,或者每月抽半天时间出宫在京师转转,又或者在御花园那边散散步,甚至朱怡成还找武艺好的侍卫学了点花拳绣腿,时不时练上一练。不过更多的时候,看奏折乏了的他会在办公的偏殿写写大字,既是放松也是练字。
  不得不说,几年下来朱怡成的字已经写的很不错,虽然不能和名家相比,但他的字自成一体,而且比划中带着一股大气。
  写完了最后一字,朱怡成把笔放到一旁,颇为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成就。
  “臣曾逸书见过皇爷……。”
  “你来的正好,来来来,看看朕刚写的字。”朱怡成正在悠然自得,曾逸书就到了,当即朝着他招招手,曾逸书走上前去低头一看,只见朱怡成写着两句“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这两句朱怡成写得极好,大气中隐隐来透露出一股金戈铁马的锐利,曾逸书顿时赞道:“皇爷这字臣是佩服万分,如此雄伟臣这种人可是怎么都写不出来的,也只有皇爷这等英主才有的气势啊!皇爷,这两句可是出自当年太祖手笔?”
  朱怡成笑着点点头,这是从朱元璋的庐山诗里摘出的两句,作为大明天子,朱怡成最为佩服的皇帝自然就是朱元璋了。而且他同朱元璋一样,同样以白身起家,短短几年中就驱逐鞑奴恢复了中华。
  不仅如此,在朱怡成的带领下,如今的大明相比前明更为强大富饶,这也是朱怡成暗暗自得的,所以他借朱元璋这两句话来显示如今大明的文治武功,可以是极为贴切。
  曾逸书进士出身,自然也写得一手好字,而且朱怡成知道自己这个臣子平常很少夸人,是比较实干的。听了曾逸书发自内心的赞誉,朱怡成心里很是高兴,当即一挥手就说这字就送他了,曾逸书顿时喜不自禁,连忙谢过。
  等小江子上了茶,朱怡成让曾逸书坐下说话,君臣各自入座后,朱怡成开口问道:“人见着了?”
  “在吏部见着了。”
  “你觉得如何呀?”朱怡成笑问道。
  曾逸书想了想道:“李卫虽不身井市,却胸中颇有韬略,而且此人敢作敢为,对于朝廷又是忠心不二,治政手段虽有过激,却不越界限,就算称之为国士也不为过。”
  “哦,曾卿对李卫的评价颇高啊,他真是如此?”朱怡成有些意外地问道。
  “皇爷,臣实话实说,没有半点隐瞒。”曾逸书当即就把自己如何在吏部见李卫,又如何和孙嘉淦一起对李卫问话,李卫又是如何作答等等一五一十地描述了一遍。
  朱怡成静静听着,等听完后露出了笑容,点头赞道:“的确是员能吏,更是一个难得的臣子。”
  “皇爷,臣也是这样觉得的。”曾逸书说道:“李卫在吕宋做的这些原本就是朝廷之策,以此来看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而且这些年李卫接替马尼拉知府后,对于吕宋施政颇有章法,其他的不说,仅仅以吕宋对本土的财政缴纳就足能看出李卫是用了心的。”
  “之前,朝中有人借李卫对吕宋土人之手上书弹劾,依臣看来一来是嫉妒贤能,二来是朝中打算在吕宋设省,而李卫作为马尼拉知府实际管理整个吕宋,一旦设省李卫极有可能由知府升迁布政使,再不济也是个左右参政的职务……。”
  朱怡成心中微微点头,曾逸书说的没错,李卫之所以被弹劾其关键就在这里。其实弹劾李卫的除了一些不了解情况又被利用的腐儒外,其他人只是担心李卫由知府摇身一变成为封疆大吏罢了。
  虽然吕宋是海外领地,但这个海外领地相比新明离本土并不远,而且眼下吕宋经过李卫多年治理,当地土人已经不足为患,再加上吕宋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旦正式建省,这可是一个极好的美差。
  所以,盯着布政使甚至左右参政位置的人可是不少,而李卫分明又是最有竞争的人员,为了得到这个位置,这些人就想起了歪招,以李卫在吕宋杀戮过多的理由上书弹劾。
  这样做,就算不能让李卫丢官罢职,也能让他失去竞争的能力。毕竟李卫这人没什么后台,一不属于宁波时期的从龙旧臣派,二也不属于南京时期的天子门生派。
  说起来,也就是欺负他朝中没人罢了,假如现在坐在知府位置上的还是包德荣的话,谁敢这么做?
  “虽说如此,李卫在吕宋也杀了狠了些。”朱怡成淡淡说道。
  曾逸书刚想开口说什么,朱怡成摆了摆手:“朕知道你想说什么,其实李卫功大于过,朕的心里是清楚的。但朕是天子,是大明的皇帝,有些事也不能一言绝之。如今这些弹劾朕都留中了,这就摆明了朕的态度,李卫是能臣,是忠臣,但也有着自身的缺陷,现在继续在吕宋为官已不合适了。”
  “可是皇爷,李卫他……。”曾逸书没想到朱怡成说出这番话,这不等于打算把李卫由马尼拉知府位置上拿下么?
  “这样做朕是有思量的。”朱怡成微笑道:“如今吕宋的情况,当地设省势在必行。一旦李卫无论是继续留任知府又或者升迁都不合适,就算朕放任自流,但朝中难道就有人能放过他?到时候非但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这话让曾逸书沉默了下来,仔细想想的确是这个道理。如果要强行留任李卫不是不可以,但日后呢?一旦设省,李卫这个知府地位就很尴尬了,到时候他当官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甚至还会被人暗中算计。
  朱怡成又道:“让他离开吕宋,朕不是罚他,相反是保护他。李卫有名臣之像,如果继续留在吕宋反而不好,倒不如趁此机会让他回本土任职,这也算是成全他这些年的辛苦。”
第1159章
拉清单
  曾逸书默默点头,承认朱怡成的考虑比自己更为`周全。像李卫这种一没后台,二没人脉的孤臣,眼下又是众矢之的,避开吕宋这个是非旋涡的确是件好事。
  不过这样一来,又未免有些委屈了李卫,想到这曾逸书轻叹了声,暗暗觉得可惜。
  “曾卿,朕把李卫交于你,如何?”突然,朱怡成如此说道。
  曾逸书一愣,顿时感到意外,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朱怡成恐怕是早就考虑好的,要不然今日朱怡成也不让人带话给自己,让自己特意去吏部一趟见见李卫。
  “这是自然好的,李卫在军机处行走倒是可以帮上些忙。”曾逸书当即笑着点头。
  “不是军机处。”谁想朱怡成又道:“朕的意思是让李卫去户部,你觉得怎么样?”
  “户部?”曾逸书迟疑了下,当即想到一件事问:“皇爷的意思,是让李卫做之前商议的那事?”
  “哈哈哈,正是如此!”朱怡成大笑了起来。
  “这……。”曾逸书顿时迟疑起来,一时间难以回答。
  大明朝的户部同前明基本相同,户部内部结构分设十三清吏司,分管各省赋税。各清吏司下设民、度支、金、仓四科。金科主管全国渔盐、税课等工商税收,仓科主管两税的起运和仓储。
  至于地方,各省以承宣布政使司主管赋税。直接管理赋税的,省一级有税课司、盐课大使等;府一级有税课司、税库司、河泊所;乡一级有里甲督征粮赋等。
  朱怡成改革官制时,以皇家银行为基础,把部门户部职务分离出去,编入皇家银行职权范围。
  此外,这两年朱怡成已经逐步收回各省的主管赋税权利,把地方的税课司、盐课大使等收税部门全部改由中央户部派遣,同地方实施行政分离,所收税款按三比七的比例,前者入藩库以供地方,后者直接纳入户部为中央财政。
  这样做等于中央直接控制住了地方赋税,使得朝廷对于税收的管理更加严格和有效。但同时,这种方法地方的反弹也不是没有,要知道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分割一直存在,尤其是地方主义保护,包括地方官员的个人利益等等,都造成了推行不彻底的局面。
  为此,曾逸书想了不少办法,和朱怡成之间也进行过讨论。但由于朱怡成强力推行这个政策,户部也只要硬着头皮上。虽然这两年地方税收相比之前大大上升,但是问题依旧还是存在,户部为之困扰。
  现在,朱怡成突然说要把李卫给曾逸书,而且还特意提到了户部。聪明如曾逸书自然就想到了这件事,看来朱怡成是打算用李卫这个能臣和孤臣来做皇帝手上的一把利刃,从而彻底解决税收制度问题。
  “李卫能胜任么?”曾逸书不由得琢磨着,可很快他也承认做这件事李卫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卫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如果说他上面有人恐怕也就只是朱怡成这个皇帝了。何况李卫在吕宋杀了那么多土人,眼下人人称他为李屠夫,如此杀性,说不定还真能镇得住人。
  再者,由地方知府直接入户部,等于是地方官做了京官,就算品级不变,其权利也不是一个区区知府能够相比的。
  只要有朱怡成支持,说不定李卫还真能把这件事干成,想到这曾逸书忍不住笑了起来,点头道:“皇爷妙手,臣佩服万分,这李卫臣琢磨了下,还真是合适人选,不过他如今是正四品的品级,如调任户部如何安置?”
  曾逸书必须要问这个问题,户部尚书是二品,侍郎是三品,各司郎中仅仅只是五品,其余如主事、司务、大使这些品级更低。
  李卫入户部,总不见得直接升侍郎吧?这也不符合官员升迁惯例,何况地方官员入中央直接升两个品级成为一部侍郎,这也太过离谱了,要知道曾逸书现在虽是军机大臣,可他在户部也不过只是个左侍郎罢了。
  “这个容易,把各司的征税职能全部划分出来,连同各省、州、县税课重建一个新部门,这部门就叫国税司吧,国税司专管税课,列下户部其他各司之外,其主官就定个正四品,李卫是四品知府,当这个国税司司长正好。”
  “臣遵旨,不过臣觉得如何划分职能还需些时日,毕竟动一发而牵全身,臣不得不谨慎从事。”
  “嗯,此事你琢磨着办,先抽调得力人手把国税司的架子搭起来,其余枝叶可以慢慢来,不过朕希望三个月内国税司成立,如何?”
  曾逸书松了口气,三个月虽然紧了点,不过对于他来说还是能做到的。毕竟税收改革后户部内部已经做过了一系列的调整,眼下只是加深再加新司罢了。当即曾逸书点头答应,随后和朱怡成又聊了些关于户部的其他问题,这才起身准备告辞。
  “对了,你回军机处和蒋卿等人沟通一下,吕宋设省一事可以办了,此外派何人去吕宋任职,人选需好好挑,用心挑,朕可不希望看见不合适的人去吕宋,尤其是那些只知道为了私欲排挤同僚者更不可重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