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656

  听完包德荣的解释,李卫一拍脑门就笑了:“是了是了,我倒忘记包兄的能耐了。”
  “什么能耐?这可不是什么好话,兄弟不要埋怨我就行了。”包德荣哈哈大笑道。
  老朋友再见自然是高兴的,包德荣当即邀请李卫去自己府上坐坐,还说已经摆了酒宴为他接风。
  李卫稍一迟疑,自己作为述职官员,在还没有到京师的情况下去包德荣处赴宴是否有些不妥,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这么做并没违反朝廷规定,再说了包德荣返回本土已久,而且又常在京师,或许可以从他这边打听一下这次述职的事。
  当即李卫笑着点头答应,随后起身由包德荣领着离开了客栈,他们上了一辆马车,行不多时就到了一处宅院,这里就是包德荣的住处了。
  为了接待李卫,包德荣的确准备了一桌好酒菜。虽然在吕宋海鲜什么不缺,李卫也比较喜欢,可见到一桌精心准备的鲁菜时,李卫顿时食指大动,这些可是在吕宋吃不到的,真是难得包德荣想得周全。
  坐下饮酒吃菜,两人笑谈着当年在吕宋的时光,又说了说分别后各自的一些事。
  酒过三巡,李卫借着酒意说起了之前听闻自己被弹劾的事,随后又提到了这一次回京述职。对于旁人,李卫根本不会讲这些,就如同王远一般,可对于包德荣,李卫和他的关系默契,私下说这些自然没有问题。
  “哈哈哈,我还以为兄弟你不会问呢,闹了半天还是没憋住。”包德荣笑道。
  李卫这么厚的脸皮也难免微微一红,当即也笑道:“旁人自然是不会问,但是包兄是旁人么?”
  包德荣笑着点头:“这话倒是不错,其实今日见你一来时叙旧,二来也正是要和你说这事……。”
  听到这,李卫表面依旧如故,但心却提了起来,一双耳朵更是仔细听着包德荣往下讲。
第1156章
李卫述职4
  “弹劾一事我知道,只不过一些腐儒上串下跳而已,吕宋那边的动静的确是闹的大了些,但又玠可知道为何那么做?”
  不等李卫回答,包德容笑道:“自然是为我大明报仇,除此之外更是为我大明彻底掌握吕宋为基。”
  李卫点点头,作为吕宋知府,他是明白这点的,何况他也是一直这么做。而包德荣是他曾经的上司和搭档,他们两人在吕宋的目的是一致的。
  包德荣又道:“此策乃皇爷所定,当年西班牙人和吕宋土人在马尼拉动手时,当今圣上就决议彻底解决吕宋问题,这才有后来王帅领军登陆的战事。何况我大明占领吕宋后,第一任知府可是我老包,如朝廷真要追究责任,我老包可是头一个顶雷的。”
  听到这,李卫若有所思,想了想问:“朝中可有弹劾包兄?”
  “哈哈哈,我正要说这事。”包德容笑着道:“自然是没有的,如此你可看得明白?”
  听到这个回答,这些日子缠绕在李卫心头的阴影顿时挥之而去,人一下子就彻底放松了。
  包德荣说的没错,如今弹劾李卫的主要原因是他在吕宋杀戮太多,以伤天和。可要知道当初大明拿下吕宋后,第一任马尼拉知府可不是李卫,而是包德荣,要真以此论罪的话,包德荣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可偏偏如今只弹劾李卫却没弹劾包德荣,这其中就有深意了。
  再联想到朝廷有关于吕宋设省的消息,李卫有些明白这些弹劾从何而来了。虽然如今大明吏治不错,可官场之间的争斗依旧是难免的。
  李卫自当官以来并没有什么后台,他是从小官一步步升上来的,而且当官的时间也不长,仅仅几年时间就主政吕宋,这样的升官速度极为罕见。
  包德荣和李卫不同,包德荣可是从通事处出来的,有着通事处的背景。通事处在大明内部虽不如锦衣卫名气大,可知道这衙门的人都清楚这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对外情报机构。
  再加上包德荣在吕宋立下汗马功劳,为国重伤,就连当时的王东都对包德荣赞不绝口,更主动邀请包德荣加入海军,被拒绝后王东也不生气,以军机大臣身份向朝廷举荐包德荣,这才有后来包德荣任知府和如今调任市舶司。
  所以说,包德荣是背后有人,不仅有着老东家通事处,更有王东这样的大员欣赏。但李卫又有什么呢?他无非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升上来的官员,一不是宁波时期的从龙之臣,二也不是南京时期的天子门生。
  像他这样的官员可以说是无萍之水,随着吕宋的安定,眼红他职位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何况吕宋设省的风已经吹起来了,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吕宋布政使的职位,在这种情况下李卫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
  那些弹劾李卫的腐儒并不是主谋,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才是李卫被弹劾的真正原因。
  瞬间,李卫就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弹劾从何而来,同时也彻底放下了心。
  既然搞明白了原因,李卫也就不担心了。大不了自己不再做这个知府,给别人让开升迁之道就是。何况以李卫这些年在吕宋的政绩,想来朝廷也不会视而不见,就算到时候调任他地为官,对于李卫来讲也不算什么。
  “听兄长一言,李卫茅塞顿开,小弟谢过兄长。”当即,李卫起身郑重其事地向包德荣行了一礼。
  “又玠不必如此,你我兄弟说这些自是份内之事。其实以又玠的聪明,此事也瞒不过你多久,只不过又玠一直远在吕宋,对于本土许多情况不了解罢了。”
  “就算如此,有兄长一席话解我疑惑,这也是莫大帮助,李卫谢兄长当是自然。”李卫正色道,依旧行了全礼。
  等坐下后,李卫谈道:“如朝廷把我调任,这倒也不是件坏事。兄长当知我李卫脾性,当不不当官,当什么官其实我并不在乎。何况这些年一直人在吕宋,远离本土,倒也有些想着回来了。”
  “哈哈哈,又玠这话说的潇洒。”包德荣大笑起来,伸手点点李卫道:“不过又玠也不用担心,你在吕宋所谓朝廷是看在眼里的,何况当今圣上不是寻常人,自然不会委屈了功臣,此次回京述职,或许不像又玠想象这般。”
  “这么兄长是听说了些什么?”李卫挑眉问道。
  包德荣摇摇头,告诉他这只不过是自己的猜测,李卫顿时也笑了,他知道包德荣是安慰自己,不过李卫现在心情放开之下也没了什么顾虑,反正人都已经回来了,接下来无论如何处置,他都会坦然待之。
  说完了这事,两人聊起了其他事,无非是当年一起在吕宋合作的时候,还有分别后各自的情况。
  这顿酒可以说喝得尽兴,最后两人直接醉倒当场,等第二天天亮,李卫起身的时候,早他先醒的包德荣已经为李卫安排好了返京的马车,并且亲自送他上了马车。
  挥手向包德荣道别,李卫坐着马车朝着京师方向而去。从天津到京师的官道已修建的极好,就连铁路也在修建中,据说过不了多久这段铁路就能开通。
  如今,天津到京师坐马车需一日时间,不过等铁路通车后恐怕只需要短短两个多时辰即可。
  临近傍晚时分,李卫终于抵达了京师。这还是他为官后第一次来到京师,远远望着巍峨的城门,李卫感慨之余倒不免得有些紧张起来,入了城后,他先找了家客栈住下,等到第二天天亮,洗梳完后的李卫换上了官袍,径直就去了吏部报到。
  如今的大明有一句话,所谓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不到京师不知道自己官小。
  前者,上海开放以来,如今已是大明最繁华的港口城市之一。虽然上海不如宁波、南京这些地方早,但由于上海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朝廷和宁波商行在上海的巨大投入,如今的上海早就不是当年的渔村了。
  现在的上海可以说是万商云集,南来北往的商船数不胜数,巨商大贾纷纷在上海置地,别说普通人到了那边目不暇接,就连一些富商同样流连忘返。
  至于京师,作为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自然也是独一无二。京中官员比比皆是,说句不好听的,四品五品满地走,六品七品不如狗,就算是二三品的大员,在京师也是常见。
  李卫的品级只不过是四品知府,在地方算得上权重,可到了京师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就连吏部的六品主事见到李卫这种级别的官员,而且还是外放官员根本就不把他当一回事,到了那边后,李卫先取出官凭进行登记,说明自己的来意,随后就领了一块牌子。
  对方指了指一旁的回廊,让李卫在那边等着就是,随后再也不理睬他,继续做自己的事去了。
  到了回廊一看,李卫倒是愣了愣,因为回廊那边已有七八个官员坐等着了,这些人有六品的也有七品的,还有一个从五品的,个个安安静静地坐在那边,同时和他一样手里拿着个木牌牌。
  看来这些官员都是和自己一样来吏部办事的,至于办什么事李卫就不知道了。不过李卫也没有上去打探的想法,再加上这是吏部,自己又是一个外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李卫想了想直接找了个地方坐下,随后闭目养神,静静等待着。
第1157章
李卫述职5
  李卫这一等就是近两个时辰,一直从早上等到了中午,而那些一起等着的官员也仅仅只有三人被喊了进去,至于其他同样和李卫一般等着。
  此外,在李卫之后,又来了几个六七品的官员,他们这些人和李卫一般坐在回廊处等候。
  中午时分,吏部来了个吏员,询问诸位是否需要用食,如需要的话他可以帮着跑腿去买。
  当然了,跑腿是要钱的,这也算是吏部的一个特色,至于吃食什么的自然不可能是什么酒菜,无非就是些牛肉饼子之类的东西,垫肚子什么是肯定没有问题。
  所以,等待的官员包括李卫都掏钱让这吏员帮着跑腿,等牛肉饼子到了后,李卫就着那吏员帮忙送来的开水吃了两个,这才算是垫饱了肚皮。
  吃完“午饭”李卫继续等着,又过了一个时辰,一阵脚步声传来,李卫睁眼看见一个年龄不大的官员正从回廊那边走过,看其服饰是三品官,却不知道他是那一位。
  这官员似乎正要往里面去,当他路过回廊的时候见到坐等在回廊的这些官员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很快他的目光就停留在了李卫身上。
  毕竟,坐等的官员中李卫品级是最高的,而且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坐着,并没有和其他官员一般轻声交头接耳,所以显得很是独特。
  那官员在李卫身上停留了一下,很快就收回了目光,随后就进了里面。可没想到过了片刻后,一个吏员来到了回廊处找到李卫,让李卫跟随他进去。
  李卫有些诧异,因为在他之前还有两个官员没进去呢,怎么突然间就排到自己了?不过既然提前进倒也是一件好事,李卫起身整了整官服,向那吏员道了声谢,随后跟着吏员进了里面。
  吏员领着李卫向里走,李卫在其后跟随着,穿过两个院子,这才来到一处厢房,吏员停下脚步敲了敲关着的门,随后对身后的李卫道:“李大人,您进去吧,到了。”
  “谢了。”李卫向吏员拱了拱手,随后推门而入。
  门打开,一眼就见有两人坐在主位和上位,案上摆着茶,正轻声说着什么。听到开门,两人停下交谈,目光朝着门口处望来,这时候李卫才认出其中一位就是刚才路过回廊的官员,至于另一位年级较大,同样也是三品官。
  李卫不知对方的身份,上前行礼道:“马尼拉知府李卫入京述职,见过两位大人……。”
  “哦,你就是李卫李又玠?”年长那官员打量着李卫,接着就笑道:“听说你在吕宋可是有李屠夫的雅号,今日一见倒是有些意外,瞧着不像什么屠夫之类呀。”
  李卫拱手道:“回上官,所谓屠夫不过是地方土人的称呼,李卫在吕宋行事自愧无心,做的都是为国为民之事,上官此言恕李卫无法认同。”
  “怎么?你还不服气?”那年长官员有些意外,愣了愣神色不悦道:“你在吕宋杀戮数十万人,我大明复国以来从未有如此官员大胆,你可知道朝中弹劾你的奏文已堆成了山,如今却不自认其罪?你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
  说着,那年长官员一拍桌子,桌上的茶盏都跳了下。
  李卫又施了一礼,不亢不卑道:“吕宋土人不思教化,顽固不化,助纣为虐屠我大明百姓,当年西班牙人同当地土人屠杀我百姓何止数十万?我大明天兵拿下吕宋之时,这些土人依旧妄图残害我大明子民,其罪如何能恕?”
  “圣人有言,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李卫乃当地知府,自然要以我大明百姓施政。再者佛家也有怒目金钢一说,更何况我大明官员?如放任自流,当遗祸无穷。一旦让地方土人死灰复燃,吕宋还是我大明领土否?李卫虽不才,却自认为大丈夫,顶天立地,为朝廷,为民处事,何来过错?”
  这些日子,李卫为了弹劾一事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今天见了上官后又被上官如此质问,情绪激动之下李卫也不管不顾,直接就把心里话全说了出来。
  说完后,他直挺挺地站在那边,神色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回视着刚才问话的那年长官员。
  两位官员没想到李卫居然有这么一番说词,当即诧异地对视了一眼。
  “怎么样?”年轻些的官员突然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