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0/656

  李卫掏钱买了一堆东西,有特产,还有海鲜之类,正兴致勃勃的时候,边上的一个汉子忍不住轻声劝了一句。
  “担心什么,这可是台湾不是吕宋,再说了,本大人这副打扮谁能认得出来?”李卫满不在乎地笑笑,继续挥手让随从跟上,随从无奈只好叹了口气,不过同时目光也不放松警惕,一直注视着四周动静。
  虽然李卫在大明仅仅只是一个知府,可他这个吕宋知府权利之大,管辖地之广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整个吕宋要以面积来论可以当一个省,而且这些年吕宋发展迅猛,再加上南海又是海贸重要通道,吕宋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但由于李卫在吕宋杀的太狠,他的大名早就远播了。而且对他狠之入骨的人不少,这些人不仅包括当地的土人,还包括西班牙人。
  大明拿下吕宋后,俘虏了当地西班牙人,李卫对于这些西班牙人虽然不好直接动手,但也绝对不会让他们好过。
  这些年,因为李卫的原因,劳动而死或者伤残的西班牙人不在少数,所以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对李卫咬牙切齿,希望他死的。甚至李卫还遭遇到了几次刺杀,但没有一次能够成功。
  而且每一次刺杀,非但没有让李卫伤了半分,反而令他事后展开报复,这种事多了,李卫也早就习以为常。
  而跟随李卫的两个随从都是军中好手,也是保护李卫的保镖。见到李卫在码头如此随意,他们心中自然忐忑不安,可李卫是自己的上司,上司的话又不能不听,何况李卫说的也没错,现在他们在台湾不在吕宋。
  可就算这样,一路走来两个随从也是提心吊胆,好不容易等李卫逛的兴致差不多了,准备回舰上的时候,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提着李卫买的零零碎碎,迫不及待地就朝军舰方向走去。
  “李大人……。”
  上了军舰,舰长客气地向李卫打着招呼。
  “行了老王,自己人客气什么。瞧瞧,这些东西不错吧,让人弄一下,今天我们打牙祭。”
  李卫大大咧咧地说道,同时伸手朝着随从提着的东西一指。瞧着那些乱七八糟什么都有的特产,尤其是那些海鲜,舰长顿时哭笑不得。
  作为海军,哪里缺得了什么海鲜呀,这大海里的东西不是随便捞么?何况李卫在吕宋更是海鲜不缺,他买这些东西其实并非是真想吃,只不过是顺手为之,图个热闹罢了。
  当然了,李卫可不是普通人,舰长自然不能反驳,当即笑着点头称是,随后把舰上的厨子招来,让厨子把这些东西拿下去处理,等会弄上一桌。
  海鲜很好弄,新鲜的海鲜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就是用盐水煮,然后再加上酱料就行。
  很快,厨子就弄了丰盛的一桌菜,同时又炒了几个小炒,李卫招呼着舰长一起吃,就着酒菜,两人边吃边聊。
  “李大人,此次回京述职恐怕要高升了吧?”舰长举杯先敬了李卫,随后笑问。
  “高升,你从哪儿得来的消息?”李卫双手正和一只海螃蟹奋斗,嘴上随意反问。
  “这不是明摆着么?”舰长笑道:“大人在吕宋这些年成绩斐然,吕宋上下,包括我们海军全都看在眼里,何况吕宋设省的消息早就有了,只不过朝廷一直没下文而已。如今朝廷召大人回京述职,这不表明了朝廷准备正式设省么?以大人的功劳,到时候一个布政使是稳稳妥妥的。”
  “哈哈哈,你这老王,消息倒是灵通,连我都不知道的事你倒是先知道了。”李卫大笑起来,沾满蟹膏的手指冲着舰长点了点。
  “朝廷未有政治任命,这些都是瞎猜而已,再说了,我只是知府,离着布政使的级别还远呢。就算朝廷准备吕宋设省,朝廷也不会提我做布政使,你呀,就别替我操这个心啦。”
第1154章
李卫述职2
  李卫的心态很是不错,不过话说回来,仅仅几年时间他就从一个小官成了马尼拉知府,从品级来讲何止三级。
  如果在本土的话,以李卫的资历按部就班,或许到现在还爬不到同知的职位。所以他的心里也很清楚,就算吕宋正式设省,自己也绝对不会是布政使的人选,不过左右参政的职位或许会有,这可是比知府高出二级的正三品大员,仅仅次于布政使一职
  所以此次回京述职,李卫并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态,何况他这个人一向乐观,平常也没什么官架子,同三教九流之辈都能谈得来。
  送他回本土的这条战舰属于南海舰队,其实由吕宋返回本土这条航线是非常安全的,要知道现在的南海除了部分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船只外,其余基本都是大明的各类船只。
  再加上柔佛的占领,大明已把南海当成了自留地,外来船只有这严格管理,尤其是对西方各国的战舰,在没有大明的允许下是根本无法进入南海区域。
  至于那些商船倒是正常放开的,不过进入南海区域前同样需要在柔佛进行登记,所以说大明已控制了南海疆域,就算李卫坐普通商船返回本土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不过考虑到李卫在吕宋这些年的动作,为安全起见南海舰队还是特意派了一艘军舰载李卫归国。
  军舰的舰长王远军职是中校,虽然这个军职不低,但相比李卫而言品级还差了不少。可就算这样,登船之后没一回功夫,李卫就和对方称兄道弟起来,仿佛就如老朋友一般,而经过初期的拘谨,王远也习惯了李卫这种随意和交往方式,这一路上双方关系极是融洽。
  “这可不一定。”王远拿起桌上的酒壶给李卫倒满了酒,笑着道:“李大人是我大明能吏,这地方上施政的本事谁人不知?其他的不说,就看看现在的吕宋吧,当年吕宋是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大家都瞧在眼里呢。”
  “当今圣上向来英明,又极爱财,我听说当年李大人调任同知就是圣上的建议,既然李大人早就被圣上看中了,这可是简在帝心啊!所以依我看,李大人此次回京说不定就有惊喜。”
  李卫不置可否地笑了起来,不过他没接王远的话,举起酒杯劝对方饮酒,顺势把话题岔开聊起了其他。
  就着一桌好酒好菜,两人天南地北地笑谈起来。李卫虽是富商家少爷出身,但他身上却有着一股井市气,再加上他少年时游历各处,可以说见多识广。至于王远,作为海军中层军官,一直来玩南海各地,自然也见过和听说过不少趣闻,两人这么一聊倒是很是尽兴,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几杯。
  夜深了,躺在自己的船舱中,耳边传来海浪拍打战舰的声音,再伴随战舰轻微的起伏,李卫虽然饮了酒,却没有半点睡意。
  同白天嬉皮笑脸的他相比,现在的李卫微皱着眉头凝思着。虽然李卫一直表现得极为洒脱,似乎不把什么事放在心上一般,可其实李卫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思维缜密的人,如果他仅仅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做到今天这个位置。
  这些年,他在吕宋大展手脚,立下不少功劳。尤其是对当地土人的屠杀,更使得大明增强了对吕宋的控制度。
  不过,他这些年实在是杀的太狠了,直接或者间接死在他手里的土人没有百万也有数十万。这样的屠杀固然是必须的,可同样给李卫带来了不少麻烦。
  吕宋离本土不算太远,以快船的速度由吕宋出发抵达本土广东、福建一带也不过仅仅数日而已。所以本土那边一些消息李卫并不闭塞,因为屠杀土人的原因,李卫不仅背负了一个李屠夫的名号,同时还受到了一些官员的弹劾。
  就在一个多月前,李卫接到消息,朝中有御史上书弹劾自己,说自己在吕宋杀戮太多,以伤天和。
  此外,还有一些人也许是见李卫升迁太快,跟风也向朝廷上书,这些消息传来后李卫原本是根本不在乎的,因为他在吕宋做的这些事完全符合大明利益,而且他这么做也没错,这些吕宋土人当年和西班牙人一起残害明人,如此大罪自然死有余辜。
  但李卫怎么都没想到,虽然朝廷对于这些弹劾没有实质的下文,可过了没多久军机处和吏部那边就发来文函,要李卫回京述职。
  回京述职一说,这里面的文章可大可小,也许没有任何事,只是正常的述职而已,又或者之前传闻的吕宋设省一事需要征求李卫的意见,军机处和吏部这才让他回京一趟。
  但除去这些外,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因为之前的弹劾朝廷打算针对李卫,故意以这样的名义让他回京。
  至于究竟是那种,李卫自己琢磨不出来,这些可能性都有存在,而且对于他来讲平白的担忧无济于事,所以李卫依旧如故,表现出洒脱的样子,可心中却难免暗暗琢磨。
  随着离本土越来越近,李卫心中的那份担忧就越甚。而现在,他已经到了台湾,再过几日就会抵达天津。等天津登陆后,离京师近在咫尺了,这次述职究竟会是如此结果,看似平静的李卫却始终都有些放不下。
  战舰再台湾洄澜港并没停留太久,第二日下午,战舰就继续启航,由台湾东部北上,随后折向西北,然后沿着海岸线朝天津方向而去。
  几日后,战舰抵达天津城,李卫这时正式换上了官服,在同王远告别后,带着随从下了船。
  因为李卫仅仅只是回京述职,再加上他的品级和身份,天津这边自然是不会有专人来接的,所以李卫登岸后让随从找人询问了下,因为今日已晚,每日来往天津和京师的马车已没了,除非自己租马赶路,要不就在天津歇息一晚后等明日启程。
  李卫想了下还是停留一日,找了个客栈做好登记,随后就住了进去。
  天津这些年发展很快,已是北方第一港了,城中客栈无论规模和设施都不必京师那边差。何况李卫不是缺钱的人,住的自然是上房,入住后李卫让人打了水来洗了把脸,脱去外袍,换了身轻便的道袍,随后坐着品茶,可还没喝上两口,门外就传来阵阵拍门声,同时一个声音扯着嗓子喊道:“李卫!开门!”
第1155章
李卫述职3
  门被拍的啪啪直响,李卫顿时一惊,可很快他听着这声音很是耳熟,起身打开房门,当见到门外的人后,李卫顿时大喜。
  “包兄,你怎么在这?”
  “哈哈,我怎么就不能在这?”包德荣笑着反问,一别年余,现在的包德荣气色可比在吕宋时好的许多,就连人都胖了一圈,不过身上的彪悍之气依旧存在。
  “快快请进。”李卫连忙请包德荣进屋入座,为包德荣倒了杯茶。
  “多日不见,包兄的气色可是好多了。”
  “还是本土养人呀,吕宋虽好,却实在是太热了些,何况我这伤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包德荣笑着说道。
  李卫点点头,当年吕宋之战,包德荣为了保护吕宋明人同土人作战,面对数十倍的土人牢牢守住了驻守的庄园,一直坚守到救援来临。
  可正因为此战,包德荣在战场身负重伤,差一点就丢了性命。虽然最终等到救援,可包德荣也丢了一条臂膀,他的英勇和沉着指挥,赢得了当时军机大臣,海军统帅王东的赞誉,后来包德荣因伤脱离通事处,再加上王东的举荐,成了大明在马尼拉的第一认知府。
  大明占领吕宋后,包德荣以知府身份管理吕宋,而那时候李卫由本土调任吕宋,担任马尼拉同知之职。可以说,两人既是上下级,又是搭档,再加上两人脾气相投,相互之间很快就成了好友。
  不过包德荣在吕宋担任知府的时间不长,前后也就一年而已。倒不是说包德荣的能力不行,要知道他当初在通事处时已是大明通事处驻吕宋佥事了,可以说是通事处在吕宋最高级别的官员。
  再加上他的吕宋的功劳,这个知府安安稳稳做下去是丝毫没有问题的。不过吕宋天气炎热,气候潮湿多变,受过重伤的包德荣虽然伤口痊愈,但毕竟是伤了元气。
  尤其是一到雨季的时候,包德荣的旧伤就会复发,折磨的他苦不堪言。所以包德荣无奈向朝廷打了申请,朝廷鉴于这个原因就把包德荣调回了本土,然后由李卫接替知府一职。
  包德荣回本土自然是去吏部报道,至于后来如何安置李卫就不知道了。眼下刚到达天津就碰上老朋友老搭档,李卫自然是心中高兴。
  寒暄了几句,李卫好奇地问包德荣怎么会在天津,又怎么知道自己在这里。
  听到这个问题,包德荣顿时就笑了起来,他告诉李卫自己现在是在市舶司任职,而且已经是从三品大员了。大明现在的市舶司和前明有所区别,前面时期市舶司级别并不高,提举只不过从五品而已,而且市舶司实际管理由皇帝委派宦官,一般都是宫里的大太监监管,再加上前明对外开放的窗口有限,市舶司的作用自然也不大。
  而现在大明从一开始就开放海贸,连通寰宇,随着这些年的迅猛发展,海贸的获利也越加丰厚。如果说当初朱怡成在宁波和南京的时候,海贸获利所占的比例不过总税的十分之一,而现在从市舶司增税收入就占了国库收入的大半。
  水涨船高之下,市舶司的地位自然也不同往日,所以现在大明已把市舶司设置为总市舶司和各地分支市舶司的机构,总市舶司提举为正二品,同尚书相当,副提举为正三品或从三品,随后下面效仿户部按地方和区域进行划分,总管市舶司工作。
  可以说,现在大明的市舶司已经和后世的海关差不多了,只不过其叫法不同罢了。
  包德荣就是从三品市舶司副提举,这个职位不仅不低,而且权势很重。
  天津是北方主要对外港口,作为市舶司副提举的包德荣恰好管着天津市舶司,平日包德荣一半时间在京师,另一半时间就在天津。
  至于他怎么知道李卫在这里,那就更简单了。要知道包德荣可是通事处出身,虽然现在离开了通事处,但关系依旧在。何况通事处和锦衣卫原本就是一家,双方在许多方面依旧有着合作。
  天津这地方对于入港船只和人员都有详细登记,这些登记记录会第一时间送往通事处和锦衣卫备案,所以从这两处得到李卫到达天津,并且在什么地方下榻对于旁人来说或许很难,可对于包德荣而言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