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656

  由西南至北方,岳钟琪在军中的地位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更进一步,这让他一时间心中激动不已。之前对于朱怡成猜忌他的那些小心思瞬间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羞愧和百般感激。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岳钟琪这时候心头涌起这股感受,如果此时此刻,就算让岳钟琪为朱怡成去死,恐怕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见着岳钟琪的神态变化,朱怡成心中自然明白。
  这一次设置北方战区,并且把岳钟琪摆到这么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朱怡成仔细考虑后的结果。
  其实朱怡成前面和岳钟琪说的那些话究竟有几分真假,岳钟琪现在肯定是信了,但朱怡成自己却根本不信。
  把岳钟琪从西南调回来,固然有对西南和西北的考虑,不过作为领兵大将,朱怡成哪里会没有丝毫猜忌?要知道就算再大度的领导者,也要对手下防一手,何况朱怡成是皇帝!
  古之皇帝者,为了权力争夺父杀子,子弑父,兄弟相残,部下谋反……这些是数不胜数。远的不说,满清那边不就是如此么?当初康熙是如何退位的?建兴又是如何登基的?雍亲王又是如何突然摄政的?其中无非都是为了权力二字。
  朱怡成虽是马上皇帝,大明也从他手中复兴,要以威望而言无人可比。可要说他对于手下臣子没丝毫防备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又不是傻瓜。如果是这样的话,朱怡成这些年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朱怡成对于臣子采取的是唯才是用,主要看重的是能力,至于人品什么倒不是太过看重,因为他可以用严格和完善的法律来约束行为。同时朱怡成对于臣子之间的控制和朝重权力平衡,这些年早就练的炉火纯青,岳钟琪这样的统兵大将,虽然朱怡成知道他从没什么反心,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军人,可就是如此在必要时候还是要敲定一番,这既是给他提个醒,也是给其他人看看,以防止有些人太平日子过久了生出不必要的心思来。
  按照朱怡成原来的想法是打算把岳钟琪在京师晾一些时日,至少等明年开春后辽东第二次军事行动开始前再把岳钟琪调至辽东当董大山的副手。谁想人算不如天算,满清那边怡亲王在辽东的一系列动作使得辽东局势发生了变化,这使得朱怡成在暂时无法冬季展开军事行动的情况下权衡利弊,从而把目光投向了蒙古。
  所以,在朱怡成授意下,原本暂时搁置的鄂尔泰方面就成了一颗可用得棋子,通过锦衣卫方面拉拢鄂尔泰,同时重新调整北方战略部署,既能先稳住蒙古,又能牵制辽东满清,同时分裂满清内部,再者防备更北边的俄罗斯人。
  这些计划定下后,朱怡成必须要在北方有一个合适的执行者,这个执行者不仅要有极强的军事能力,更能强有力地执行朱怡成的计划。原本在山西的马功成是一个合适人选,无论能力和资格都足够,但同岳钟琪一样,马功成领兵在外这么长时间,就算他的忠诚不容置疑,可时间长了也不是件好事。
  何况马功成眼下已是军机大臣,但他这个军机大臣一直在外,这对于军机处的运行并不是件好事。再者,之前军机处之所以会搞出那么多事来,其关键也在于军机处内部的文武失衡,仅仅凭庄岩一人根本就压不住文官集团的联手,何况现在蒋瑾已实领军机,在这种时候马功成是必须要回来了。
  放眼朝廷内外,朱怡成的合适人选并不多,庄岩倒是合适,可他同样也是军机大臣,如果把他派过去那么军机处方面就算马功成回来也和之前没什么区别。所以选来选去,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暂时在京师的岳钟琪了。
  把岳钟琪召来,朱怡成用前面一番话和理由彻底打消了对方原本的顾虑,非但如此还使得岳钟琪感恩莫名,这让朱怡成心中暗暗得意,同时也对岳钟琪去北边后更多了几分期待。
  既然要把岳钟琪摆到这个位置,那么有些话就必须要和他讲清楚。
  接下来,朱怡成仔仔细细同岳钟琪解释了辽东的变化,还有拉拢蒙古,针对东北、西北的满清和防备北方俄罗斯的一系列方针。
  听着朱怡成所说,岳钟琪才明白自己的任务之重,他原本以为自己只是领兵打仗而已,谁想到还有那么多问题所在。
  不过越是如此,岳钟琪心中也越是兴奋,这不恰恰证明了朱怡成对他的看重么?如此大的计划重任压在他的肩上,一旦做成了自己定能立下大功,说不定甚至爵位也能更进一步。
  再者,作为军人岳钟琪非常清楚蒙古和中原王朝的恩怨,而这一次极有可能彻底收服蒙古,把游离在中原王朝政治边缘的区域纳入直接统治。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好机会,想到这岳钟琪甚至兴奋得整个人微微颤抖。
  “此次锦衣卫会全力配合,当然无论对于蒙古还是西北的满清,必要的时候该打还是要打,该给他们颜色看还是得看,这点你可明白?”
  “臣明白,臣去了北边定按皇爷的意思办,请皇爷尽管放心。”
  朱怡成点点头,岳钟琪军事上的能力他不担心,但是北边的事不仅是军事,还包括政治和谋略,所以这一回他让锦衣卫抽调精干人员协助岳钟琪。
  “除锦衣卫外,总参谋部此次也会给予协助,具体人员朕会交代庄岩。”
  “皇爷英明,有锦衣卫和总参谋部的配合,臣的把握就更大了几分,臣定不负皇爷期望。”岳钟琪略微一想就明白了朱怡成这样安排的意思,心悦诚服地回道。
  当日,岳钟琪在宫中呆到傍晚,就连午饭都是朱怡成留他在宫中吃的。等离开大内后,岳钟琪整个人和入宫前完全不同,再也没了入宫前那副谨慎小心的样子,眉目中更没了半点忧虑。如今的他行步如风,神采飞扬,叱咤沙场的岳大将军又回来了!
第1130章
拨乱反正
  “啪”的一声脆响从屋里传来,站在门口的赵忠身子微微一震,紧接着嘴角情不自禁地抽了一下。
  不用说,里面那位主子爷又在摔东西了,这回不知道摔的是茶盏还是别的什么。要说实话,相比之前的康熙老爷子,就算是现在被关着的建兴皇帝,自己这位主子爷实在是难伺候。
  三五天发一回脾气,一发脾气不是摔东西就是骂人什么,从北京带过来的那些碗呀茶盏什么的,再给他这么摔下去估计得摔完了。那些东西可都是制造所出的贡品,要是放在以前倒不是什么事,可是现在摔一件少一件啊!
  不过还好,这位主子爷发脾气也就是在私下,当着他们几个奴才。对于大臣们倒是从来不这样,但作为一直在身边伺候的赵忠来讲,他早就看出自己这位主子爷是为了大清的将来犯愁,可这事连主子爷都没太好办法,何况他这个奴才呢?
  竖着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和之前一样摔了几件东西后,动静渐渐下了下去,这时候赵忠才深吸一口气,转身迈步进了屋里,见到地上一片狼藉,自己的主子爷有些疲倦地坐着,赵忠也不喊其他人,自己蹲下身子和之前一样收拾了起来。
  “郭络罗氏现在在干嘛?”正当赵忠小心翼翼地收拾的时候,雍亲王的声音从前面传来,他的声音虽然平淡,却骨子里带着一丝冰冷。
  “回主子的话,郭络罗氏还是呆在冷宫,由奴才派人看守着……。”赵忠连忙回道。
  “她这些日子就没说些什么?又或者埋怨些什么?”雍亲王继续用那种语气问。
  赵忠心里一沉,知道郭络罗氏这位废后有麻烦了,虽说赵忠是雍亲王的人,可不管如何对于郭络罗氏这位废后还是有几分怜悯之心的。毕竟郭络罗氏的皇后原本当的好好的,谁想一夜之间雍亲王发动政变,建兴皇帝成了傀儡,自然她这位皇后也失去了以前的地位和尊贵。
  之后,性格火烈的郭络罗氏大骂雍亲王,惹怒了这位主子爷,随后雍亲王直接以皇帝的名义下旨废了郭络罗氏皇后之位,紧急着再找了个小破院子把她关在了里头。
  从人上人转眼就成了什么都没有的阶下囚,原本就对雍亲王愤怒无比的郭络罗氏更是恨之入骨,何况她的出身尊贵,向来又看不上雍亲王这样的人,就算被废被关后,郭络罗氏每日也忍不住要骂雍亲王几句,甚至那些骂人的话尤其难听,为了担心雍亲王知道,下面人都不敢禀报,万一这脾气不好的主子得知后迁怒他们这些奴才反而得不偿失。
  可现在雍亲王突然直接问起,赵忠不能不回。非但要回,还得实实在在地回,深知雍亲王脾气的赵忠知道,一旦他话语中隐瞒了什么,等雍亲王找其他人一查实,那么他的小命铁定就没了。
  所以说,怜悯归怜悯,自己的小命还是最重要的,当即赵忠一五一十地把郭络罗氏的情况说了说,至于讲到骂雍亲王的那些话时,赵忠迟疑了下,这才吞吞吐吐地挑了些讲了一二。
  “好……好啊!这女人进了冷宫还如此嚣张,她以为自己还是皇后不成?”还以为是后宫之主不成?听了这些话,雍亲王不怒反笑起来,可这笑声中却带着无比的寒意。
  赵忠心里忍不住打了个颤,正琢磨雍亲王会如何的时候,他的声音又悠悠传来。
  “郭络罗氏大逆不道,既然她无心悔改,那就送她上路吧。赵忠,去取一道白绫,你带人亲自走一趟。”
  话音刚落,赵忠就吓了一跳。什么!雍亲王要处死郭络罗氏?这……这……。
  虽然郭络罗氏现在已经是废后,可不管如何她这个废后不是一般的废后,毕竟那道旨意是雍亲王下的而不是建兴。再加上郭络罗氏可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出身尊贵无比,这样一个贵人说杀就杀?自己这主子爷就不怕朝内外闹出事来么?
  可转念一想,自己这主子爷连皇帝都软禁着,自己当了所谓的摄政王,这等事都做了何况杀郭络罗氏?再说了,自己如果不去也是不可能的,非但保不下郭络罗氏的命,就连自己的命也会一起搭进去。
  当即赵忠应了一声,从地上爬起来正准备去办这事,还没等他走到门口却又被雍亲王喊住了。
  “主子爷,您还有什么吩咐?”赵忠还以为雍亲王突然想明白了,要收回成命呢。
  谁想到,雍亲王下一句话瞬间就让赵忠整个人汗毛竖立,差一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办完后,直接把皮囊给本王烧了,然后挫骨扬灰!”
  这一句话从雍亲王的嘴里淡淡说出,仿佛就是在说一件很轻飘飘的小事一般,他说完后,就拿起了一份奏折看了起来,似乎刚才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般。
  赵忠努力咽了下口水,答应了声后转身出了门,到了门口他这才发现自己背后全被汗水打湿了,脸色更是难看到了极点。
  深深吸了口气,回头看了眼屋那边,赵忠咬咬牙一跺脚,招手喊了几个心腹小太监,随后一行人朝着关押郭络罗氏小院方向匆匆而去。
  当天晚上,得知郭络罗氏被处死,尸身也被挫骨扬灰后,雍亲王的心情难得大好,念头通达。
  去了心里的一块病,雍亲王就连用晚膳都多用了些,脸上也难得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郭络罗氏的事完了,可建兴还在,雍亲王觉得是时候一并处理建兴的事了。建兴这个皇帝依旧是皇帝,这对于他来说终究是根刺,这根刺不拔掉,他仅仅之是摄政王。
  为了大清,为了天下,为了祖宗基业,他雍亲王就算被着骂名有些事终究要做。何况当年皇阿玛死得不明不白,建兴原本就得位不正,自己拨乱反正也是天经地义,想到这雍亲王嘴角掠过一丝冷笑,终究下定了一直以来迟疑的决心。
第1131章
逢场作戏
  “大帅,朝廷那边刚送来的旨意。”
  迪化东三十里地就是隆科多的大营,说是大营其实也不对,眼下的大营一个小城没什么区别,不仅有着不高的城墙,城内还有不少建筑,再加上来往的百姓和商人,几乎就又是一个城市,同迪化一东一西,遥相呼应。
  隆科多在这边已有大半年了,他的帅帐……或者说帅府就在城中央,今日同往常一样,隆科多先去四周转了转,等回到帅府的时候就有戈什哈从外面走来,手里拿着一个匣子递上。
  接过匣子,隆科多知道这兵不是什么朝廷的旨意,而是雍亲王给他的信件。作为国舅,他对自己这个外甥太过了解了,而且这一套故弄玄虚的把戏是雍亲王最喜欢玩的。
  向戈什哈摆了摆手,隆科多等人退去后打开了匣子,果然不出所料,里面正是一封雍亲王给他的信。
  信不是很长,但隆科多看完后脸色有些难看,雍亲王在信中让他一月内拿下迪化,解决掉郭亲王那边的问题,彻底平定西域局势。
  虽然信中的语气带着安抚,甚至还称赞隆科多忠于王事,让他大清基业着想,平定西域,可使大清以西域为基重整旗鼓。但信中隐隐有提到了,意思虽没说的很明,可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那就是如果隆科多办不到的话,雍亲王就要撤换统帅,把他召回朝廷,等到哪时候隆科多想得到结果,回到朝廷自己不是被搁置就是被边缘化,弄不好一向小心眼的雍亲王还会找他算后账。
  看完信,隆科多捏了捏拳头,胸口堵着一口气不由得站起了身,在屋里下意识地走动着。
  说实话,隆科多和郭亲王在迪化对峙这么长时间,期间也交过手,不过隆科多的兵力并不占优,再加上郭亲王早早占据迪化,城中粮草不缺,根本就不怕隆科多的大军攻打。
  所以说,隆科多想在这种情况下拿下迪化,完成雍亲王让他解决郭亲王的命令实在是难,如果能做到他早就做了,何必等到现在?
  除去这个原因外,隆科多也有些私心,雍亲王是如何上位的他是最清楚不过,虽然为了家族和自己地位,隆科多在那时候投靠了雍亲王,可要说句实在话,在他心里对建兴却还是有些感情的。
  毕竟建兴才是大清真正的皇帝,雍亲王只不过是摄政而已,而且他这个所谓摄政说白了是自己封的。除此之外,相比建兴,虽然建兴的性格有其不足,也不如雍亲王果断和坚韧,但是建兴待手下还是不错的,隆科多在中原大败,导致大清丢失中原,如此大的责任建兴看在他以往功劳的份上也没拿他怎么样,依旧重用如故。
  可雍亲王就不同了,雍亲王的刻薄寡恩是出了名的,作为舅舅的隆科多怎么会不了解自己这外甥的脾气?而且雍亲王这人尤其爱较真,并不是一个好伺候的主子。
  这些日子,隆科多并没有再全力进攻迪化,两军虽有交战,可实际上都是小打小闹。说白了隆科多从心里并不想真正解决郭亲王,一来他的兵力限制,双方军力差不多,隆科多没有把握一战成功。二来郭亲王这些年在西域的帐不是白打的,谁都没想到当年的十阿哥十草包居然有这么样的本事,西域这些年郭亲王灭国无数,不仅历练出来了,甚至还在军中建立了极大威望。
  至于其三,隆科多也是为了自己,他清楚雍亲王现在用他是因为朝中没有什么大将。
  十三阿哥怡亲王远在辽东,十四阿哥诚亲王在西南,这两位阿哥可以说是眼下大清的统兵阿哥,前者深得雍亲王信任,后着实雍亲王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可惜前者不再身边,后者却又是建兴的铁杆,雍亲王无论想用或者不用都无能为力。
  至于大阿哥,这位老大现在的职权已经全被雍亲王剥夺了。在建兴施政的时候,至少建兴还用一用自己这位大哥,虽然直接领兵的时间不太长,但之后建兴把他摆在训练军队和研制火器这一块,大阿哥这些年做的也算不错,至少不能上战场也能在这方面为大清效力。
  可建兴被软禁不久,大阿哥的差事就被雍亲王给拿掉了,很快他头上的大将军头衔也没了。眼下大阿哥和闲散的亲王没什么区别,等于成了普通宗室,甚至还要受到雍亲王的防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