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656

  岳钟琪回到北京城已有些日子了,到了北京城后他线入宫觐见,对于这位大将和爱将,朱怡成自然是安抚有加,不仅肯定了他在西南的战功,等给予了许多赏赐。
  至于岳庙之事,朱怡成着重和岳钟琪提了下,让他暂时安心在京中呆着,以岳家嫡系身份主持武圣人岳武穆的事宜。对此,岳钟琪自然是感激不尽,君臣之间和蔼如初,看起来一切如常。
  而对于把他临时从前线调回京师,这点朱怡成没提,岳钟琪也没问。有些事双方心里都清楚,不说比说了更好,岳钟琪是个聪明人,朱怡成很满意他的态度。
  上个月,岳庙之事顺利完成,随后岳钟琪平日就住在京师的府中,除了有时候去陆军部应卯外,他在京师的生活极为平淡,非但不和朝臣、军中故交刻意交往,每日里只在家中读书而已,又或者去总参谋部转上一转,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举动。
  一个月来,这位驰骋沙场,威名远杨的大将军仿佛就成了个闲人,非但如此还乐在其中。
  这些,作为始作俑者的朱怡成自然是看在眼里,心里也清楚岳钟琪这么做无论是真是假,都是为了向自己表明态度,以示诚意。
  今天,朱怡成突然让人把岳钟琪给召了进了宫里,这让岳钟琪意外之余又有些忐忑,毕竟他回京的时间不久,如果在京中闲置半年一年的话,朱怡成再次召见还说得过去,可仅仅才不到两个月就又召见他,这让他心中有些不安。
  到了地方,岳钟琪由小江子领着进了偏殿,见到朱怡成上前行礼,朱怡成笑眯眯地让他坐,又让小江子给岳大将军上了杯茶,随后问起了他这些日子看书心得。
  对于皇帝的问话,岳钟琪是丝毫不敢怠慢,而且他入宫前就知道皇帝一定会问这些,当即也不隐瞒实话实说。
  听着岳钟琪的话,朱怡成微微点头,等他讲完后和颜悦色地赞赏和安慰了他一句,接着就道:“东美呀,你是将才,更是帅才,作为将帅理应在外征战,这次朕把你从西南调回,虽因岳庙之事不得不为,但说起来是朕考虑不周,委屈你了。”
  “皇……皇爷,您……臣不委屈,臣是大明的臣子,更是皇爷的臣子,只要皇爷一句话,就算是刀山火海,臣……。”
  “好啦,这些话就不用说了,你的心朕是知道的,你的委屈朕也是明白的,作为大将军,看着前线厮杀而自己却只能每日读书养气无所事事,如是朕的话,恐怕……。”讲到这,朱怡成笑了笑,摆摆手道:“朕这话不应该说,是朕的错。”
  “皇爷……。”岳钟琪如今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更不明白朱怡成又为什么会对自己说这些。
  正当他心中迟疑,同时又忐忑不安的时候,朱怡成又道:“你是不是以为朕是觉得你功大盖主,打算把你晾起来?”
  “臣……臣不敢……。”这时候的岳钟琪已惊地跪了下来,额头满是汗水。
  朱怡成笑了笑,语气缓和道:“其实朕这么做让你误会也是正常不过,别说是你了,就连朝中军中误会的人也不少,不过朕真心不是此意,东美,你可信否?”
  岳钟琪的汗水顿时如同小溪一般流淌,这话让他怎么回?说信?还是说不信都不好。
  就在这时候,朱怡成叹了口气,主动为他解围:“其实让你回来,朕是另有大用。岳庙一事暂且不说,东美,朕问一问你,这些日子将养家里,可还有再上战场之雄心?”
第1127章
两虎相争还是驱虎吞狼
  朱怡成这番话让忐忑不安的岳钟琪顿时一愣,他不明白朱怡成这话的意思,难不成朱怡成在故意试探他?可听着语气又似乎不像,想到这岳钟琪忍不住微微抬头看向朱怡成,只见朱怡成的神色平和,嘴角还挂着笑意。
  “微臣……微臣自然是有这个心的,就不知皇爷……。”
  “坐,坐吧。”朱怡成和颜悦色让他坐下,语气诚恳道:“之前让你回来,倒并非是朕有什么其他想法,这大明江山是朕从满清手里一刀一枪夺回来的,如今我大明之强盛,天下有目共睹。”
  说到这,朱怡成又笑道:“你是帅才,领兵打仗当知谋划之重,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朕为天下之主,大明的皇帝,考虑问题可不能仅看眼前,再者朕当年能把军权交由东美,自然是信得过东美的,东美谨慎自是好事,但太过谨慎大可不必。”
  听了这话,岳钟琪倒是有些微微醒悟,正如朱怡成说的那样,如今的大明是朱怡成的大明,是他亲手打下来的天下。
  别说满朝文武都是朱怡成提拔起来的,朱怡成这个皇帝的权利根本和前明那些皇帝不同,或许当年朱元璋、朱棣才能相提并论,手握皇权、政权、军权,朱怡成还怕人造反?简直就是笑话!
  就算下面有人意图谋反,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尤其是现在大明的军队,随着这近十年来的不断军制改革,早就形成了类似后世职业军人的改变。非但如此,朱怡成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革也使得中央对军权的牢牢掌控,再加上军中参谋制度和勋贵的双重保险,更让朱怡成能够轻而易举地控制住枪杆子。
  在这种情况下,造反?简直就是笑话!别说造反了,就算是拥兵自重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岳钟琪也正是心里明白这点,当朱怡成一道命令下来,他虽心有不甘,可也只能交割兵权归京。
  一直以来,岳钟琪总觉得是因为自己功劳太大,朱怡成为防备自己坐大才召他回京,这也是他到了京师后韬光养晦,摆出一副闭门读书样子的原因。可现在朱怡成直接告诉他并非如此,甚至还明白地提醒他,大明的天下是朱家的天下,大明的军队就是他朱怡成的军队,作为九五至尊,他根本就不怕这些,岳钟琪突然间觉得自己之前想的那些似乎的确有问题。
  “是啊!以皇爷的威望和权势,别说是我了,恐怕几位大帅也是如此,难道说我是杞人忧天不成?”岳钟琪暗暗思索,其实他之前这样想倒也不错,要知道历朝历代中军功甚大者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何况他一个降将?
  岳钟琪这人什么都好,在军事方面他是这时代难得的杰出人才,无论是原本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这点。朱怡成之所以如此重用岳钟琪也是为了这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岳钟琪在历史上的表现证明了他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军人,而这样的军人恰恰就是大明需要的。
  不过岳钟琪有个毛病,也许是岳家祖辈的原因吧,他在离开军事角度,在政治方面恰恰就没那么果断了,反而容易多思多想,这或许就是人无完人的体现。
  想到这,岳钟琪略微放松了下来,口中连忙称是。
  “这些日子,东美在京师也歇息了些时日,如今朕再派你出征,东美家中妻子会埋怨朕吧?”朱怡成件岳钟琪神色渐渐平复,心里清楚他已经放下了包袱,当即故意打趣道。
  “臣是大明的臣子,自当为大明效力,为皇爷征战!国家之事,国在前,家在后,臣是知道的,臣家中妻儿也是明白地,如何会有这些想法,臣……。”
  “好啦,朕不过开个玩笑罢了,东美你也太过实在了。”见岳钟琪一副要把心给挖出来给朱怡成看的样子,朱怡成也是哭笑不得,这家伙不识逗,那就直接说正事吧。
  当即朱怡成起身,招呼岳钟琪来到一旁,指着他摆在偏殿一处的沙盘让岳钟琪看。
  朱怡成这个沙盘虽比总参谋部的小了许多,可要论精致和准确是丝毫不差。他点着沙盘上的几处,向岳钟琪说着目前天下局势,作为统帅的岳钟琪对于军事方面自然是天才,何况他这些日子在总参谋部虽说不说话,只是如常人一般转转,但实际上这些早在他的心中。
  但岳钟琪所想和朱怡成所说,除了目前局势相同外,可从大局方面的考虑却是有这不同的。
  毕竟岳钟琪考虑问题仅仅只是从军事角度,而朱怡成不仅要从军事角度,更多的还要从政治角度出发。
  就像是西南方面,按照岳钟琪原本的想法是稳固西南,随后趁着清军遁入藏地的机会尾随而入,在藏地占住一块地盘,如果可以甚至一举拿下藏地,为大明开疆拓土。
  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岳钟琪的想法没有丝毫问题,但是从朱怡成的角度来考虑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朱怡成吧岳钟琪调回来的原因之一。
  现在云南的清军北上,对于朱怡成来讲不是什么坏事。西北那边一直以来中原政权鞭长莫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独立状态,或者仅仅保持一些影响力罢了。
  清军跑到那边,现在尾随过去虽然可能达到军事目的,但耗费和军力损失必然不小,倒不如先放一下,清军进入后一定会和地方力量发起冲突,何况原本准噶尔就和满清有着深仇大恨,如果大明暂时袖手旁观的话,两边一定会打起来,反而明军一旦介入,以明军的强大,弄不好双方会暂时搁置仇恨,从而联手对抗明军。
  所以说,暂时放一放要比急不可待地介入更为合适。再加上岳钟琪的调回京师,也能给西北释放一个信号,一个大明不打算染指西北的信号。
  朱怡成这么做倒和当年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尚,袁熙后,这两人投奔了辽东公孙康。这时候曹操反而按兵不动,任凭两袁在辽东逍遥一样。所以朱怡成断定,清军入西北后必然会和准噶尔发生冲突,而大明现在只需要坐视即可。
第1128章
还是北方
  辽东暂且不说,关于辽东的计划早就定好,虽然目前辽东满清有所变化,可朱怡成并不打算改变计划。
  至于另一个西北,也就是满清中枢那边,朱怡成考虑到整体暂时也不去动他,仅仅以封锁物资来限制。
  所以说,除去这些地方,剩余的就是北边的蒙古了。对于蒙古,在前明一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前明时期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无不想过彻底收服蒙古,可几次北征却依旧未能达到目的。
  在前明强盛时期,蒙古部落不是见明军打来就四散而逃,或者假意臣服。等明军一走,这些蒙古人又恢复了旧模样,该干嘛就干嘛,没东西了就来边境抢上一把,再杀几个人,丝毫不把前明军队放在眼里。
  当然了,这也有当时的条件限制,蒙古太大,而且汉人是农耕,蒙古人是以放牧为生,两者有着极大区别。所以前明近二百多年来,一直想收服蒙古却终究未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所以说,除了满清外,蒙古也是大明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对手。原本朱怡成是打算一步步来,先解决满清再向蒙古人出手,但现在因为辽东满清的突然变化,让朱怡成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再加上锦衣卫张冉汇报上来的情况,这些加起来,鉴定了朱怡成把目标对准蒙古的想法。
  实际上,现在的蒙古相比原来的蒙古已弱了许多。首先是之前康熙时期刚同蒙古准噶尔部打了几仗,这几仗把崛起的准噶尔部打的几乎生活不能自理,就连其大汗噶尔丹也最终兵败身亡。
  准噶尔在蒙古的势力被满清遏制后,康熙顺势又削弱了其他蒙古各部,使得蒙古再无雄主存在。
  这件事对于满清在蒙古的统治是件好事,再加上满清一直所谓的满蒙一家政策,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满清在蒙古的统治地位会更为牢固,从而彻底消除几百年来中原王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和掠夺。
  可偏偏这事就出了意外,康熙前脚刚平定蒙古,分化瓦解蒙古各部,后脚中原就烽火四起。
  随着江南起义,朱怡成打下南京恢复大明统治后,满清哪里还顾得上蒙古那边?不仅四处调兵遣将围剿各地义军,之后更调动蒙古骑兵南下,以彻底消灭各部义军维持统治。
  但谁都没想到,大明的崛起会如此迅猛,明军也从最初的义军变成了战斗力极强的新军。
  收复北京城、江北站着、中原大战……,几年时间内,清军主力和部分蒙古骑兵被明军一一打残,同时由于满清联合和拉拢俄罗斯人,直接把漠北蒙古给卖了,导致漠北蒙古三部这三个强大的部落在满清和俄罗斯人手中飞灰湮灭。
  等到这时候,蒙古各部已元气大伤,再加上蒙古人又没有噶尔丹这样能够统领各部的雄主,自然成了一盘散沙。
  这也是目前蒙古的现实情况,正是因为如此,鄂尔泰才能在蒙古站稳脚跟,拥兵自重胁迫蒙古人。
  名义上鄂尔泰依旧是满清臣子,实际上他现在已和军阀类同,手中捏着兵马,分化拉拢了一批蒙古王公,对于反对者进行排挤和打击,眼下大半蒙古都被他控制在手中,至于那些蒙古骑兵,大半也都归了鄂尔泰部下。
  鄂尔泰是个聪明人,作为建兴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眼下清廷却在雍亲王摄政下,这时候无论他向东或者向西都没好果子吃。而且雍亲王包括明军暂时不动他,那也是因为他手握重兵,依托蒙古,一旦没了这些鄂尔泰知道自己连个普通人都不如,面临的就是身死族灭下场。
  正是因为如此,鄂尔泰才会派人来北京,意图在大明这里找一条后路。在他想来,只要大明愿意,他索性脱离满清自立,然后摇身一变由满人转为蒙古大汗也是一条路。
  反正所谓的满蒙一家,找这个理由也说得过去。再加上转为蒙古,到时候按前明的例子向大明称臣,封一个恭顺王什么的当大明的臣子又如何呢?
  对他有恩的建兴皇帝现在生死不知,大清也早就不是以前的大清了,鄂尔泰姓的是西林觉罗,又不是爱新觉罗,何况他之前已为大清尽力了,现在总不能跟着大清一起灭完吧。
  这些,张冉都汇报给了朱怡成,再加上已经投靠大明的赵伙洛,鄂尔泰的想法朱怡成非常清楚。
  不过朱怡成并不想仅仅收服蒙古,目前要收复蒙古首先收复鄂尔泰,但在收复之后,大明需要的是对蒙古的长治久安,也就是彻底把蒙古吞并,成为大明真正的领土。
  但是目前时机还不成熟,吞并蒙古不仅需要长时间的谋划,再加上一系列的行动。何况辽东那边的八旗异动,现在向蒙古下手不是合适的时候。
  这也是朱怡成之前对于鄂尔泰的使者根本就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但是因为辽东的变化朱怡成突然间就想到了蒙古,也许这时候可以借蒙古的力量做点事,更重要的是蒙古的北边如今俄罗斯的势力在缓慢而又鉴定地南移,对于俄罗斯大明方面必须要有牵制,而在大明从政治、军事和地理位置各方面考虑,暂时是不可能直接和俄罗斯产生冲突的,那这时候蒙古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
  “马功成马上就要回京了,他身为军机大臣却一直在外领兵,实是无奈之举。”
  朱怡成手向着北边指了指:“如今辽东战事告一段落,前明时的九边旧地基本恢复,不过朕不准备重设九边重镇,打算以战区进行划分,除辽东战区外,西北那边设陕甘战区,至于原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四镇故地,朕新设北方战区,东美以为如何?”
  听到这话,岳钟琪心中先是猛然一惊,紧接着一团火热从小腹涌起。朱怡成虽是询问,可实际上等于暗示他要把这个所谓的北方战区直接交给他来负责。这可是原九边中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四镇啊!其重要性非同小可。
第1129章
委以重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