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656


第1111章
打不打
  这一日,蒋瑾正在军机处处理公务,朱怡成身边的小江子突然找了过来,说是朱怡成要见他。
  闻言,蒋瑾连忙起身,向正在忙碌的其他人交代了一句,随后就跟着小江子朝皇宫那边走去。
  “江公公,皇爷召见微臣所为何事?”如今的蒋瑾实际上已是首席军机,但虽有首席军机之实却暂未有首席军机之名。这些年来,蒋瑾已比以前谨慎许多,性格中多了些圆滑。
  小江子虽只是太监,但他是朱怡成身边的人。现在的大明和前明不同,朱怡成用太监极为严格,而且如今的太监也不像之前前明时候的太监那么有权,充其量就是皇帝身边的奴仆而已。
  不过再怎么说,小江子久在朱怡成身边伺候,再加上他对朱怡成忠心耿耿,深得朱怡成的信任。这两年来,小江子在宫中的地位一升再升,眼下已是总管太监之职,面对他就算蒋瑾是朝中重臣也得给几分薄面。
  轻声笑问着,蒋瑾的左手把几颗金瓜子悄悄塞进了小江子的手中,小江子会意的一缩袖子,再把手伸出来时,金瓜子已不见了踪影。
  “祝国公不必如此,皇爷刚前只是接了岳大将军送来的奏报让咱家还请祝国公罢了。”
  听着这句话,蒋瑾心里有底了。所谓的岳大将军,自然是岳钟琪了,如今岳钟琪官拜征西将军,领左都督之职,统帅西南十万明军,在大明陆军各将领中仅次于董大山、马功成两人,同杨勖地位相等,连朱一贵等都稍逊一筹。
  岳钟琪投明之后,深受朱怡成信任,而他也以实际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些年为大明征战,其战功显著,之前封爵虽未得封公爵之位,可也列于一等侯。
  眼下岳钟琪正在进攻云南,他既然给朱怡成上折自然就是因为云南一事了,想到这蒋瑾心里把最近军机处收到关于云南战事细细回忆了下,跟着小江子向宫里走。
  朱怡成办公的偏殿蒋瑾来过不少回,自然是熟门熟路的。见了皇帝,先是行礼,随后赐坐。
  等蒋瑾坐下后,朱怡也不绕圈子,直接就把岳钟琪刚送来的奏报让小江子给他看,蒋瑾翻开奏报细看,像岳钟琪这样级别的将领,自然是有权利直接把奏报递到御前的,以便让皇帝第一时间知道前线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如今大明的惯例。
  只有在决定时,皇帝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召军机大臣商议,随后再叫军机处备案。
  蒋瑾仔细看着手里的奏报,起初里面的内容比较寻常,无非就是云南战事和地方安抚的一些报告,但看到后面蒋瑾左眼顿时一跳,目光变得凝重起来,他下意识地抬眼朝朱怡成那边望了一眼,随后又垂下眼帘继续往下看。
  很快,奏报就看完了,但蒋瑾并没有停下,他再一次重看了起来,这一回看得比第一次更为仔细。坐在上首的朱怡成也不催促,静静等着,过了一柱香的工夫后,蒋瑾终于合上了奏报,双手把奏报递还。
  “皇爷,云南大势已定,臣为大明贺,为皇爷贺!”
  蒋瑾拱手起身,脸上挂着笑容。
  摆摆手,朱怡成微笑着让他坐下:“拿下云南是早就预料中的事,只是没想到进展如此顺利。岳钟琪在西南干的不错,军机处的各项配合也深得朕心,等云南彻底归服,西南也就安定了。”
  “这都是皇爷慧眼识人,运筹帷幄。”蒋瑾见朱怡成心情不错,趁机拍了个小小马屁。
  朱怡成顿时哈哈大笑,虽然他知道蒋瑾这话是讨他开心,可这话听了的确舒服。何况岳钟琪又是自己力排众议给予重任的将领,如今有此成就不的确证明了自己慧眼识人嘛。
  怪不得上位者无论是英主还是昏君,都喜欢听好话,朱怡成虽然贵为皇帝,但依旧是俗人,自然也是难免的。
  “岳钟琪在奏报中提出北上建议,此事你如何看?”笑了几声,朱怡成开口询问道,这才是让找蒋瑾来的原因。
  蒋瑾在看完这份奏报时心里就明白过来朱怡成找他何事了,其实他对于岳钟琪在奏报中所提出的由云南北上,尾随清军直接攻进藏地,随后趁势进攻藏地、青海等西北地区的战略想法极为吃惊。
  要知道在之前军机处并没有进攻西北的计划,而只是先平定西南,展开辽东战役,然后由辽东、山西再加大明北部的力量向长城外草原进攻,以进一步压缩满清和蒙古人的空间。
  至于西北方面,目前大明采取的是封锁状态,打算等西南和北方稳定后再继续展开。可现在岳钟琪突然间提出了由西南进入西北作战的想法,这有些出乎意料。
  但是从整体来看,岳钟琪这思路倒也不算错。虽然大明已经基本拿下云南,可实际上云南清军的损失并不大,由于清军见明军势大不可力挡,主动让出了昆明城转道北上,而现在已有由北入藏地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从军事角度出发岳钟琪趁势攻进西北并不为过,但是西北不同西南,藏地之前虽说归属于中央,但实际上无论是前明还是后来的满清,对于这些地方的控制力极为微弱。
  再加上西北地域广阔,各方势力强大,明军要想拿下西北并不容易。从理智上来讲,蒋瑾是有些反对在这种时候进军西北的,可他心里又明白朱怡成如今特意让他看这奏报,分明就是心里对岳钟琪提出的计划有了动心,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么一出。
  “皇爷,西北一地不比西南,也不等同于辽东,我西南军队虽众,但要攻入西北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其他的暂且不说,地形、气候、补给等等就需做长时间的准备,再加上将士在外征战,必要的休整调整也是必须的。如我军只是试探进攻,以在西北占住一块地盘的话倒是没有问题,但要是想借此拿下西北恐怕有些难度。皇爷,您可不要忘了,藏地也有可汗在,而且如今策妄阿拉布坦的势力也在西北,另外清军入西北后那就有了三方力量,如我大明逼迫过甚的话,臣担心……。”
  “你的意思是三方为了自保联合起来以抗我大明?”朱怡成微眯起眼问。
  “皇爷英明……。”蒋瑾躬身道。
  朱怡成默默沉思着,虽然他心里有些不爽,但又不得不承认蒋瑾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西北一地和其他地方不同,地广人稀气候更是特殊,再加上三方势力一旦勾结,明军再强恐怕也难以应付。朱怡成虽然没去过藏地,可后世关于那地方的各种气候和地理情况这些信息是知道的,原本他见了岳钟琪奏报中的建议后心里顿时就有些兴奋,如果能在拿下西南后再一举拿下藏地、青海等地,那么大明就完成了大迂回,直接可以从西北遏制住清军,无论向东或是向西,又或者直接由北部插入,那么在西北的清军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所以,他才会让小江子把蒋瑾给找来,商议此事。但蒋瑾这一番话虽然说的婉转,却如同一盆冷水把在兴头上的朱怡成给浇醒了。
  看来之前想的有些简单了,朱怡成皱眉细想了下,觉得蒋瑾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但心中又有些不甘,当即询问蒋瑾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个臣只是一家之言,皇爷您也清楚,臣虽为军机大臣却未有上过战场,此事还需总参谋部和岳大将军那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谋划……。”蒋瑾有些迟疑道。
  “这倒是朕想岔了,这件事由卿安排一下,让军机处出面,交代总参谋部尽快同岳钟琪方面沟通,然后再拿出方案。”朱怡成点点头,从善如流道。
  “臣遵旨!”
  蒋瑾大声应道,但随后他又露出了一丝迟疑之色,想了想又道:“此事臣会尽快安排,但如今臣以为还有一事迫在眉睫,臣还请皇爷决断。”
第1112章
武圣
  朱怡成目光向蒋瑾投去,蒋瑾道:“岳大将军统领西南,劳苦功高,如今云南平定在即更是功勋卓著,臣以为朝廷当予以嘉奖,以示其恩。其部下将士自入川后先后转战云贵两省,耗时已近两载有余,朝廷也当有所体恤,臣建议由兵部、都督府、总参谋部为有功将士叙功……。”
  说到这,蒋瑾看了朱怡成一眼,见朱怡成并未有不悦之色,继续说道:“此外,云南一地的政事安置也迫在眉睫,就算朝廷后续要向西北用兵,地方稳固更是首要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南原本就比不上中原,后勤运输压力颇大,所以也需慎重从事。”
  蒋瑾说完,行了一礼坐了回去,朱怡成若有所思,偏殿中一时静了下来。
  “看来,当年压了压蒋瑾,这是对的。”朱怡成心里如此想到。
  蒋瑾的能力不容置疑,作为从龙之臣,蒋瑾的资历在朝中也仅次于寥寥几人。之所以当年朱怡成特意压着蒋瑾不让他进军机处,一来是考虑廖焕之的原因,作为首席军机文臣之首,廖焕之在朝中地位稳固,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和廖焕之一党的蒋瑾如果同入军机,那么军机处的平衡必然会打破,就算朱怡成这样强势的君主恐怕也难以控制。
  除非,朱怡成打算学朱元璋,把功臣如果用完了的抹布般丢掉,举起屠刀和杀李善长、胡惟庸一般。
  这种事朱怡成不想做,眼下的大明不是当年的大明,时代不同了,面临的情况也不同。再者朱怡成对于大明未来的方向有着全盘打算,如果因为政治动荡导致大明失去了如今的活力,这是朱怡成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再者朱怡成来自后世,并没有朱元璋那么心狠手辣,何况他内心中更觉得政治可以斗争,却不能用这种极端手段来解决,这会给未来大明开一个极坏的头。
  除去这个原因外,朱怡成觉得蒋瑾的过于锋芒,如果当时让他入军机对于蒋瑾也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军机处的任职期限是朱怡成定下来的,这也是考虑到以后形成常例,避免权臣久把朝政导致皇权不稳。
  所以说凉一凉蒋瑾,对未来的政治延续和平稳过度是有好处的,而现在也证明了朱怡成当初的决定没有错,蒋瑾在军机处的作用在如今代理首席之位后逐渐体现了出来。
  蒋瑾刚提出的建议,明着听似乎很是寻常,无非就是让朝廷对云南一地的政务进行妥善安置,同时对有功人员进行嘉奖和赏赐。此外,蒋瑾还猜中了朱怡成对西北念念不忘的心思,建议假如要向西北用兵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稳固后方才能徐徐图之。
  但实际上,蒋瑾的话中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提醒朱怡成在适当的时候召回岳钟琪,在蒋瑾看来岳钟琪虽有大功,但作为将领这些年一直领兵在外,而且自攻入四川后,岳钟琪不仅为大明拿下了四川一地,并且还指挥了云贵两省的战争。
  也就是说,如今的四川、贵州、云南三地都是岳钟琪打下来的,现在直接或间接受岳钟琪指挥的军队足有十多万精锐,同时这三地的军事力量大多被岳钟琪控制着。
  虽然朱怡成对岳钟琪信任有加,而岳钟琪也在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表现出对朝廷的忠心。但蒋瑾以为,这样长久下去对于朝廷和岳钟琪个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好事,军方大员坐镇三省拥兵十余万精锐,一旦生有异心那西南必然一片大乱。
  有些事,必须提前处置,千万不能等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再想办法解决。满清时期的三藩就是如此,吴三桂不就是前车之鉴么?现在的岳钟琪固然忠诚,但谁又能保证他以后不会成为又一个吴三桂?
  这个问题之前朱怡成从未有想过,毕竟朱怡成不是普通人,别人不知道岳钟琪,难道他还不清楚么?这位历史上的名将,朱怡成是寄予厚望,甚至力排重议直接把他摆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更是所有投明的将领中唯一一个。
  而现在,蒋瑾这一番话却提醒了朱怡成,让朱怡成猛然想到了这些问题。毕竟人是会改变的,当手中的权利和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心自然会起变化。
  建立宋朝的赵匡胤不就是如此么?也许他一开始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取而代之成为皇帝。可当他的权利达到顶峰时候,就算他自己没这个想法,不也有部下为他黄袍加身么?
  朱怡成可不想看到这一幕的发生,更不想赫赫有名的岳钟琪由于这因素而背叛大明,想到这朱怡成心里有了决定。
  “蒋卿说的极是,岳钟琪这些年的确劳苦功高,如今云南平定在即,是应该召他回来的时候了。朕以为以其之功,加少保如何?”
  “皇爷英明!岳大将军加封少保众望所归,臣以为不如再荫其子,以示皇恩。”
  “这话有理,仅仅一个少保的确是亏欠了他,就荫其子为锦衣千户吧。”朱怡成从善如流道,接着又想了想问:“对了,朕记得如今武圣人是关云长?”
  “是的皇爷。”蒋瑾回道:“满清入关后,就重立了武圣,以三国关羽为武圣,同时在民间大建其庙。”
  “关云长忠义无双,古之罕有,其为武圣人倒也不为过。不过如今是大明的天下,大明向来以奉岳武穆为武圣,相比关云长,岳武穆光复山河,力挽狂澜,更胜一筹。如不是当年南宋朝中奸臣当道,最后以莫须有罪名饮恨而终,金人又如何能安享百年天下?”
  “满清贼子,起兵后自称后金,从而故意贬岳扬关,其用心可见一斑。我大明如今既已恢复神州,重现汉家天下,自然当拨乱反正,恢复岳武穆武圣之位。这样吧,蒋卿你以军机处拟道旨意,恢复岳武穆的武圣之位,同关云长并列,岳圣为左,关圣为右,列为两圣,各武圣庙神相皆需照此重立,以诏天下。”
  蒋瑾顿时会意,朱怡成这么做的用意很是显然,一来是就如朱怡成说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岳武穆的武圣地位,让天下知道岳武穆忠诚爱国的故事。
  二来,朱怡成这么做也是考虑到岳钟琪那边,要知道岳钟琪可是岳武穆的直系后人,如今恢复岳武穆武圣之位不仅是用感情来拉拢岳武穆亲近朝廷,同时也是借此事提醒岳武穆要效仿祖先,做一个大大的忠臣。
  不得不说,朱怡成这一手用的极为巧妙,这样一来不仅打消了召回岳钟琪可能产生的隐患,同时也能借重建武圣庙的缘故理所当然让岳钟琪回京以岳武穆后人身份主持祭祀。
  “臣明白,这事臣亲自去督办。”蒋瑾点头应道。
  “至于前线将士叙功一事,这不仅只是西南一地而已,辽东、山西等地的将士同样为国征战,自当不可厚此薄彼。军机处着兵部、都督府、总参谋部整理一下各部报上来的叙功文册,按规矩一一核实后给予嘉奖。这事你让庄岩去主持即可,有了结果后再报于朕。”
  “臣遵旨。”
  “对了,董铭如今还在山西?”朱怡成突然问道。
  “回皇爷话,皇爷好记性,董铭当日改任山西监察御史,如今已有些时日了。”
  “他在山西这一年多干的不错,虽只是监察御史,不过山西有如今稳定局势,董铭功可谓不可没。”
  朱怡成想了想后道:“朝廷用人,自当有功必奖,董铭劳于国事,稳定山西有大功在身,眼下山西局势已安定下来,他继续在那边作用也不大,军机处同吏部拟道调令,即日起董铭去职山西监察御史,改任云南左布政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