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56

  从同南洋的接触来看,一切都很顺利。由于欧洲如今正进行着战争,先是法国和荷兰于英国交战,战争平息没多久,又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爆发,欧洲各大强国几乎全部卷入其中,从而导致南洋的势力扩张陷入停滞状态,再加上欧洲战争,在南洋的欧洲人迫切需要从中国来的各类商品,此次朱怡成派出四海商行前去接触,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不能不说运气着实不错。
第107章
大工房
  宁波的财政看起来似乎不错,实际上朱怡成有些吃不消了。在拿下宁波前,义军在桐庐发了笔横财,到了宁波后除了查抄了官府的钱粮外,还有撞上枪口的赵济世等人的家财。这些钱粮看起来似乎很多,如果是普通人的话恐怕几辈子都花不完,但实际上对于整个宁波或者义军来讲并不算多。
  在宁波,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首先是义军的军饷和开支,队伍大了,当然不能像之前带着百把个兄弟到处流窜那样,有口吃有身穿就行,何况朱怡成就任大都督后对于义军上下均分封了官职,力图改变义军之前流寇的结构,从而向正规军发展,这样一来这些花费是难免的。
  其次,江南一地的粮荒给宁波也带来极大影响,虽然朱怡成提前让各大商家在四处购粮运至宁波,其中的购粮款大多也是由商家自行垫付,可这粮毕竟还是要钱的,除了军队和宁波一地的消耗外,朱怡成在这上面也花费了大量资金。
  第三,稳定市场和对宁波一地的安抚,同样需要大批钱粮,何况还有四海商行的建立,水师的训练和人员招募,这些钱的耗费同样不在少数。
  最后,对于火器和其他技术的研制,也全都是花钱的大老虎。这些一个个扳着手指头算下来,钱粮几乎如流水似地往外流,就算有税金和其他部分收入,依旧入不敷出。
  在这种时候,四海商行去南洋的船队回来可谓是件天大的喜事,尤其是这一次不仅打通了南洋航道,更要紧的是和西洋诸国搭上了关系。从这次船队所带回的收获来看,能够大大缓解宁波的财政问题。
  对于四海商行的重视,朱怡成甚至亲自接见了带领船队的负责人,而四海商行的掌柜、户部副使王樊在场陪同。一方面是对船队的勉励和嘉奖,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南洋和西洋情况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定下接下来的海贸计划,以尽快对于后续的船队出发准备。
  接见在热情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作为宁波的领导人朱怡成平易近人,对于四海商行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同时要求四海商行的全体人员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发扬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对有功人员封了几个小官以示奖励,再勉励一番后,朱怡成在王樊的陪同下去看了看这次的收获。
  当看见那些特意买回来的西洋火器时,朱怡成饶有兴趣地摆弄了一番,可很快又略有失望的放下。
  “这些是红毛鬼现在的装备?”
  “回大都督,正是。”陪同朱怡成和王樊的王连杰连忙回答道,王连杰是王樊的近支侄儿,也是这一次去南洋的负责人。
  “不会是淘汰下来的旧装备吧?”朱怡成冷冷问道。
  王连杰连忙跪倒在地:“大都督,小的如何敢坏大都督的事,这些装备正是红毛鬼自己使用的,小的花了不少银子特意直接从一个红毛商人手里拿的货,据说是当地红毛鬼军中的现有装备。为此,小的还特意派人打听过,绝对不会有错!”
  听了这话,继续拿起一把火铳看了看,朱怡成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这些火器实在是落后,样子瞧起来也不怎么样,和他自己收藏的,也就是在宁波府里搜出来的火铳相比外形差远了。不过仔细再看,其结构类同,而且其中有几把火铳还是没打过火的新火铳,王连杰应该不会说谎。
  宁波的火器一直都在研制,小批量的成品也已造了一些,从威力和实用型来看和西方火铳几乎没太多区别,有些甚至还优于西方的火铳。
  朱怡成其实并不知道,在这个时代中国的火器并不落后,甚至可以说有部分还是领先于西方国家的。比如说南怀仁在康熙面前大吹特吹的所谓子母炮,其实早在明朝中期就有了,而且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叫弗朗机炮,这种炮分为炮身和子铳,可以快速更换子铳进行发射。
  除了弗朗机炮外,还有类似于近代迫击炮的虎蹲炮,用于守城攻城的红衣大炮等等,此外,火铳种类也繁多,如三眼火铳、四眼火铳、十连珠铳、拐子铳、迅雷铳等等,如果再加上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火器,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所以,中国的火器真正落后于西方国家主要还是从清后期,也就是道光年间开始。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火器更是日新月异,从而远远超过了中国这个老大帝国。
  “看来,这枪炮还是自己弄的好,现在西方人的玩意也实在不怎么样。”朱怡成把手中的火铳丢下,心中暗暗说道。现在制约火器发展的主要还是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冶炼,没有可靠的钢材,打造出来的火器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再加上未有标准化制度,火器的品质差异也极大。不过宁波现在已经在试着研制小高炉炼钢了,朱怡成虽然不是什么专家,但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知识还是远超这时代的人,对于一些大方向的掌控没有问题,至于具体的研究嘛,朱怡成现在也没太多办法,只能不断进行投入,使用排除法一个个尝试,以尽快找到合适的工艺流程。
  逛看了一圈,朱怡成就对这些东西失去了兴趣,不过这些火器虽然令他有些失望,但还是可以使用的。朱怡成转身对人做了安排,随后就去了火器工房,准备看一下自己这边研制的进展。
  “小的见过大都督!”
  到了地方,负责工房的官员急急赶来,向朱怡成行礼。
  这个官员是浙江本地人,姓曹名伯锋,本是宁波府负责工事的小吏,其祖上还是明朝时期的匠户,可以说火器研制是他祖传的手艺。占领宁波后,朱怡成对于火器,包括其他技术的研制尤其上心,招募了一大批各种工匠,同时也对于宁波府的低级官吏进行删选,其中曹伯锋能力突出,而且专业对口,被任为工房主事。
  “本都督今天只是过来瞧瞧,曹主事,工房的进展如何?”这里朱怡成不是第一次来了,其实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过来看看,当即也不客气,直截了当地问。
  曹伯锋和朱怡成一直打交道,当然知道朱怡成的脾气,当即就做起了汇报。
  火器工房起初只是一个大作坊,经这几个月不断的整合,现在分为五处。其一是冶炼部,主要负责冶金,也就是炼制工作。其二是制造部,负责具体的制型和构造。其三是火铳部,负责火铳设计和研制。其四是火炮部,负责火炮方面的设计和研制。最后一个是火药部,进行火药的研制工作。
  这五个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又有相互促进,如今还是原来的问题,冶炼部的工作停滞不前,没有合适的钢料,从而拖累了其他部门的发展,关于这点也是曹伯峰这些日子一直在跟进的。
第108章
秋风
  听完汇报,朱怡成直接去看了下各部进展,的确如曹伯峰所说那样,冶炼部的工作没有太大突破,其关键还是未有找到最佳方案。
  朱怡成虽然知道原理,也把如何炼钢的大致过程告诉了曹伯锋,可是朱怡成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对于怎么实际操作十窍只通了九窍。不过,曹伯峰现在所使用的排除法是现在唯一可以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这种方法耗时耗力,效率并不高,至于什么时候成功还要看运气。
  至于其他各部,虽也有进展,但还远远未达到要求,转了一圈,试用了下新打造的火铳,朱怡成暗暗摇头,又暗暗点头。
  如今成品相比最初已有不小进步,可对于朱怡成所想要的还有不少差距,看来攀科技树不是那么容易的,绞尽脑汁提了一些改进的建议,身旁陪同的曹伯锋一一记下,再行试验。
  离开大工房,朱怡成去了军营,对于义军的训练他一直是最重视的,早在之前义军的训练就是朱怡成亲自在抓,如今他虽为大都督,不过这方面依旧未有放松。
  随着入宁波,官职及各项制度的建立,如今的义军已逐渐摆脱了之前乌合之众的样子,再经过几次胜仗,一支不同于往日的正规军在逐渐形成。
  看着那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的几支部队,朱怡成微微点头,这是他一日来唯一最满意的一处,精兵强将的练就不是一日的,尤其是精兵不仅在训练场,更在战场。相比之前而言,打败福建水师后,这些士兵展现出了一股之前未有的气息,虽然他们还不能和现代的军队相比,但和这时代的大多数军队来讲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一二一……举枪……瞄准……放……举枪……瞄准……。”
  在军营的另一头,这里人比较少,但属于整支军营最为重要的区域。一片操场上,约500人左右的队列正在进行着日常训练,而这支队伍是朱怡成特意挑选和组建出来的火器营,他们正按照朱怡成拟定的训练大纲进行火器进攻训练。
  站在远处,看着排成一行行,装备着火器进行训练的队伍,朱怡成微微点了点头。
  虽然士兵手中拿着的火铳只是作为训练的样子货,但从他们的训练中看出对于如何进行队列发射和按口令行动等方面做的已经不错了,这当然是不断训练的结果。
  “呵呵,没想到居然还要搞排队枪毙来……。”瞧着第一排发射完后向后移动,而已做好准备的后一排士兵同时上前进行击发准备,朱怡成心中不由得联想起之前所看过的电影里的情节。
  没办法,这时代的火器准头太差,威力也不强,除了用这种面对面的排枪战术,单一的火铳在战场上并不能起到太大的效果。但这也是热兵器取代冷兵器战争无可避免的一步,只有随着武器的不断发展,战术才会相应调整。
  或许是远远见到了朱怡成的身影,负责训练的军官喝喊的声音更为响亮,而那些士兵们的动作也更为标准。站在一旁,看了好一会儿,朱怡成这才和身边陪同的军官吩咐了几句,让对于各部队的训练必须严格加强,同时保证部队的饮食一应供应。
  直到临近日落,兴致勃勃的朱怡成这才返回他的大都督府。等回到府中,依旧还有不少公文需要他来处理,甚至在夜中,他还会召集主要官员进行会议,作为宁波的领导人,朱怡成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尤其这天下还是大清王朝的天下,稍一疏忽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康熙四十七年,这一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当秋风吹起时,这一年就将马上过去,可在江南,尤其是浙江一地,由于粮荒导致的判乱已呈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虽然进行围剿反贼的大阿哥已经开始收缩兵力,主要用于稳定地方,可因为粮食紧缺,强行弹压的效果并不好。
  就在前一日,被迫无奈的大阿哥实在没有办法了,地方上不要说粮了,就连他的大军都已开始减餐。接到杭州急报的大阿哥带兵火速平定了临安之乱,一口气杀了近百反叛的百姓,这才把乱事给平了下去。
  可这只是开始,整个临安有百姓数十万人,直接卷入叛乱的老百姓多达上万,大阿哥所杀的除了临时组织起来的义军和那些头目外,其余卷入叛乱的百姓基本都被强压和俘虏。
  可是,俘虏的百姓也是百姓,他们造反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粮食。如果有口吃的,谁愿意提着脑袋去造反啊?被俘虏后,这些老百姓的压力就转移到了大阿哥身上,在地方根本就拿不出粮进行安置的情况下,大阿哥同时要负担起这些人的吃喝。
  “主子,再这么下去可怎么办?大营的粮食也快没了啊!”
  阿克敦苦着脸对大阿哥说道,这些日子他可是忙坏了,不断到各处去催促粮草的供应,可是一直翘首以待的粮草就是不来。更要命的是,现在就连浙江巡抚都因为中风无法理事,浙江各地简直是锋火四起,现在不要说平叛了,弄不好因为粮草的原因整支大军都得支持不下去。
  “军中还有多少粮?”大阿哥同样愁容满面,开口问。
  阿克敦说了个数字,同时提醒道:“主子,您可别忘了临安城里的老百姓,这可是十几万张嘴啊!尤其是那些被圈押的上万人,一旦没了吃的,这整个临安又得乱起来……。”
  “乱乱乱!老子又有什么办法!”听到这,大阿哥拍着桌子就破口大骂:“朝廷上下全是一群王八蛋!江南局势败坏成这样他们难道不知道么?本王的奏折他们难道都没看见?口口声声只知让本王坚持再坚持,说什么粮草定会速速调拨……调拨个鸟!如不是本王这些日子拆东墙补西墙,四处奔波求粮,这大军早就断粮了!如今还把地方的事都丢给本王来处置?他们难道就不清楚没有粮本王拿什么来处置?”
  大阿哥越骂心中越是火大,要不是心中还有一分清醒,火冒三丈的大阿哥甚至差一点儿把他老子康熙都给骂进去。
  之前,他以为来江南是件美差,想来区区反贼并不难对付,只要大军一到这些反贼还不是手到擒来?可谁想到了江南才发现这局势不妙,情况复杂之极,而且这些问题不全是军事方面的,主要是地方和后勤方面的问题。
  如果地方和后勤能够保证,大阿哥确信凭自己手中的兵力再加自己的能力,剿灭江南反贼并不困难,可现在由于粮荒的原因,他居然寸步难行,被困在临安一地马上连自己的肚子都快填不饱了,何谈剿匪。
第109章
大火
  这些日子,正如大阿哥所骂的那样,为了粮草他是绞尽脑汁。除了向各地伸手讨要粮食外,他同时不断向京城要求尽快调拨粮草。可是,虽说如今已秋收,按理讲秋收后地方的粮食会宽裕些,可实际上现在地方的粮食更难收集。
  这主要是因为江南粮荒的爆发让各地都起了存粮自保的念头,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就连官府也是如此,眼看着整个江南由于粮荒闹的锋火四起,其他地方的官员和老百姓怎么不会考虑一旦把手中的粮食交出去,那么等到粮荒影响到自己头上时会怎么办?
  况且,宁波的朱怡成早在几月前就已经安排人悄悄从各处购粮了,这几月下来流往宁波一地的粮食可不在少数,随着粮食在市面上的紧缺,粮价也开始居高不下,更加重了一些人囤粮的念头。
  此外,浙江巡抚黄秉中在这紧要关头倒下,整个浙江官场几如一盘散沙,闽浙总督梁鼐由于福建水师的战败更是惶恐不安,只顾得加紧福建防务,哪里还顾得上浙江方面?
  一来二去,大阿哥从地方筹粮越发困难,几份奏折上去不是让他就地自筹或就是让他坚持等待,甚至连个准信都没有,使得大阿哥几急上火,如不是他要统制江南,大阿哥甚至想快马加鞭回一趟京城,当面问问他那位皇帝老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无可奈何的大阿哥甚至写信给了八阿哥,他知道老八在江南的关系多,想通过八阿哥那边替自己筹集粮草。可谁想到,八阿哥的回信中说的漂亮,可一点实际的东西都没拿出来,绕来绕去全是空头支票,看得大阿哥更是心头火起。
  “一群王八蛋!一群废物!”
  拍着桌子,大阿哥越骂火越大,此时此刻他早已后悔当时不应该接下南下的旨意,这哪里是立功啊,简直就是一个火坑,如今说不定满朝上下,甚至自己那些“好兄弟们”都看着自己笑话呢。
  “主子,您看现在怎么办?要不奴才再跑一趟?”好不容易等着大阿哥发泄了一通,阿克敦忧心忡忡地开口问道。
  “再跑一趟,你打算去哪?”大阿哥反问。
  阿克敦张了张嘴,可却没说出话来。是啊!他去哪儿呢?西边是反贼聚集的地方,他跑过去就算是搞来粮食也运不过来啊,至于临安周边更不用说了,如果有粮也不会闹成这样。北边么?江宁那边他已经去了几回了,可弄来的粮食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至于南边?阿克敦也跑了无数次,那么也是粮荒的主要地区,到时候别说弄到粮了,万一碰上地方反叛能不能回来都是未知数。
  算来算去,也只有东边没去了,可东边是宁波,路途不近,而且宁波的反贼比北边的反贼更是厉害,不久前刚接到信报说是施世骠的福建水师居然在宁波城下全军覆没,这足以表明宁波反贼的强大实力。
  如今大军缺粮寸步难行,东南西北都去不得,这如何是好?
  看着阿克敦张口结舌的样子,大阿哥心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样吧,你还是去一趟江宁,找一下曹家,让曹寅同江宁海关尽快调集一批粮草至临安。”大阿哥无奈道,这也只是他唯一的办法了,此时此刻他突然想起了熊赐履,想到了之前在江宁和熊赐履谈话的场景,心中不由得深深后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