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656

  说到这,邬思道正色道:“皇爷还说过,一切正义皆枪炮范围之内,只要我大明强盛于天下,必成霸业。当年之言,依稀在臣耳边,如何今日皇爷如何起妇人之仁了?朝鲜之国不取,难道任其死灰复燃?至于他国如何看又如何?想当年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弱,群雄而起争霸天下。秦灭六国取其鹿,后失德于天下而至以楚汉相争,最终汉高祖创建煌煌大汉。”
  “西北、蒙古、辽东,这三地皆为我汉人故土,以皇爷之雄心壮志,难道仅复前明之土就满足否?以臣看来,先定朝鲜,后取辽东,乃上上之策,一旦辽东拿下,皇爷可从关内移民以充其地,甚至从朝鲜移民辽东也无不可。需知朝鲜百姓同我大明百姓并无不同,这朝廷好坏自在人心,所谓无水之萍,何足道哉?”
  邬思道这番话让朱怡成眼前顿时一亮,邬思道说的没错,这些日子朱怡成的确有些失了本心了,或者说随着大明的稳步前进,现在的朱怡成有些失去了当初的锐利。
  在心里,朱怡成虽然想打造一个千年帝国,让自己的大明成为天下的霸主。可随着大明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朱怡成的心态却有了些微妙的变化,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朱怡成开始有些在乎自己和大明的名声。
  但是,作为一个君主,一个皇帝,所谓的仁义不过仅仅只是手段和工具罢了。翻开历史,看看哪里留名史册的君王,那一个是真正是所谓的“仁君”的?
  无论是外王内圣,又或者内圣外王,这些无非都是手段,一旦失去了进取心,那么必然裹足不前。就像现在,随着大明已成了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朱怡成却莫名其妙在乎其所谓的仁德来了,这不是笑话么?
  至于其他国家怎么看大明和自己,朱怡成需要考虑这些么?所以无论他对于朝鲜用什么手段,其真正目的无非就是吞并朝鲜罢了。至于理由,朝廷中那么多的臣子,随便找个理由还不容易?那怕今日大明直接把朝鲜一口吞下,日本这些国家会如何反应,大明也丝毫不惧,难道小小的日本有胆量反抗大明不成?
  当想通了这些问题,朱怡成顿时犹如打通了任督二脉,全身上下都畅快起来。再者,邬思道还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对于朝鲜的安置方面,如果拿下辽东,以辽东的地域广阔,大明不仅能从关内移民以开发辽东,甚至还能从朝鲜移民辽东。
  一个国家,如果没了人口基础,那么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朝鲜虽是一个单民族国家,可朝鲜的土地兼并包括官员、士族势力极其庞大,以至于朝鲜普通百姓的生活极为贫困。
  相比曾经获得特权,甚至如今还拥有特权的那些朝鲜统治阶级来说,普通的朝鲜人哪里管你这朝廷是大明还是朝鲜?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足够了。
  再者,前明对朝鲜的影响是极深的,朝鲜国中无论是文字、服饰、习惯甚至文化都深受前明的影响。而如今的大明同前明又是一脉相承,相互之间融合极为便利,这也是吞并朝鲜远比吞并日本更来得容易的原因。
  一时间,朱怡成就想到了好几个方案,而且越琢磨越觉得成功率极大,再加上一直困扰他的两个大问题迎刃而解,这让朱怡成心中不由得高兴。
  “先生此言真是醍醐灌顶,之前是我想岔了,看来以后还得多多向先生请教才是。”
  “皇爷这话折杀微臣,其实皇爷只是顾虑太多而已,就算不问臣,皇爷自然也会想到。”
  朱怡成点点头,接下来就询问锦衣卫的事,对于此事邬思道只是笑着反问了一句话,就让朱怡成先是一愣,紧接着就大笑起来。
  邬思道那句话是:“锦衣卫之权即皇权,皇爷说有就有,说无即无,既然如此又何必纠结细节,皇爷心早有定论,不如实施了再说,如可行就形成制度,如有问题再调整不迟,何必又心忧呢?”
  大笑着起身,邬思道这番话彻底解开了他的心结,这话也就邬思道敢说,如换个人是定然不敢的。想到这,朱怡成对于当初硬留下邬思道的决定有些自得,同时对于这个谋士也更为看重。
  说完了正事,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就和茶,君臣两人随意地闲聊起来,邬思道特意把话题朝着皇家学院方面引,而朱怡成对于皇家学院,或者说自己的皇子、公主,甚至包括那些勋贵子弟的教育还是很上心的,不由得多问了几句。
  从邬思道的讲述中,皇家学院办得极为不错,但随这边时间的推移,由于勋贵子弟的增多,再加上一些地方世家子弟和新兴的豪商对这方面也有需求,这些日子皇家学院接到的入学申请不断增加,以目前皇家学院的规模无法满足。
  对此,朱怡成给邬思道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设置入学门槛,同时严格对学员进行管理甚至淘汰方式,以控制入学和毕业人数。
  皇家学院,虽然邬思道是祭酒,但实际上是朱怡成创建的,这是一家用他的想法和模式进行对高级贵族人才培养的专业学院。不过中国人向来就有读书的习惯,何况这皇家学院的特殊性,所以现在如此被追捧也是正常。
  “先生如有好友或者信得过的人,倒可以以皇家学院的模式另外兴办学院如何?”
  “这倒是个好办法,让我暂且想想吧,此事不急。”邬思道笑着点点头,一口答应了下来。
  临近下午,朱怡成这才离开。邬思道也不挽留,毕竟君主在臣子这呆的时间长也不是什么好事,再说他也知道朱怡成公务繁忙,哪怕是在现在沐休之时同样要处理不少国家大事。
  春节转眼就过去,很快等过了元宵节,大明帝国的朝廷各衙门在节日的尾声中开始恢复了正常。沐休过后的第一日,朱怡成就召开朝会,在朝会上确定了对于朝鲜和辽东的新策略,准备在今年内彻底解决朝鲜和辽东问题。
  与此同时,在朝鲜王城的朱一贵也接到了由本土送来的命令,命令中要求朱一贵在朝鲜不得进行过多停留,月底前必须前往日本,然后转道北海道,之后再直接前往新明。
  接到命令后,忐忑不安的朱一贵终于松了口气。虽说在朝鲜这一仗打得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过瘾,可不管如何这也算是他这几年内唯一上战场打仗的机会了。
  而且朱一贵这一仗如果真要追究起来的话是有责任的,毕竟朝廷给他的命令中并没有授权他在朝鲜领兵的权限。但之后朝廷没有追究责任,可同时也没有对于他平定朝鲜有丝毫奖励,换句话来讲等于朱怡成就当没这件事,给他来个了供功过相抵,这让朱一贵彻底放下了心。
  在汉城呆了些日子,朱一贵现在也无所事事,自拿下汉城后不久,后续的明军就赶了过来,朱一贵的指挥权也直接被收回,所以他现在也没了任何继续带兵的可能。
  如果不是因为年底和春节的原因,再加上前些时候朝鲜下了大雪,道路不太好走,朱一贵恐怕早就返回南港去济州了。而现在,在汉城呆了这么多日,接到命令后的朱一贵巴不得早些离开朝鲜,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驻朝鲜大臣黄滔涣。
第1052章
狠辣
  谁想一见黄滔涣就瞧见张鲣也在,前者也就罢了,可后者让朱一贵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要知道张鲣才是大明在朝鲜的军事指挥官,他朱一贵在济州打着皇帝的旗号死皮赖脸捞到了随军出征朝鲜的机会就算了,可一登陆这家伙直接就把张鲣这个主将给甩下了,擅自出击一口气就从南港打到了汉城,把能打的仗全部一个人包圆了,弄得张鲣这个指挥官成了他的后勤大队长,一路过来尽给朱一贵擦屁股。
  正因为如此,等张鲣好不容易赶到汉城后,也许是因为不好意思,朱一贵这些日子特意避开了和张鲣见面,毕竟自己这事做的不怎么地道。
  但俗话说,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今天朱一贵就直接撞上了张鲣,亏得朱一贵这家伙脸皮够厚,老脸仅是微微一红,就笑眯眯地上前一把拉住张鲣的手:“哎呀,张帅、张侯爷,这些日子不见,你可是让兄弟想得紧啊!此次拿下朝鲜,张帅劳苦功高,真不愧是我大明名将,兄弟在此向您贺喜了……。”
  面对朱一贵这副无赖样,张鲣是哭笑不得,说实话一路北上时张鲣心里的确憋着一肚子的气,原本属于自己的风头全给这家伙给抢了,要换谁都不乐意。不过张鲣也不能不承认,朱一贵领兵打仗的手艺的确有一套,如果是他直接指挥恐怕不会这么快平定朝鲜乱局,毕竟朝鲜国不小,国中兵员也不少,为保险起见张鲣一定会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
  但谁想到,朝鲜居然这样不经打,再加上朱一贵狂飙突进,丝毫没有给朝鲜反应的机会,直接一口气就推到了汉城,前后仅十多天的时间就拿下汉城结束了这场战争。
  从这点来讲,张鲣不得不承认朱一贵的本领,更暗中感慨这鸭王之号的确名不虚传。但佩服归佩服,心里的不满却一直都在,这些日子张鲣一直想找朱一贵这老小子说道说道,可没想拿下汉城后朱一贵协助黄滔涣控制好局面就把兵权直接一交,然后闭门谁都不见了,弄得张鲣是牙痒痒的。
  今天,朱一贵终于露了面,可还没等张鲣说话,这家伙就嘻皮笑脸地说了这么一番话,让张鲣是打也不好骂也不好,见着面前这张看似真诚又笑得如朵花开的脸,张鲣无奈摇头道:“我说朱大帅,你这又是打算弄那一出?还拿这些话来挤兑我,有意思么?”
  “挤兑?难道张帅就是如此看我?”朱一贵顿时露出委屈和惊讶的表情:“朝鲜一事,朝廷已有定论,黄大人暂且不说,您张帅张侯爷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没张帅您的举重若轻,沉着冷静再加上全盘谋划和临场指挥,这朝鲜又如何这样轻易的平定?为此,朝廷可已下了嘉奖的,兄弟我心中佩服万分,如今可是真心诚意地向您道贺啊!”
  说到这,朱一贵还特意望向黄滔涣:“黄大人,您说是不是这理,兄弟虽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得罪了张帅,但我等都是军人,军人都是直率脾气,这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嘛,再怎么样也不能伤了兄弟的感情,是不是这样?”
  说着,朱一贵还摆出了一副极为感慨的样子,又带着三分委屈,三分真诚,他这个样子如在后世,一个小金人是绝对逃不掉的,而如今在场的其他两人瞧着他这副模样,却又是摇头又是苦笑。
  “好了好了,张帅不是那意思,只是张帅北上入了汉城后,你朱帅几次避而不见,张帅心里难免有气罢了。”黄滔涣在一旁打着圆场,同时向张鲣使了个眼色。
  其实正如朱一贵说的那样,朝廷对朝鲜战事的论功行赏主要是黄滔涣和张鲣等人,而作为真正平定朝鲜的朱一贵朝廷连半字都没提,甚至在给朱一贵让他离开朝鲜的命令中,朱怡成还用很严厉的口气,以此来敲打他。
  这点黄滔涣是心里清楚的,不过朱一贵身份不同,再加上又立有大功,而且如今他又是侯爵之尊,有些事大家知道就行了,无需再过多追究,再加上现在朱一贵这些话这些姿态虽然没有认错,可实际上其中的意思都明白,见好就收,给他一个台阶下吧。
  “哼!”张鲣冷哼一声。
  朱一贵拍着额头很愧疚道:“哎呀呀,这的确是兄弟的错,要怪就怪兄弟我到了汉城后水土不副,突然就染上了伤寒。这朝鲜化外之地,不比本土,兄弟我不是担心把病传染给大家么,是兄弟的错,今日兄弟给张帅和黄大人赔个不是……。”
  说着,朱一贵郑重其事地朝着两人行礼,瞧着他这副样子,张鲣还能说什么呢?只好缓和了表情勉强接受了朱一贵的道歉。
  见麻烦事终于摆平,朱一贵瞬间又换上了一副笑容,大大咧咧地找了个地方坐下。
  “黄大人,张帅,我已接皇爷之令即日就要前往日本,接下来就是由北海道转道去新明,这一去万里,以后再见也不知要何时,今日前来是向两位告辞的。”
  听朱一贵这么说,黄滔涣微微点头,而张鲣略有惊讶后也马上反应了过来。不管怎么说,朱一贵去新明之事早就定下来了,但他们没想到会这么快,但联想到朝鲜的情况,朱一贵的确也不再适合留在朝鲜,恐怕这也是朱怡成的意思。
  “如此,我让人安排一下,朱帅直接由南港登船东渡日本,如何?”张鲣问道。
  “这样再好不过,有张帅帮忙倒是省去了我不少麻烦。”朱一贵哈哈笑着点头。
  接着,他同两人又聊了会儿,也不多坐就站起身告辞,离去之前张鲣不客气地朝着朱一贵胸口捶了一下,骂了他一句后又道一路珍重,朱一贵笑着点点头,这才转身离开,见着朱一贵的身影在眼前消失,张鲣心里倒是有些感慨,但同样有着轻松。
  “朱帅是个奇人啊!”黄滔涣在一旁说道,张鲣点点头表示赞同,虽然朝鲜一事让他很不高兴,可不能否认朱一贵的能力,这点任凭谁都抹杀不去。
  等朱一贵走后,两人再一次坐下继续议起之前未议完的事,作为大明在朝鲜的两位最高官员,就在朱一贵接到命令的同时,他们也收到了从北京送来的旨意,当明白了朱怡成打算如何处理朝鲜的决心后,他们自然要立即执行。
  说起来,黄滔涣虽然是文官,可他却要比作为武将的张鲣狠辣得多,在明军攻进汉城之后,黄滔涣就大开杀戒,不仅一口气干掉了老论和少论两派的大部分人,更还借此机会直接把朝鲜王室几乎一网打尽。
  这种事如果是张鲣的话恐怕不会这么做,毕竟张鲣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军人。但黄滔涣不同,这个谋划他早就开始了,自从他当初派汪文返回本土汇报朝鲜情况的时候,黄滔涣就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当初朝鲜内乱,虽说表面上是老论派首领刺杀一事导致,但谁又知道其实这一切都是黄滔涣所布下的局呢?就连后来黄滔涣以调庭名义被困汉城,实际上也在黄滔涣的预料之中。
  这样一个能够把自己性命都不顾,甚至以身为诱饵的人,其可怕程度可以想象。而且一切正如黄滔涣所预料的那样,朝鲜在他的谋划中终于大乱,也就此给了大明可乘之机。
  唯一一个黄滔涣没有想到的就是明军居然会如此迅速地打到汉城,原本按照他的想法,明军就算出兵平定朝鲜内乱那起码也要月余时间,而且随着明军出兵的消息传开,朝鲜两派甚至包括王室肯定有所反应,所以明军要拿下汉城,把朝鲜上下一网打尽恐怕有点难度。
  为此,黄滔涣做好了几手准备,以防止事态发展的变化。但没想到的是朱一贵的突然领军和一路北上使得他的许多后手根本就没用上,从而就轻易控制住了朝鲜。
  所以从这点来讲,黄滔涣对于朱一贵是极为欣赏并且感激的,这也是黄滔涣在给朝廷的奏报中故意隐去了朱一贵擅自领军的事,仅仅只是用密奏告知朱怡成而已,用这种方式来减轻朱一贵的责任。
  “黄大人,这样做的话恐怕会引起朝鲜人的反抗啊!”张鲣把话题继续引向之前未讨论完的事,并有些忧心道。
  “反抗?谁来反抗?谁有这胆子反抗?”黄滔涣冷笑一声:“朝鲜内乱,死伤无数,朝鲜王下旨,我大明为宗主国以替朝鲜王稳定局势,这放在哪里都是说得过去的理由。再者,老论、少论两派如今已名存实亡,地方上的那些世家、士族等等如乖乖听话也就罢了,假如妄图起什么心思的话,哼哼,就不要怪我等心狠手辣。”
  说到这,黄滔涣脸上露出狰狞之色:“此外,你需记住,我大明仅仅只是协助,真正去办事的自然是那些朝鲜官员,他们在汉城做下这等大事,早就上了我大明的船,既然投靠了我大明,难道还想三心二意心存其他?张帅,你尽管放心,本官自有绝对把握做成这事,你到朝鲜为时不长,不了解这些朝鲜人也是自然的,其实别看这些朝鲜人表面上恭恭敬敬,可实际上下手之狠远超过你的想象,只要给他们一些机会,他们杀起自己人来根本不会手软。”
第1053章
元服
  江户,征夷大将军幕府。
  德川家继如今已有十四岁,原来的历史中这位将军年仅八岁就因为推行正德改革受阻,导致忧心忡忡最终因病而亡。
  德川家继继位时才三岁四个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娃娃,原本历史上八岁而亡,仅仅只是个孩子,但这位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却是一个评价颇高的人物,不仅因为他在位时尽力继续推行正德改革导致幕府的幕僚和地方大名的强烈反对,最终因为国事忧虑而亡,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同时,德川家继天生聪颖,举止忧雅,为人友善,待民仁爱,甚至有拜见他的地方大名曾说过,有如此了不起的将军在,德川家必然能国泰民安。
  而在这个时代,由于大明的崛起,再加上大明向海外的海贸发展和扩张,从而也影响到了日本的局势,随着大明在日本的商贸来往不断增长,尤其是新明发现后,日本更成了大明前往新明的重要中转地,从而带动了日本本土的各行业的迅猛发展。
  正是因为如此,原本日本历史上阻碍重重的正德改革也缓和了许多,从而使得德川家继受益不少。
  十四岁的德川家继正坐,在他面前是幕府的两位重要人物同样也是他的老师,其中左手的是间部诠房,而右手边是新井白石。
  “殿下,朝鲜内乱已经平息,大明军队已彻底控制了朝鲜全境。”
  “这么快?不是几日前刚有消息传来大明才出兵?这才多少日子朝鲜内乱就平了?”德川家继稚嫩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有些不敢相信地看向说话的新井白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