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656

第1047章
锦衣侯
  好友之间话不必多,点到为止即可。
  至于今天蒋瑾前来的真正目的廖焕之心里也清楚,如今蒋瑾虽未有军机大臣之名,却已有了军机大臣之实。等过些日子自己正式退出军机处,蒋瑾就是下一任军机大臣,以他的资历和地位,虽排不到第一,第二却是绰绰有余的。
  既然廖焕之离开中枢,名义上虽依旧是朝廷重臣,但之后无论是什么职位,相比如今却肯定是大有不如。毕竟廖焕之是文臣,同武将不一样,比如王东虽退出军机,但无论是年龄又或者身份不同,朱怡成依旧会重用他,就像现在已经确定的让王东前往新明就是一个例子。
  同样,董大山也是如此,他接下来虽不再是军机大臣,但身上的陆军总部(前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依旧是他的,不仅如此董大山作为军中老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还有很大可能会领兵出战。
  但廖焕之退居二线后,虽说有了太师和宋国公的高位,但实际权利却已放弃了。接下来的日子廖焕之更多的只是作为朱怡成私人参赞的身份,这个身份放在后世就相当于顾问,所谓顾问顾问,需要顾时才问,不需要就不顾不问,这里面的区别廖焕之心里自然清楚。
  蒋瑾的用意很简单,就是想借现在廖焕之还未完全退下去的机会,从廖焕之手里接受些他的政治“遗产”。
  廖焕之在首席军机上呆了这么多年,自然也有不少跟随他的官员,这些官员无论职位高底,都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蒋瑾想在军机处立住脚跟,手中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支持自然是不行的。虽说蒋瑾作为大明老臣,手下的人也不少,可相比廖焕之却是差了许多。何况,廖焕之退居二线,同样要提前安排手下的亲信,总不能不顾不管吧。所以蒋瑾今天为什么来,又来干嘛,两人其实心里都很清楚。
  自然,看在老朋友和为手下安排的份上,廖焕之肯定是会给他一些人的,不过人有多少,又是那些人,廖焕之也早就考虑好了。全部给蒋瑾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来这样做对廖焕之和蒋瑾没有丝毫好处,二来这也会让朱怡成反感。
  在朱怡成身边呆了这么多年,廖焕之早就明白朱怡成是什么样的人。这位君主不仅有着雄才大略,更有洞察人心的敏锐。对于朝中的派系平衡,朱怡成如今已是玩的炉火纯青,他能容忍朝中各派之间相互争斗,但是绝对不能允许某一派某一系彻底占据上风。
  所以,廖焕之给蒋瑾那些人,多少人,这里面都是有个度在,既能维持平衡,却又不能打破平衡,这点廖焕之早就清楚了。
  “这个老东西,还算他聪明。”当日傍晚,朱怡成就从锦衣卫处得知了廖焕之和蒋瑾之间谈话的内容,甚至连廖焕之把那些人托付给蒋瑾也都一清二楚。
  当听完张冉的讲述后,朱怡成忍不住就笑骂了一句,同时摇头道:“廖爱卿还是识大体的,蒋瑾这几年也算是历练出来了,相比之前明白了些道理。”
  “皇爷说的极是,毕竟他们都是皇爷的亲信重臣,当年皇爷提拔于微末之中,足以证明皇爷的眼光。”张冉趁此机会拍了一记马屁,在一旁恭维道。
  这话朱怡成倒是受用,不由得又笑了几声。看看站着的张冉,朱怡成摆摆手让他坐下,难得和颜悦色道:“张冉啊!”
  “臣在……。”
  “行啦,如今还是沐休之日,没那么多规矩,别老是摆出这副样子。”朱怡成摆摆手,让正准备起身的张冉坐下,随后道:“这一次只给了你一个三等侯,心中可有想法?”
  一听这话,张冉顿时又一次起身,毕恭毕敬道:“皇爷能给微臣如此厚爵,这已是微臣意外之喜了,皇爷所赐,微臣感激莫名,微臣定粉身碎骨,以报皇爷厚恩……。”
  张冉这番话倒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出自肺腑。要知道前明一朝,锦衣卫指挥使何其之多,但是历任锦衣卫指挥使中最厉害的也不过寥寥几人而已。
  其中,第一任指挥使毛骧是不能不提的人物,毛骧是朱元璋的亲信,更是锦衣卫的创始人,当年创立锦衣卫后可以说是权势极重,甚至创下了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抓人杀人记录——一日之间,胡惟庸九族被诛,开国的公爵、侯爵被杀了二十几人,三万多人头落地。
  这点是任何锦衣卫指挥使无法超越的,但他的风光却是极短,胡惟庸案后不久,毛骧就被朱元璋找了个理由杀掉了,直到死他也仅仅只是个三品官,更不用什么爵位了,而其家人也同死在毛骧刀下的那些人一般,全部人头落地。
  至于说锦衣卫指挥使中最地位最高,也最善得其终的,恐怕只有陆炳而已。
  陆炳此人,可以说充满着传奇,他为嘉靖帝乳母之子,同嘉靖帝亲同兄弟,深受信任。
  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后,陆炳彻底扭转了当时锦衣卫受至于太监的局面,成了重振锦衣卫的中兴人物。更因为其功勋和皇帝的信任,是前明第一个以公兼孤的官员,死后更是谥武惠,赠忠诚伯。
  但就算这样,陆炳身前虽然荣耀,但其爵位却是死后追赠,而且仅仅只是伯爵而已。但如今张冉却直接被朱怡成授了三等侯爵,这在整个前明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足以让张冉激动无比。
  毕竟锦衣卫和普通官员不一样,张冉作为都指挥使,说白了也就是个特务头子罢了。按理说给个男爵或者子爵就足够了,但这一次朱怡成封爵却给了他一个侯爵。
  要知道就算是在军中,许多有功的将领也没如此封赏,这是张冉想象不到的,同样对朱怡成心中无比感激。
  “好啦,朕不是小气的人,你的功劳别人不知,朕难道还不知道?”看着在自己面前感动的流泪的张冉,朱怡成摆手道:“起来吧,朕当年就说过,只要你好好干,朕自然不会亏待于你,一个三等侯而已,不必如此。”
  “微臣谢皇爷。”张冉含着热泪,向朱怡成磕了个头,这才站起身。
  等张冉坐回去,朱怡成这才问:“之前朕让你去办的事准备的如何了?”
  “回皇爷,臣写了个章程,还请皇爷过目。”听到皇帝问,张冉取出一份东西递上。
  接过那东西,朱怡成翻开细看,这折子里密密麻麻写着许多字,朱怡成神色平常细细阅读,而张冉坐在一旁小心陪着,同时又暗中打量着朱怡成脸上表情,似乎想从上面看出些什么来。
  不过让他失望的是,朱怡成直到全部看完,这表情都没什么变化,最后朱怡成合上了折子,微眯着双眼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偏殿中静悄悄的一片,仿佛一时间变得宁静无比。
第1048章
军职
  朱怡成不担心张冉,并且放心使用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的锦衣卫和前明的锦衣卫已有着极大不同。
  前明时期,锦衣卫的权利极大,不仅可以直接不通过三司即可抓人,甚至还有自己的昭狱,可以说完全脱离了司法机构形成了一个无视法律的特殊部门。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锦衣卫和后来的东厂、西厂甚至昙花一现的内厂合称为厂卫,被人们谈则生变。
  而如今,朱怡成的大明和前明不同,一开始朱怡成对于太监的使用就异常严格,移都北京后,虽因为种种考虑,皇宫内使用的太监数量比在南京时多了许多,但对于他们的控制却是极严的。
  现在的大明,太监只是皇帝在皇宫内的仆人,除去皇宫之内外,对于朝廷没有了丝毫影响,更不用说前明时期皇帝以太监制衡文官的所谓司礼监,更拥有内相的权利了。
  当然,有些事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历朝历代使用太监固然有其原因,同样也有着必须。在开国时期,太监作为特殊群体,其权利基本都会得到限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后世皇帝的各不相同,这个群体也会逐渐出现改变。
  这点朱怡成心里非常清楚,也明白他不可能完全控制住这个群体日后的变化,但对于他来讲,如今唯一的手段就是以制度进行约束,尽量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后世,许多人曾异想天开,说什么以女官替代太监,又或者以正常人比如低级文官、侍卫甚至聘用方式的仆人来替代太监群体。在之前,朱怡成或许会听着觉得有些道理,但如今假如有人和他讨论这个问题,恐怕朱怡成会顿时脸色一沉,认为对方心有不轨了。
  无论是女官又或者其他方式,都有着比太监更无法收拾的弊端。历朝历代的皇帝又不是傻子,难道他们会不明白这些道理?再看看西方国家,那些国家虽然不用太监,但要知道欧洲各国基本都是小国,国家的规模是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
  再者,就算那样,在西方各国的宫廷内那些肮脏的事还少么?不要说那些国王继承人的血统是否纯正,而宫廷政变也时有发生,其造成的原因不就是因为这些?
  就算在后世,那边领导身边的所谓秘书、助理什么,不一样能借其势胡作非为?人性是最难控制的,也是最容易失去控制的,这点朱怡成以前只是一知半解,而当他处在这样的地位时,对于这却越发明白和领悟。
  同太监一样,锦衣卫这样的机构同样也是如此。锦衣卫是一把刀,一把锋利而且好用的刀,但是一旦不慎,这把刀同样也会伤害到主人。
  所以,朱怡成和控制太监的权利一下,在重建锦衣卫时,更多的是用把锦衣卫这个机构当成制衡的手段和工具。无论是那种社会制度,又或者是那一个国家,在表面的光亮背后,同样有着黑暗的存在。
  就像是太极阴阳,有阳必然有阴,仅有一面就会出大事。前明灭亡的前车之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点朱怡成非常清楚,也不会为了仅仅一些虚名就自搏手脚,从而把权利交给任何人或者阶级。
  说白了,锦衣卫不仅仅只是情报机构,更是朱怡成用来控制平衡的杀手锏。从这点来讲,锦衣卫比通事处更为重要,因为通事处虽然和锦衣卫的智能类似,甚至是从锦衣卫分出来的独立机构,但是通事处仅仅只是一个对外的情报机构,负责的是大明之外的情报和其他职能,而锦衣卫却是对内,以保证皇权的稳固。
  再加上在重建锦衣卫时,朱怡成就对锦衣卫进行了限制,取消了锦衣卫不经三司就可以逮捕犯人,并且拥有昭狱的权利。但朱怡成却又没有把这些权利全部取消,并且转移至三司,手中的刀子是绝对不能交出去的,这点朱怡成很清醒,他这么做只是给天下人一个明面上的交代,并且以此来敲打一下锦衣卫。
  至于最终的权利,还不是朱怡成说了算?作为皇帝,他说锦衣卫有这个权就有这个权,说没有也就没有,至于朝廷的那些部门,比如三司什么的,对于他来讲仅仅也是工具罢了。
  不过朱怡成心里同样清楚,有些事也不能太过,随着大明的不断发展,许多方面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皇帝的权利也不是真正至高无上的,随着各个阶级的兴起,等到一定程度和时间必然会影响到皇权。
  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朱怡成无法阻挡。正如有些小说中写的那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凡是企图要挡住它的人无论是谁必将碾得粉身碎骨。
  这些日子,朱怡成一直在考虑如何重组锦衣卫和通事处,以法律的层面确保这两个机构的特殊性,以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通事处还好些,相比锦衣卫,通事处是对外机构,在内部不怎么显眼,而且通事处负责的基本都是情报方面,对于朝廷各部的影响比较小。可是锦衣卫不同,要改组锦衣卫,朱怡成有许多方面的考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既要确保其独立性,又要在不影响朝政的情况下,再加上其职能的掌控等等。
  在之前,朱怡成就曾经和张冉谈过此事,并要求张冉根据他的要求写一份东西出来,以作为改组锦衣卫的参考。而张冉对此也极为上心,现在朱怡成手里的这份东西就是张冉费尽心血弄出来,里面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从某些方面来看张冉是用了心的,写出来的东西有可取之处,但许多地方却因为他的局限性又或者张冉的身份和地位所至,却没有达到朱怡成预想的程度,这让朱怡成稍有失望。
  “写这份东西你恐怕绞尽脑汁了吧?”朱怡成把手里的东西放到一旁说道。
  “微臣只是尽力而已,微臣之才不及皇爷万分之一,只能按着皇爷的意思去做,如皇爷觉得不妥的话,微臣再找人细细商议修改……。”深知朱怡成脾气的张冉连忙诚惶诚恐回道,不等他说完,朱怡成摆了摆手。
  “你能写出这些来已是不容易了,再说你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朕也明白你的顾虑。”
  “皇爷……。”张冉心中一紧,正要解释,但见朱怡成扫向自己的目光,连忙又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这事等之后再议。”朱怡成淡淡说道,正当张冉心中忐忑不安,以为朱怡成是对于他不满的时候,朱怡成后一句话令张冉又惊又喜。
  “五军都督府改制之事你是知道的,朕思来想去,觉得让你去中军都督府挂一个右都督之职比较妥当,锦衣卫这边你继续管着,再兼右都督之职,至于军职嘛,按照你在朝中的品级给个中将吧,你看如何?”
  张冉神色惊喜莫名,他怎么都没想到朱怡成会突然给他兼中军都督府右都督之职。
  虽然现在的中军都督府和之前不同,如今只是统管京营或者说中央卫戎部队总司令部,但要知道这可是真正的军职。
  锦衣卫的职权虽大,可作为都指挥使的张冉其实在朝廷中的品级并不高,就算现在他已是三等侯爵位,但是爵位是爵位,官衔是官衔,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而且因为锦衣卫的特殊性,张冉现在在朝廷里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可一旦挂上正式军职后就大不相同了。虽说中将的军衔相对低些,可却在军中依旧属于高级将领的层次,再加上授了军衔,并令右都督之职后,张冉等于就有权利同军方直接挂上关系,这对于他来讲是莫大的好事。
  “微臣谢皇爷……。”当即,张冉起身。
  “坐吧。”朱怡成不置可否地笑笑:“给你一个军职,也是为了后续锦衣卫心事的便利。一直以来,军中都有锦衣卫的人办差,虽然从目前来看,锦衣卫和军方之间的合作尚可,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长此下去也不是件事。所以啊,朕思来想去,该给的东西还是得给,这样你们办差也方便些。”
  说到这,朱怡成神色一变,又严厉道:“但你要明白,这军职虽然给了,可有些事怎么做,心里需有杆秤,锦衣卫这些年你管的不错,朕对你是放心的,可时间长了,这人心总会变,朕可不希望看到有朝一日让朕为难的事出现,假如真到了那一日,朕可不会手软!”
  “微臣明白,微臣会定下规矩让皇爷过目,只要有微臣一日,锦衣卫就是皇爷的耳目,那怕微臣离开锦衣卫,这规矩也会延续下去。”张冉背后冒出冷汗,当即斩钉截铁道。
  看着张冉有些发白的脸,朱怡成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就让张冉暂且退下。
  等张冉走后,朱怡成起身在殿中走了几圈,随后喊来小江子,换了一身衣服直接就出了宫,朝着皇城外而去。
第1049章
老残斋
  自到北京后,朱怡成出宫的时间比起南京来要少了许多,不过他每月至少还会抽出时间来去宫外走一走。
  如今的北京城,依旧保持着许多前明的风貌,再加上当初在移都之前,朱怡成就让人在北京城实施了去“满清”化,所以后世那些乱七八糟的,充满了异族文化的东西现已被汉人文化所取代。
  不过,北京城有个特色却是无法消除的,而且这个特色在前明时期就存在,并一直延续到后世,并成了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