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656

  “廖卿的意思朕明白了,既然如此就就按着你的意思来办吧。明天大朝,军机处可直接把这事提出,直接在朝会中确定,你看如何?”
  “皇爷圣明,臣领旨。”廖焕之心头松了口气,当即起身领命。
  由于今天是大年三十,朱怡成照顾臣子所以并未多留廖焕之,说完了正事就让他离开了。
  天黑后,皇宫内,朱怡成设下家宴,同皇后、皇子、公主还有几个妃子热热闹闹的一起吃了个年夜饭。虽然这个时代过年气氛浓郁,其实早在二十四祭灶开始,皇宫内就已经洋溢着过年的气息了。
  不过相比一些老规矩,对于家庭聚会一般现在都是摆在初一,习惯于后世的那些规矩,作为皇帝的朱怡成更注重过大年三十,而随着这些年宫中的一直定例,这种习俗倒从皇宫内逐渐传了出去,造成如今许多朝廷官员,甚至包括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规定。
  第二日,大朝。
  早早起身的朱怡成换上了大朝的朝服,随后前往参加大朝。
  这一日的大朝是每年最为重要的朝会,作为皇帝不仅要先祭天,更要去太庙、世庙祭祀历代先祖,然后再去奉天殿参与臣子们的参拜。
  其他的暂且不说,经过一系列繁复而漫长的各种礼仪后,朱怡成来到奉天大殿,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望着下面密密麻麻向自己行礼的朝臣,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十数年的艰辛,终于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作为亲手打造这一切的朱怡成如何不为之高兴呢?
第1043章
腹背夹击
  “你说什么?”
  就在朱怡成高坐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同时,盛京的怡亲王府,原来的十三阿哥,如今的怡亲王瞪着不可思议的目光,惊得连手中的茶盏都落到了地上。
  “回王爷!此事千真万确,奴才的人刚从朝鲜跑回来禀报的,朝鲜大乱,朝中王公大臣几乎死绝了,明军不仅已拿下了汉城,如今就连平壤也占了下来,王爷!朝鲜……变天了啊!”
  永谦焦虑万分,脸上更是满头大汗。得到消息的他同样吓了一跳,第一时间就快马来报,如今盛京正是冰天雪地的天气,这一路赶来居然出了一身汗。
  “什么时候的事?怎得来得如此突然?”怡亲王惊愕之余很快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此时此刻他的脸色依旧极为难看。
  “半个月前的事了,其实一月前朝鲜国中就有乱像,老论少论两派突然打了起来,谁想到这一乱就乱成了这样,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明军会如此迅速反应,毅然出兵朝鲜,仅仅花了十来天就拿下了汉城……。”
  “为何之前不报!”看着永谦,怡亲王眼中简直要喷出火来。
  满清在朝鲜那边是有人的,虽然比不上大明,可自从和朝鲜两派暗中勾结后,就有耳目摆在朝鲜。可是朝鲜出了这么大的事,之前却不汇报,直到明军拿下汉城和平壤后再来报,这令怡亲王愤怒不已。
  “奴才……奴才……。”永谦脸上青一阵红一阵,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看着永谦这样一副表情,怡亲王心中有些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永谦此人虽然忠心,却还是太过于年轻,对于朝鲜那边有着另外的想法。恐怕是永谦觉得之前朝鲜内乱之事无关紧要,反而有利于满清,所以没把这事放在心中。但谁想到之后大明突然出兵,又如此快的速度平定了朝鲜,直到眼下无法收拾。
  心中怒火涌起,怡亲王握了握手,他恨不得狠狠抽这自作聪明的家伙一顿。但满腔怒火最终还是被他克制住了,毕竟永谦是自己人,也是满清王公贵族中的后起之秀,他这么做虽然有错,却也是出自好意,眼下又是用人之时,处置了永谦难免会让其他人心寒。
  “我们的人都撤出来了么?”怡亲王问道。
  “回王爷,大部分都跑出来了,还有一部分奴才暂时让他们留在江对面,奴才觉得这样安排或许会有些用处。”
  微微点头,永谦还不算傻,至少留了点后手。怡亲王沉思片刻,让永谦先回去再说,等他走后,怡亲王连忙去请阿扎兰过来。
  不到半个时辰,阿扎兰就匆匆赶来。
  “奴才……咳咳……给王爷请安……咳咳咳……。”随着天气越发寒冷,原本身体就不怎么好的阿扎兰病情又有了反复,一进门,就上前给怡亲王请安,还没等他一个千打下去,怡亲王急忙就扶起了他。
  “你身子弱,原本这天本王不应该把你请来的,不过朝鲜那边出了大事,这才让你跑一趟。”亲自把阿扎兰搀扶到一旁坐下,接着端过一盏参汤让他喝上一口,喘息之中阿扎兰潮红的面容这才渐渐恢复了正常。
  “朝鲜出了何事?”阿扎兰诧异问道。
  当即,怡亲王就把朝鲜出事的情况和阿扎兰讲了讲,当阿扎兰听完后,他的表情同样露出了之前和怡亲王一样的惊愕和恼怒。
  “王爷,此乃永谦办事不力,奴才替他向王爷请罪……。”勉强站起身来,阿扎兰就要下跪。
  连忙拦住,怡亲王轻声叹道:“永谦虽然办了错事,但本王却知道他是好心。如今又是用人之时,本王之前也责骂过他了,再说你虽是他的二叔,但此也同你没任何关联,就不用如此了。”
  “王爷仁德,奴才感激不尽。”阿扎兰心头微微一松,他身体不好,自己家中的一脉也就是永谦有些前途,如果怡亲王以此事要严厉惩处永谦的话,阿扎兰是无论如何拦不住的。
  之所以这样,那是阿扎兰打算以自己的面子换永谦一个从轻发落,谁想怡亲王并没追究责任,这让阿扎兰放下了心。
  再一次坐下,阿扎兰叹了口气,摇头道:“如今朝鲜变了天,尤其是明军已占了汉城和平壤两地,接下来这朝鲜就再也不是朝鲜了,以北京城里的那位性格,恐怕以后再无朝鲜一国,王爷还需早做打算啊!”
  “本王也是如此想的。”听着阿扎兰的话,怡亲王点头道:“根据朝鲜那边回来的人所报,汉城发生大乱,两派大臣在乱军中几乎丧失殆尽,就连朝鲜王宫也在大火中焚灭。如今朝鲜国中王世子同其余王子都死于乱军之中,只有朝鲜国主在入城的明军手中被救出……。”
  说到这,怡亲王冷笑道:“大明还真是好算计,这些也就是骗骗天下人罢了,如本王猜测不错,这些大臣,甚至包括王世子等人十有八九都是死于明军手里,而朝鲜王宫的大火也出自明军之手。”
  “王爷说的没错,奴才也是如此以为。”阿扎兰赞同道:“甚至奴才觉得,当初两派之所以会闹起来,恐怕也和大明脱不了关系。”
  “定是如此!”怡亲王咬牙骂道:“大明君臣皆是无耻小人,居然如此算计属国,谋夺属国国土。本王定要把此事宣扬出去,让天下诸国都看看这大明的嘴脸不可!”
  阿扎兰嘴角抽了抽,并不说话。怡亲王这句话只不过是气话而已,大明既然做了,哪里还怕人家知道?再说以大明的能力,汉城那边的事可以说是干得干净利落,眼下朝鲜国主就在大明手里,再加上一些侥幸脱难投靠大明的朝鲜大臣,事实的真相自然是由他们随便说。
  所以,这些宣扬对于大明来说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最多也就是恶心人罢了。而大明害怕这个么?自然是不可能的。
  其实,怡亲王对于朝鲜并没什么感情,朝鲜存亡关满清屁事?如果是在之前的话,朝鲜如何动荡都是朝鲜自己的事,满清哪里会有什么在意?
  但现在不同,要知道自定下由朝鲜补辽东不足的策略后,满清就从朝鲜不断获得人口、物资甚至粮食等物。这些大大弥补了满清在辽东所缺,并充实了满清在辽东的力量。
  而现在,一旦朝鲜落到大明手里,非但再也无法继续从朝鲜获得这些东西,反而会让辽东的满清承受到由关内和朝鲜两个方向的压力。
  一旦大明分兵而击辽东,这样一来对于辽东的满清势力可以说是严重危急,如果应对不好,这些年的辛苦就会毁于一旦。
第1044章
进退皆亡
  “王爷需早做打算。”阿扎兰轻声劝道。
  “本王也是如此想的,把你请来就是要商讨此事。”怡亲王点点头,事到如今在说其他也是无益,得尽快考虑接下来面临的问题。
  大明出兵朝鲜,不仅仅只是那下一个藩属国那么简单,以大明一向的手段,拿下朝鲜是第一步,接下来恐怕就是要收回辽东了。
  眼下,满清已丢失了整个中原,就连山西、关中、贵州三地也落到了大明手里,整个满清还保持完成的也就是关外这片地方了。
  怡亲王是雍亲王的铁杆兄弟,现在雍亲王摄政,他这位曾经下落不明的阿哥不仅能堂而皇之的出现,甚至还被加封为了亲王。
  仅次一点就能看出,摄政雍亲王对他的看重,无论是报答四哥的厚恩,还是为了满清的江山,他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辽东。
  “要守住辽东,恐怕……。”阿扎兰紧锁眉头轻叹道。
  虽说怡亲王这两年在辽东干了不少事,不仅编练了精锐的八旗新军,更借着从朝鲜弄来的人和物资稳定了辽东原本动荡的局面。但是相比大明,辽东却是薄弱许多,要知道辽东原本就人少地广,尤其是满清入关后更是把精锐人马全部带到了关内,仅仅留了很少一部分在辽东。
  顺治朝时,多尔衮又在辽东设置了柳条边,以防止百姓进入辽东。当初的用意是把辽东视之位龙兴故土,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控制辽东的汉人人口,同时把整个辽东全部划为满清私有财产。
  从当时的情况看,多尔衮的这种做法并没有太大问题,可事过境迁,当大明由天津登陆,直击北京城的时候,整个清廷为了中原考虑并没有采取返回辽东的策略,毕竟一旦清廷这么做了,等于直接把整个中原全让给了大明,这对于清廷而言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正是如此,清廷西移,迁至关中。而随着之后大明占据直隶后,等于把辽东同中原隔绝开来,清廷同辽东的来往只能通过蒙古,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便利。
  至此,辽东人口不足,生产力不足,甚至军备不足的种种弊端暴露无疑。这些问题靠着怡亲王短短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彻底扭转,假如能多给他十年或者二十年的话,也许辽东会变得不一样,但是大明哪里会给满清这个机会?自然是绝不可能的。
  “依奴才之见,大明虽已占据汉城和平壤,但想要彻底平定朝鲜乱局并非那么简单,毕竟朝鲜李朝在朝鲜已有三百余年的江山,其势力根深蒂固,要彻底掌握还需些时间。”
  阿扎兰思索了下开口说道,怡亲王坐着静静听着,只听得他继续道:“眼下刚刚过年,北地冰雪消融最早也需三月时候,至于作战至少也在四月初。再加上朝鲜国内的控制,王爷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怡亲王点点头,阿扎兰说的不错,冬季用兵不是那么简单的,别看大明打朝鲜那么容易,那是因为朝鲜国中大乱。如果朝鲜没有内乱的话,就算大明再强也根本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打到汉城。
  朝鲜兵虽然无用,可兵终究是兵,整个朝鲜如果真的动员起来,聚集起十万大军丝毫没有问题,这可是十万多人啊!别说士兵了,就算赶着十万头猪上战场也够明军喝一壶的了,想到这怡亲王心中暗恨朝鲜不争,如果朝鲜人能争气点,又何必会是现在这样子?
  “以辽东的兵备,如想挡住明军两面进攻恐是难上加难。尤其是盛京,一旦明军由山海关、朝鲜两地而出,盛京首当其冲,王爷,您觉得假如开战,盛京可坚持多久?”
  怡亲王思索了下,叹道:“最多月余吧,也许更短一些。”
  怡亲王虽然是满清皇族,可他却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相比在云南的诚亲王,他行事更为稳重,尤其是当年在直隶吃了败仗后,对于用兵之道更有深深感触。
  “王爷不愧是我朝良将,对于局势判断精确。”
  “这些话就不用说了,如本王真有你说的这么厉害,这天下又何至如此。”摆摆手,怡亲王说道:“盛京不可守,这点本王是知道的。一旦明军进攻辽东,如本王在盛京同明军决战,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说到这,怡亲王叹了口气道:“你来之前本王也考虑了一二,假如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本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人口和物资全部撤出盛京。一旦撤离,这片地区就全丢给了大明。至于吉林将军那边,恐怕也是如此,毕竟朝鲜离着那边近,明军从朝鲜而出首击的就是吉林,这样一来我等可去的地方无非是两处,一处是蒙古,而另一处就是黑龙江。”
  “王爷以为那一处更好些?”阿扎兰问。
  “都不怎么样。”怡亲王脸色难看,摇头道:“去了蒙古等于寄人篱下,虽说我朝满蒙一家,但那些蒙古人可不是好相于的,如我大清占据中原,拥有四海,蒙古人自然会乖乖听话,可如今这局势,本王又如何能信得过这些蒙古人?去了那边,说不定那一天这些蒙古人为了利益直接就把本王的脑袋送给大明邀功请赏了。”
  怡亲王的话让阿扎兰表示赞同,虽然怡亲王身上有着蒙古血统,可正是如此他对于蒙古更为了解。虽然蒙古人一向宣扬蒙古的胸怀如草原一般宽广,对待朋友如兄弟那样亲密什么的,这些全都是扯淡。
  凡是对蒙古了解的人都清楚,这些蒙古人从来就不所谓的道德放在眼里,在他们心中有的只是利益。相比满清,他们才是真正的蛮子,一刻还能和你一起谈笑风生喝酒吃肉,后一刻就能拿着刀子割下你的脑袋。这样的人,如何能信?
  再者,怡亲王的母族是哪里?要知道之前的漠北三部眼下又在何处?对自己人下手最狠的莫非蒙古人,一旦弃了辽东去了蒙古,怡亲王能够想象得到自己会面临着什么。
  “至于去黑龙江,虽可避祸一时,但相比盛京这边,那边更是难以生存,更不用说养兵了。到最后,恐怕我等就要同野人一般遁入山林,以草木为食同明军周旋,最终也逃脱不了覆灭的结果。”
  说到这,怡亲王捏了捏拳头,这些方案都被他否定了,眼下摆在他面前的是战也死,不战最终也是亡的下场。面对如此困局,他一时间已经无法决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阿扎兰身上,看看他有什么好的办法。
  阿扎兰坐在那边,默默思索着,好半天都没说话。正当怡亲王有些按捺不住,打算开口再问的时候,阿扎兰终于抬起了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