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656

  “怎么是你?”
  当朱一贵带人赶到黄滔涣处时,黄滔涣脸上原本的喜色顿时变成了诧异。
  “嘿嘿嘿,黄大人,本帅来的快了些,张帅人还在后头呢。”朱一贵嘻皮笑脸地向黄滔涣行礼,要知道黄滔涣可是大明驻朝鲜大臣,正二品的大员。朱一贵能在汪文和张鲣面前拿大,可面对黄滔涣却是不行。
  微微皱眉,黄滔涣也没想到头一个打进汉城的居然是朱一贵,不过事到如今说这些也无益,当即他伸手一把拽住朱一贵就把他拉到一旁。
  “入城的有多少人?”
  “现在差不多三万多吧,还没来得及具体统计,城外那边还有六七万人。”朱一贵一开口的数字就把黄滔涣吓了一大跳,作为驻朝鲜大臣,统管大明在朝鲜的一应军政,济州那边大明有多少兵力黄滔涣是再清楚不过的。
  满打满算,再怎么算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难道是朝廷直接派出了登陆大军不成?
  见黄滔涣疑惑不解的表情,朱一贵嘿嘿笑着把这一路北上的情况大致和黄滔涣讲了讲,黄滔涣这才明白过来朱一贵是如何搞到这十万大军的。
  哭笑不得地看着面前这位胆大包天的将领,黄滔涣也不知说什么好。可眼下不是讨论这些的时候,既然张鲣还在后面,恐怕赶来最快也得一日时间,而如今汉城已经攻破,有些事却是耽搁不得。
  当即,黄滔涣压低声音同朱一贵如此这般地一番交代,朱一贵越听眼睛越亮,听到后面脑袋如同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
  “我就说嘛,黄大人以您的本事如何会陷在汉城,原来这一切都在大人您的谋划之中……。”朱一贵情不自禁道,见黄滔涣瞪了他一眼,朱一贵连忙打住话头又道:“这事黄大人您放心,我立即就去办,肯定给您办的妥妥的。”
  “不是为我!是为大明!为皇爷!也是为了朝鲜!”黄滔涣郑重其事地纠正道。
  “是是是。”朱一贵笑着连点应道,接着又道:“不过,我部初入汉城,这人生地不熟的……。”
  “放心,这个我早就安排好了。”黄滔涣直接打断朱一贵的话,随后伸手朝着后面一招,一个穿着朝鲜官服的男子就迫不及待地走了过来。
  “崔锡恒,崔大人。”黄滔涣指着这人对朱一贵道:“有崔大人的协助,朱帅自然可放心大胆地行事,崔大人乃朝鲜重臣,更是朝鲜的忠臣,自然会帮着朱帅处理一切。”
  “为大明,为皇爷,为朝鲜,卑职在所不辞!”此时此刻的崔锡恒一改之前惶恐的样子,理直气壮又精神抖擞地大声应道。
  看看崔锡恒,再瞧瞧黄滔涣,朱一贵心中不由得感慨这黄滔涣老小子还真是狠,怪不得当年皇爷谁都不选,偏偏让他当了这驻朝鲜大臣。
  眼下这朝鲜已经成了大明的囊中之物,为了这盘大棋黄滔涣谋划多日,甚至以身犯险,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放在眼里的这股子狠劲,如此朝鲜不在他手中灭了才怪。
  情况紧急,朱一贵也不多话,当即就带着崔锡恒和其余几个黄滔涣早就安排好的朝鲜官员离开了此处,随着朱一贵离开,汉城,这座朝鲜的王城,即将迎来它最漫长而残酷的一夜。
  十日后,北京,紫禁城。
  今日恰好是腊月三十,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大年三十。
  整个北京城一片喜气洋洋,就连皇宫中也是张灯结彩,这一日过去,大明就将迎来新的一年。
  相比民间,普通人家都已开始放假,但朝廷官员却没那么轻松。
  在前明时期,大明官员的沐休日最初是一年三日,也就是春节、冬至再加上皇帝生日那天才能放假,其他时间都要工作。
  从这点来看,在大明做官是极为辛苦的,相比后世的996不知道远超多少。
  到了成祖时期,朱棣为是施恩,这才增加了元宵节放假十日的规定,随后以定例延续了下来。
  而至神宗时期,索性把元旦和元宵假期合二为一,直接放假二十日之久。当然这里的元旦和后世的元旦不同,指的就是大年初一开始直接放假二十日。
  朱怡成复国之后,考虑到朝廷刚立,天下未定,朝中放这么久的假肯定是不合时宜的。为此朱怡成特许在元旦当日大朝会后放假三日,元宵再放假两日,合计为五日,以为庆祝。
  但随着时间推移,整个大明如今已完全控制了神州,满清也即将彻底灭亡,再加上长时间的工作强度,使得大明官员的假期太少,而且现在大明商业繁荣,适当地增加假期不仅可以施恩天下,还能起到刺激商业的作用。
  因为这些原因,自明年,也就是明日起,朱怡成再一次调整了官员假期时间,平日官员每十日可沐休一日,冬至和皇帝生日的假期依旧,至元旦和元宵的假期,直接由元旦当日大朝会后放假三日增加到五日,元宵再放假三日,合计为八日。
  当然了,放假归放假,各部各衙门值守人员还是必须的,具体安排由各自自己调整,随后报于吏部备案。
  所以说,今日是放假前一日,也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日,朱怡成一大早特意换了一身新的袍服,整个人显得喜气洋洋。
  “皇爷,军机处有急报!廖大人求见”刚在偏殿坐下,朱怡成还没来得及看礼部送来的明日大朝会的安排,小江子就快步入内禀报道。
  “让他进来。”朱怡成闻声没有抬头,继续看着手中礼部的单子。
  不一会儿,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很快廖焕之就到了。
  “臣为皇爷贺!为我大明贺!”一见到朱怡成,廖焕之喜不自禁地以大礼参拜,随后手中托举着一份军报道:“皇爷,朝鲜来讯,大局已定!”
  “什么?!”朱怡成顿时一惊,紧接着就是一喜,这时候他哪里还顾得上再看手中的单子?直接把单子一丢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廖焕之面前,伸手就接过那份军报。
  翻开一看,仅看了一眼,朱怡成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同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朕原本以为朝鲜之事还需些时日才能发动,没想到这黄滔涣居然给了朕一个惊喜,好!好啊!”
  大笑着,朱怡成才发现廖焕之依旧跪着,连忙伸手把他扶起,随后一摆袖道:“廖卿坐,让朕先看完这再说。”
  廖焕之应了一声,找地方坐下,而朱怡成也回到了他的位置,专心致志地看起了这份军报。
  军报中大致说了一下朝鲜内乱,大明驻朝鲜大臣黄滔涣由于内乱被困汉城,生死不知。故此,提督大明驻济州军务的张鲣和参赞大臣汪文即刻出兵朝鲜,以平定朝鲜内乱,并营救黄滔涣。
  经从南港登陆,明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但至汉城时,朝鲜国中老论和少论两派在大明天兵即至之余居然鱼死网破,来了个玉石俱焚。
  当明军打进汉城,朝鲜王世子已被走投无路的少论一派所害,而少论派和老论派之间也打得死伤惨重,许多朝鲜重臣被杀,就连王宫也被乱兵攻陷,放了一把大火烧得是火光冲天。除朝鲜国主侥幸被赶来的明军救出外,其余朝鲜王族和宫人大多数全葬身火海……。
  看到这,朱怡成嘴角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抬头就朝着廖焕之望去。
  “皇爷,臣这还有一份密奏,乃黄滔涣所上,还请皇爷过目。”似乎早就料到朱怡成会说什么,廖焕之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份奏折递上。
  “你这老货!”朱怡成笑骂了他一句,把那份正式军报丢到一旁,转而看起了黄滔涣的密奏。
  既然是密奏,廖焕之当然不会先看,上面的火漆什么都完好无损。不过廖焕之心里却清楚这密奏里会写些什么,也明白为什么黄滔涣会在正式军报之外再上这么一份东西。
  果然不出所料,等朱怡成静静看完这份东西后,对于朝鲜之变的来龙去脉就全清楚了。这份东西里所披露的内幕实在太过惊人,自然是不可能外泄的,至于那份放在明面上的军报,那是给天下人看的,所以里面所言和密奏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了维护大明的脸面,并且给朝鲜一个交代。
  合上密奏,朱怡成心中有些得意,当初他用黄滔涣这人虽说有着邬思道的举荐,可最终决定和任命他的人却是自己。眼下黄滔涣以其手段一举平定朝鲜,而且还把朝鲜王族包括两班大臣势力连根拔起,等于是彻底毁掉了李朝在朝鲜的根基。
  现在的朝鲜,两班大臣中剩余的寥寥无几,而且这些剩余的人都捏在黄滔涣的手中,可以说已经是大明的人了。至于朝鲜王族,王世子和其他继承人已经全部在乱中被“朝鲜乱党”所杀,就连王宫也在大火中毁于一旦。
  虽然朝鲜国主李焞还活着,可他却早就做不了什么事,更决定不了什么,病重的这位国主已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随时随地会咽下最后一口气。
第1042章
初一大朝
  黄滔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折腾的朝鲜不要不要的。
  如今,大明军队已北上平壤,随后趁势控制住朝鲜全境,等到这一切完成后,整个朝鲜就是大明的囊中之物,接下来大明是直接并吞又或者扶持一个傀儡,都是朱怡成一念之间的事。
  这些朱怡成早就有所预料,但没想会这么快。尤其是当他在黄滔涣的密奏中看到关于朱一贵的汇报时,朱怡成先是一愣,接着仔细看完,顿时心头大乐。
  这个朱一贵还真是不省油的灯,让他去济州跑一趟居然一下子弄出这么大事来。以朱怡成给他的差事为由,硬生生地就从巡察者摇身一变成了大明攻进朝鲜的先锋。
  再加上朱一贵胆大包天,居然领着四千人就敢一路北进,而且还给他弄成了。这四千人进军之迅猛暂且不说,一路之上还大肆收编朝鲜军队并招募朝鲜民夫,等他打到汉城时,居然拥有了十万之众,反而真正负责朝鲜进攻的统帅张鲣却是一仗未打,一直跟在朱一贵的队伍后面吃灰。
  可以说,大明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朝鲜,而且把朝鲜两班各派的主要人物在汉城一网打尽,朱一贵是功不可没。可这个功劳大明却无法论功行赏,因为朱一贵此次出战并非通过正常程序领兵,他去济州的任务也不包括对朝鲜用兵这条。
  所以,从军法来讲朱一贵可以说不仅无功反而有过,假如真的追究起来,一个擅自出战的罪名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如果再深究,就算把朱一贵解除一切职务,抓进大牢都不为过。
  但在正式的军报中,黄滔涣却丝毫没提朱一贵的名字,只是在给皇帝的密奏中写了这件事。黄滔涣这么做的原因朱怡成心里清楚,那是因为朱一贵虽然有错,但同时有功,用这种方式希望朱怡成网开一面。
  “这个混蛋,好大的胆子,耍着小聪明做出如此大的事!”朱怡成心中笑骂,这朱一贵处置了太过可惜,何况接下来新明那边还要用他。再说,他这一次在朝鲜干的的确不错,但功不掩过,就算他将功折罪。
  除此之外,朱怡成想了想觉得这样还稍轻了些,朱一贵这小子还得敲打一下,要不以后养成习惯还了得?当即他就想好了给朱一贵一个惩介,让这家伙清醒清醒,以观后效。
  看完密奏,朱怡成笑眯眯地问廖焕之,接下来朝鲜如何处置。
  对于朝鲜问题,廖焕之和军机处早就有了预案,当即就回答了朱怡成的这个问题。
  朝鲜虽是大明属国,无论官方或民间都亲近于大明,但这是前明时期的事了。满清入之前,朝鲜实际上就已经被满清给征服,并助纣为虐充当起满清在关外的基地。
  大明复国后,朝鲜一未立即反正,二依旧靠着满清同大明做对,这已引起了大明强烈不满。也是因为如此,才有后来大明直接宣布以海军讨伐朝鲜的事件。
  不过当时的所谓讨伐只是个烟雾弹,大明真正的目标不是朝鲜而是天津。正是因为这一次,大明谋划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那就是由天津登陆,随后直取北京城。
  这次军事行动导致了原本占有主动权的满清遭受重创,不仅丢失了天津,更连北京城也被大明拿下,从而发生了整个神州战场上的巨变。
  也正是那一次战役后,大明彻底从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从而获得了争夺天下的主动,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随着北京的入手,大明占据了北方重要地带,并由此为根基打通南北,这才有了后来的几大战役。
  而就是那时候,随着大明在中原占据主动,朝鲜君臣为之忐忑不安,这才有后来的朝鲜使臣至南京请罪一事发生。为敲打朝鲜,并控制朝鲜局势,朱怡成直接向朝鲜索要了济州和釜山两地,接着派设驻朝鲜大臣和军队。
  至少在那时候,大明对于朝鲜虽然不满,但看在朝鲜之前对大明的态度并考虑到藩属国的渊源,朱怡成实际上还没有并吞朝鲜的念头。充其量朱怡成是打着后世美国在朝鲜驻军,让朝鲜作为大明的小弟来处置的,那些割让的领土,那是为了惩罚朝鲜,以观后效。
  但谁都没有想到,随着朝鲜割让领土之后,朝鲜国内的政治斗争越发强烈,老论和少论两派甚至因为大明宗主的原因各自指责对方,至于朝鲜国主李焞由于身体原因也逐渐失去了对朝堂的控制,使得朝鲜内部开始失衡。
  后来,朝鲜胆大妄为,甚至私下勾结满清做起了阳奉阴违的勾当。当朝鲜这么做的时候,这已经触及到了朱怡成的底线,也就是在那时候,朱怡成心头起了灭掉朝鲜的念头。
  “皇爷,朝鲜虽是小国,但其李朝立国已有三百多年,在朝鲜国内依旧有不小的威望。依臣看来,如果直接就灭掉其国,恐怕我大明要耗费极大的气力,非几十年不能。”
  廖焕之神色郑重道:“所以,直接并吞朝鲜并非不可,但其代价太大。再者,朝鲜乃我大明属国,一旦我大明直接行并吞之事,恐怕会引来周围各国的惊恐。要知道当年琉球随是举国而投,眼下柔佛之地也效仿琉球一事,诸国这些年自然也看在眼里,所以……。”
  朱怡成微微点头,他明白廖焕之的意思,目前虽然朝鲜已在大明掌握之中,但直接并吞朝鲜的时机还不到。无论是朝鲜国内的反对力量,又或者其他国家的反应,这些都是考虑的问题。
  就算接下来大明继续用老办法,那也是换上一块遮羞布罢了,周边的国家又不是傻瓜,他们如何看不出大明的手段?不过就算这样,那也远比直接并吞更好些,所谓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个道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