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656

  点点头,刘嗣开口道:“兄长当年离开军中,在宁波当了个小小的典吏,这些年来兄长在地方为官,官声很是不错,所以兄长这才考核卓越受朝廷提拔,才有今日经历之职,这个小弟没说错吧?”
  陈清仁笑了笑:“没错,不过什么官声之类,这是兄弟你给为兄脸上帖金了,其他于我来讲,无非就是一个守规矩罢了。再说,我原本就是吏员出身,官场的规矩还是懂得一二,不像有些人贪得无厌什么都想伸上一手,这夜路走多了,自然就容易遇见鬼。”
  说到这,刘嗣先是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陈清仁同样笑着,等笑了几声后继续又道:“如今的盛世来之不易,皇爷更不是好糊弄的人,我等作为臣子,受朝廷俸禄,自然就要做好自己的事。当然,我陈清仁也不是不食烟火之人,更也有着亲朋好友喜怒哀乐,有些时候也会给自己谋些利益,可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做人又或者做官,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
  刘嗣当即点头表示赞同,陈清仁的这番话里没有什么太大的道理,更不像朝廷上的文官动不动就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类的话。
  陈清仁的书读的不多,做的官也仅仅只是经历,可他这些却是非常朴素和实在的道理。
  换而言知,陈清仁为官的道理就是有自知之明,更知道当官的底线在什么地方,同时又不死板会有所变通,而且做起事来也踏实认真,像他这样的官员虽然不起眼,但却是真真正正能够干事的。
  “兄长可惜了。”想到这,刘嗣叹了口气道:“当年兄长从龙比小弟更早些,假如兄长一直都在军中的话,别说一个少将,恐怕连中将也不在话下……。”
  陈清仁顿时笑着打断他话:“兄弟这话说笑了,前面为兄说过,人需有自知之明,为兄于你不同,为兄自认没有决战沙场的豪气,只想安稳渡日,再说,你刚才不也讲了,这战场凶险莫测,九死一生么?当年为兄同熊、毛两位兄弟一起投皇爷麾下,可如今也只有为兄一人还在世上,他们两人倒是想搏一搏前程,但结果呢……?”
  说到这,陈清仁神色黯然,刘嗣也默默点了点头。
  转而一笑,陈清仁又道:“其实为兄如今也颇为满足,虽然仅只是经历,但想想多年前,又如何能知道有今日的成就?今生为官,已是莫大的福气,如运气好的话,也许再过个十数年,能够以指挥佥事身份告老就心满意足了。”
  陈清仁的这番话说的实在,他眼下是六品经历,而指挥佥事是四品官。以他的资历只要不出差错,再加上当年从龙的出身,熬个十来年说不定就能干到这个职位。
  这对于从小吏出身的陈清仁来讲已经极是满足了,要知道假如当年不跟随朱怡成的话,以他的出身不是死在乱军之中就是依旧庸庸碌碌,哪里会有今天的地位?
  “四品指挥佥事,以兄长的能力想来定能如愿。”刘嗣点头同意道,不过他又惋惜道:“只可惜,兄长当年就从龙,而到现在却未有爵在身,就算兄长当到指挥佥事又如何,一旦退下去,兄长又如何荫及后人?难道兄长就不为自家考虑?”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陈清仁叹道:“朝廷封爵有着封爵的规矩,就算是普通的民爵也不是容易得的,除我立军功,又或者对于国家有极大功劳,此生想封爵已是难上加难。至于儿孙之事,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他们不出息的话,就算有着爵位又如何呢?”
  听到这,刘嗣在陈清仁的话里虽然听到了他的认命,但同时也感觉到陈清仁的不甘。毕竟,像他们这些老兄弟中,凡是混出来的谁的官位不比他高?而且都有封爵在身。
  王东就不用讲了,就算是刘嗣,而今他已是一等男爵,等朝廷再次封爵后,说不定他就能从一等男升为三等子。官位是传不下去的,可爵位不同,虽然大明的爵位传承有着递减,但要知道一旦成了封爵的贵族,至少今后子孙都属于贵族中的一员,无论出身又或者将来的仕途都不是普通人可以相比的。
  提起壶来,为陈清仁续了茶水,刘嗣笑着道:“其实兄长想封爵倒也不难。”
  见陈清仁疑惑地向他看来,刘嗣这才道:“刚才小弟不是说了么,此次有差事在身,今日来见兄长也正是为了这个差事。如今正有一个机会,我觉得很合适兄长,如兄长愿意的话,不要说区区指挥佥事,就算将来做个都指挥使也是寻常。至于封爵,高的小弟无法保证,但一个子爵那是稳稳妥妥的。”
  这话一出,顿时惊得陈清仁脸上诧异无比,同时望着柳嗣的目光中带着警惕。难道作为军机大臣,海军统帅的王东要搞什么事?所以派刘嗣找到自己?这不可能吧!一来王东已是如此高位,二来自己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但假如不是这样的话,那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第1027章
诱惑
  见到陈清仁的诧异,刘嗣这才娓娓道来。
  等听完刘嗣的讲述后,陈清仁这才明白为何刘嗣会突然找到自己,并且说是领了王东王帅的差事。
  原来就在不久前,王东替代潘梦园总督新明的决策已经确定,明年军机处换届后,王东就将从大明启程前往新明,随后作为大明驻新明全权大臣以替代如今的新明总督。
  如果仅仅只是替换,王东以前军机大臣,开国一等公的身份前往新明似乎有些大材小用,毕竟现在的新明总督潘梦园当初仅仅只是王东的部属,无论在朝中的地位又或者军中的级别远不如王东。
  不过根据刘嗣所说,此次朝廷之所以让王东去新明,那是因为皇帝朱怡成决定对于新明进行大幅度调整,并设省、州、府、县,打破原来新明松散的政治格局,从而使得新明连同本土一般进行纳入直接管辖。
  此外,朝廷将在王东抵达新明后,对于新明的军政也将进行重新的调整,彻底军政分离,从而加强中央对新明的控制,并且加大对新明的开发力度。
  除了这些,还有新明面临的复杂情况也需王东处理。其中包括法兰西、英国、西班牙三国同大明之间的外交、军事、商业等各方面情况,再加上对于新明地方的印地安人的征服、归化等,放眼整个朝堂,也只有王东这既有资格又有威望的人才能胜任。
  虽然只是接替潘梦园,而且新明如今的许多官员说起来也算是王东曾经的部下。毕竟当初潘梦园探索新明之时,那时他还是海军将领,所以第一批抵达新明的人中基本都是海军的人。
  这些年,虽然大明对新明的移民力度很大,官方包括民间的移民一开始就超过了每年两三万人的巨额数量,其中在第三年的时候大明在这一年里通过各种渠道向新明一下子就输送了近五万人,达到了移民的高峰,随后才逐步趋向稳定。
  除了移民,还有归化的印地安人,这些已经开始穿着汉服,说着汉语,并且学着大明人开始种植粮食和习惯于大明生活的当地人,如果不是仔细看已很难区别之间的不同。
  此外大明和印地安人的家庭结合、生子育女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混血的孩子每年以数以万计的数量不断上升,恐怕用不了十多年,等这下一代完全成长起来,这些印地安人就能完全融入大明的群体之中,再也没有区别了。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现在的新明已并非当初开拓的蛮荒之地,地盘的扩长,人口的暴增,如果没有良好的国家机构进行运行、管理的话,那么未来新明究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谁都无法预料。
  朱怡成的对外政策同西方国家的殖民政策完全不同,从一开始朱怡成就把新明视为大明的新领土,而不仅仅只是殖民地那么简单。所以,大明在新明需要的是长治久安,而并非简单的掠夺资源从中获利那么粗暴,这才是在新明发展到现在阶段,朱怡成决意派出王东这样的重臣前往新明的主要原因。
  自从知道自己要去新明后,王东对于新明的情况也进行了详细调查,并且通过他军机大臣和海军统帅的身份搜集了许多资料。他承认潘梦园在新明干的着实不错,如果换个人恐怕根本就不可能像潘梦园有如今的成就,这个功劳是无法抹杀的。
  不过潘梦园也有着他的局限,又或者他考虑到了,但是因为扩张的迅猛却未能料到新明的飞速变化。
  其他的不说,仅仅只是朱怡成所要交给他的设省、州、府、县这些工作,潘梦园并不是不想做,而是他根本腾不出手来做,再加上新明的基础官员的严重缺乏,也使得新明总督府暂时只能用总督府和军队进行粗放型的对新明地方进行管理。
  这点,王东敏锐地察觉到,同时也理解潘梦园的难处。虽然这些年大明向新明移民众多,但是所移民中人大多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又或者是经历战争、灾难和土地兼并等因素造成家破人亡,无法生存下去,实在没了去处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穷苦人。
  他们来新明,那是因为在大明没有了其他出路,只能冒着极大风险到新明以希望能够在这个地方生活下去。除去这大部分人外,还有一些就是想去海外搏一搏的家伙,这些人出身低微,却远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因为这些年大明海贸的快速发展打开了许多大明人对世界的眼界,在没有渠道和资源的情况下,得知大明对于新明移民的优厚政策,这些人觉得既然在老家与其庸庸碌碌混一辈子,倒不如去新明看看,这才登上了前往新明的海船。
  这些人占了去新明的九成九,剩下来的就是一些工匠、小手工业者和商人。至于官员们,除了大明朝廷的吏部所指派的少数官员,极少有人愿意前往万里之外到新明那种地方去当官的。
  毕竟在现在的大明人眼里,新明远在万里之外,来往一趟就要耗近半年的时间。茫茫大海凶险不定,再加上读书人向来不屑于海外的原因,就算在地方当官,大明那么多州县哪里不能去?再者就是去吕宋这样的地方也比遥远的新明好吧?
  正是如此,大明在新明的官员极度缺乏,尤其是中层官员紧缺,导致潘梦园许多政策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手进行执行。这点王东看得明白,心里也很清楚,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到了新明同样会面临潘梦园困扰的问题。
  所以,王东为此特意同朱怡成再长谈了一下,从皇帝那边拿到了官员前往新明的优厚政策,而且还提出仿效前明南京科举的模式在新明开科举,以吸收和培养人才。
  此外王东还得到了军机处和六部的支持,同时为了合适的官员挑选费尽心血。就这样,王东把主意打到了目前本土的中下层官员身上,并利用他的职权授意部下找寻合适的人才,以到时候带到新明搭建班子,进行地方管理。
  ”兄长,这是个极好的机会,只要兄长点头,吏部那边自然有王帅去安排,皇爷已经点头,只要到了新明,四品以下官员直接官升一级任用,此外考评卓越者更有立功授爵的机会,以兄长在地方的资历和能力,再加上又同王帅有旧,用不了几年或许就能居封疆之位,等到那时候无论是兄长继续留在新明,又或者归国告老还乡,不比如今苦苦熬着更好?”
第1028章
子孙后代
  陈清仁说不动心是假的,当刘嗣坦然对他说明来意后,陈清仁在松下一口气的同时难免有些动心了。
  直接官升一级,以他现在六品官的身份立马就是从五品,官至五品代表着他正式脱离了下级官员的身份,迈入中级官员的行列。
  现在陈清仁是经历司经历,他这个官位到手时间并不长,所以再想升官还需苦苦熬着。
  别看陈清仁前面和刘嗣说,自己将来做到指挥佥事就心满意足了,但他心里清楚的很,四品指挥佥事的位子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座横跨的大山无比艰难,虽然他是早就从龙,可在军中却没立过什么功劳,以他的资历和出身,这辈子能在合眼前做到五品就了不得了,至于四品指挥佥事除非立下大功。
  在地方上立功哪里有这么容易的?如果说要立功自然是军功更为简单,可这是要用性命一刀一抢去拼杀得来的,如果运气不好,稀里糊涂地就死在战场上,那就万事皆休。
  地方官升官,除了背景外,就是自己的出身和资历了。陈清仁勉强说得上的资历也就是当年较早跟随朱怡成罢了,可这大明跟随朱怡成打天下的人少么?如果以大明天下的人口相比自然不多,但是要在官场和军中论起来却并不在少数。
  再者,陈清仁又不是读书人出身,他如今也只不过初通文墨罢了。所以他的升官何其艰难,至于封爵那就更不用想。而现在这么一个机会摆在自己面前,只要他陈清仁点头,瞬间就能成为从五品的官员。
  除去这个外,王东作为朝廷重臣,此次前往新明,如果这时候能够跟随王东过去机会更是大把的。作为王东的旧部,陈清仁的香火之情暂且不说,仅仅以他在地方这十年的沉淀,陈清仁自认自己管着一府一州是绝对没问题的。
  再加上新明如今又要新设省,到时候空缺的职位可是不少,说不定去不了多久自己就能继续升官,等到那时候无论是成为指挥佥事又或者直接转为知府知州,远比在杭州当一个小小经历来得强。
  想到这,陈清仁心头不由得一片火热,眼中更是冒出了一丝精光。但是,陈清仁心里又有着顾虑,那就新明实在太远,又属于蛮荒之地。
  离开本土到万里之外,这一去天晓得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而且他对于新明人生地不熟,还要经历大海波澜,如果中途出些意外,又或者在新明水土不服病倒不起,那么再好的锦绣前程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除去这外,还有陈清仁在本土有着家业,如果他去新明,那么自己的家小又怎么办?放在本土,陈清仁不放心,跟随着一起去,他们的未来又如何安置?这些问题都让陈清仁迟疑不决,一时间难以决定。
  “此事……是否可让为兄仔细想想,毕竟这件事太大了,为兄眼下心乱的很,一时间……。”迟疑片刻,陈清仁对刘嗣说道。
  “这是自然,如此大事慎重考虑是肯定的,何况王帅要启程也是明年的事了,官员调动也需吏部安排,这其中没两三个月折腾不下来。眼下已近年关,兄长还有时间细细琢磨。”刘嗣哈哈笑着说道,不过他同时又提醒陈清仁,这样的机会可是机不可失,如果错过了必然后悔,所以希望他好好考虑。
  点点头,陈清仁表示自己一定会慎重考虑,之后两人放过此事,各自说起了这些年的闲事,当日陈清仁在家中设宴给刘嗣接风洗尘,而晚宴过后,陈清仁却未同之前所说的那样和刘嗣抵足而谈,为刘嗣安排了住处后他就回了厢房,随后愣愣地坐着想着心思。
  “老爷,洗脚了。”陈清仁的夫人张氏端着盆热水进来,这张氏是陈清仁在宁波时娶的妻子,出身于宁波的一户行商之家,虽然张氏像貌普通,但人很是贤惠,这些年来跟着陈清仁从宁波迁至杭州,家里都是张氏管着井井有条,夫妻两人的感情极好。
  如今陈清仁已是六品官,但他在家中也只不过一妻一妾罢了,而且这个妾还是张氏给陈清仁纳的,为的是让陈家多些子嗣。
  按着张氏的身份,这些活本应该下人去做。不过这么多年来张氏早就习惯了,就连陈清仁也习惯于张氏每晚给他洗脚再歇息。
  和往常一样,见陈清仁回到厢房,张氏就让下人打了热水,然后亲自端着要给他洗脚。
  陈清仁下意识地应了一声,张氏蹲下身为陈清仁脱去鞋袜,随后试了试水温,这才小心地把陈清仁的双脚放进了盆里。
  “老爷,今日来的刘大人是老爷的故旧?”给陈清仁洗着脚,张氏忍不住问道。
  在前面设宴的时候,陈清仁带着张氏见了见刘嗣,不过依着规矩也只不过是见一面而已,这种场合家里的女人,那怕是正妻都是不能上桌的,所以张氏仅只听刘嗣是陈清仁的故友,同样也是官员,至于其他的就不晓得了。
  “嗯,当年一起跟随皇爷的老兄弟。”陈清仁点点头道:“不过刘嗣比我强多了,一直都在军中,先是陆军,后来去了海军,这些年已升至少将,眼下在五军都督府的海军总部任右参军,更是王帅眼前的红人……。”
  “啊!刘大人居然是如此高官,老爷,今日留刘大人在宅中歇息,是否简陋了些,要不我让陈强再安排些给刘大人……。”
  不等张氏说完,陈清仁就笑着道:“这是老爷我的老兄弟,不必如何刻意,这样随意些更好。”
  张氏听陈清仁如此说自然不会反对,当即点头道:“老爷的朋友自然是老爷说了算,不过这刘大人年纪轻轻,就居如此高位,着实不简单,恐怕还有着爵位吧?”
  说到这,张氏顿时自觉有些失言,连忙停下了口。自己的丈夫自己心里清楚,这些年陈清仁虽然安于现状,可是心中未免也有些不甘,其他的不说就说这个爵位,一直都是横在陈清仁心里的病,曾经几次他感慨到,假如当年能在军中多呆些日子,那么自己至少也有民爵的身份,而且也不会仅仅只是六品官了。
  但就算这样,张氏更清楚陈清仁的想法,所以不再说下去,以避免陈清仁心中不高兴。
  谁想,张氏正为陈清仁继续洗着脚的时候,陈清仁突然问道:“勇儿今年九岁,康儿也八岁了,这时间过的真快。”
  “是呀,我现在闭上眼还想起当年老爷娶我过门的时候呢,这转眼勇儿和康儿就已经进学了,就连娴丫头也不小了,再过上几年就得给她找婆家了……。”
  想到自己的儿女,陈清仁心中不免也有感慨,时间飞快,转眼就逝,自己儿女,尤其是七岁的女儿,再过上几年就要给她找婆家了。等到儿女成家立业,自己这一辈子也就要即将过去,而他又能给儿女留下些什么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