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8/656

  家财?陈家略有,但却不多。官位?陈清仁眼下仅仅只是六品。至于爵位就更不用想了,等到他退下去后,陈家子孙就得靠他们自己,自己也出不了什么力。想到这,陈清仁的心中就是一阵阵烦躁,更有着不甘,难道这就是自己子孙后代的未来么?
  “或许,去新明也改变这一切的好机会,那么多人去了新明都没事,我去又如何?假如能在新明搏一个前程,甚至可以封爵的话,至少我陈家之后三代无忧。当年因为怕死才未留在军中,可如今却只是换个地方当官,为何不去呢?况且听说新明那边金银颇多,物产丰富,如果能在新明再置一份产业的话,这也是不错的出路……。”
第1029章
兄弟争宠
  北方的冬季异常寒冷,虽然前明末期的小冰河时期已逐渐过去,但在冬季的北方,这鹅毛一般的大雪覆盖之下,整个北地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白茫茫。
  如今,北方除了天津港外还有寥寥无几的船只出入,其余几个港口都已经停航,无论是战舰或者普通商船,不是在锚地停泊,又或者直接拉进船坞休整,就是直接南下,往日热闹而繁忙的码头变得冷冷清清。
  可就在天津港外,一艘巨大的军舰正朝着北方而去,而在这艘军舰内,舱门隔绝了外面的寒风,室内烧着炭火,暖洋洋的如春季一般,大明陆军上将,大名鼎鼎的鸭王朱一贵朱大将军正坐在舱室内悠然自得地就着花生米儿喝着小酒。
  “大哥,这酒不错吧,这可是兄弟我好不容易搞来的。”一个身着校尉服饰的中级军官堆着一脸笑,提起酒壶给朱一贵杯中续满了酒,随后从桌上的碟子里捻出一颗炒花生,两指熟练地一捻,红色的外皮剥去,露出里面微黄色的果肉,随后直接往嘴里一丢后心满意足地嚼了起来。
  “这酒不错,虽然烈了些,但喝起来倒极是舒服。”朱一贵又抿了口酒,点头赞道:“没想到这山西穷地方会有如此好酒,之前黄朝云将军给我捎了些出自贵州的白酒,说是茅台特产,可相比起来我倒是更喜欢这种汾酒。”
  “这是自然。”朱一贵的老兄弟吴外,也就是绰号吴歪嘴的那家伙顿时就笑着连连点头:“贵州那鸟不拉屎地方能出什么好酒,这山西汾酒可不一般,当年可是进贡宫里的御酒。要不是兄弟我在马帅部下,先行打进了太原城,还弄不好这些美酒呢。这不,兄弟我一听大哥您召唤,直接就把弄来的酒全给带来了,就是为了孝敬大哥您……。”
  “马屁精!”在一旁没出声的黄殿心里忍不住暗骂一句,原本一直以来跟在朱一贵身边的人是他黄殿,眼下这个吴歪嘴来了,拍起马屁比自己还用力三分,而且这朱一贵似乎还特别享用。
  “难道,是我的水平降低了?又或者跟着老大时间长了,自己拍马屁的方式让老大有审美疲劳?要不吴歪嘴怎么能这样让老大开心呢?”想到这,黄殿心里不愤,但又有些无可奈何,只能仔细琢磨着这件事来。
  朱一贵顿时哈哈大笑,手指着吴外打趣了他一番。说实话,和吴歪嘴在一起,让如今的朱一贵想到了当年自己和几个兄弟在福建的往事。那时候自己还是一文不名的普通人,而这些兄弟也都是跟着自己混的小混混罢了。
  当年的朱一贵,靠放鸭起家,可家中依旧贫寒,甚至连娶老婆的钱都没有。亏得后来的谢寡妇,也就是现在的朱谢氏不弃,这才能勉强度日。
  谁想一转眼,如今他朱一贵也算是大人物。肩膀上扛着将星,鸭王的大名更是远扬。更要紧的是,他早就有爵在身,而很快这爵位又将升上一升,到时候一个侯爵之位是妥妥的,有了这些在大明也算是真正的高级勋贵阶级了。
  吴外原本在马功成部下,但这家伙运气不太好,再加上军中又不像和黄殿一般有着朱一贵的照顾,更要紧的是吴外这小子也不争气,在军中没立下什么大功,所以折腾到现在仅仅也只是个校尉。
  这也是朱一贵派人找到吴外,让他从山西军中改跟着自己,吴外想都不想就一口答应的缘故。
  吴外不傻,跟着朱老大有肉吃的道理他早就知道,当年就是这么混的。如果不是后来投了明军,朝廷特意把他们几个打散了入各军话,他吴外巴不得一直跟着朱一贵呢。
  其他的不讲,仅仅看黄殿这小子。要知道这小子当年和自己是一起搏出身的,兄弟之间基本没什么区别。可是这八九年下来,跟着朱一贵的黄殿是一路高升,眼下居然已经成了副总兵了,在自己面前一副人模狗样的架势,自己一个小小校尉要在外面见了这家伙还得主动行军礼,着实让吴外羡慕不已。
  眼下朱老大召唤,又有着兵部和陆军总部的调令,自己不来才是傻瓜呢!所以为了给多年不见的朱一贵一个好印象,吴外做了充足的准备,更是见了朱一贵后大哥长大哥短的不断拍马屁,果然不出所料,这效果显著,朱一贵显得同自己无比亲切。
  当年一起从福建出来的兄弟们,除了现在坐着的三人外,还有李勇和颜子京。他们两人如今虽没有黄殿的副总兵那么级别高,可也比吴外远混得好。
  其中李勇已是转至地方,任湖南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佥事,官居从三品。至于颜子京在杨勖杨大帅中当着参军,也是正四品的参谋之位。不过他们两人这一回却没同吴外一起调归朱一贵,至于原因是什么,无非是他们混的还不错,再加上朱一贵或许有他的另外考虑,也没勉强他们。
  “大哥,朝中不是说开了春后就要封爵么?为何这大冬天的您就急着出海呢?”喝了口酒,吴外突然不解地问道。
  朝廷封爵这事已经传出去了,眼下大明许多人都知道,以朱一贵的身份和地位再加功劳,必然在封爵行列之中。除去已经定下的十大公爵,朱一贵封侯没有丝毫问题,其区别就是一等侯还是二等侯了。
  按理说,这时候的朱一贵应该继续在京中呆着,耐心等待过了年后开春封爵大事。而偏偏朱一贵却没留在京师,也没有南下江北,反而在见了皇帝后直接领着他们几个坐海军的战舰由几乎停滞的天津港登船出海。
  “你懂什么,大哥如此做自然有大哥的用意,大哥如今是什么身份?现在出海当然有出海的道理。”朱一贵还没说话,一旁的黄殿倒是先说了话。
  黄殿不客气地讲道,同时摆出一副你晓得个屁的臭脸,要知道现在黄殿心里对吴外马屁不断的嘴脸尤其生气,在他看来吴外这家伙就是要和自己争宠啊!
  “瞧你这话说的,兄弟我比不上黄兄弟你,更不用和大哥比了,当年大哥就能带着兄弟们干大事,这哪里是我们这些小弟能比得了的?这不,就是因为不明白,小弟这才问问嘛,如果是别人小弟是断然不敢问的,可是大哥是谁?这可是小弟的亲大哥啊!能不给小弟解释两句?再说了,小弟问这些也是琢磨着跟着大哥想法走,免得以后耽搁了大哥的要事嘛。”
  吴外没有丝毫不悦,反而继续堆着笑如此说道,这话一出黄殿也不知道如何反驳,一时间愣了愣,而朱一贵却是大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第1030章
济州
  朱一贵之所以提前离京有他的考虑,在到了京师见过朱怡成后,朱一贵这才知道之前的猜测有误,并非是让他领兵南下又或者北上,而是要他去新明。
  对于前往新明,朱一贵倒和其他人的想法不同,如果在别人的眼里,在本土好好的,而且已是高位的自己居然要漂洋过海到万里之外的新明,肯定心里有着顾虑。
  但朱一贵不同,早在福建的时候,朱一贵就是不甘心平庸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聚集起一帮子兄弟,趁着明军南下的机会既然举起反旗同清军相抗了。
  而正是这一举动,不仅成就了他鸭王的大名,而且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在他看来,生命的存在不仅只是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更重要的是体现自己的价值,他朱一贵就是这么一个极希望体现自己价值,并有冒险精神的人。
  要不是这样,朱一贵也不会一得到入京的命令就迫不及待地北上,甚至在天津厚着脸皮和王东拉关系,以期自己能再一次带兵上战场了。
  要知他现在可是陆军上将,一方总镇。从级别已爬到了军中高层,还有他在外人眼中有些离奇的出身和皇室的背景,安安稳稳混个富贵不好么?
  所以,当他得知朱怡成让他前往新明,并且成为新明陆军最高指挥官的时候,朱一贵心中的兴奋不要说有多少了。
  在他看来,如今的满清已彻底没了希望,早早晚晚要给大明一口吞掉。至于朝鲜、缅甸、交趾这些小国面对强大的大明也是盘中之菜,等灭掉这些势力,大明本土就没什么仗可以打了。
  而现在,北方有马功成,南方有岳钟琪,关中有杨勖,东北那边据说董大山会亲自领兵,再加上林建章和黄朝云等人,这些无不是大明军中赫赫战将。
  虽然他朱一贵也不差,可相比上面所说的这些人朱一贵却没有什么底气,这些将帅除去岳钟琪外,那一位不是自己的老上司老前辈?朱一贵就算再狂妄也不敢和他们争主帅之位。
  就算是岳钟琪,朱一贵也承认如果仅以军事指挥而言他不如对方,岳钟琪在军事上的才能是众所周知的,当年在江边就吃了岳钟琪的大亏,这还是无论兵力和装备都远超清军的情况下。
  假如当时岳钟琪有着朱一贵同样相等的军力和装备,率领着一样精锐的部队话,那么江北之战最终绝对不会是后来的结果。所以说,有着自知之明的朱一贵很清楚,自己如果继续留在本土,想在将星如云的大明中脱颖而出是难上加难。
  所以当朱一贵得知朱怡成要把他派往新明的时候心中顿时狂喜,在他看来去新明并非是坏事,而是一件大好事。
  新明的地盘不小,眼下足相当本土的好几省之地,而且他去了新明并不和在江北仅是做一总镇,而是作为新明陆军的最高统帅负责军事。
  对于新明的情况朱一贵还是知道一二的,更看过当初新明和法兰西帝国、西班牙王国的战争军报。
  相比不经打的清军,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法兰西帝国之强大,朱一贵在仔细研究过那几场战争后也不得不承认,法兰西的确强大。
  就连在吕宋被打得哭爹叫娘的西班牙王国,在新大陆那边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如果不是当初明军在新明死战不退,再加上潘梦园用一切力量支援,后来又因为英国人突然出兵,法兰西和西班牙联军害怕后路被断,无奈提出停战的建议话,恐怕那场战役最终会以大明的失败而告终。
  虽说表面上是战了个平手,可无论其损失还是后来大明向西退回所占区域,同法兰西等国重新划定边境的举动来看,这场战争明军其实是输了的。
  以大明之强,在法兰西帝国面前依旧吃了如此大亏,这足以证明西方各国对法兰西的恐惧。在之前,朱一贵听说过法兰西的强大,那位号称太阳王的君主,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欧洲,打得对手叫苦不迭。
  以前,朱一贵只以为这或许只是夸大其词,但是在知道了新明所发生的战争之后,他才明白所言不虚。法兰西的确强大,何况法兰西在新大陆的军队还不是本土的精锐,就能打新明的明军打成这样。
  面对这样的对手,朱一贵怎么能没有兴趣?而这一次到新明,他就能直接同这种强大的对手直接接触,如果有机会的话甚至还能亲领前线和对方作战,这不是朱一贵梦寐以求的么?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朱一贵对于新明无比期待,同时又通过关系特意把旧部调入他的部下,其中不仅包括他在江北的旧部如黄殿这样的得力手下,还想起了当年的老兄弟,这才有现在吴外调至他手下的原因。
  提前离开大明,这也是朱一贵所考虑到的。当然因为季节的原因,他现在暂时无法直接前往新明,不过不代表他不能先去朝鲜和日本走上一走。
  这也是朱一贵向朱怡成所建议的,由于如今朝鲜和辽东那边暗中勾结,大明内部已有了出兵朝鲜的想法,正因为如此朱一贵主动请缨,提出自己跑一趟济州岛,以协助五军都督府、总参谋部对当地驻军进行战前视察。
  除去这,他还会顺道去一下日本,以大明使者的名义见一见日本德川幕府。做完这两件事后,朱一贵会抵达北海道,在北海道呆上些时日,随后在开春后顺着暖流继续北上,然后绕过北方海峡前往遥远的新明。
  在朱一贵看来,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不仅能让他提前做好至新明的准备,同样也可以借此机会在皇帝面前立些功劳。至于什么封爵,朱一贵虽然看重,但是这爵位怎么封权利都在皇帝手中。
  只要把事做好了,皇帝自然会考虑高封一级,而封爵时候自己在不在京师倒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像他这样的将领领兵在外,不可能特意因为封爵一事丢下军队直接跑到京师去参加典礼,别说他了,就连马功成这样的将帅估计到那时候依旧在山西驻军准备攻击蒙古,所以朱一贵对此丝毫不担忧。
  “朱帅,济州马上到了。”
  由天津北上前往济州岛路途并不远,船行仅仅一日后舰长就敲开了朱一贵的舱门,提醒马上就要抵达济州。
  朱一贵穿上他的军服,外面披上大氅,随后起身出了舱室,当他站在舰桥上眺望着前方时,济州大岛已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并且随着船行越来越近,岛上的景色也越发清晰。
第1031章
幸运的人们
  济州,也就是朝鲜的济州牧。
  当年明军在海上击败清军水师,随后南下同葡萄牙大战,最终以战胜者姿态控制住了东海、南海各处海域,之后又东渡日本,以强行姿态令德川幕府打开国门,然后又占北海道,至此大明海军已基本控制了近海的全部区域,把北至朝鲜,东至日本,南至南海纳入其势力范围。
  由于朝鲜之前跟着满清屁股后面,对于在南方复国的大明丝毫不在意,所以当大明击败满清,尤其是在天津登陆直取下北京城后,朝鲜上下顿时惊恐不已。
  至此,朝鲜在恍然醒悟,急忙派使臣至南京,当时的朱怡成也不客气,严厉训斥朝鲜后,又直接向朝鲜索要了济州牧,并且在朝鲜设朝鲜大臣一职,以宗主国身份驻兵朝鲜。
  如果朝鲜上下乖乖听话,按朱怡成的想法也就是狠狠敲打他一番,对于朝鲜大明暂没有太大兴趣。但谁想到朝鲜在割让济州牧,被迫开放南部地区后,朝鲜国内的政治斗争反而越发强烈起来,争斗中的几派出于各自原因,开始暗中同辽东的满清残余势力勾结,甚至还不断向辽东移民,以联手对抗大明。
  这样一来,朝鲜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朱怡成,对于这个国家朱怡成再无半点好感,如今大明内部已形成统一意见,在结束西南战争之后,大明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朝鲜,决定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灭掉朝鲜,然后从山海关和朝鲜两个方向向辽东进去,彻底收复关外失地。
  两个多时辰后,朱一贵的坐舰靠上了济州港,如今的济州港早就是大明的军港,在此大明东海舰队的分舰队驻扎在此,此外整个济州还有二万多大明精锐海陆两军驻扎。
  前来码头迎接朱一贵的是大明驻朝鲜参赞大臣汪文和大明驻朝鲜军方总指挥张鲣。
  汪文此人朱一贵并没怎么打过交道,毕竟汪文原本是鸿胪寺少卿,此外他还有着通事处的背景。朱一贵一直都在军方圈子里打转,对于文官那边认识的不多,再加上汪文一直都在朝鲜,所以两人直到今日才是第一次见面。
  至于张鲣就不同了,这可是军中的一位老将。当年张鲣在满清时就是福建水师的游击将军,宁波战败后被俘,随后同庄岩等人投了朱怡成。
  之后,大明组建大明海军的前身——大明水师,张鲣作为清军水师将领出身得到了重用,在之后的东海、台湾、南海几场大海战中,张鲣更是立下大功。当明军攻击福建、广东战役时,那时候的张鲣已独领一军,从大明军中的资历来讲比朱一贵还甚几分。
  不过这些年来,张鲣一直在东海和台湾两地打转,从而错过了不少机会。要不然以他的功劳和资历就算比不上如今坐镇新明的潘梦园,但也至少能平起平坐。
  可是张鲣仅仅只是东海舰队指挥官,军衔为上将,却没有封疆一地的权势。直到不久前朝廷下令调张鲣由东海舰队转驻朝鲜,直领大明驻朝鲜海军分舰队和陆军精锐,张鲣闻讯后顿时狂喜,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几人在码头见面,相互寒喧了几句,由于冬天济州风大,作为东主的汪文早就备好了马车,载上众人入了济州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