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656

  尘埃落定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堂上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而这时候朱怡成也对罗刹国的事作出了决策。
  最终,朱怡成还是同意了和罗刹国之间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不过鉴于如今的使者只是由罗刹国东方总督派遣,大明这边要求必须由罗刹国彼得沙皇的正式使者和国书才同意继续洽谈细节。
  对于这件事,朱怡成作为皇帝只是定下方向,真正去处理的是由军机处出面。所以原本作为先前处置此事的通事处也把这事转到了军机处那边,而现在军机处也派人同伊万进行正式接触。
  虽然暂时还无法马上建立关系,但这对于罗刹国这边而言却是一件好事。得知消息后,在京师等候多日的伊万总算是放下了心,有了大明的正式回复,他这次出使也算没有辜负公爵阁下的嘱托,等谈好各自要求后,他也能顺利返回复命了。
  对于罗刹国,无论这个国家如何,大明终究是要面对的。就算朱怡成深知罗刹国其实是头贪婪的北极熊,可国于国之间的交往并非以个人好恶来决定。
  眼下,同罗刹国进行正常交往,这对于大明并没有坏处,再者大明如果想要走向世界,今后类似的问题会不断发生。固步自封是要不得的,这点朱怡成绝对不会意气用事,这也是他最终答应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朱怡成答应归答应,但不会同意罗刹国所谓的和大明联合对付满清的提议。因为他很清楚罗刹国之所以提议这个的目的是什么,而且现在罗刹国占据了漠北大片领土,这些领土在朱怡成看来是属于大明的。
  可现在,以大明的力量暂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何况还有满清未能完全解决,所以只能搁置下来,等待以后有机会解决。再加上前面所说,朱怡成特意要求以沙皇名义正式派遣使者,不仅是因为这是国于国之间的正当要求,同样也是为了拖延时间,按照朱怡成的想法,由远东到罗刹国的圣彼得堡,仅一个来回就要大半年的时间,再加上对方的准备,至少要等一年后才能进入实质性的洽谈阶段,所以在这点上,大明并不吃亏。
第1000章
同行
  王东终于回来了。
  打下吕宋,随后又挥师柔佛,前后历经近一年时间,为大明在海外开疆拓土的王东王大帅终于回到了本土,当站在旗舰上的他眺望着越来越近的天津港时,王东心中顿时有一种在外游子终于回到家中的感觉。
  相比去年的时候,如今的天津港改变了许多,不仅是码头的范围和泊位,就连整个天津城也更为高大和广阔。眺望着这熟悉但又有些陌生的天津,王东的心里有些感慨万千,这时候他想到了自己当年率领海军由海上奇袭天津的那一战,正是那一战彻底扭转了大明和满清的战局,也成为大明取代满清的决定性的一战。
  其实,大明真正获得天下正统的一战是之后的中原大战,中原大战之后,满清彻底失去了山东、江北、直隶以南到河南的腹心之地,从而丧失了从政治到军事的主动权。
  但对于天下人来说,中原一战仅仅只是奠基了大明正统的地位和标志着满清的彻底败退,而真正改变大明和满清命运一战却并非是中原之战,反而是当年的奇袭天津之战。
  正是因为天津之战,拉开了满清离开历史舞台的谢幕,也使得大明由一个地方复兴政权开始走向君临天下的第一步。天津之战,大明以雷霆万钧之势拿下北方重镇天津,并由天津为据点直击北京。
  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所有人都知道,在北京之外,明军精锐正面击垮了清军在直隶的武装力量,从而迫使清廷狼狈西逃,最后明军占领了北京城,使得这座旧都回到了大明手里,敲响了满清的丧钟。
  而当年王东就是指挥天津登陆战的主要成员,现在再一次望着如今的天津,他自然是心中无比感慨。
  “大帅,此次回京论功,陛下定有重赏,到时候大帅可千万记得兄弟们。”在一旁,一个海军将领笑呵呵地对王东说道,这次回京王东以如此大功封赏是肯定的,而他们这些海军部下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王东倒是不以为然,不过依旧笑道:“你们几个兔崽子,朝廷的封赏哪里是我能说了算的?不过你们放心,皇爷向来奖罚分明,你们几个就等着升官发财吧。”
  “这就先谢大帅了。”众人嘻嘻哈哈地说道,各个神采飞扬。
  片刻后,舰队抵达锚地,王东坐着通讯船登岸。当他到达码头的时候,码头上早就有人等着自己了,而且这个人还是王东的熟人,不过见到此人王东倒是有些意外。
  “朱一贵,你小子怎么在这?”迎接他的是朱一贵,现在的朱一贵已是明军中赫赫有名的将领,虽然比不上马功成和岳钟琪,但也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按照级别,朱一贵来码头接王东不为过,但是朱一贵却不是海军的人,而且作为地方统兵将领,他这个陆军将领并不合适做这个,这也是王东觉得疑惑的地方。
  “王帅,好久不见。”朱一贵迎上前去,行了一个军礼,随后嘻嘻笑道:“一别就是两年,当年见王帅时还是南京之时,如今王帅风采依旧,卑职羡慕不已……。”
  “你这家伙倒是没有长进,一见面还是当年的样子,就是肩膀上的星倒是多了些。”王东瞧了眼朱一贵的军衔,之前朱一贵挂的是中将,而现在却已经挂上了上将军衔。
  看来,自中原大战后,朱一贵虽再未有再临前线,可这官倒是又升了一级,这家伙倒是好运气。
  “这不都是皇爷恩赐,托王帅的福嘛。”朱一贵嬉皮笑脸道。
  要说这明军中高级将领,性格各异。董大山沉稳,庄岩多谋,马功成谨慎,岳钟琪胸有韬略……而这朱一贵却是和他们不同,相比其他将领,这位大名鼎鼎的鸭王用兵天马行空,性格也是不拘一格,到是将领中的异类。
  “少拍马屁,话说,你怎么会在这?”王东撇了撇嘴直接问。
  朱一贵笑着告诉王东,其实他只比王东早到天津半日。到了天津后,他才知道王东的舰队今日会抵达天津,所以特意留下来跟着迎接王东的人一起在码头等候。
  不过由于朱一贵的身份特殊,再加上他的级别高,这才在众人中占了主位,这也是王东会以为朱一贵是特意安排迎接自己的人员的原因。
  哭笑不得地摇摇头,王东也不再理他,径直朝着真正迎接自己的人群走去。同众人寒喧几句后,就一起离开了码头,眼下时间虽然已是下午,但是王东却不想在天津过夜,索性直接起身搭乘马车前往北京城。
  王东在北京城外有庄子,这庄子还是朱怡成赐的,夜里虽说不能进城,但在庄子里住上一夜然后第二日入城更方便些。
  但王东没想到,朱一贵这个厚脸皮的家伙听说王东要直接走的时候居然也跟了过来,而且不顾身份硬要和王东挤在一辆马车上。
  王东的马车不小,而且这些年因为军事和商业的需求,自天津到北京的官道经过几次修缮很是平坦,两人坐在车中依旧宽敞舒适。
  不过当车离开天津,顺着官道一路向前的时候,一直微闭着眼睛的王东这时睁眼看了眼坐在对面的朱一贵,突然开口道:“你今日特意留下来等本帅,还厚着脸上了本帅的车,你倒是说说,这是为何?”
  “呵呵,许久未见王帅,只是想同王帅亲近一二……。”
  不等朱一贵说完,王东当即摆手瞪了他一眼:“别东拉西扯,说实话!”
  “好吧……。”朱一贵挑了挑眉,这才收敛脸上的嬉皮笑脸,正色道:“王帅,你可知我为何会在天津?”
  王东听此心中一动,朱一贵中原大战之后一直驻军江北,而这一次却突然北上,以他这样级别的将领没有圣意是自然不能随意离开驻地的,而且他在天津就表示朱一贵是直接坐船到的天津,这样一来就表示朱一贵是为了节约时间才坐的船,要不然走陆路的话岂不更方便些?
  “皇爷召你入京?”王东直接问道。
  朱一贵点头:“王帅真是一猜就中,没错,正是皇爷所召。而且此事或同王帅有些关联,故我才会特意在天津等候王帅一同入京。”
第1001章
朱一贵的猜测
  王东心中思索,猜测着朱一贵此举的用意。
  这次回京,王东主要是述职,先后拿下吕宋和柔佛两地,大明对于南海的行动暂时告一段落。
  眼下,无论是吕宋又或者柔佛,大明最重要的是加快移民以增加明人数量,同时稳固地方统治,这些同王东无关,作为海军的统帅,他只负责军事行动,就算他同时还是军机大臣,但军机处的内部也是有分工,地方政务王东极少插手,许多时候往往也只是作为建议或者咨询罢了。
  再者,这次在外前后将近一年时间,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大明在外征战的将领仗打完了自然要回京师述职复命,何况王东还是军机大臣,作为军机大臣直接在外领兵的也只有王东了,毕竟海军和陆军不同,南海如此大的行动,必须要有王东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压阵。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也只有王东自己心里清楚,因为再过几个月他在军机处的任期就到了。军机大臣任期是四年,最多连任两任,这个规矩是朱怡成在成立军机处时就确定下来的,这些年来除了邬思道主动辞职外,现在在任的军机大臣也只有史贻直会继续留任,而廖焕之、董大山、王樊和包括王东在内四人都即将到了任期。
  军机处班子调整,这对于大明是一件重要的事,作为其中一员的王东自然也必须尽快回京,以做好提前准备。
  但对于王东来说,其实什么军机不军机的对他并没有太多在意,作为海军中的统帅,王东就算卸任军机大臣,他依旧是海军本部的最高将领。
  不过王东也知道,退出军机处后,他的职务肯定会做调整。但是如何调整,又怎么调整,这要看朱怡成的安排了。想到这,王东心里微微一动,目光朝着朱一贵望去,心中若有所思。
  “你小子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有话别藏着掖着,直说就是。”
  朱一贵嘿嘿一笑,当即翘起了大拇指:“王帅就是王帅,名不虚传!”
  “少拍马屁,有话说话。”王东瞪了他一眼,朱一贵倒是满不在乎,反而笑问道:“具体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只是接皇爷的旨意北上而已……。”
  说到这,见王东脸色一寒,朱一贵连忙道:“王帅您别急,您细细听我讲。”
  王东这才神色稍缓,但依旧黑着脸等着朱一贵的解释。
  朱一贵道:“前些时候,京师出了一档子事,这满清的使臣被皇爷直接给赶了出去,这件事还牵涉到了不少官员,此事王帅可知?”
  王东点点头,虽然他当时还在海外,可同本土的联系却从来中断过,再加上他又是军机大臣的身份,朝中有事自然也会第一时间报于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件大事。
  “这些人是咎由自取,此次皇爷并未大兴牢狱,已是难得的仁德了。”
  “王帅说的不错,其实依我看,这些王八蛋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当我大明的官却做出向满清说话的事来,如在以前老子直接就拿刀砍了,居然还大言不惭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皇爷?这也怪不得皇爷如此生气,不过这样也好,处置了这些跳梁小丑,接下来我大明扫平满清、蒙古各部恐怕再也不会有人反对,对于我等来讲不是好事?”
  说到这,朱一贵一脸的兴奋,作为将领,也只有打仗才有军功,如果刀枪入库,那么他们这些将领还有如何用处呢?何况朱一贵这人原本就不是什么安分的人,当年在福建仅凭着他和几个兄弟就能拉起队伍和满清干,仅凭这点就知道他是个胆大包天的家伙。
  后来,朱一贵投了大明,就此成了大明的将领,这些年前后说起来也打了不少仗,可真正独当一面领军的还得说他的江北之战了。
  江北之战,朱一贵先胜后败,甚至差一点儿就被岳钟琪直接赶下长江去,亏得他应变得快,最终未能让岳钟琪成功。之后,朱一贵重整旗鼓,在大明强大的军力和后勤下很快恢复了元气,然后反守为攻,获得了江北战场最终的胜利。
  也正是因为江北之战的获胜,这才有后来山东清军被迫主动撤退,从而使得明军彻底打通南北,把直隶、山东、江北和江南连成一片,占据了真正的主动权。
  此战之后,中原大战就拉开了帷幕,丢失大片领土的满清此时此刻已显出明显颓势,尔后岳钟琪反投大明,更是在满清已经虚弱的身躯上狠狠扎了一刀,从而导致整个中原战场溃败,最终丢失了中原要地。
  但中原之战后,朱一贵就再也捞不到什么仗打了。满清在中原的势力被一扫而空,所留下的也只是西南、西北的力量。虽然朱一贵曾经向上请求要调至西南或西北作战,可他的请求并没获得同意。考虑的整个战局和未来的谋划,朱怡成最终把西南交给了岳钟琪,把西北交给了马功成。
  这个决定让朱一贵很是无奈,所以他只能以地方驻防继续留在江北。不过这一年多来,朱一贵这小子一直都未有死心,不断托人甚至上书朱怡成请战,以求能再上战场,多捞些战功。
  可对于朱一贵的要求,无论是军机处又或者兵部、陆军部、总参谋部甚至朱怡成都未有回复,他的那些努力就像是石沉大海一般渺无音讯。正当朱一贵以为朝廷都已经忘记了自己,而自己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吃肉,他却无所事事呆在江北的时候,突然间京师就来了旨意,让他即日进京。
  得到旨意后,朱一贵顿时兴奋起来,他一方面急忙准备上京,另一方面发动关系打听消息。不得不说,朱一贵在大明中的人脉还是极广的,而且这家伙当年在总参谋部呆过一段日子,认识不少中枢的官员。更重要是,朱一贵这小子姓朱啊!一直以来都传闻他是朱明后裔,而且这件事就连朱怡成都是默认的。
  就在出发之前,朱一贵得到了些模棱两可的消息,消息说他这次上京是朱怡成特意点的名,大明恐怕近期要有所大动作,而且不仅只是他,还有海军方面,所以当他抵达天津时,知道王东恰好马上也到到达回京述职,两边一联想朱一贵就觉得王东这次回京述职恐怕和自己上京有着必然关联,这才特意厚着脸皮在天津等着王东,然后又同他一路入京。
第1002章
畅想
  听完了朱一贵的讲述,王东反而又皱起了眉头。
  虽说朱一贵北上和自己回京述职碰到了一起,但仅凭于此就断定两件事有关联未免有些牵强了。何况自己是从海上回京,这路上的时间自己都没办法确切把握,这朱一贵又怎么会如此肯定?再者王东之前也未听到类似的消息,想了想后王东摇摇头,告诉朱一贵这个可能性不大。
  “这又有什么关系。”朱一贵笑着道:“就算没有关联,多日不见王帅,我这心里也想得紧,陪着王帅一起入京,还能听听王帅的教诲是卑职的荣幸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