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656

  朱一贵这张厚脸的确让人吃不消,这高级将领中也就是他和王东没脸没皮了,要换个人还真不会这样。
  反正也如朱一贵说的,都是一起入京,同路也无不可。但同时,王东心里也在默默想着,难道朱一贵说的真有几分可能?假如是真的话,那么即要动用陆军,同时又要动用海军,这大明的目标难道还是南海?
  可现在,吕宋和柔佛已经拿下,对于朱怡成曾经提到的南方大岛,海军方面不需要直接出动舰队,只需顺着方位逐步探索即可。而南海的其他区域,眼下应该不会是攻击的目标,难道是……?
  一时间,王东想到了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是朝鲜,而第二个可能是交趾和缅甸。
  先说朝鲜,随着大明在朝鲜强行打开大门,并且在朝鲜实施驻兵以来,朝鲜小朝廷上下对于大明虽说毕恭毕敬,可实际上军机处的几位大佬都清楚朝鲜人现在只是表面恭敬,其实心里却是又恨又怕。
  前明的灭亡,朝鲜有着极大责任,如果不是朝鲜投降了当时的后金,以满清在辽东的农业基础又如何这样快的强大起来?正是因为有了朝鲜的人力、物力支持,当时的后金才有底气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同前明交战,从而导致后来的入关和占据中原。
  所以说,别看满清建立后到现在,朝鲜上下依旧以前明装饰、制度示人,甚至就连年号也在使用前明崇祯年号,仿佛还是在尊前明为主一般。可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假象罢了,面对满清,朝鲜简直就是忠心不二,奉起为主子,跟在后面拼命摇尾巴。
  朱怡成在江南复明后,朝鲜非但没有第一时间表态臣服,反而依旧跟随满清出钱出力。直到后来朱怡成决定敲打朝鲜,派出海陆两军至朝鲜海峡,朝鲜水师一开始居然还敢同大明海军对战,但其结果可想而知,最终战败后逃回朝鲜。
  之后,朝鲜胆战心惊之下只能上表称臣,尊大明为正统。而大明也在朝鲜南方取得了良港和驻军之所,同时派出驻朝鲜大臣以作为沟通。可这时,朝鲜表面的恭敬之下私下却依旧未断绝和满清的来往,根据军机处所查,如今在辽东的满清各部至今依旧得到了朝鲜的不小支持,甚至满清还和朝鲜勾结起来,不断从朝鲜移民至辽东以充实辽东的人力。
  这种做法,无论对于满清或是朝鲜都是有极大好处的。在满清看来,辽东地广人稀,丢失中原后的辽东更同满清中枢相隔遥远,如果要保住辽东只能自己想办法,而无论是扩张军力还是满足自需,人口却是第一位的。
  这也是满清在辽东向朝鲜开放移民政策的原因,同时也通过移民的朝鲜人增强满清在辽东的军力。
  而在朝鲜方面,一直以来朝鲜对于辽东的土地欲望从就没有消失后,早在李朝建朝当初,朝鲜就发动了企图吞并辽东国土的战争,同时把触手向内不断延伸。在朝鲜人看来,朝鲜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对辽东的吞并转而成为一个大国,而不是缩在半岛上的小国。
  只可惜,太祖和成祖在发现朝鲜人的企图后,果断出兵“砍”下了朝鲜伸向辽东的爪子。在损兵折将,美梦成了泡影的现实面前,朝鲜无奈只能接受了臣服,这才有后来的朝鲜版图的确立。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朝鲜一直有着对辽东的企图,而这个企图也从未破灭过。就算在前明和满清时期,朝鲜上下对于普通朝鲜人越境在辽东开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目的就是想用这种方式不知不觉地侵吞领土。
  可现在满清主动对朝鲜放开了移民,这可是朝鲜欣喜万分的。所以现在,朝鲜一方面对着大明当孙子,另一方面暗中和满清合作,做着左右逢源,两边占便宜的美梦。
  之前大明因为西南、西北的战况暂时抽不身来对付朝鲜,而现在随着战况即将有了最后结果,那么对于辽东甚至朝鲜的问题就要摆在台面上了。这件事王东是知道的,而且作为海军统帅当初他还是亲自率领舰队在朝鲜那边转过一圈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明准备对朝鲜和辽东出兵的确差不多是时候了。
  至于交趾和缅甸方面,这是王东想到了之前朱怡成在和军机大臣的谈话,也就是说到对于高进和白莲教部处置的一些构思。而现在高进的部队和人都已经进入了交趾,据说已占了交趾北部的大片领土,令交趾王惊恐万分。如果接下来不出意外的话,高进部会由交趾向西向南开始发展,进攻万象、暹罗、缅甸各国。
  不过朱怡成虽然给了高进一个出路,但王东却知道朱怡成绝对不会让高进一口气灭掉这些国家,并且在这些国家基础上建立一个强大的王国势力的。之所以摆开道路让高进向南发展,大明有着大明的考虑,其他的暂且不说,以通过这方式找到机会,以在合适的机会时候出兵扩张国土,这才是大明真正的目的之一。
  所以说,从眼下情况来看,由海上出兵攻击交趾倒是一个好机会。如果能拿下交趾,再加上柔佛之地,那么整个南海就再无后顾之忧。到时候大明无论是陆军或是海军都能自由在南海诸地横行,甚至能以交趾为基地直接向西打通印度、中东、非洲甚至欧洲的黄金海道,从而使得大明人的身影真正出现在整个世界各地。
  随着深思,王东倒是有些入迷了,他畅想着自己纵横四海,开创壮举的未来,嘴角不由得露出了笑。
第1003章
如今天下
  王东此次回京可谓载誉归来,在南海为大明开疆拓土不提,仅是击败西班牙,为大明天子出了在新明的一口恶气再加拯救海外的大明百姓于水火之中,这个功劳就足够大了。
  何况,王东率领舰队还拿下了柔佛,扬大明之威于四海,占柔佛以控南海,其功虽比不上当年冠军侯封狼居胥,但也相差不远了。
  所以,当王东抵达京郊时,朝中就做了准备,第二日首席军机大臣廖焕之率百官替朱怡成出城相迎,等入了京师后,天子朱怡成也已在皇城门外等着了,见到王东,朱怡成笑容满面地迎上前去,而王东见此自然连忙上前,以军礼参见皇帝。
  这一切,都被朱一贵看在眼里。见着王东如此威风气派的一幕,朱一贵心中更是羡慕不已。不过,他虽然厚着脸皮同王东一起回京,但在这种场合中却不敢和王东同行,早在城外时就悄悄混进了迎接王东的百官行列之中,随后一同入城。
  对于王东归京,朱怡成展现了难得的高规格待遇,这不仅是为了表彰王东的战功,同样也是用这种方式向天下表示大明向外扩张和重视海洋的态度。
  之后,在朝堂之上,朱怡成更是给予了王东极高评价,同时赏赐无数。并且当众告诉众人,大明很快将再进行又一次封爵,而这次封爵王东的爵位将是公爵。
  这句话说出后,满朝惊喜万分。其实早在朱怡成第一次封爵时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毕竟那时候大明初复,无论是地盘还是实力远不如今日强大。再加上满清依旧占据中原大部,大明首要的目标是夺回华夏正统,所以那时候的封爵仅只是初封,所以廖焕之、董大山、王东、马功成等人,他们也不过仅是侯爵而已,而一直屡建奇功的杨勖也只是个二等伯。
  正是这个原因,大明的公爵之位可以说一直是空着,至于王爵就更不用讲了。朱怡成早就有过规定,非朱姓不封王,至于后来的所谓赵弘灿宋王什么的,那是特殊原因,这就同琉球王一般,这种王爵同朝廷正式的功勋爵大有不同,仅仅只是名义上的一个虚衔。
  而现在,朱怡成第一次正式宣布明年再一次封爵,这自然是所有人都期盼的。而且有些头脑灵活的人马上也想到了一件事,因为等到明年也就是再过几个月之后,军机处的几位大佬就要退下去了,朱怡成选择在他们退出军机处之前再次封爵,同样也是给予这些功臣元老的交代。
  见着众人喜形于色的表情,朱怡成同样也露出了笑容,随后在宫中设宴为王东接风洗尘。
  在宴后,朱怡成招王东单独议事。众人见此个个露出了极度羡慕的表情,如此圣眷,王东可以说是第一人,而王东反而神色平常,向众人行礼后由太监领着去了偏殿。
  “皇爷……。”
  偏殿中,朱怡成早就在了,之前的宫中设宴一般都是形式,无论是皇帝本人又或者赴宴的臣子,哪里能够和平日进餐那么随意?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在,而使得臣子吃不饱,朱怡成只是坐了一会儿就先行离开了,直等到算着王东用的差不多的时候才派人去把他叫来。
  “无需多礼,过来坐吧。”正在看奏折的朱怡成抬头道,随手把奏折放到了一旁。
  “谢皇爷。”王东再行一礼,这才在朱怡成下首坐下。
  “此次去南海辛苦你了。”
  “这是臣的本分,都是皇爷天威和我大明强盛,这才有些许微功……。”
  见王东如此道,朱怡成不等他把话说完,笑着道:“功劳就是功劳,这谁都抹不去。先战吕宋,又取柔佛,王卿此功已不亚于当年冠军侯,捷报传来之时,无论是朕又或者大明百姓,无不欢喜雀跃,笑逐颜开。”
  王东也笑了笑,面对朱怡成的赞誉,王东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不过他却没有喜形于色。
  朱怡成先说了王东的功劳,随后又询问起王东在南海的几战细节。对此,王东之前虽有军报传至朝中,但有些细节却不如讲述那么清楚。当即,王东就从当初舰队由台湾南下,攻击吕宋开始讲起,随后讲到吕宋之战和之后的拿下吕宋一系列处置等等,并且又说了说吕宋当地的特殊情况包括人文地理等等。
  随着王东的讲述,当时最真实的一面开始在朱怡成面前展现,朱怡成饶有兴趣地听着,只是在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出言发问几句,而王东也耐心地向朱怡成解释并讲解着。
  说完了吕宋的事后,又讲起了柔佛的情况,相比于吕宋,柔佛从军事实力来讲并不算强,但是柔佛王国却在当地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如果不是大明依靠正统,同时以柔佛原本王室的名义瓦解其内部,导致柔佛王在内忧外患之下众叛亲离,这才得以占了柔佛,要不然就算强行占了那边,恐怕也会遭到地方无休止地反叛。
  “如今皇爷以琉球故事以治柔佛,臣以为这是一件好事,何况柔佛我汉人原本就不少,等再过上几年,从本土移民以充其地,再加上潜移默化,想来不出十年,柔佛全境必为我大明之土。”王东最后终结道,同时又借此事不着痕迹地拍了拍朱怡成的马屁。
  朱怡成虽然知道是马屁,但也很是受用的哈哈大笑了几声,之后他看着王东:“王卿,你统帅海军,这些年又一直在南海,同欧洲各国之间也打了不少交道,依你看,如今这天下和之前又有什么不同?”
  朱怡成这个问题让王东略微一愣,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略思索后回答道:“回皇爷,如今的天下同之前的天下的确大不相同,以前所谓天下仅是九州,除九州之外都是蛮夷,对此臣之前也是如此想的,但自皇爷令臣开建海军以来,这些年臣见识了不少,也明白了何谓真正的天下……。”
第1004章
君问臣
  在满朝文武中,除去朱怡成外,对于西方世界最为了了解的王东就算不能排第一也能排在前三。
  毕竟他是海军统帅,无论当年在南海同葡萄牙的海战,又或者是后来在日本、朝鲜的几次军事行动,还是大明海军探索新大陆最终在大海那边建立了新明,甚至包括这一次的吕宋、柔佛两场战争。
  这些都离不开大明同大明之外的国家打交道、沟通甚至联合或敌对。而现在的王东也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牢头,多年跟随着朱怡成打天下,早就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甚至统帅。
  再者,他还是军机大臣,虽然只管海军,可对于政务也是有权利插手的,这些年的历练,他更是成长不少,当他开始侃侃而谈,讲述着自己对于这个天下的看法时,朱怡成自然能从他的言语中听到了一些他期望的东西。
  “说的不错,这天下已不是之前的天下,世界也不是之前的世界。”等王东说完,朱怡成感慨道:“当年朕一力兴海贸,开工商,同时打造大明海军,起初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而现在呢?大明不说别的,仅仅每年从海贸中的获利就何止千万?更不说讲新明、琉球、吕宋、柔佛这些海外之地了。这些都是大明强盛的基础,也是大明未来的基石。西方各国早在百年前就开始了大航海,依靠着舰船探索海洋,而今都未停下脚步。假如我大明再不迎头赶上,那么再过百年后,这世界就全成西方那些国家所掌握了,到时候我大明也必然会被强敌环绕,由固步自封而走向四面皆敌的地步。”
  “皇爷高瞻远瞩,臣佩服不已。”王东真心诚意地说道。
  朱怡成笑笑,摆摆手道:“千古之变,不进则退。这是古往今来的道理,只是我华夏太平久了,早就忘了古人的教诲。这些年你干的不错,有些超过朕的预期,所以朕之前向你道声辛苦并非是随意而说,乃是真心实意。”
  “臣不敢皇爷如此夸赞,臣只是尽了自己本分。”王东连忙起身,向朱怡成道。
  “坐下说话。”朱怡成抬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他坐下,等王东坐下后他继续说道:“今日朕在殿中所言你也知道,现在朕再同你私下讲一讲,以你功劳,明年朕封爵会封你开国一等公。”
  “皇爷!”一听这句话,王东心中狂喜无比,虽然今天朱怡成所过要再次封爵,而且王东也觉得自己肯定是封公爵。但是对于现在大明来讲,公爵和公爵之前也是不同的,按照王东所想自己三等公没跑的,封个二等公也有可能,但从来没有想过直接封一等公。
  毕竟相比王东,无论是廖焕之、董大山还是已经身为太傅的邬思道这三人,无论地位和功劳都不比他小,而且要论在军机处的排名,他也在这三人之下。可是现在朱怡成直接告诉他不仅是一等公,还是开国一等公,这其中的殊荣就可想而知,怎能不让王东欣喜无比?
  朱怡成继续道:“这份功劳你是应得的,同样也是朕给予你的补偿。按你的功劳和能力,还有如今的岁数,原本还能在军机处多干上几年,可是当年朕设立军机处时就定了下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不能破坏的。”
  “臣明白,臣知道……。”王东连忙应道,对于这件事他早就有所准备,可今日听朱怡成以这种口气把事直接讲出来,虽然其中意思却并非破例,但是王东心里却已经感激不已了。
  “对于卸任军机之后,你自己有什么想法?”突然间,朱怡成这么问了一句。
  王东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朱怡成会问这样的问题。毕竟在封建社会,作为君王对臣子的提拔或者任命都是建立在皇权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是处于君王的喜好或者政治目的出发。
  这也是往往在史书上,无论是对君王又或者朝中重臣会有一句用人的评价,这评价有的是唯才是举,也有的是任人唯亲,甚至一些或褒或贬的词语。
  但是,要说君王直接询问臣子,问对方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安排,想担任什么职务的话,这在历朝历代中或许也只有周朝先秦时期才有的是,因为那时候的君臣之间分界线并不是太过明显,而且因为天下群雄并起,各国之间为了强盛努力招揽人才的原因,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但自始皇帝大一统后,这种情况就极少发生了,甚至在近几百年来更是闻所未闻。所以当王东听到朱怡成这样问的时候,顿时心中一惊,一时间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见王东神色有些惶恐,朱怡成笑道:“不必如此,如今在偏殿,起居注者被朕打发走了,眼下只是你同朕两人随意说说话罢了。再者,当年你第一次见朕时我记得你可没这么胆小,如今怎么反而和个女人一般扭捏了起来?”
  王东尴尬一笑,朱怡成的话让他想到了当年初见的时候,那已经几乎陌生但又熟悉的画面突然间就又在眼前浮现。一时,王东有些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当年的两人如今一个已是高高在上,掌握天下的皇帝。而他也成了手握纵横四海的海军统帅。
  “皇爷让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臣并无太多需求……。”王东开口回答道,见朱怡成神色有些不悦,连忙又道:“不过臣这些年统领海军,在海上倒也习惯了,如皇爷不弃,臣愿再为皇爷前驱,为大明扬威四海,以固海疆……。”
  “哈哈哈!”朱怡成大笑起来,伸手冲着王东点点:“你这王东,最终还是说出了心思,如不说后一句,朕今日倒要小瞧你了,不错,算是说了实话。”
  说完,朱怡成拿起前面所看的那份奏折随手递给王东,笑道:“你先瞧瞧这个,看完后再议如何?“
  “这……?”王东接过奏折心中有些疑惑,不过朱怡成这样讲自然有他的道理,王东不敢怠慢,当即翻开看,仅一眼之下他就愣了愣,随后继续细细往下瞧。
第1005章
万里更替
  大约过了一刻钟,王东看完了奏折,不过他的目光依旧留在奏折之上,再一次从头至尾地看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