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656

  所以说,天下商贾在朝廷中拥有背景是很平常的事,尤其是商贾云集的山西之地,被耿额杀掉的那些人中,他们背后肯定是有人的,要不然也不会把家业做到如此之大。
  耿额和鄂尔泰在山西这么一开刀,得罪人是肯定的,虽然之前他们为了消除影响,从获得的财富中拿出了不少来拉拢建兴和朝中众人,不过他们的所为等于断了某些人的财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仇可是不共戴天的。
  担心虽然有些,但要说害怕倒不至于。毕竟耿额身居高位,而且他这么干也是为了大清的生死。何况只要用银子打通关节,建兴皇帝和朝中几位紧要的大佬不反对就行了,至于其他人得罪也就得罪了吧。
  关睃打听的极为仔细,甚至连那些人弹劾耿额都打听到了,这些人中有一部尚书,也有王爷和黄带子宗室,甚至还有宫里的太监首领。耿额细细地把这些人记在脑子里,琢磨着等以后有机会再找回场子,至于如今倒不必理会,毕竟建兴皇帝那边已经默认了这事,只要皇帝不说话,一切都没问题。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事没?”听完了关睃的讲述,耿额心里算是平静了下来,不过依旧不放心地问了一句。
  “这个……倒未有其他事了。”关睃回忆着说道:“城中一切入常,主子的府里奴才也悄悄去了,同主子离开时一般。只不过这些日子因为明军攻的厉害,关中民间百姓有些惶恐,生怕朝廷大军挡不住明军卷入战火之中,所以这些日子市面稍有些萧条……。”
  微微点了点头,看来一切都是自己多想了,这一切都正常的很。耿额这才彻底放下了心,同时自嘲自己也许是离京有些日子,再加上各处局势不太好,自己担忧国事之下有些胡思乱想。
  但虽然如此,耿额还是没有放松警惕,他琢磨了一会儿,悄悄对关睃道,让他带着人不要明日和他一起回西安,就现在马上带着几辆车驾悄悄转北,前往兰州,等到了兰州后找地方安顿下来,再等候自己的后续安排。
  “主子,这是为何?”关睃有些不解地问。
  “一旦山西不保,这关中恐怕也守不住,到时候朝廷只有北进一条路,你先去兰州替主子我安顿下来,也算是提前做好准备。这些财物来之不易,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主子我还需借用这些财物在西北立足,此事重要,切记一路小心!”
  “明白了主子,奴才请主子放心,这件事一定办得妥妥的。”关睃恍然大悟,连忙应道,不过他还是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仅只带几辆车走而不是把所有财物全带走?
  当即耿额就笑骂了他一句蠢货,这朝中上下都知道他耿额在山西发了财,而且一路上过来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知道自己带了许多车驾。如果到了西安这些东西却莫名其妙地全没了,那不是不打自招告诉天下人自己提前把东西全转移了么?
  让他带走的那几辆车,里面装的是最值钱的东西,只要这些东西移走,其余大部分车驾留下,至少朝中最终真的怪罪自己,只要自己把这些东西献出去就不会有事,这也是耿额一早就打定的主意,而现在就是实施的时候了。
第934章
插翅难逃
  做完了这些安排,并且亲自看着关睃几人离开,耿额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一路奔波,眼下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等到明天入城,再面圣交了差事,这次事就算结束了。
  想到这,心情不错的耿额就连晚饭也多吃了几口,随后早早歇下,等到第二日天光大亮,休整一夜的耿额精神抖擞地继续上路,临近午时,他们一行终于到了西安城。
  “总算回来了……。”抬头看着城门,耿额胸中吐出了一口气,正在此时几人骑马由城内飞驰而来,转眼间就到了耿额面前。
  “耿中堂,您可算回来了。”领头的一位耿额认识,是二等侍卫佟寿,翻身下马上前行礼。
  “是佟寿呀,怎么着?你是来接爷的?”耿额笑着问道。
  佟寿点头道:“这不昨日接中堂您派人送的信么,说今日抵京。皇上同上书房几位大人正在宫中议事,刚前让奴才特意过来瞧瞧中堂您到了没,如果到了还请中堂尽快入宫……。”
  “议事?”耿额微微皱眉,虽说像他这样的钦差回京,按规矩一回来头一件事应该是朝宫里递牌子,以示自己回京后也算缴了差事,不过一般来说这只是一个程序,递完牌子后就可以回家休息,随后等着皇上再选时间召见。
  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二三天,毕竟钦差风尘仆仆,回来总要休息一下,这也算是皇上对臣子和奴才的关爱。但像如今人刚到城门宫里就已经派人来等着自己了,这种情况倒不是没有,却极是少见的。
  “中堂一路回京恐怕有所不知,前日隆科多大人和鄂尔泰大人分别发来急报,明军有所异动,皇上同诸位大人在宫中议事已有两日了,今日一早诸位大人就又进了宫,一直都在等着大人您赶回来了。中堂,毕竟您是本兵,又刚从山西赶回,有些事皇上需征询您的意思不是。”佟寿脸色有些焦虑,轻声在耿额耳边说道。
  耿额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再想想朝廷急召自己回来的命令,耿额也就适然了。何况他这一路回京,并未同出京一般走的一条路,所以也不知如今各处军情究竟如何了。
  想到这,耿额点点头,当即同自己的亲卫首领交代了几句,让他们把东西先行安置好,而他同佟寿和其他几个侍卫一起入城,随后朝着宫中而去。
  一切如常,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宫门,也许是今日议事的缘故,宫外的侍卫比往日稍多了些,耿额倒也不在意,按着规矩先递了牌子,在外等候了没多久,宫里就传来召见他的旨意。
  迈步入了宫中,西安的行宫自然是不能和北京城的皇宫相比,虽然这些年建兴皇帝在原有基础上对行宫进行了扩建,不过充其量也只是比当初稍大了些而已。
  由宫门入内,一直往里走约摸着用不了多久就能到养心殿,当然这个所谓的养心殿可不是北京城的养心殿,如今北京城那边养心殿是朱怡成的地盘,而这里的却是挂了个养心殿的名头罢了。
  之所以这样,也算是如今大清的一个念想,坐在这所谓的养心殿里,建兴皇帝似乎能找回大清在北京城君临天下的感觉。其实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无论是皇帝本人还是下面的奴才和臣子,心里都是知道的。
  这条路,耿额并不陌生,他前前后后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了,同往日一般他朝着养心殿的方向而去,边走心里边琢磨着等见了皇上后如何汇报此次出行的事。
  既然现在建兴皇帝正同诸人议事,议的又是军事,他这个本兵自然要有参议的,除此之外,自己山西一行弄出这么大事来,再联想到昨天关睃打听的消息,说不定也会提起此事,不过耿额早就有所对策,他之前布好了后手,带来的那些财物全部交出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自己这么做对于大清并不是什么坏事,以他对建兴皇帝的了解,再加上建兴皇帝已把弹劾自己的奏折全部留中这点来看,自己自然不会有什么事。
  想着心思,一路朝前走着,就在快到养心殿的时候,耿额突然间察觉到了一些异样,当即脚步不由得缓了缓。今日,宫中似乎特别的安静,虽然西安的皇宫远比不上北京城,可是宫中人并不算少,平日里宫里都是侍卫在各处把守,再加上来往的太监和宫女,碰上是很常见的事。
  可是今日似乎有些不同,在宫外等候的时候,外面的侍卫要比平日多了些,这可以说是因为今日议事的原因。可是进了宫里,这一路走来耿额居然没碰上一个人,别说平日里守在几处的侍卫了,就连太监宫女都没遇见一个,刚才琢磨着如何回话耿额倒没注意,可现在他突然间察觉到了这点,这四周似乎有些静的奇怪。
  一丝不祥的感觉从耿额心底涌起,他的神色开始变的异常,目光更是朝左右望去。难道是自己的错觉?又或者宫里出了什么事?还没等他细想,只见正面的养心殿位置一个首领太监不知从哪里走了出来,远远朝着耿额喊道:“耿大人,皇上同诸位大人在殿中等您,还请耿大人速速入殿议事。”
  离着那太监有几十步的距离,耿额一时间未瞧清对方的脸,不过依稀看着熟悉。听到对方如此说,耿额连忙下意识应了一声,按捺着心中的不祥朝前继续走去,再走了十几步,他抬头又看了一眼,此时此刻终于认出了站在那边的太监是谁。
  顿时,耿额猛然停下脚步,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个太监,这个穿着首领太监服饰之人并非是平日里的宫中大太监,而是一个他认识的太监。
  “赵忠!怎么会是你?”诧异之中,耿额脱口问道。赵忠是太监不假,早在北京城的时候,他就是宫里有品级的太监了,只不过后来因为康熙封王阿哥后,把宫中的几个太监分别派了出去,让他们去各王府担任管事太监。
  其中赵忠就是其一,赵忠去的不是别的地方,正是当年的四阿哥,如今的雍亲王府,而且赵忠这个名字也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去了雍亲王府后改的。
  说起改这个名字,就不得不提雍亲王府的规矩的,雍亲王这个冷面王爷除去做事认真较劲外,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怪脾气,那就是对于太监并不亲近,反而有些厌恶。
  不过用太监是祖制,再者太监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也是少不了的。所以雍亲王为了敲打自己府里的太监,特意让他们全改了姓名,名也就罢了,关键是姓,在雍亲王府内的太监无论之前叫什么姓什么,进了王府后一律只有三个姓,而这三个姓就是“秦、赵、高”
  由此可见,雍亲王是多不待见太监,特意以秦赵高三字给太监改姓,以警示这些太监不要忘记身份,不要学秦时赵高一般。
  对于这点,朝中几位大人都是知道的,耿额作为上书房大臣,兵部尚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也见过雍王府的管事太监,也就是现在站在此处的赵忠。
  一个雍王府的管事太监如何会突然出现在此地?而且还穿着首领太监的服饰?猛然间,一个念头从耿额心头涌起,他的脸色突然就变得煞白,全身更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耿大人,还不速速入殿?难道您要皇上等您不成?”站在台阶上的赵忠露出笑容,可这笑容却带着冷意,目光更是毫不掩饰地扫在僵直站着的耿额身上。
  “我……我……皇上……我……。”耿额此时此刻终于明白过来了一切,他只觉得眼前天悬地转一般,四处一片晕眩。哆嗦着嘴,似乎想问什么,也似乎在想说什么,可是却说不完整。
  他呆呆地站着,十几秒钟后,耿额猛然间发出一声尖锐的叫喊,随后整个人如同受惊的小鹿一般掉头就朝着宫门外跑,边跑还边不时回头朝着赵忠和养心殿这边张望着,仿佛身后有可怕的魔鬼在追赶自己一般。
  “跑?既然来了,你又如何跑得了?”站在台阶上的赵忠虽然有些以外耿额的举动,不过他却丝毫未移半步,依旧冷冷看着耿额一路狂奔的身影,嘴角挂着冷笑。
  一口气跑出几十步距离,耿额几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狂奔,可刚转过前面的路口,他猛然间就停下了脚步。在不远处,十几个跨着腰刀的侍卫静静站在那边,把通往宫外的道路堵的严严实实,他们并没作声,但散发出来的杀意却令人不寒而栗。
  惊恐万分的耿额连忙转身,换了另一个方向跑,可接下来无论他往何处奔跑,都早就有人守着了。如同没头苍蝇一般,耿额在宫里折腾了一刻多钟,跑得是汗流浃背脑袋冒着白烟,却绝望地发现他已是面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
  最终,耿额绝望了,他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目光涣散之中喃喃自语:“如何会是这样?如何会是这样?皇上……皇上啊……!”
第935章
气度
  片刻后,赵忠回到了养心殿,迈入殿中,赵忠微低着头小步向前走去,行了十几步后朝着坐在暖阁中的一人叩首道:“主子,人已拿下了。”
  雍亲王端坐在暖阁中,身上穿着王服,可他所坐的位置却是皇帝坐的地方。但从他悠然自得而又随意的样子来看,似乎他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而殿中除了雍亲王外只有一个臣子默默站在不远处,大清的建兴皇帝却不见丝毫踪影。
  听着赵忠所说,雍亲王表情并未有什么变动,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见此,赵忠也不多话,起身倒退着走了出去。
  “耿额之事已了,接下来就按着之前商议的办吧。”等赵忠离开,雍亲王开口说道,站在不远处的臣子连忙应了一声,随后抬起头来。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望着雍亲王这边他神情似乎有些犹豫,仿佛要说什么似的。
  “有事直言无妨。”雍亲王淡淡说道。
  “耿额就擒固然是好事,可是此事牵涉过大,尤其是山西那边的鄂尔泰,臣还请主子多加注意。”张廷玉迟疑了下还是开口提醒道。
  张廷玉称雍亲王为主子,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称呼,因为张廷玉不是旗人,而是汉臣,按理说汉臣是不能称主子,更不能自称奴才的。何况张廷玉话中又自称为臣,这更是让人蹊跷。
  不过雍亲王对此称呼倒也不在意,因为现在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张廷玉的确很难用一种合适的称呼。自不久之前,雍亲王趁建兴皇帝不备突然发动宫廷政变,联合张廷玉等朝中重臣和驻军,再加上早就投靠于雍亲王的宫中侍卫和管事太监,一举囚禁了建兴皇帝。
  说起来也是可笑,当年建兴皇帝就是用这一招夺得大清权利,从而把康熙给软禁了起来,最终成了大清的皇帝。而这才过了几年?风水轮流转,也许建兴自己都没料到他也会面临这个结果。
  囚禁了建兴皇帝,雍亲王实际上就成了大清的真正掌握者,不过出于各种考虑,雍亲王并未实废帝之举,反而依旧以建兴的名义发号施令,掌握政权。
  雍亲王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大清内外不稳,毕竟现在的大清已不是以前的大清,在如今风云飘摇之时,大清已再承受不起风波了。何况眼下虽然陕甘绿营、关中新军甚至包括隆科多等人已投靠了雍亲王,得到隆科多这些人的效忠,雍亲王再把在西安的建兴心腹一网打尽,可以说已经掌握了陕甘两地的真正大权。
  但是,建兴做了这些年的皇帝,其党羽并不少,尤其是山西那边鄂尔泰还掌握着数十万的大军,其军力雄厚。此外还有在西域的郭亲王的胤,也是拥兵一方,这两支力量在不为完全掌握之前,雍亲王是不会废帝的。
  留着建兴在,雍亲王完全可以封锁消息,然后以建兴的名义掌控大权。所以说,如今的雍亲王虽然已有了皇帝之实,却无皇帝之名,再加上他又拒绝了拥立臣子们所提出的摄政王大臣的名号,在雍亲王看来,这种名号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既然要借用建兴的名义,那么对外一切都必须如常。
  正是这些原因,张廷玉无法用合适的称呼来称雍亲王,这时候再称他为王爷自然是不恰当的,而称皇上也不合适,所以思来想去,张廷玉索性用了满人的称呼,也就是主子。
  “额尔泰是我大清良臣,更是忠臣,此事衡臣不必多虑,我自有安排。”雍亲王缓缓说道,张廷玉微微一愣,随后俯身道:“主子既然智珠在握,臣自然就放心了……。”
  见此,雍亲王笑了笑,开口道:“衡臣老于谋国,说言其实并不差,鄂尔泰此人衡臣接触不多,我却是知道的。前些时候,我已用皇上的名义给鄂尔泰去了旨意,想来如今他已经接到消息了,如果所料不差的话,接下来鄂尔泰就会从山西撤军,无论接下来他向东或是向西,等大军一动,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张廷玉露出佩服的神色,连称主子英明,随后询问起接下来的安排。
  从暖阁中起身,雍亲王迈步走下阶梯,走进张廷玉后开口道:“耿额此人留不得,此事罢后一来可以安抚天下,二来也能给天下人看到朝廷的心意。这事需速办,等办完后就是我朝离开关中的时日了……。”
  说到这,雍亲王用复杂的目光望了望四周,叹声道:“祖宗的百年基业,如今却到这幅景象,是我这个做子孙的有愧于祖宗啊!如今决意弃关中而走,远离中原,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我相信这上苍终究是眷恋我大清的,天下之广,何拘一地?当年太祖如此艰难都能成事,况且我等乎?”
  说着,雍亲王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殿中,眺望远方,嘴角含着笑意道:“如今困苦,仅是磨砺,等离开中原,我等君臣携手,上下一心再创大清辉煌,定然能重返故地,以慰祖宗在天之灵!”
  这一番话说的张廷玉心中是心潮澎湃,这同样也是张廷玉毅然站在雍亲王这边,助他成事的主要原因。
  建兴虽然不是昏君,可是建兴却不是一位能够带领如今的大清继续向前的英主。这点张廷玉早就看明白了,如果皇帝的宝座依旧是那位建兴皇帝,那么等待大清最终的结果就是烟消云散。
  这些年来,建兴虽然用了许多办法企图力挽狂澜,可惜的是建兴的魄力和性格造就了他的局限性。而雍亲王不同,这是一位能够做实事,而又异常坚忍不拔的人,如今大清正需要这样的领头人。
  其实不仅是张廷玉,那些拥立雍亲王,毅然做出如此事来的王公大臣和将领们,多多少少也看到了这点,这才是雍亲王能够在建兴根本不在意的情况下突然发动,从而一举成功的重要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